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载设备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122发布日期:2019-06-11 23:3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智能车载设备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车载设备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等交通工具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随之,智能车载设备由于其语音互动、辅助驾驶以及智能提醒等丰富的功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智能车载设备尺寸较大,占据了车内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在不使用时浪费车内空间,且体积较大难以在运动中的车内可靠固定),并且车载设备的显示屏高度固定,无法满足不同坐姿或不同司机的高度观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载设备车辆,使得智能车载设备实现了自动可升降功能,实现了车辆内车载设备在不使用时下降并隐藏到车体内的功能,从而节省空间,提高了固定可靠性,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坐姿或司机高度升降显示屏高度,满足了不同的高度的观看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载设备,包括:处理器、交互模组、承载台以及可升降机构;所述交互模组至少包括显示屏;所述承载台至少包括升降承载台;所述处理器连接于所述交互模组与所述可升降机构;所述交互模组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承载台设置在所述可升降机构上;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可升降机构升降以供所述升降承载台进行升降运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智能车载设备;所述智能车载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可升降机构下降至最低位置时隐藏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载设备,包括:处理器、交互模组、承载台以及可升降机构,交互模组至少包括显示屏,承载台至少包括升降承载台;交互模组设置在承载台上,承载台设置在可升降机构上;处理器连接于交互模组与可升降机构,并控制可升降机构升降以供升降承载台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智能车载设备实现了自动可升降功能,实现了车辆内车载设备在不使用时下降并隐藏到车体内的功能,从而节省空间,并且不使用时隐藏在车体内使得智能车载设备能够可靠固定,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载设备能够根据不同坐姿或司机高度升降显示屏高度,满足了不同的高度的观看需求。

另外,可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模组、螺杆、螺套以及导杆组;所述螺套套设在所述螺杆上且所述螺套上的螺纹与所述螺杆上的螺纹相配合;所述导杆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螺套上,所述导杆组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承载台上;所述升降驱动模组连接于所述螺杆;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升降驱动模组驱动所述螺杆转动以供所述螺套沿着所述螺杆做所述升降运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可升降机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另外,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旋转驱动模组;所述承载台还包括旋转承载台;所述旋转承载台位于所述升降承载台上,所述交互模组设置在所述旋转承载台上;所述旋转驱动模组固定于所述升降承载台且连接于所述旋转承载台;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旋转驱动模组旋转以带动所述旋转承载台旋转。本实施例中,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旋转驱动模组,承载台还包括旋转承载台,使得智能车载设备实现了自动的屏幕旋转功能,为人们使用设备提供了方便。

另外,旋转驱动模组包括旋转驱动芯片、马达以及齿轮组;所述马达固定在所述升降承载台上且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芯片;所述齿轮组连接于所述马达与所述旋转承载台;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旋转驱动芯片驱动所述马达转动并带动所述齿轮组转动,所述旋转承载台在所述齿轮组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旋转驱动模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另外,旋转驱动模组包括旋转驱动芯片与马达;所述马达的马达本体固定在所述旋转承载台上,所述马达的马达输出轴穿设所述旋转承载台且固定在所述升降承载台上;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所述旋转驱动芯片驱动所述马达本体转动并带动所述旋转承载台做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旋转驱动模组的另外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相对于上一种结构形式而言,本例子省去了齿轮组且采用马达反装的方式,使得占据空间较小的马达输出轴穿设旋转承载台且固定在升降承载台,使得升降承载台与旋转承载台能够贴合在一起,将占据较大空间的马达本体设置在具有较大承载空间的旋转承载台上,大大减小了设备的提交,进一步节省了空间。并且使得配重较重的马达本体带动旋转承载台转动,带动能力强,保证了转动效果。

另外,交互模组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模组;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角度调节模组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角度调节模组连接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摄像头;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角度调节模组转动以带动所述摄像头调节拍摄角度。本实施例中,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模组,角度调节模组连接于处理器与摄像头,处理器控制角度调节模组转动以带动摄像头调节拍摄角度,实现了摄像头的自动俯仰角,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另外,角度调节模组包括角度驱动芯片、马达以及伞齿轮组;所述角度驱动芯片连接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马达;所述伞齿轮组连接于所述马达与所述摄像头;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角度驱动芯片驱动所述马达转动并带动所述伞齿轮组转动,所述摄像头在所述伞齿轮组的转动下调节所述拍摄角度。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角度调节模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另外,处理器控制所述角度调节模组转动以带动所述摄像头调节拍摄角度,具体为:所述摄像头拍摄人脸图像,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计算转动数据,并控制所述角度调节模组根据所述转动数据转动。本实施例中,根据人脸的朝向实现拍摄角度的自动调节,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车载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智能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智能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智能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智能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且以下各个实施方式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利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智能车载设备,应用于车辆;如图1、2所示,智能车载设备包括:处理器1、交互模组2、可升降机构3以及承载台4。

