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791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轮用轴承装置。详细而言,涉及提高外侧构件的寿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机动车等的悬架装置中将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车轮用轴承装置将与车轮连接的轮毂圈经由滚动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侧构件。车轮用轴承装置经由外侧构件的安装凸缘固定于车辆的转向节。即,车轮用轴承装置在外侧构件固定于车辆的转向节的状态下将与车轮连接的轮毂圈支承为旋转自如。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基于具有所希望的轴承刚性且燃料利用率提高的观点,多使用旋转转矩小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车轮用轴承装置通过使外侧构件和轮毂圈以带有规定的接触角的方式与滚动体接触从而构成角接触球轴承。在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外侧构件,在轮毂圈的车轮安装凸缘侧(外盘侧)的开口部附近和外侧构件的安装凸缘侧(内盘侧)的开口部附近形成有滚动体列的滚行面。外侧构件经由支承轮毂圈的滚动体通过滚行面来支承来自车轮的载荷。

在这种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在车辆静止或者前后行进的情况下,来自车辆的载荷作用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大致中央。另一方面,在车辆转弯的情况下,施加于转弯方向的相反侧(在右转弯的情况下为车辆的左侧)的车轮的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增大。因此,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存在通过增大外盘侧的滚动体列的刚性来增大轴承刚性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的情况。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通过使双列滚动体列中的内盘侧的滚动体列的节圆直径大于外盘侧的滚动体列的节圆直径,从而外盘侧的滚动体列的滚动体的数量增加,滚动体列的刚性提高。但是,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与外盘侧的滚动体列的节圆直径的增大相伴地外侧构件的外盘侧的开口部的直径也增大。另外,在外侧构件的各开口部形成有用于设置防止雨水等进入外侧构件的内部的密封构件的嵌合部、用于加工的基准面等。因此,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在施加于外侧构件的外盘侧的滚行面的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因车辆的转弯而增大的情况下,存在与固定于转向节的安装凸缘分离的外盘侧的开口部变形为大致椭圆形状,滚行面圆度劣化而使滚动疲劳寿命降低的可能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58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的开口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外侧构件,其在外周一体地设置有车身安装凸缘,在内周一体地形成有双列外侧滚行面;内侧构件,其包括在一端部一体地设置有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凸缘且在外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径台阶部的轮毂圈、以及压入所述小径台阶部的至少一个内圈,所述内侧构件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侧滚行面对置的双列内侧滚行面;以及双列滚动体,所述双列滚动体滚动自如地收容于所述双列内侧滚行面与所述双列外侧滚行面之间,其中,在所述外侧构件的开口部的所述车轮安装凸缘侧的外周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以规定的宽度向径向突出的带状部。

在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优选为,形成为内径比所述外侧构件开口部的外径小的圆环压入所述外侧构件开口部而在所述外侧构件开口部构成为所述带状部。

在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外侧构件开口部嵌合有圆环,所述圆环的一部分被解放并且设置有使该解放的端部彼此接近的紧固结合机构,所述圆环通过所述紧固结合机构固定于所述外侧构件开口部而构成为所述带状部。

在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外侧构件开口部嵌合有圆环,所述圆环被分割为多个部分且设置有使该分割的端部彼此接近的紧固结合机构,所述圆环通过所述紧固结合机构固定于所述外侧构件开口部而构成为所述带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仅外侧构件开口部的任意位置的壁厚增大。由此,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的开口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无需考虑外侧构件的形状、加工方式,通过任意的形状的带状部来增大开口部的壁厚。由此,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的开口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无需考虑外侧构件的形状、加工方式地向外侧构件的任意位置装卸。由此,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的开口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构件的形状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侧构件和圆环的形状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b向视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和图2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轮用轴承装置1在机动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将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车轮用轴承装置1具备:外侧构件2、轮毂圈3、内圈4、作为滚动列的两列的一侧滚珠列5a(参照图2)、另一侧滚珠列5b(参照图2)、一侧(内盘侧)密封构件6(参照图2)、以及另一侧(外盘侧)密封构件8(参照图2)。

