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扣合式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车子只要停在烈日下一段时间,即便车窗贴设有隔热纸、挡风玻璃加装有遮阳布,该车内温度仍会迅速升高,所以一打开车门时便会有热浪袭人之感,且在进入车内后仍须承受酷热,直到冷气运作一段时间才将车内降温,因此不管就舒适性及节能而言,其均有改善的必要。
于是,便有中国台湾M358075「车辆遮阳装置」专利前案应运而生,该专利前案具有重量轻、结构精简、制造成本低、卷帘器可拆卸的优点,但是,其至少具有以下缺点:
一、其以黏扣带将卷帘器固定于壳体,这种组合结构虽具有方便拆卸卷帘器的优点,相对的,在拉动卷帘器的遮阳布时,极有可能掀离卷帘器,故而有实施困难点存在。
二、其具收纳空间的壳体直接固置于车辆,其并不具有可拆卸性,故而该壳体除会影响车辆行驶风阻系数外,且会损及车辆已有外观造型。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经不断研究及测试,终于创作出能改进上述专利前案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定的提供车辆遮阳使用,且能将影响车辆外观及行驶风阻系数情形发生概率降至最低的扣合式遮阳装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的目的。
一种扣合式遮阳装置,至少包括:
一安装于车辆的载体,其设有卡孔;
一扣合结构,其设有一与卡孔垂直相交的导孔,一扣栓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限位滑合于该导孔,且扣栓在第一位置时与卡孔相交,但在第二位置时则脱离该卡孔,还以一弹簧作用扣栓保持于第一位置;
一卷帘器;以及
一固接卷帘器的活动座,其具有插合卡孔的卡栓,且具有供扣栓插合的扣孔,使活动座、卷帘器固置于载体,在克服弹簧弹力而驱动扣栓至第二位置时,使扣栓从扣孔中释放。
进一步,该载体具有一内部空间,并于顶面纵向设有一连通内部空间的卡孔,载体一侧还横向设有连通内部空间的贯孔;扣合结构安装于内部空间,其具有一连通贯孔的导孔,扣栓滑合于贯孔、导孔。
进一步,该载体包括一开口朝下的外壳及一封闭外壳开口的底板,该外壳顶面纵向设有一连通内部空间的卡孔,外壳一侧横向设有连通内部空间的贯孔。
进一步,该扣合结构包括栓座、扣栓及弹簧,所述栓座呈U形的固设于底板上,而具有一接近贯孔的第一立板以及一远离贯孔的第二立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则同轴贯设有一连通贯孔的导孔,扣栓还在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之间固置有一扣环,使扣栓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限位滑合,该扣栓还在第一立板、扣环之间套设有弹簧,使弹簧作用扣栓保持于第一位置。
进一步,该外壳还于另侧横向设有连通内部空间的穿孔,而栓座设有一与穿孔匹配的轨槽,且扣栓还在扣环、第二立板间安装有连动件,该连动件贯通轨槽、穿孔而延伸出壳体外。
进一步,该载体设有多个组装孔,使该载体通过螺锁而安装于车辆后端。
进一步,该活动座底端具有插合卡孔的卡栓,且卡栓还具有供扣栓插合的扣孔。
进一步,该活动座顶缘间隔的竖设有两耳片,在两耳片之间夹设有一耳块,在两耳片及耳块之间横向贯穿有一调整螺栓,该调整螺栓通过螺帽锁结,从而将耳块安装于两耳片之间,而该耳块则安装卷帘器。
进一步,该耳块外接有一C形环;卷帘器则具有一对应插入C形环的C形罩,该C形罩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并在两轴承座之间枢设有一能自转的中轴,该中轴外周绕设有遮阳布,并在C形罩内设有能复位中轴的涡卷弹簧,遮阳布受涡卷弹簧作用而具有保持卷收于中轴之势。
进一步,该载体安装于车辆后端,且于车辆上安装有一车顶架,而遮阳布外端设有勾子,勾子勾接于引擎盖前端,使遮阳布抵接车顶架,遮阳布与车辆顶面保持一通风间距。
本实用新型扣合式遮阳装置通过卡栓限位卡孔、扣栓插掣扣孔的结构设计,以双重搭配的形式将卷帘器稳定安装于载体,故而在操作该卷帘器对车辆遮阳时,完全不虞有松脱的可能,从而能稳定的提供车辆遮阳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卷帘器时,通过模组化拆装扣栓、拆卸卷帘器后,其仅留置扁平状载体于车辆,如此便能将影响车辆外观及行驶风阻系数情形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其确实为现有车辆遮阳不足提出一有效解决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车辆遮阳的实施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卷帘器的摆动调整示意图。
