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保险杆零部件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724发布日期:2018-06-26 23:1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保险杆零部件配合结构,属于汽车保险杆领域。



背景技术:

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以金属材料为主,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形槽钢,表面处理镀铬,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像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看上去十分不美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目前汽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038274.X的一种保险杠,包括护杠以及横梁,所述横梁两端设有吸能盒,所述护杠两端设有伸入吸能盒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吸能盒底部连接,所述横梁与护杠之间设有弹性填充层,所述护杠外表面两侧均设置可更换的条状凸块,但是该现有技术的缓冲性能还不够完善,对车辆和驾驶人员的保护还不够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杆零部件配合结构,以解决的现有技术缓冲的性能还不够完善,对车辆和驾驶人员的保护还不够彻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保险杆零部件配合结构,其结构包括车前顶板、车前保险杆主体、车灯罩壳、加固块、进风格栅、脱钩盖板、安装孔、车前底板、车前侧板、保险杆加强横梁、吸能缓冲板,所述加固块与车前保险杆主体的正表面相黏合,所述进风格栅与车前底板的正表面相嵌套,所述脱钩盖板嵌入安装于车前保险杆主体的外表面,所述保险杆加强横梁的正表面嵌有安装孔,所述车前底板与车前保险杆主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险杆加强横梁与吸能缓冲板相贴合,所述吸能缓冲板包括外罩壳、泡沫金属板,碳纤维板、橡胶层、团状粘性聚合物板,所述外罩壳的内侧与泡沫金属板相黏合,所述碳纤维板与橡胶层相贴合,所述橡胶层与团状粘性聚合物板相贴合,所述外罩壳与保险杆加强横梁相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车前顶板与车前保险杆主体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车灯罩壳嵌入安装于进风格栅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车前底板的两侧设有车前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为7cm。

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杆加强横梁由铝合金制成,坚硬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车灯罩壳的外形为圆形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保险杆零部件配合结构,结构上设有吸能缓冲板,与保险杆加强横梁相黏合,当汽车保险杠受到撞击时,车前保险杆主体先受到撞击力,然后再先后经过吸能缓冲板内部的泡沫金属板,碳纤维板、橡胶层、团状粘性聚合物板的吸能缓冲,最后到达保险杆加强横梁时撞击的破环力已经基本消失,这样便能彻底保障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保险杆零部件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能缓冲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前顶板-1、车前保险杆主体-2、车灯罩壳-3、加固块-4、进风格栅-5、脱钩盖板-6、安装孔-7、车前底板-8、车前侧板-9、保险杆加强横梁-10、吸能缓冲板-11、外罩壳-1101、泡沫金属板-1102,碳纤维板-1103、橡胶层-1104、团状粘性聚合物板-11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杆零部件配合结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车前顶板1、车前保险杆主体2、车灯罩壳3、加固块4、进风格栅5、脱钩盖板6、安装孔7、车前底板8、车前侧板9、保险杆加强横梁10、吸能缓冲板11,所述加固块4与车前保险杆主体2的正表面相黏合,所述进风格栅5与车前底板8的正表面相嵌套,所述脱钩盖板6嵌入安装于车前保险杆主体2的外表面,所述保险杆加强横梁10的正表面嵌有安装孔7,所述车前底板8与车前保险杆主体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保险杆加强横梁10与吸能缓冲板11相贴合,所述吸能缓冲板11包括外罩壳1101、泡沫金属板1102,碳纤维板1103、橡胶层1104、团状粘性聚合物板1105,所述外罩壳1101的内侧与泡沫金属板1102相黏合,所述碳纤维板1103与橡胶层1104相贴合,所述橡胶层1104与团状粘性聚合物板1105相贴合,所述外罩壳1101与保险杆加强横梁10相黏合,所述车前顶板1与车前保险杆主体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车灯罩壳3嵌入安装于进风格栅5的外表面,所述车前底板8的两侧设有车前侧板9,所述安装孔7的直径为7cm,所述保险杆加强横梁10由铝合金制成,坚硬耐用,所述车灯罩壳3的外形为圆形结构。

本专利所说的安装孔7是零件上设计出用于零件安装作用的孔,机械上大部分零件都需要设计安装孔,安装孔尺寸,一般应比设备最大部件尺寸大,并应取0.5的倍数为宜,在设计图纸上应标出孔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微观几何形状的尺寸特征,所述泡沫金属板1102,是指含有泡沫气孔的特种金属材料,通过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泡沫金属拥有密度小、隔热性能好、隔音性能好以及能够吸收电磁波等一系列良好优点,是随着人类科技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一系列工业开发上。

在进行使用时吸能缓冲板11的外罩壳1101起固定、支撑和保护作用,当汽车保险杠受到撞击时,车前保险杆主体2先受到撞击力,然后再传递到吸能缓冲板11,先后经过吸能缓冲板11内部的泡沫金属板1102,碳纤维板1103、橡胶层1104、团状粘性聚合物板1105的吸能缓冲,最后到达保险杆加强横梁10时撞击的破环力已经基本消失,以达到保护车辆和驾驶人员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的缓冲性能还不够完善,对车辆和驾驶人员的保护还不够彻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吸能缓冲板,与保险杆加强横梁相黏合,当汽车保险杠受到撞击时,车前保险杆主体先受到撞击力,然后再先后经过吸能缓冲板内部的泡沫金属板,碳纤维板、橡胶层、团状粘性聚合物板的吸能缓冲,最后到达保险杆加强横梁时撞击的破环力已经基本消失,这样便能彻底保障车辆和驾驶人员的安全,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吸能缓冲板11包括外罩壳1101、泡沫金属板1102,碳纤维板1103、橡胶层1104、团状粘性聚合物板1105,所述外罩壳1101的内侧与泡沫金属板1102相黏合,所述碳纤维板1103与橡胶层1104相贴合,所述橡胶层1104与团状粘性聚合物板1105相贴合,所述外罩壳1101与保险杆加强横梁10相黏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