如图2所示,外侧构件2支承内侧构件(轮毂圈3和内圈4)。外侧构件2由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s53c等含有0.40~0.80wt%的碳的中高碳钢构成。在外侧构件2的一侧(内盘侧)端部形成有能够供一侧密封构件6嵌合的一侧开口部2a。在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外盘侧)端部形成有能够供另一侧密封构件8嵌合的另一侧开口部2b。在外侧构件2的内周面,以在周向上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和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形成为节圆直径比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的节圆直径大。在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和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形成有通过高频淬火而使表面硬度处于58~64hrc的范围的硬化层。在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向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的转向节安装的车身安装凸缘2e。

构成内侧构件的轮毂圈3将未图示的车辆的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轮毂圈3由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的s53c等含有0.40~0.80wt%的碳的中高碳钢构成。在轮毂圈3的一侧端部(内盘侧)形成有使外周面缩径了的小径台阶部3a。在轮毂圈3的另一侧端部(外盘侧)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轮的车轮安装凸缘3b。在车轮安装凸缘3b的圆周等距位置设置有轮毂螺栓3d。另外,在轮毂圈3的另一侧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环状的内侧滚行面3c。

轮毂圈3的一侧端部的小径台阶部3a压入构成内侧构件的内圈4。内圈4由suj2等高碳铬轴承钢构成,通过整体淬火直至芯部被硬化处理为58~64hrc的范围。在内圈4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环状的内侧滚行面4a。内圈4在通过压入被施加有规定的予压的状态下一体地固定于轮毂圈3的一侧端部。即,在轮毂圈3的一侧通过内圈4构成内侧滚行面4a。对于轮毂圈3,通过从一侧的小径台阶部3a直至另一侧的内侧滚行面3c进行高频淬火,从而将表面硬度硬化处理为58~64hrc的范围。由此,轮毂圈3相对于对车轮安装凸缘3b施加的旋转弯曲载荷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从而轮毂圈3的耐久性提高。轮毂圈3配置为,在一侧端部的内圈4形成的内侧滚行面4a与外侧构件2的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对置,形成于另一侧的内侧滚行面3c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对置。

作为滚动列的一侧滚珠列5a和另一侧滚珠列5b将轮毂圈3支承为旋转自如。一侧滚珠列5a和另一侧滚珠列5b通过保持器将作为滚动体的多个滚珠保持为环状。一侧滚珠列5a和另一侧滚珠列5b由suj2等高碳铬轴承钢构成,通过整体淬火而直至芯部被硬化处理为58~64hrc的范围。另一侧滚珠列5b构成为,节圆直径比一侧滚珠列5a的节圆直径大。一侧滚珠列5a滚动自如地夹在形成于内圈4的内侧滚行面4a、与之对置的外侧构件2的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之间。另一侧滚珠列5b滚动自如地夹在形成于轮毂圈3的内侧滚行面3c、与之对置的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之间。即,一侧滚珠列5a和另一侧滚珠列5b将轮毂圈3和内圈4支承为相对于外侧构件2旋转自如。车轮用轴承装置1构成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该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侧构件2、轮毂圈3、内圈4、一侧滚珠列5a以及另一侧滚珠列5b。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轮用轴承装置1由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等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轮用轴承装置1构成为在轮毂圈3的外周直接形成有一侧滚珠列5a的内侧滚行面3c的第三代结构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在轮毂圈3压入固定有一对内圈4的第二代结构。

一侧(内盘侧)密封构件6堵塞外侧构件2与内圈4的间隙。一侧密封构件6具备大致圆筒状的密封板和大致圆筒状的甩油环。对于一侧密封构件6而言,在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板(jis规格的sus430系等)等构成的密封板硫化粘合有由nbr(丁晴橡胶)等合成橡胶构成的多个一侧密封唇。甩油环由与密封板相同的钢板构成。在甩油环的外侧(内盘侧)粘合有构成编码器的磁化体7。一侧密封构件6的密封板嵌合于外侧构件2的一侧开口部2a,甩油环嵌合于内圈4,从而构成层叠密封。一侧密封构件6构成为,通过密封板的一侧密封唇经由油膜与甩油环接触从而能够相对于甩油环滑动。由此,一侧密封构件6防止来自外侧构件2的一侧开口部2a的润滑脂的泄漏、以及来自外部的雨水、粉尘等的进入。

