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的侧面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6444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工程车辆的侧面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新建道路和已完成的路面进行维修的装置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工程车辆的侧面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侧面防护是安装在汽车和挂车上,能有效地保护无防御行人,以免其跌于车侧而被卷入车轮下的装置,除了其功能性的作用外,也能有效地提高整车的外观效果,使整车更加美观,现在侧面防护大多采用型材与立柱螺栓连接或冷弯槽钢焊接,螺栓、焊缝裸露,影响侧面防护的美观,降低侧面防护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侧面防护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牢固、成本低廉、外观美观的工程车辆的侧面防护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的防护板,所述的防护板的左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左上防护孔、左中防护孔、左下防护孔,防护板的中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中上防护孔、中下防护孔,防护板的右侧设置有右上防护孔和右下防护孔。

本实用新型的右上防护孔为加工有圆形通孔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的圆形通孔在三角形结构内均布排列,相邻两行圆形通孔交错排列,一行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行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5~30mm,一列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列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45~50mm,所述的圆形通孔的直径为 30~50mm。

本实用新型的右上防护孔为加工有正多边形通孔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的正多边形通孔在三角形结构内均布排列,相邻两行正多边形通孔交错排列,一行正多边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行正多边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5~ 30mm,一列正多边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列正多边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 45~50mm,所述的正多边形通孔的外接圆的直径为30~50mm。

本实用新型的左上防护孔、左中防护孔、左下防护孔均为结构相似的直角梯形通孔;所述的左上防护孔的高不大于3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45°~90°、底边长为300~400mm;所述的左中防护孔的高不大于3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45°~90°、底边长为300~900mm;所述的左下防护孔的高不大于3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45°~90°、底边长为300~1400mm;所述的左上防护孔与左中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所述的左中防护孔与左下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

本实用新型的中上防护孔、中下防护孔为菱形通孔,所述的菱形通孔的底边长为700~900mm、高不大于300mm、倾斜角β为45°~90°。

本实用新型的右下防护孔为直角梯形通孔,所述的右下防护孔高不大于3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γ为45°~90°。

现有技术中侧面防护大多采用型材与立柱螺栓连接或冷弯槽钢焊接,螺栓、焊缝裸露,影响侧面防护的美观,降低侧面防护的强度,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护板和安装架组合,侧面防护外表面无焊缝,结构牢固、生产高效、外观美观,成本低廉,可推广应用到工程车辆侧面防护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中:1、防护板;2、安装架;a、左上防护孔;b、左中防护孔;c、左下防护孔;d、中上防护孔;e、中下防护孔;f、右上防护孔;g、右下防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2中,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车辆的侧面防护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架2上的防护板1,防护板1的左侧自上而下依次加工有左上防护孔a、左中防护孔b、左下防护孔c,防护板1的中部自上而下依次加工有中上防护孔d、中下防护孔e,防护板的右侧设置有右上防护孔f和右下防护孔g,本实施例的右上防护孔f为加工有圆形通孔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的圆形通孔在三角形结构内均布排列,相邻两行圆形通孔交错排列,一行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行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8mm,一列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列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48mm,所述的圆形通孔的直径为40mm。本实施例的左上防护孔a、左中防护孔b、左下防护孔c均为结构相似的直角梯形通孔;左上防护孔a的高为 2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70°、底边长为350mm;左中防护孔b的高为2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70°、底边长为600mm;所述的左下防护孔c的高为2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70°、底边长为888mm;所述的左上防护孔与左中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为200mm,所述的左中防护孔与左下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为200mm。本实施例的中上防护孔d、中下防护孔f为菱形通孔,菱形通孔的底边长为800mm、高为 200mm、倾斜角β为70°。本实施例的右下防护孔g为直角梯形通孔,右下防护孔 g高为2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γ为7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本实施例的右上防护孔f为加工有圆形通孔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的圆形通孔在三角形结构内均布排列,相邻两行圆形通孔交错排列,一行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行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5mm,一列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列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45mm,所述的圆形通孔的直径为30mm。左上防护孔a、左中防护孔b、左下防护孔c均为结构相似的直角梯形通孔;左上防护孔a的高为1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45°、底边长为300mm;左中防护孔b的高为1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45°、底边长为300mm;所述的左下防护孔c的高为1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45°、底边长为300mm;所述的左上防护孔与左中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为400mm,所述的左中防护孔与左下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为400mm。本实施例的中上防护孔d、中下防护孔e为菱形通孔,菱形通孔的底边长为700mm、高为100mm、倾斜角β为45°。本实施例的右下防护孔 g为直角梯形通孔,右下防护孔g高为10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γ为45°,其余各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本实施例的右上防护孔f为加工有圆形通孔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的圆形通孔在三角形结构内均布排列,相邻两行圆形通孔交错排列,一行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行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0mm,一列圆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列圆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50mm,所述的圆形通孔的直径为50mm。左上防护孔a、左中防护孔b、左下防护孔c均为结构相似的直角梯形通孔;左上防护孔a的高为5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90°、底边长为400mm;左中防护孔b的高为5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90°、底边长为900mm;所述的左下防护孔c的高为5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α为90°、底边长为1400mm;所述的左上防护孔与左中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为500mm,所述的左中防护孔与左下防护孔之间的距离为500mm。本实施例的中上防护孔d、中下防护孔e为菱形通孔,菱形通孔的底边长为900mm、高为50mm、倾斜角β为90°。本实施例的右下防护孔g为直角梯形通孔,右下防护孔g高为50mm、底边与斜边的夹角γ为90°,其余各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3中,本实施例的的右上防护孔f为加工有正多边形通孔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的正多边形通孔在三角形结构内均布排列,两行正多边形通孔交错排列,一行正多边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行正多边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5~30mm,一列正多边形通孔中心线与相邻一列正多边形通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45~50mm,所述的正多边形通孔的外接圆的直径为30~50mm,其余各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下”、“右上”、“右下”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上文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变更和改造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