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自动上料的建筑工程用物料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678发布日期:2018-12-21 18:5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自动上料的建筑工程用物料输送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特别是一种可实现自动上料的建筑工程用物料输送车。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建筑工程所需使用的各种物料(如碎石、沙土等)需要利用运输车辆进行运送,传统的运输车辆多为翻斗车,在将物料运送至指定地点后,翻斗旋转,将翻斗内的物料倾倒在工程场地中,即完成了物料的运输工作。而需要将这些物料转移到其他位置时,有时需要工人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劳动,且工作效率较低;而有时则利用传送带或其他自动传送设备来完成,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一方面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施工现场中还需要随时准备一台(或多台)自动传送设备,占用了宝贵的空间。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兼具有物料运输和物料自动上料两种功能的物料输送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实现自动上料的建筑工程用物料输送车,包括车体,在车体上设置有车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1内纵向地活动插接有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车斗1分为靠近车体驾驶室一侧的物料仓3 和靠近车体尾部的上料仓4两部分,在所述物料仓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组件5,所述上料仓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组件6,在车斗1的尾部铰接有尾板7,所述尾板7的内侧上设置有第三传送带组件8,而尾板7的外侧上则设置有支撑块9,支撑块9上转动连接有支撑缸10,在第二传送带组件6的末端与第三传送带组件8的起始部分之间连接有柔性过渡带11,且柔性过渡带11完全展开后的长度小于0.4m。

所述物料仓3的容积为所述上料仓4容积的4-8倍。

所述第一传送带组件5、第二传送带组件6和第三传送带组件7均由主动轴、被动轴和缠绕在它们上的传送带组成,而所述的主动轴则通过电机进行驱动。

所述支撑缸10工作轴的末端还设置有橡胶缓冲块12。

所述第二传送带组件6的末端处设置有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三传送带组件 8的起始部分处设置有第二支架14,在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之间连接有所述柔性过渡带11。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可实现自动上料的建筑工程用物料输送车,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工程运输车辆功能单一的缺陷,将其车斗部分进行创造性的结构设计,通过可活动的分隔板将车斗分为物料仓和上料仓两个部分,并且设置了三个首尾相连的传送带组件,同时直接利用车斗的尾板作为物料传送部分的底板,通过尾板上的支撑缸来调节车斗的倾斜角度。这种物料输送车,能够在将物料运送至指定地点后,直接利用其自带的多种机构实现自动上料,兼具有物料输送与物料自动上料两种功能,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它只需要在传统工程车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可获得,所以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可以说这种物料输送车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与传送带相配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实现自动上料的建筑工程用物料输送车,包括车体,在车体上设置有车斗1,在车斗1内纵向地活动插接有分隔板2,这个分隔板2将车斗1分为靠近车体驾驶室一侧的物料仓3和靠近车体尾部的上料仓4两部分,且物料仓3的容积为上料仓4容积的4-8倍;在所述物料仓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传送带组件5,而在上料仓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传送带组件6,在车斗1的尾部铰接有尾板7,在这个尾板7的内侧上设置有第三传送带组件8,而尾板7的外侧上则设置有支撑块9,在支撑块9上转动连接有支撑缸10,这个支撑缸10工作轴的末端还设置有橡胶缓冲块12;在第二传送带组件6的末端与第三传送带组件8的起始部分之间连接有柔性过渡带11,具体结构如下:第二传送带组件6的末端处设置有第一支架13,第三传送带组件8的起始部分处设置有第二支架14,在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之间连接有所述柔性过渡带11;且柔性过渡带11完全展开后的长度小于0.4m;上述的所有传送带组件(第一传送带组件5、第二传送带组件6和第三传送带组件7)均由主动轴、被动轴和缠绕在它们上的传送带组成,而所述的主动轴则通过电机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实现自动上料的建筑工程用物料输送车的工作过程如下:利用本输送车进行建筑工程用物料的运输时,将砂石等物料放入到物料仓3中(也可以在上料仓4中放入一部分,但上料仓4中不能放满),物料运送到位后,开启车斗1尾部的尾板7,在重力的作用下,支撑缸10自动与尾板7 之间发生相对摆动,支撑缸10的轴线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支撑缸10工作,其工作轴向下伸出,直至工作轴底端的橡胶缓冲块12与地面接触,这样在支撑缸10的支撑作用下,尾板7倾斜布置并固定,尾板7上的第三传送带组件8的末端与上料位置相对应,准备工作结束;

然后将分隔板2向上抽出一定距离,堆积在物料仓3中的物料会从分隔板2 下方的空隙中向上料仓4处滑落,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二传送带组件6和第三传送带组件7工作,将物料通过第二传送带组件6和第三传送带组件7输送至上料工位处,而此时柔性过渡带11完全展开,由于在该状态下第二传送带组件 6的尾端与第三传送带组件7的起始端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虽然在柔性过渡带 11处没有动力源,但在物料的堆积作用以及惯性作用下,仍然会有物料通过第二传送带组件6输送到第三传送带组件7上;

随着物料仓3中物料的减少,逐步上提分隔板2,最终直至分隔板2与物料之间完全脱离接触,待物料仓3中物料无法在自重的作用下自行滑落到第二传送带组件6上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一传送带组件5,将剩余的物料通过主动运送的方式传递到第二传送带组件6上;

当第一传送带组件5、第二传送带组件6和第三传送带组件7同时工作时仍然无法继续输送物料时,控制所有的传送带关闭,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将残留在车斗1中的物料清理并运送至上料工位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