另一侧(外盘侧)密封构件8堵塞外侧构件2与轮毂圈3的间隙。对于另一侧密封构件8而言,由丁晴橡胶等合成橡胶构成的多个另一侧密封唇通过硫化粘合一体地接合于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芯骨。在另一侧密封构件8中,圆筒部分嵌合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多个另一侧密封唇与轮毂圈3的外周面接触。另一侧密封构件8构成为,通过另一侧密封唇经由油膜与轮毂圈3的外周面接触从而能够相对于轮毂圈3滑动。由此,另一侧密封构件8防止来自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润滑脂的泄漏、以及来自外部的雨水、粉尘等的进入。

在这样构成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由外侧构件2、轮毂圈3、内圈4、一侧滚珠列5a、以及另一侧滚珠列5b构成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轮毂圈3经由一侧滚珠列5a和另一侧滚珠列5b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侧构件2。另外,车轮用轴承装置1通过一侧密封构件6堵塞外侧构件2的一侧开口部2a与内圈4的间隙,通过另一侧密封构件8堵塞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与轮毂圈3的间隙。由此,车轮用轴承装置1构成为,防止来自内部的润滑脂的泄漏、以及来自外部的雨水、粉尘等的进入,并且支承于外侧构件2的轮毂圈3能够旋转。

接下来,使用图3对外侧构件2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外侧构件2的内周面,在一侧开口部2a的附近形成有供一侧滚珠列5a滚行的圆环状的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在另一侧开口部2b的附近形成有供另一侧滚珠列5b滚行的圆环状的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的节圆直径比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的节圆直径大。即,外侧构件2的内周形成为,形成有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内径比一侧开口部2a的内径大。

如图3所示,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在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的附近形成有用于向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的转向节安装的车身安装凸缘2e。另外,在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的附近形成有带状部2f(阴影部分)。带状部2f形成为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以规定的带宽度w1向径向突出规定的突出量p的带状。带状部2f遍及整周地形成于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端部(参照图1以及图2的阴影部分)。

带状部2f形成为如下的带宽度w1:能够在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起且包括与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对置的部分在内的范围内,覆盖外周面与内周面的径向的间隔即各部的壁厚t小于基准值t0的部分。另外,带状部2f形成为使小于基准值t0的外侧构件2的壁厚t达到基准值t0以上的突出量p。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以能够覆盖以壁厚t为小于基准值t0的壁厚t1形成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附近部分的方式,形成带宽度w1、突出量p的带状部2f。由此,外侧构件2在从另一侧端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内,壁厚t1的部分变为基准值t0以上(t1+p≥t0),因此能够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刚性并且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

这样,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外侧构件2中的从一侧开口部2a起且包括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在内的范围,经由车身安装凸缘2e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辆侧的转向节,因此确保了一定程度以上的轴承刚性。另一方面,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外侧构件2中的从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通过带状部2f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轴承刚性。因此,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即使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增加,也抑制了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的变形量。即,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通过设置带状部2f,从而抑制了因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导致的外侧滚行面2d的滚行面圆度的劣化。另外,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在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内,以外侧构件2的壁厚t小于基准值t0的部分为中心而被带状部2f覆盖。即,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仅在对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具有影响的部分形成带状部2f。由此,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

接下来,使用图4和图5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9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以图1至图3所示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为基础,替换车轮用轴承装置1而应用,通过使用在其说明使用过的名称、图号、附图标记来表明为相同的构件,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关于与已经说明了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点,省略其具体说明,而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车轮用轴承装置9具备:外侧构件2、轮毂圈3、内圈4、作为滚动列的两列的一侧滚珠列5a、另一侧滚珠列5b、一侧密封构件6、另一侧密封构件8、以及作为带状部的圆环构件10。

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在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的附近形成有用于向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的转向节安装的车身安装凸缘2e。另外,在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的从另一侧端面至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的附近形成有圆环嵌合部2g。圆环嵌合部2g形成为,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部为直径d且具有能够供圆环构件10压入的精度(参照图5)。