本实施方式中,交互模组2至少包括显示屏21;承载台4至少包括升降承载台;处理器1连接于交互模组2与可升降机构3;交互模组2设置在承载台上,承载台4设置在可升降机构3上;处理器1控制可升降机构3升降以供升降承载台进行升降运动。

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载设备,包括:处理器、交互模组、承载台以及可升降机构,交互模组至少包括显示屏,承载台至少包括升降承载台;交互模组设置在承载台上,承载台设置在可升降机构上;处理器连接于交互模组与可升降机构,并控制可升降机构升降以供升降承载台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智能车载设备实现了自动可升降功能,实现了车辆内车载设备在不使用时实现了下降并隐藏到车体内的功能,从而节省空间,并且不使用时隐藏在车体内使得智能车载设备能够可靠固定,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载设备能够根据不同坐姿或司机高度升降显示屏高度,满足了不同的高度的观看需求。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智能车载设备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在一个例子中,交互模组2还包括摄像头22,用于实现拍摄。

在一个例子中,交互模组2还包括设置在承载台上的语音单元23;语音单元23连接于处理器1,语音单元23采集用户发出的声音,处理器1根据声音产生反馈结果并控制语音单元23播放语音。具体的,语音单元23可以包括麦克风与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外界环境声音,扬声器用于播放语音。

在一个例子中,显示屏21为柔性显示屏,从而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各种曲面造型,满足不同的效果显示需求。并且对柔性显示屏的大小不作任何限定。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壳体,可升降机构3设置在壳体中,且在可升降机构3降至最低高度时,承载台遮盖壳体的顶部开口。本实施例中,壳体增强了设备的强度且提高了设备的外观。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无线通信模组,可与车内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方便用户上网。无线通信模组例如为wifi模组、蓝牙模组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智能车载设备。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驱动模组31、螺杆32、螺套33以及导杆组34。

本实施方式中,螺套33套设在螺杆32上且螺套33上的螺纹与螺杆32上的螺纹相配合;导杆组34的一端固定在螺套33上,导杆组34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承载台4上;升降驱动模组31连接于螺杆32的旋转端,螺杆32的另一端处于悬空状态。处理器1控制升降驱动模组31驱动螺杆32转动以供螺套33沿着螺杆做升降运动。本实施例中,导杆组31能够控制运动平稳,防止运动过程中设备倾斜卡住等问题。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3所示,导杆组34至少包括两根导杆。较佳的,两根导杆分别设置在螺杆32的两侧,以更好的的支撑承载台4且在可升降机构3升降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整机的平衡。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导杆的数量不作任何限制,例如还可以为四根导杆。

在另一个例子中,导杆组34为导杆座,导杆座例如为圆柱状的且包围螺杆32,使得螺杆32隐藏在导杆座中,导杆座在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提升了设备的外观。

具体而言,升降驱动模组31包括升降马达311与齿轮组312,齿轮组312连接于马达和螺杆32,处理器控制升降马达311转动,带动齿轮组312转动,齿轮组中312中的两个齿轮啮合带动螺杆32转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升降驱动模组31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可升降机构3还包括轴承35,轴承35套设在螺杆32上,尽可能避免螺杆32在转动过程中左右晃动。

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而言,提供了可升降机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即可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模组、螺杆、螺套以及导杆组,螺套套设在螺杆上且螺套上的螺纹与螺杆上的螺纹相配合;导杆组的一端固定在螺套上,导杆组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承载台上;升降驱动模组连接于螺杆,处理器控制升降驱动模组驱动螺杆转动以供螺套沿着螺杆做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承载在导杆组上的承载台以及设置在承载台上的交互模组同步做升降运动,实现智能车载设备的自动升降。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智能车载设备。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旋转驱动模组;承载台4还包括旋转承载台42。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旋转承载台42位于升降承载台41上,交互模组2设置在旋转承载台42上;旋转驱动模组固定于升降承载台41且连接于旋转承载台42;处理器1控制旋转驱动模组旋转以带动旋转承载台42旋转。