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座与载体的分解示意图。
【符号说明】
A 车辆 A1 行李箱
10 载体 11 外壳
111 卡孔 112 贯孔
113 穿孔 12 底板
121 组装孔 13 内部空间
20 扣合结构 21 栓座
211 第一立板 212 第二立板
213 导孔 214 轨槽
22 扣栓 221 扣环
23 弹簧 24 连动件
30 活动座 31 卡栓
32 扣孔 33 耳片
34 耳块 35 调整螺栓
36 螺帽 37 C形环
40 卷帘器 41 C形罩
42 轴承座 43 遮阳布
44 拉把 45 勾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
一载体10,其由一开口朝下的外壳11及一封闭外壳11开口的底板12所组成,用以在外壳11与底板12之间形成一内部空间13,前述底板12封闭外壳11开口的方式,其可以采用螺锁、焊接、铆接或扣合,此外,该外壳11顶面纵向设置有一连通内部空间13的卡孔111,再则,外壳11一侧横向设有连通内部空间13的贯孔112、另一侧则横向设有连通内部空间13的穿孔113,至于底板12则设有四个组装孔121,使之能通过螺锁而如图1所示的将载体10安装于车辆A后端的行李箱A1上;
一安装于内部空间13的扣合结构20,请配合图2、图3、图5及图8观之,其由栓座21、扣栓22、弹簧23及连动件24所组成,所述栓座21呈U形的固设于底板12上,而具有一接近贯孔112的第一立板211以及一远离贯孔112的第二立板212,该第一立板211、第二立板212则同轴贯设有一连通贯孔112的导孔213,令此导孔213与卡孔111垂直相交,使贯孔112、导孔213能供扣栓22滑合,该扣栓22还在第一立板211、第二立板212之间固置有一扣环221,用以使此扣栓22能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限位滑合,且控制扣栓22在第一位置时与卡孔111相交,但在第二位置时则能脱离该卡孔111,该扣栓22还在第一立板211、扣环221之间套设有弹簧23,使弹簧23能作用扣栓22随时保持于第一位置,此外,栓座21另设有一与穿孔113匹配的轨槽214,而扣栓22则在扣环221、第二立板212间安装有连动件24,此连动件24呈L状,使其底面能贯通轨槽214、穿孔113而延伸出壳体11外,如图8所示,用以提供人推动,便能触动扣栓22克服弹簧23预设弹力而移动至第二位置;
一活动座30,请配合图2至图5观之,其底端具有能插合卡孔111的卡栓31,且该卡栓31还具有能供扣栓22插合的扣孔32,用以使活动座30能稳定的固置于载体10,但,在作用连动件24而驱动扣栓22至第二位置时,如图7及图8所示,即可令扣栓22释放扣孔32,进而使活动座30卡栓31能脱离卡孔111,此外,该活动座30顶缘则间隔的竖设有两耳片33,并在两耳片33之间夹设有一耳块34,且在两耳片33及耳块34之间横向贯穿有一调整螺栓35,该调整螺栓35能通过螺帽36锁结,用以将耳块34安装于两耳片33之间,而该耳块34则外接有一C形环37;以及
一卷帘器40,其具有一能对应插入C形环37的 C形罩41,此C形罩41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42,并在两轴承座42之间枢设有一能自转的中轴(图中未示),该中轴外周绕设有遮阳布43,并在C形罩41内设有能复位中轴的涡卷弹簧(图中未示),令遮阳布43受涡卷弹簧作用而随时具有能保持卷收于中轴之势;至于遮阳布43外端则设有拉把44、勾子45,使勾子45能跨过车顶架,然后才勾接于引擎盖前端,以供拉出的遮阳布43定位,由于遮阳布43抵接车顶架,所以该遮阳布43与车辆A顶面会保持一通风间距,使之可以大大优化该遮阳布43对车辆A的隔热效果,此卷帘器40属习知,故而在此不予详述。
所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创造性: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栓31限位卡孔111、扣栓22插掣扣孔32,用以双重搭配的将卷帘器40及活动座30稳定安装于载体10,故而在如图1所示的操作该卷帘器40对车辆A遮阳时,完全不会有松脱。
二、本实用新型在模块化拆装卷帘器40及活动座30时,只须通过作用扣栓22即可,其整体操作相当快速及简便。
三、本实用新型在模块化拆装扣栓22后,仅留置扁平状载体10于车辆A,故而便能将影响车辆A外观及行驶风阻系数的情形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四、请配合图6观之,本新实用型可以通过调整螺栓35与螺帽36的松紧度,用以将卷帘器40定位于所需的角度,如此一来,其可以因应不同车种而将卷帘器40调整至最适切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具有新颖性,且能稳定的提供车辆遮阳使用,并兼具有能方便拆卸卷帘器的创造性,的确为一技术理念上的高度创作,符合专利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