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防儿童遗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926发布日期:2018-09-11 22:5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辆及防儿童遗留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校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提高儿童通勤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最为严重和易发的是儿童遗留问题,近年已发生多起由于儿童遗留而导致的儿童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目前的防儿童遗留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避免遗留儿童,或者采取一些强制的人工复检措施。例如,司机关火后,系统自动提示司机检查车厢,并且关闭系统提醒的开关位于车辆尾部,司机或随车管理人员去车尾关闭系统提醒的同时可以巡视车辆。然而,人工复检可能会由于巡视人的疏忽或者麻痹大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防止儿童遗留在车内,现有的校车会增加传感器来对车内的情况进行检测。但是,为了防止车内检测死角的出现,大多会在车内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传感器,此时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而且,即使设置多个传感器也并不能保证没有死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防儿童遗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较多传感器造成的成本增加且有死角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儿童遗留装置,包括如下装置方案:

装置方案一,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顶部的滑轨,所述滑轨上导向移动设置有滑动平台,所述滑动平台上安装有红外采集模块和可见光采集模块。

装置方案二,在装置方案一的基础上,还包括驱动所述滑动平台沿滑轨移动的驱动机构。

装置方案三,在装置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动平台上,滑动平台与滑轨之间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与所述滑轨导向滚动装配,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行走轮。

装置方案四,在装置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滑动平台连接有用于传输电力和控制信号的线缆,所述线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平台上,另一端用于连接车体,所述线缆上还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采样所述红外采集模块和可见光采集模块信息的控制模块。

装置方案五,在装置方案四的基础上,所述线缆另一端通过一个用于卷绕线缆的卷绕装置连接车体。

装置方案六,在装置方案三的基础上,车辆顶部还设有沿所述滑轨延伸方向设置的输电轨道,所述滑动平台上设有连接所述输电轨道、用于从输电轨道取电的集电器。

装置方案七,在装置方案六的基础上,所述输电轨道与滑轨一体设置,所述集电器与行走轮一体设置。

装置方案八,在装置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在车体上、分别位于所述滑轨两侧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第一卷绕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第二卷绕单元,第一卷绕单元、第二卷绕单元通过相应的拉绳连接所述滑动平台。

装置方案九,在装置方案八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的拉绳中还设有用于传输电力和控制信号的线缆。

装置方案十,在装置方案八的基础上,车辆顶部还设有沿所述滑轨延伸方向设置的输电轨道,所述滑动平台上设有连接所述输电轨道、用于从输电轨道取电的集电器。

装置方案十一,在装置方案十的基础上,所述输电轨道与滑轨一体设置,所述集电器与行走轮一体设置。

装置方案十二,在装置方案四的基础上,还包括报警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报警模块。

装置方案十三,在装置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可见光采集模块为CCD相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下车辆方案:

车辆方案一,包括车辆车体,以及设置在车辆内部的防儿童遗留装置,所述防儿童遗留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顶部的滑轨,所述滑轨上导向移动设置有滑动平台,所述动平台上安装有红外采集模块和可见光采集模块。

车辆方案二,在车辆方案一的基础上,还包括驱动所述滑动平台沿滑轨移动的驱动机构。

车辆方案三,在车辆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动平台上,滑动平台与滑轨之间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与所述滑轨导向滚动装配,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行走轮。

车辆方案四,在车辆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滑动平台连接有用于传输电力和控制信号的线缆,所述线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平台上,另一端用于连接车体,所述线缆上还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采样所述红外采集模块和可见光采集模块信息的控制模块。

车辆方案五,在车辆方案四的基础上,所述线缆另一端通过一个用于卷绕线缆的卷绕装置连接车体。

车辆方案六,在车辆方案三的基础上,车辆顶部还设有沿所述滑轨延伸方向设置的输电轨道,所述滑动平台上设有连接所述输电轨道、用于从输电轨道取电的集电器。

车辆方案七,在车辆方案六的基础上,所述输电轨道与滑轨一体设置,所述集电器与行走轮一体设置。

车辆方案八,在车辆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在车体上、分别位于所述滑轨两侧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第一卷绕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第二卷绕单元,第一卷绕单元、第二卷绕单元通过相应的拉绳连接所述滑动平台。