在一个例子中(图未示),旋转驱动模组包括旋转驱动芯片、马达以及齿轮组;马达固定在升降承载台41上且连接于旋转驱动芯片;齿轮组连接于马达与旋转承载台42;处理器1控制旋转驱动芯片驱动马达转动并带动齿轮组转动,旋转承载台42在齿轮组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旋转驱动模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然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对旋转驱动模组的具体结构形式与安装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4所示,旋转驱动模组包括旋转驱动芯片与马达;马达的马达本体511固定在旋转承载台42上,马达的马达输出轴(图未示出)穿设旋转承载台42且固定在升降承载台41上;处理器1控制旋转驱动芯片驱动马达本体5转动并带动旋转承载台41做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旋转驱动模组的另外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相对于上一个例子而言,本例子省去了齿轮组且采用马达反装的方式,使得占据空间较小的马达输出轴穿设旋转承载台42且固定在升降承载台41,使得升降承载台41与旋转承载台42能够贴合在一起,将占据较大空间的马达本体5设置在具有较大承载空间的旋转承载台42上,大大减小了设备的提交,进一步节省了空间。并且使得配重较重的马达本体5带动旋转承载台42转动,带动能力强,保证了转动效果。

在一个例子中,可通过设备的按钮(例如遥控按钮)来控制屏幕的旋转。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屏幕旋转的控制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在另一个例子中,可通过摄像头拍摄人脸,从而根据人脸的朝向来自动实现屏幕的旋转,即实现了模拟人脸实现转向功能,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屏幕旋转的控制方式不作任何限制,例如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等等。

实际上,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而言,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旋转驱动模组,承载台还包括旋转承载台,使得智能车载设备实现了屏幕自动旋转功能,为人们使用设备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智能车载设备。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模组6。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12与角度调节模组6设置在承载台4上,具体设置在旋转承载台42上且可通过支架设置在旋转承载台42上(支架图未示);角度调节模组6连接于处理器1与摄像头12;处理器1控制角度调节模组6转动以带动摄像头12调节拍摄角度。

在一个例子中,角度调节模组6包括角度驱动芯片、马达61以及伞齿轮组62;角度驱动芯片连接于处理器1与马达61;伞齿轮组62连接于马达61与摄像头12;处理器1控制角度驱动芯片驱动马达61转动并带动伞齿轮组62转动,具体的伞齿轮组62中的第一伞齿轮在马达61的转动下转动,伞齿轮组62中的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二转动,摄像头12在第二伞齿轮的转动下调节拍摄角度。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角度调节模组6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在一个例子中,可通过设备的按钮(例如遥控按钮)来控制摄像头12的角度。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摄像头12的角度调节控制方式不作任何限制。

在另一个例子中,处理器1控制角度调节模组6转动以带动摄像头12调节拍摄角度,具体为:摄像头12拍摄人脸图像,处理器根据人脸图像判断人脸高度并计算转动数据,并控制角度调节模组根据转动数据转动摄像头12的角度以实现仰角或俯角。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摄像头12的角度调节控制方式不作任何限制,例如还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实现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12的俯仰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正负90度,然实际中不限于此,本是实力对摄像头12的具体俯仰角度不作任何限制。

实际上,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而言,智能车载设备还包括角度调节模组,角度调节模组连接于处理器与摄像头,处理器控制角度调节模组转动以带动摄像头调节拍摄角度,实现了摄像头的自动俯仰角,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内壳体以及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智能车载设备。

本实施方式中,智能车载设备设置在车内壳体中,且可升降机构下降至最低位置时隐藏在车内壳体的容置空间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车辆内装设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载设备,包括:处理器、交互模组、承载台以及可升降机构,交互模组至少包括显示屏,承载台至少包括升降承载台;交互模组设置在承载台上,承载台设置在可升降机构上;处理器连接于交互模组与可升降机构,并控制可升降机构升降以供升降承载台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智能车载设备实现了自动可升降功能,实现了车辆内车载设备不使用时下降并隐藏到车体内的功能,从而节省空间,并且不使用时隐藏在车体内使得智能车载设备能够可靠固定,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车载设备能够根据不同坐姿或司机高度升降显示屏高度,满足了不同的高度的观看需求。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