如图5所示,圆环构件10将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紧固从而提高外侧构件2的刚性。钢制的圆环构件10形成为,内径d1比外侧构件2的圆环嵌合部2g的直径d小,且具有能够压入圆环嵌合部2g的精度。圆环构件10被压入外侧构件2的圆环嵌合部2g(参照图4、图5空心箭头)。圆环构件10在沿轴向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具有规定的高度h、规定的宽度w2的矩形状。圆环构件10形成为如下的宽度w2:能够在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起且包括与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对置的部分在内的范围内通过压入与外侧构件2的各部的壁厚t小于基准值t0的部分重叠。另外,圆环构件10形成为使小于基准值t0的外侧构件2的壁厚t变为基准值t0以上的高度h。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以覆盖以壁厚t为小于基准值t0的壁厚t1形成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附近部分的方式,在外侧构件2的圆环嵌合部2g压入有在沿轴向剖视观察时具有规定的高度h、规定的宽度w2的圆环构件10。由此,外侧构件2在从另一侧端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内,壁厚t1的部分突出高度h而变为基准值t0以上(t1+h≥t0),因此被附加圆环构件10的刚性从而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刚性,并且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

这样,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9的外侧构件2中的从一侧开口部2a起且包括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在内的范围,经由车身安装凸缘2e固定于车辆的转向节,因此确保了一定程度以上的轴承刚性。另一方面,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9的外侧构件2中的从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通过压入圆环构件10而进行紧固,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轴承刚性。因此,在车轮用轴承装置9中,即使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增加,也抑制了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的变形量。即,在车轮用轴承装置9中,通过将圆环构件10压入外侧构件2,从而抑制了因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导致的外侧滚行面2d的滚行面圆度的劣化。另外,在车轮用轴承装置9中,在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内,外侧构件2的壁厚t小于基准值t0的部分与圆环构件10重叠。即,在车轮用轴承装置9中,仅对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具有影响的部分被圆环构件10紧固。由此,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

以下,使用图6和图7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1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车轮用轴承装置11具备:外侧构件2、轮毂圈3、内圈4、作为滚动列的两列的一侧滚珠列5a、另一侧滚珠列5b、一侧密封构件、另一侧密封构件、以及作为带状部的开放圆环构件12(图6以及图7的阴影部分)。

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在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c的附近形成有用于向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的转向节安装的车身安装凸缘2e。另外,在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的从另一侧端面至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的附近形成有圆环嵌合部2g。圆环嵌合部2g形成为,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部为直径d且具有能够供开放圆环构件12嵌合的精度(参照图5)。

如图7所示,开放圆环构件12将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紧固从而提高外侧构件2的刚性。钢制的开放圆环构件12的内径d2与外侧构件2的圆环嵌合部2g的直径d大致相同,其一部分被切断而解放。即,开放圆环构件12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c字状。另外,开放圆环构件12构成通过使被切断的部分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接近从而使内径d2缩径的紧固结合机构。紧固结合机构由在被切断的部分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侧突出部12a和另一侧突出部12b构成。在一侧突出部12a形成有孔,在另一侧突出部12b形成有螺纹孔。开放圆环构件12构成为,通过将螺钉拧入一侧突出部12a和另一侧突出部12b从而能够将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紧固结合。

开放圆环构件12在嵌合于外侧构件2的圆环嵌合部2g后,通过螺钉将构成紧固结合机构的一侧突出部12a与另一侧突出部12b紧固结合。开放圆环构件12在沿轴向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具有规定的高度h、规定的宽度w2的矩形状。开放圆环构件12形成为如下的宽度w2:能够在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起且包括与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对置的部分在内的范围内通过嵌合与外侧构件2的各部的壁厚t小于基准值t0的壁厚为t1的部分重叠。通过紧固结合机构而使开放圆环构件12的被切断的部分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接近。开放圆环构件12的内径d2通过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接近而缩径。由此,外侧构件2在从另一侧端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内,被附加开放圆环构件12的刚性从而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刚性,并且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

