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挂装置、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630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吊挂装置、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挂装置、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经过排气系统的处理,将未完全燃烧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同时排气系统还起到缓冲、降噪的作用。排气系统的一端与发动机相连,另一端则通过吊挂与车体相连,排气系统的振动和噪声容易通过吊挂传递给车体,然后再通过座椅、方向盘和地板直接传给乘客和驾驶员,影响车辆的使用体验。

传统中,吊挂通常为橡胶材质的块状结构,其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孔结构,其中一个孔连接车体,另一个孔连接排气系统,该传统的橡胶吊挂吸振效果较差,且块状橡胶结构质量相对较重、强度较低,容易产生拉伸变形、疲劳断裂,造成排气系统脱落,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希望有一种吊挂装置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吊挂装置,以提升吊挂装置的吸振性能和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吊挂装置,其中,所述吊挂装置包括弹性主体,所述弹性主体上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待吊挂件,其中,所述弹性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呈蜂巢状排布的多个吸振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孔形成为横截面为六角形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孔形成为横截面为正六角形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主体形成为长条形结构,其中,沿所述弹性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主体的两端处;和/或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周形成有凸出于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一加强凸缘,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周形成有凸出于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二加强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装置包括环绕所述弹性主体设置的环形加强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加强部的内周与所述弹性主体的外周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间隙内形成有支撑在所述环形加强部和所述弹性主体之间的多条支撑筋。

进一步的,多条所述支撑筋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装置为橡胶材质;和/或所述吊挂装置一体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挂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吊挂装置的弹性主体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吸收吊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部分振动冲击,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的呈蜂巢状排布的多个吸振孔则能够与弹性主体自身的弹性变形配合使用,有效缓解吊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振动冲击,提升吊挂装置的吸振性能,且呈蜂巢状排布的多个吸振孔所构成的结构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能够保障吊挂装置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以减少排气系统的振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吊挂装置,所述吊挂装置的第一安装孔固定安装于车身底盘,所述吊挂装置的第二安装孔安装于车辆排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

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车辆与上述吊挂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吊挂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吊挂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弹性主体,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吸振孔,14-第一加强凸缘,15-第二加强凸缘,2-环形加强部,3-缓冲间隙,31-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吊挂装置,参见图1,所述吊挂装置包括弹性主体1,弹性主体1上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1用于安装到支撑件上,第二安装孔12用于安装待吊挂件,其中,弹性主体1位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呈蜂巢状排布的多个吸振孔13。

上述吊挂装置的弹性主体1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吸收吊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部分振动冲击,在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之间的呈蜂巢状排布的多个吸振孔13则能够与弹性主体1自身的弹性变形配合使用,有效缓解吊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振动冲击,提升吊挂装置的吸振性能,且呈蜂巢状排布的多个吸振孔13所构成的结构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能够保障吊挂装置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稳定性。

吸振孔13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圆孔、椭圆孔,且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盲孔或通孔,只要各个吸振孔13的排布呈蜂巢状即可。优选地,吸振孔13形成为横截面为六角形的通孔,横截面为六角形的孔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吊挂装置的稳定性和韧性,提高吊挂装置的性能。进一步优选地,吸振孔13形成为横截面为正六角形的通孔,以进一步提高吊挂装置的性能。

弹性主体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形状。优选地,弹性主体1形成为长条形结构,其中,沿弹性主体1的长度方向,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分别位于弹性主体1的两端处,使得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吸振孔13,且便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与相应部分的安装固定。

吸振孔13的数量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之间设置三列吸振孔13,相邻列的吸振孔13以类似蜂巢的形式交错对准,使得弹性主体1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弹性主体1的两端处形成有圆弧过渡结构,使得弹性主体1整体形成为长圆形块状结构,避免弹性主体1上的尖角结构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且提高弹性主体1的力学性能。此外,参见图1,弹性主体1形成为左右对称结构,且形成为上下对称结构,该结构能够提高弹性主体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便于吊挂装置的生产制造。

优选地,参见图1,第一安装孔11的外周形成有凸出于弹性主体1的第一加强凸缘14,第二安装孔12的外周形成有凸出于弹性主体1的第二加强凸缘15,第一加强凸缘14和第二加强凸缘15能够提高吊挂装置的强度,尤其是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处的强度,提高吊挂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吊挂装置包括环绕弹性主体1设置的环形加强部2,环形加强部2能够提高吊挂装置的强度。

优选地,环形加强部2的内周与弹性主体1的外周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3,缓冲间隙3内形成有支撑在环形加强部2和弹性主体1之间的多条支撑筋31。缓冲间隙3能够在吊挂装置受到振动冲击时吸收一定量的冲击能量,并且设置缓冲间隙3能够减轻吊挂装置的质量,降低吊挂装置的制造成本。

支撑筋31的布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设置,例如,沿吊挂装置的周向均匀设置,或者根据吊挂装置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适应性布置。优选地,多条支撑筋31分别邻近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布置,使得在直接受到振动冲击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处形成较强的支撑。参见图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缓冲间隙3内共设置有六条加强筋,其中,在第一安装孔11处和第二安装孔12处分别设置有三条加强筋。

吊挂装置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材质,该吊挂装置可整体由一种材料制成,也可使得吊挂装置的不同部位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优选地,参见图2,所述吊挂装置为橡胶材质,橡胶弹性大、恢复能力较强,且价格低廉。

优选地,所述吊挂装置一体成型,简化吊挂装置的成型工艺,降低吊挂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其中,所述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吊挂装置,所述吊挂装置的第一安装孔11固定安装于车身底盘,所述吊挂装置的第二安装孔12安装于车辆排气系统。

上述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能够有效缓解汽车行驶过程中由路面带来的冲击,并且能够车辆吸收排气系统和车身底盘的零部件的振动,有效降低由于排气系统的振动产生的噪音,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的吊挂结构。由于设置有上述吊挂结构,使得车辆的排气系统所产生噪音有效降低,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