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置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85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悬置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置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后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消费的普及,消费者对汽车尤其是轿车的驾乘舒适性已经越来越重视,汽车制造商也把舒适性提高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振动是影响消费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承载动力总成重量的悬置是汽车零部件中重要的隔振、减振部件。

悬置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及后悬置,它们均位于发动机舱内部较狭小的空间内,对于这三个悬置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由于承载的重量比较大,结构必须要牢固可靠,二、发动机舱内空间通常比较拥挤,悬置及支架结构设计要合理,要有较好的限位及支撑功能。

目前很多动力总成的后悬置都采用拉杆式后悬置,拉杆式后悬置抗扭转性能差,减振效果较弱,汽车的舒适性较差;此外,振动会导致动力总成的极限位移较大,使动力总成与其周边零部件产生干涉,造成动力总成及零部件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悬置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拉杆式后悬置隔振性能差,导致汽车舒适性差以及动力总成与其周边零部件干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减振效果较好,并且能对动力总成的极限位移起到限制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后悬置总成,包括橡胶、安装部、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橡胶容置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安装部与后悬置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副车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橡胶容置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围成的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两个凸焊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两个所述凸焊螺母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两个凸焊螺栓,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两个所述凸焊螺栓与所述副车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安装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总成包括橡胶、安装部、支撑部和连接部,橡胶容置在安装部中,安装部与后悬置连接支架连接,支撑部一端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总成中,安装部通过后悬置连接支架与动力总成固定连接,连接部与副车架固定连接,由于在安装部中设置有橡胶,动力总成产生的振动传播到后悬置总成时,会因橡胶的阻尼作用而减弱,从而使得传递到副车架上的振动大大减弱,乘客在座椅上时感受到的振感不明显,舒适性因此得以提高;另外,由于动力总成上的振动会被后悬置总成减弱,相比于现有技术,振动引起的动力总成的位移会变小,避免动力总成在恶劣工况下与周边部件干涉,导致动力总成及零部件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安装使用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橡胶,2-安装部,3-支撑部,4-连接部,5-后悬置连接支架,6-副车架,7-外套筒,8-内套筒,9-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凸焊螺栓,16-凸焊螺母,17-第一螺栓,18-动力总成,19-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总成包括橡胶1、安装部2、支撑部3和连接部4;橡胶1容置于安装部2内;安装部2与后悬置连接支架5固定连接;支撑部3一端与安装部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4固定连接;连接部4与副车架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与后悬置连接支架5和副车架6固定连接,后悬置连接支架5通过第一螺栓17与动力总成18固定连接,动力总成18产生的振动通过后悬置连接支架5传递到后悬置总成上时,后悬置总成安装部2内的橡胶1会对振动起到减弱作用,使继续传递到副车架6上的振动强度大大较低,从而乘客感受到的振感不明显,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此外,由于橡胶1可提供给动力总成18较大的阻尼,避免动力总成18因振动产生过大的位移,有效限制动力总成18的极限位移,减小动力总成18与周边零部件产生干涉的可能,提高动力总成18及零部件的寿命。

请参照图1和图3,安装部2优选包括外套筒7和内套筒8,外套筒7与支撑部3固定连接,内套筒8通过第二螺栓19与后悬置连接支架5固定连接,外套筒7与内套筒8之间的空间容置有橡胶1,当动力总成18的振动传递到后悬置连接支架5,引起后悬置连接支架5振动时,后悬置连接支架5会带动内套筒8产生位移,使得内套筒8与固定的外套筒7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橡胶1的阻尼作用会减弱这种相对运动,将振动吸收的同时,减少动力总成18因振动引起的位移。这种结构便于本实施例的后悬置总成与后悬置连接支架5的安装,并且由于内套筒8四周均为橡胶1,振动可以沿四周传播,使得振动的吸收更为完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部3包括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第一支架9的一端和第二支架10的一端与安装部2固定连接,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均呈弯折状,不仅使安装部2的受力更加均匀,而且增加了振动的传播距离,将由动力总成18传播过来的振动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分散减弱。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支撑部3的结构强度,延长后悬置总成的使用寿命,第一支架9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1。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10上设有第二加强筋12,进一步增强支撑部3的结构强度,使安装部2与支撑部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请参照图3,连接部4包括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第一连接板13与第一支架9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4与第二支架10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增加了连接部4与副车架6的接触面积,使得二者的连接更加牢固,受力更加均匀。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部4与副车架6之间的连接可靠度,缩短装配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参照图3和图4,第一连接板上13设有两个凸焊螺母16,第一连接板13通过两个凸焊螺母16与副车架6固定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装拆方便,第二连接板14上设有两个凸焊螺栓15,第二连接板14通过两个凸焊螺栓15与副车架6固定连接。

为了节省工艺,缩短加工时间,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与安装部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9和第一连接板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0和第二连接板1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利于强化连接可靠度。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