这样,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11的外侧构件2中的从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通过开放圆环构件12的由紧固结合机构进行的紧固,从而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轴承刚性。因此,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1中,即使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增加,也抑制了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的变形量。即,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1中,通过开放圆环构件12对外侧构件2进行紧固,从而抑制了因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导致的外侧滚行面2d的滚行面圆度的劣化。由此,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另外,车轮用轴承装置11采用将开放圆环构件12嵌合于外侧构件2的结构,因此外侧构件2在机械加工时不受限制。由此,车轮用轴承装置11能够抑制生产性的降低。并且,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1中,通过将紧固结合机构的螺钉拧松从而容易地装卸开放圆环构件12。由此,车轮用轴承装置11能够提高维护性。另外,为了装卸轮毂螺栓3d,外侧构件2需要形成为外径比与轮毂螺栓3d的头部内接的圆的直径小。但是,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1中,开放圆环构件12与外侧构件2构成为分体构件,因此能够将开放圆环构件12移动至不干涉轮毂螺栓3d的装卸的位置。因此,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1中,能够使开放圆环构件12的外径(d2+h)比与轮毂螺栓3d的头部内接的圆的直径大。即,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1中,能够不受轮毂螺栓3d的头部限制地设定开放圆环构件12的外径,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

以下,使用图8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3进行说明。

车轮用轴承装置13具备半圆状的一侧圆弧构件14和另一侧圆弧构件15(图8的阴影部分),作为将车轮用轴承装置11中的开放圆环构件12分割而成的带状部。

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形成有圆环嵌合部2g。圆环嵌合部2g形成为,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部为直径d且具有能够供一侧圆弧构件14和另一侧圆弧构件15嵌合的精度。

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将外侧构件2的外周面紧固从而提高外侧构件2的刚性。钢制的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由内径d3与外侧构件2的圆环嵌合部2g的直径d大致相同的圆环形成。即,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相互紧固结合,从而在从轴心方向观察时构成圆环。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形成为如下的宽度w2:能够在从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端起且包括与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对置的部分在内的范围内通过嵌合与外侧构件2的各部的壁厚t小于基准值t0的壁厚为t1的部分重叠(参照图6)。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分别构成用于将彼此连结的紧固结合机构。在一侧圆弧构件1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侧突出部14a作为紧固结合机构。在另一侧圆弧构件15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另一侧突出部15a作为紧固结合机构。在各个一侧突出部14a形成有孔,在各个另一侧突出部15a形成有螺纹孔。即,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构成为,能够通过一侧突出部14a与另一侧突出部15a呈圆环状地紧固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通过将圆环分割为两部分而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将圆环分割为三部分以上的构件构成。

在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嵌合于外侧构件2的圆环嵌合部2g后,一侧突出部14a与另一侧突出部15a分别通过螺钉而被紧固结合。即,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呈圆环状地嵌合于外侧构件2。由一侧圆弧构件14和另一侧圆弧构件15构成的圆环的内径d3因一侧圆弧构件14与另一侧圆弧构件15连结而缩径。由此,外侧构件2在从另一侧端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内,被附加一侧圆环构件14的刚性从而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刚性,并且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

这样,对于车轮用轴承装置13的外侧构件2中的从另一侧开口部2b起且包括另一侧的外侧滚行面2d在内的范围,通过由一侧圆环构件14与另一侧圆环构件15的连结进行的紧固,从而确保一定程度以上的轴承刚性。由此,能够将整体重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减少外侧构件2的另一侧开口部2b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另外,车轮用轴承装置13采用将一侧圆弧构件14和另一侧圆弧构件15嵌合于外侧构件2的结构,因此外侧构件2在机械加工时不受限制。由此,车轮用轴承装置13能够抑制生产性的降低。并且,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3中,通过将紧固结合机构的螺钉取下从而容易地装卸一侧圆弧构件14和另一侧圆弧构件15。由此,能够提高车轮用轴承装置13的维护性。另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1同样地,在外车轮用轴承装置13中,一侧圆弧构件14和另一侧圆弧构件15与外侧构件2构成为独立构件,因此能够使其外径比与轮毂螺栓3d的头部内接的圆的直径大。即,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3中,能够不受轮毂螺栓3d的头部限制地设定由一侧圆弧构件14和另一侧圆弧构件15构成的外径(d3+h),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滚动疲劳寿命的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任何限定,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无需言及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还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请求的范围的记载示出,并且包括与权利请求的范围的记载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车轮用轴承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轮用轴承;

2外侧构件;

2e车身安装凸缘;

2b另一侧开口部;

2f带状部;

3轮毂圈;

3b车轮安装凸缘;

4内圈;

5a一侧滚珠列;

5b另一侧滚珠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