车辆方案九,在车辆方案八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卷绕单元的拉绳中还设有用于传输电力和控制信号的线缆。

车辆方案十,在车辆方案八的基础上,车辆顶部还设有沿所述滑轨延伸方向设置的输电轨道,所述滑动平台上设有连接所述输电轨道、用于从输电轨道取电的集电器。

车辆方案十一,在车辆方案十的基础上,所述输电轨道与滑轨一体设置,所述集电器与行走轮一体设置。

车辆方案十二,在车辆方案四的基础上,还包括报警模块,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报警模块。

车辆方案十三,在车辆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可见光采集模块为CCD相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及防儿童遗留装置,在驾驶员熄火的情况,该防儿童遗留装置启动。该装置在车顶内部设置滑轨,滑轨上导向移动设置有滑动平台,滑动平台上连接有红外采集模块和可见光采集模块,从而使得红外采集模块和可见光采集模块可以沿着滑轨移动,在只设置一个红外采集模块和一个可见光采集模块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车内情景的全方位检测,以防死角的出现,在减少了传感器的数量、减低成本和工程量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

进一步地,该装置中设置卷绕装置对线缆进行收纳,防止线缆处于松散的状态,对线缆及各种设备进行极大的保护,同时提高了车内的环境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该装置中还可设置有沿滑轨延伸方向设置的输电轨道,使得控制信号和电力信号能够分开设置,防止两者一体设置时信号干扰的情况出现,保证了系统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儿童遗留装置示意图;

图2是基于防儿童遗留装置的检测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走式滑动平台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自走式滑动平台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非自走式滑动平台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防止儿童遗留在车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特别涉及一种校车,包括校车车体,以及设置在车辆内部的防儿童遗留装置,通过该装置实现对车内的全方位检测,以防在校车内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依然还有儿童遗留在车内的情况出现时,及时做出补救措施。当然,除了校车以外,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车辆。

该防儿童遗留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校车内部顶部的一个滑轨11,滑轨11的长度可与校车的车身长度等长,并设置在校车宽部的中央位置,以使红外传感器13和CCD相机14能够全方位的观测校车内的情景。

在滑轨11上导向移动设置有滑动平台12,滑动平台12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沿着滑轨移动。在滑动平台12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3和CCD相机14,红外传感器13和CCD相机14的镜头朝向车内。在滑动平台的带动下,红外传感器13和CCD相机14沿着滑轨11在车顶自由移动。

该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15和报警模块16。控制模块15通过线束17控制连接滑动平台12,使滑动平台12沿滑轨11自由来回移动。同时,控制装置15通过线束17采样连接红外传感器13和CCD相机14,对红外传感器13和CCD相机14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根据图像处理结果可以判断是否有儿童遗留在校车内,并在发现有儿童遗留在校车内时,控制报警模块16工作,对管理员进行提醒。

在该图中,滑动平台是一种套的形式,与滑轨滑动连接,沿着滑轨自由移动。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他滑动平台的形式,例如小车的形式,如图2、3、4所示,滑动平台与滑轨之间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与滑轨导向滚动装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行走轮,只要能够实现滑动平台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可以沿着滑轨移动即可。

另外,由于车内的空间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该实施例中只设置了一条滑轨。为了使红外传感器和CCD相机拍摄的视野更宽,可使滑动平台通过云台连接红外传感器和CCD相机,云台的角度可调,从而使得红外传感器和CCD相机的光轴方向可随意改变,对整个车内的情景进行更全面的把控。

另外,还可增加滑轨,增加的滑轨与原有的滑轨交叉设置,成一定的角度,增加的滑轨数量不限,从而使得红外传感器和CCD相机在车内全方位多维度的移动,来使红外传感器和CCD相机拍摄范围更全面。但是,此时滑动平台的形式不能是图1中套的形式,可以是图2、3、4中的小车的形式,使滑动平台可沿多条滑轨自由变道。

