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36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轮胎分为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减震效果,但因内胎充满气体,如果遇到较高的负荷或被扎,易造成爆胎,不仅耽误使用者的行程,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而且会导致车身倾斜,给车上的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也有部分免充气轮胎,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免充气轮胎的减震性能普遍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易爆胎、减震性能差等缺点,提供了一种不爆胎、减震性能好的免充气轮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免充气轮胎,包括轮毂和与轮毂连接的胎圈,轮毂包括支撑架和与支撑架连接的轮圈,胎圈设在轮圈的外侧并与轮圈连接,胎圈外侧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两侧设有胎面。胎圈剖面呈Y型,具有更强的结构形变能力,提成车轮的缓冲性能,提升轮胎的舒适性,胎面超出轮边,更好的保护了轮毂,胎圈接地宽度大,提升了轮胎的操控性,轮胎的中心通过设至凹槽,提升了轮胎的排水性能,更轻量化。

作为优选,胎圈包括安装圈和设在安装圈外侧的胎体,安装圈和胎体为一体式结构,环形凹槽和胎面均设在胎体的外侧。将安装圈和胎体做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零件,方便胎圈和轮圈的安装。

作为优选,安装圈的外壁上设有条形的止动槽,止动槽环形均布排列设在安装圈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轮圈外侧设有环形安装槽,安装圈配合设在安装槽内。通过止动槽增加安装圈和安装槽的摩擦力,避免安装圈和安装轮在工作过程中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具有更强的结构形变能力,提成车轮的缓冲性能,提升轮胎的舒适性,胎面超出轮边,更好的保护了车轮,胎圈接地宽度大,提升了轮胎的操控性,轮胎的中心通过设至凹槽,提升了轮胎的排水性能,更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轮毂、2—胎圈、3—支撑架、4—环形凹槽、5—胎面、6—安装圈、7—胎体、8—止动槽、9—安装槽、10—轮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免充气轮胎,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轮毂1和与轮毂连接的胎圈2,轮毂1包括支撑架3和与支撑架3连接的轮圈10,胎圈2设在轮圈10的外侧并与轮圈10连接,胎圈2外侧设有环形凹槽4,环形凹槽4两侧设有胎面5,胎圈2包括安装圈6和设在安装圈6外侧的胎体7,安装圈6和胎体7为一体式结构,环形凹槽4和胎面5均设在胎体7的外侧,胎面5设在环形凹槽4外端的两侧,胎面5和环形凹槽4形成Y型结构,胎面5分别设在轮圈10的两侧,更好的保护了轮毂1,安装圈6的外壁上设有条形的止动槽8,止动槽8环形均布排列设在安装圈6的外壁上,轮圈10外侧设有环形安装槽9,安装圈6配合设在安装槽9内,环形安装槽9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均布排列的条形卡条,条形卡条配合卡在止动槽8内,增强轮圈10和安装圈6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工作工程中相对转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