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3714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其包括:轮辋,轮辋由前至后设为前端部、连接部、后端部,连接部由前至后依次分为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第二波峰段、中间波谷段、第三波峰段、过渡段、第四波峰段、第二波谷段、第五波峰段,在第二波谷段上设置有露出轮辋外的环形凸起;轮辐,内置于轮辋中部且轮辐的外壁与中间波谷段的内壁焊接,轮辐中部下凹并形成安装部,轮辐上设有五个辐板孔,辐板孔为三角形通孔且该三角形的每条边分别圆弧过渡另外两条边,在安装部面朝后端部的端面上设有蜂窝状加强条,在加强凸起面朝后端部的端面上设有网状加强条;加强圈,焊接在轮辋前端并与第一波峰段相接。本改进型汽车轮毂具有散热效果好、强度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
【背景技术】
[0002]轮毂又叫轮圈、轱辘、胎铃,是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汽车轮毂是汽车零部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成长,轮毂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轮毂结构设计简单,整体轮毂强度不足,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爆胎容易使轮毂变形,且轮毂散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散热效果好、强度高的改进型汽车轮毂。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包括:
[0005]轮辋,设置为中空环形包围体结构,所述轮辋由前至后设为前端部、连接部、后端部,所述连接部由前至后依次分为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第二波峰段、中间波谷段、第三波峰段、过渡段、第四波峰段、第二波谷段、第五波峰段,所述第一波谷段分别圆弧过渡至第一波峰段、第二波峰段,所述第二波谷段分别圆弧过渡至第四波峰段、第五波峰段,在第二波谷段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露出轮辋外;
[0006]轮辐,内置于轮辋中部且轮辐的外壁与中间波谷段的内壁焊接,所述轮辐中部下凹并形成圆盘状安装部,所述轮辐上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五个辐板孔,所述辐板孔为三角形通孔且该三角形的每条边分别圆弧过渡另外两条边,在轮辐上还一体式设有位于辐板孔与安装部之间的加强凸起,所述加强凸起往轮辐后端方向突出安装部外,在安装部中部穿设有中心通孔,在安装部上开设有呈圆周分布且位于中心通孔外围的六个圆形螺栓孔,在安装部面朝后端部的端面上设有蜂窝状加强条,在加强凸起面朝后端部的端面上设有网状加强条;
[0007]加强圈,焊接在轮辋前端并与第一波峰段相接。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辐上设有位于螺栓孔外围的锥面,所述辐板孔开设在该锥面上,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螺栓孔的直径。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辋、轮辐、加强圈均由钢材料制得。
[00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轮辐置于轮辋内部中间位置,呈圆周分布的多个三角形辐板孔结构使得轮毂散热性能良好,较大的通风面积可以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而轮辐和轮辋焊接,并配合加强圈的加设,使得整体轮毂的强度得到保证;在轮辐背面还设有网状和蜂窝状的加强条,进一步加强了整体轮毂的结构强度;环形凸起外露出轮辋,在汽车爆胎时环形凸起先着地,避免轮毂过渡磨损,起到保护轮毂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4]图中,10、轮辋;11、前端部;12、连接部;121、第一波峰段;122、第一波谷段;123、第二波峰段;124、中间波谷段;125、第三波峰段;126、过渡段;127、第四波峰段;128、第二波谷段;129、第五波峰段;13、后端部;20、轮辐;21、安装部;22、辐板孔;23、加强凸起;24、中心通孔;25、螺栓孔;30、加强圈;40、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6]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改进型汽车轮毂包括:
[0018]轮辋10,设置为中空环形包围体结构,所述轮辋10由前至后设为前端部11、连接部12、后端部13,所述连接部12由前至后依次分为第一波峰段121、第一波谷段122、第二波峰段123、中间波谷段124、第三波峰段125、过渡段126、第四波峰段127、第二波谷段128、第五波峰段129,所述第一波谷段122分别圆弧过渡至第一波峰段121、第二波峰段123,所述第二波谷段128分别圆弧过渡至第四波峰段127、第五波峰段129,在第二波谷段128上设置有环形凸起40,所述环形凸起40露出轮辋1外;
[0019]轮辐20,内置于轮辋10中部且轮辐20的外壁与中间波谷段124的内壁焊接,所述轮辐20中部下凹并形成圆盘状安装部21,所述轮辐20上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五个辐板孔22,所述辐板孔22为三角形通孔且该三角形的每条边分别圆弧过渡另外两条边,在轮辐20上还一体式设有位于辐板孔22与安装部21之间的加强凸起23,所述加强凸起23往轮辐20后端方向突出安装部21外,在安装部21中部穿设有中心通孔24,在安装部21上开设有呈圆周分布且位于中心通孔24外围的六个圆形螺栓孔25,在安装部21面朝后端部13的端面上设有蜂窝状加强条,在加强凸起23面朝后端部13的端面上设有网状加强条;
[0020]加强圈30,焊接在轮辋10前端并与第一波峰段121相接,在加强圈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轮辋10用于支撑汽车的轮胎,轮辐20的设置起到了承载作用,也保证整个轮毂的强度,辐板孔22用于散热,螺栓孔25和中心通孔24的设置便于轮毂与汽车的轴连接,保证工装的可靠性。
[0022]本改进型汽车轮毂在初始状态下,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轮辐20置于轮辋10内部中间位置,呈圆周分布的多个三角形辐板孔22结构使得轮毂散热性能良好,较大的通风面积可以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而轮辐20和轮辋10焊接,并配合加强圈30的加设,使得整体轮毂的强度得到保证;在轮辐20背面还设有网状和蜂窝状的加强条,进一步加强了整体轮毂的结构强度;环形凸起40外露出轮辋10,在汽车爆胎时环形凸起40先着地,避免轮毂过渡磨损,起到保护轮毂的作用。
[0023]为使得辐板孔22布局更加合理,保证散热效果,优选轮辐20上设有位于螺栓孔25外围的锥面,所述辐板孔22开设在该锥面上,所述所述中心通孔24的直径大于螺栓孔25的直径,保证了轮毂与汽车连接的可靠性。
[0024]为保证结构强度,提升汽车轮毂的使用寿命,优选轮辋10、轮辐20、加强圈30均由钢材料制得。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辋,设置为中空环形包围体结构,所述轮辋由前至后设为前端部、连接部、后端部,所述连接部由前至后依次分为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第二波峰段、中间波谷段、第三波峰段、过渡段、第四波峰段、第二波谷段、第五波峰段,所述第一波谷段分别圆弧过渡至第一波峰段、第二波峰段,所述第二波谷段分别圆弧过渡至第四波峰段、第五波峰段,在第二波谷段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露出轮辋外; 轮辐,内置于轮辋中部且轮辐的外壁与中间波谷段的内壁焊接,所述轮辐中部下凹并形成圆盘状安装部,所述轮辐上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五个辐板孔,所述辐板孔为三角形通孔且该三角形的每条边分别圆弧过渡另外两条边,在轮辐上还一体式设有位于辐板孔与安装部之间的加强凸起,所述加强凸起往轮辐后端方向突出安装部外,在安装部中部穿设有中心通孔,在安装部上开设有呈圆周分布且位于中心通孔外围的六个圆形螺栓孔,在安装部面朝后端部的端面上设有蜂窝状加强条,在加强凸起面朝后端部的端面上设有网状加强条; 加强圈,焊接在轮辋前端并与第一波峰段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上设有位于螺栓孔外围的锥面,所述辐板孔开设在该锥面上,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螺栓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轮辐、加强圈均由钢材料制得。
【文档编号】B60B21/10GK205705964SQ20162058207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发明人】周岳雷, 黎桂宝
【申请人】宁波郎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