下面给出几种滑动平台的实现形式,该装置的其余结构在下面的实施例不再赘述,对应的附图中不再画出。

如图3所示,是一种自走式的滑动平台。滑动平台22由安装在滑动平台上的第一驱动机构(图3中并未画出)向前移动。图3、4、5中皆定义左边的方向为滑动平台向前移动的方向,右边的方向为滑动平台向后移动的方向。滑动平台22与滑轨21之间设置有行走轮23,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行走轮,使滑动平台沿着滑轨向前滚动。

滑动平台22连接有用于传输电力和控制信号的线缆24,以给与滑动平台连接的红外传感器、CCD相机或者云台等供电。当滑动平台向后移动时,线缆可能随意散落。随意散落的线缆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可能会有危险,所以在该装置中增设了卷绕装置25。该卷绕装置的工作模式可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下,卷绕装置可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卷绕装置25通过线缆24控制使滑动平台22向后移动。在滑动平台22沿着滑轨21向前移动并达到前边限位时,卷绕装置25工作,拉回线缆24,带动滑动平台22沿着滑轨21向后移动。该种形式下的电缆不仅拉动滑动平台22移动,而且还传输电。

第二种方式下,卷绕装置可不由电机驱动,在卷绕装置内部设置弹性件,该种形式的卷绕装置的原理类似于可自动收缩的卷尺的原理。滑动平台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向前移动,当停止向前移动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控制线缆收缩至卷绕装置内部,从而使得滑动平台由后移动。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线缆24不仅传输控制信号,而且还传输电力信号。还可设计如图4所示的滑动平台结构,该结构也是一种自走式的滑动平台。与图3不同的是,该装置中设置有沿滑轨延伸方向设置的输电轨道33,该输电轨道可与滑轨31平行设置,也可近似平行设置。滑动平台32上设置有集电器34,集电器用于使滑动平台32与输电轨道33连接,且从输电轨道上取电。

在该实施例中,将控制信号线与电力信号线完全分开设置,使得控制信号与电力信号互相之间不受干扰,更加安全。不仅仅是滑动平台,包括与滑动平台连接的红外传感器、CCD相机或者云台等等,皆是从输电轨道38来取电,从而实现滑动平台32沿着滑轨31前后移动,进而实现对车内是否遗留有儿童进行检测。

为了节约空间,可将该例中的输电轨道33与滑轨31一体设置,将集电器34与行走轮35一体设置。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图5所示的滑动平台,该滑动平台是一种非自走式的滑动平台。该滑动平台的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滑轮43、44,滑轮43、44分别由设置在车体上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来驱动工作,滑轮43、44分别通过拉绳45、46传动连接滑动平台42。该例中的拉绳45、46是中设有线缆,线缆可传输电力信号和控制信号。滑动平台42在滑轮43、44的拉动下,被动的在滑轨41上向前或向后移动;同时,还可通过拉绳45、46向与滑动平台连接的红外传感器、CCD相机或者云台等供电。

而且,结合图4的实施例的思想,可将图5做改变。此时,拉绳45、46中的线缆只用于传输控制线,在车顶再单独设置一条输电轨道,使得控制信号传输的线与供电线分开设置,滑动平台上设置有集电器,集电器用于使滑动平台与输电轨道连接,且从输电轨道上取电。所有需要用电的设备皆从输电轨道取电。

当然,也可将输电轨道与滑轨一体设置,将集电器与行走轮一体设置。

基于上述各种形式的装置,可实现对儿童是否遗留在校车内进行检测与判断。具体方法如图2所示。

在驾驶员关火时,上述装置开始工作。控制模块控制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和CCD相机的滑动平台沿着滑轨在车顶移动。同时,红外传感器检测车内的热红外辐射源,当检测到红外辐射源时,说明有儿童遗留在车内,通过热辐射源在红外传感器检测范围内出现和消失的位置定位热红外辐射源的位置。控制CCD相机移动到热红外辐射源正上方,采集一副图像,然后根据当前位置控制CCD相机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排座位的距离,再采集一副图像;由于两幅图像中除热红外辐射源外,其他部分极其相似,所以可以在对两幅图像做校准处理后,采用帧差法检测图像内是否有儿童。当系统检测到有儿童遗留时,则启动报警装置报警,直到管理员解除报警。

整体来说,采用上述装置的布置方法,可以减少传感器的使用数量,同时确保传感器不存在检测死角,在减低成本和工程量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