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5261发布日期:2018-12-28 22:5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于汽车座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舒适度、承载强度、工艺结构以及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不同人对于乘坐空间以及温度、角度等舒适度感受区别较大,驾驶员以及乘坐者需要再乘坐时根据自身需求对座椅进行调节,传统座椅只能简单的调节驾驶员的前后位置不能调节高度,因此很多身材娇小的女性驾驶员并不能舒适的乘坐驾驶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调节座椅高度的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包括:

坐垫骨架;

两升降支撑机构,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坐垫骨架左右两侧壁下方,每一升降支撑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端均铰接于所述坐垫骨架的同一侧壁上,且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均在所述坐垫骨架同一侧壁所在平面内转动;

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其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杆下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下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同一平面内转动;

第五连杆,其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端铰接点间距相同,所述第五连杆水平固定于使所述坐垫骨架前后滑动的滑块上,且所述第五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下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所述坐垫骨架的同一侧壁共同围成一凸六边形;

其中,两升降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铰接点间通过一水平的第六连杆连接,两升降支撑机构的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间通过一水平的第七连杆连接;

升降调节机构,其包括:

第八连杆,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杆的中点上,所述第八连杆经过所述第六连杆的中点并与所述第六连杆滑动连接,所述第八连杆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六连杆方向延伸,所述第八连杆靠近另一端的部分设置有齿面向上的齿条;

齿轮,其转动连接在设置于所述第六连杆上的一对第一支架上,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条上方且与所述齿条啮合;

第九连杆,其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九连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把手。

优选的是,还包括:

棘轮,其同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九连杆上;

棘爪,其转动连接在设置于所述第六连杆上的一对第二支架上,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相匹配,所述棘爪的转轴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一第十连杆,所述第十连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把手。

优选的是,还包括:

靠背骨架,其连接在所述坐垫骨架上;

其中,所述坐垫骨架和所述靠背骨架材质均为轻质镁合金。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长度均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调节把手和第二调节把手均为手轮。

优选的是,所述第六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三支架,所述第十连杆与所述第三支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调节把手和第二调节把手均为摇杆,连接于所述第九连杆末端的摇杆与所述第九连杆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十连杆末端的摇杆与所述第十连杆垂直。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齿轮齿条能方便快速的驱动多个连杆完成坐垫骨架的升降动作,同时零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装配,且无电机或油缸较重的驱动元件,不会给汽车增加过多重量,较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要求。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棘轮、棘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合金汽车座椅骨架,包括:

坐垫骨架1;

两升降支撑机构,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坐垫骨架1左右两侧壁下方,每一升降支撑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其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上端均铰接于所述坐垫骨架1的同一侧壁上,且铰接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的下端均在所述坐垫骨架1同一侧壁所在平面内转动;

第三连杆4和第四连杆5,其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4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下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5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下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4和第四连杆5与所述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在同一平面内转动;

第五连杆6,其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上端铰接点间距相同,所述第五连杆6水平固定于使所述坐垫骨架1前后滑动的滑块上,且所述第五连杆6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4和第四连杆5的下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第四连杆5、第五连杆6及所述坐垫骨架1的同一侧壁共同围成一凸六边形;

其中,两升降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三连杆4与所述第一连杆2的铰接点间通过一水平的第六连杆7连接,两升降支撑机构的所述第四连杆5与所述第二连杆3的铰接点间通过一水平的第七连杆8连接;

升降调节机构,其包括:

第八连杆9,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杆8的中点上,所述第八连杆9经过所述第六连杆7的中点并与所述第六连杆7滑动连接,所述第八连杆9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六连杆7方向延伸,所述第八连杆9靠近另一端的部分设置有齿面向上的齿条10;

齿轮11,其转动连接在设置于所述第六连杆7上的一对第一支架12上,所述齿轮11位于所述齿条10上方且与所述齿条10啮合;

第九连杆13,其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齿轮11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九连杆13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调节把手14。

上述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把手14带动所述齿轮11一同转动,所述齿轮11再带动所述齿条10前进或者后退,当所述齿条10在前进过程中会拉动第八连杆9前进,所述第八连杆9进而会促使每一升降支撑机构中的第二连杆3和第四连杆5向逐渐形成一条竖直直线的趋势转动,坐垫骨架1逐渐升高,同时每一升降支撑机构中的第一连杆2和第三连杆4也会随之转动,当所述齿条10在后退过程中则会推动第八连杆9后退,所述第八连杆9进而会促使每一升降支撑机构中的第二连杆3和第四连杆5向逐渐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的趋势转动,坐垫骨架1逐渐降低,同时每一升降支撑机构中的第一连杆2和第三连杆4也会随之转动。由于上述实施例通过齿轮11齿条10能方便快速的驱动多个连杆完成坐垫骨架1的升降动作,同时零部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装配,且无电机或油缸较重的驱动元件,不会给汽车增加过多重量,较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棘轮15,其同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九连杆13上;

棘轮16,其转动连接在设置于所述第六连杆7上的一对第二支架17上,所述棘轮16与所述棘轮15相匹配,所述棘轮16的转轴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一第十连杆18,所述第十连杆18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把手19。

上述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当坐垫骨架1在某一高度想固定下来,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把手19,使棘轮16卡住棘轮15即可实现,当需要调节坐垫骨架1高度时,只需转动第二调节把手19,使棘轮16与棘轮15分离,再转动第一调节把手14使坐垫骨架1处于合适高度。上述实施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较低。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靠背骨架20,其连接在所述坐垫骨架1上;

其中,所述坐垫骨架1和所述靠背骨架20材质均为轻质镁合金。

上述实施例,通过采用轻质镁合金大大降低了汽车内饰重量,符合了现代汽车的轻量化要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及第四连杆5的长度均相同,这样制作起来比较简单,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把手14和第二调节把手19均为手轮,这样比较节省车内空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连杆7上还设置有第三支架21,所述第十连杆18与所述第三支架21转动连接,这样所述第十连杆18更加稳固,不容易被掰弯折。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把手14和第二调节把手19均为摇杆,连接于所述第九连杆13末端的摇杆与所述第九连杆13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十连杆18末端的摇杆与所述第十连杆18垂直,这样通过上下摇动摇杆操作,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