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267发布日期:2019-01-18 19:3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充电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更清洁更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不免会安装充电桩,充电桩作为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必要装置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大街小巷以及各个家庭的停车位上。

但现有充电桩一般设置高度为一米左右,而且充电桩经常是通电的,并且多为开放式,因此在这些充电桩的附近没有很好的设置防护装置许多小朋友因为好奇会触摸充电桩,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触电事故,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能够放置小朋友触及的充电桩。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防护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充电桩防护功能不全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的空心圆管,空心圆管上端设有水平放置的挡板,挡板的下方设有套装在空心圆管上的充电接头,充电接头关于空心圆管对称放置,充电接头可沿空心圆管上下滑动,挡板与充电接头之间经多个圆周均布的拉簧连接,空心圆管内设有充电插头,充电插头的插头方向竖直朝下,空心圆管上开设有径向通槽,径向通槽内设有水平放置的连接杆,充电插头与充电接头经连接杆连接并构成可通电状态,充电插头可上下移动,充电插头的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内的电源插台,电源插台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防尘装置;

所述防尘装置包括隔尘板,隔尘板可弯曲,隔尘板的外侧设有L形导向板,隔尘板的下端固定有横板,横板的下方设有一端固定在电源插台外侧壁上的固定板,横板与固定板之间经第二压簧连接,横板的上方设有置于充电插头两侧的导杆,导杆置于导向板的外侧,电源插台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外圆面上的盲孔,盲孔内设有楔形块,楔形块的斜面伸出盲孔且斜面朝上,楔形块置于盲孔内的一端经第三压簧与盲孔底面相连接,充电接头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楔形块相配合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将充电接头置于未成年人接触不到的位置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并满足仅在工作状态下充电装才会通电,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台8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竖向放置的空心圆管1,空心圆管1上端设有水平放置的挡板2,挡板2的下方设有套装在空心圆管1上的充电接头3,充电接头3关于空心圆管1对称放置,充电接头3可沿空心圆管1上下滑动,挡板2与充电接头3之间经多个圆周均布的拉簧4连接,空心圆管1内设有充电插头5,充电插头5的插头方向竖直朝下,空心圆管1上开设有径向通槽6,径向通槽6内设有水平放置的连接杆7,充电插头5与充电接头3经连接杆7连接并构成可通电状态,充电插头5可上下移动,充电插头5的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1内的电源插台8,电源插台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防尘装置;

所述防尘装置包括隔尘板9,隔尘板9可弯曲,隔尘板9的外侧设有L形导向板10,隔尘板9的下端固定有横板11,横板11的下方设有一端固定在电源插台8外侧壁上的固定板12,横板11与固定板12之间经第二压簧13连接,横板11的上方设有置于充电插头5两侧的导杆14,导杆14置于导向板10的外侧,电源插台8下方设有置于空心圆管1外圆面上的盲孔15,盲孔15内设有楔形块16,楔形块16的斜面伸出盲孔15且斜面朝上,楔形块16置于盲孔内的一端经第三压簧17与盲孔15底面相连接,充电接头3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楔形块16相配合的卡扣18。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使用效果,所述充电接头3的下方设有环形把手19,充电接头3与环形把手19经支杆相连,通过环形把手19可以轻易的将充电接头3向下拖拽实现充电接头3的整体下移并实现。

为了实现隔尘板9的弯曲效果,所述隔尘板9由多个长条形的活动板20拼接而成,每个活动板20左右两侧均与其对应侧的活动板铰接在一起,通过铰接在一起的活动板20在导向板10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当导杆14下移经接触横板11是能够使隔尘板9脱离电源插台8的上表面并完成电源的连通。

为了实现更好的导向作用,所述导向板10的前后两侧固定有夹板21,夹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导向板10相连接,通过夹板21使得导向板10固定在电源插台8的左右两侧并能够满足隔尘板8的导向作用。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将本实用新型竖直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工作台上,电源插台8的下端始终与电源相连通,当需要隔日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双手紧握环形把手19并向下拉动环形把手19,环形把手19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充电接头3向下运动,充电接头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杆7沿着径向通槽6向下运动,连接杆7的向下运动带动连接杆7另一端固定在空心圆管1内部的充电插头5向下运动,充电接头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向下拉伸压簧4,拉簧4的一端与充电接头3的上表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挡板2的下表面相连接,在充电接头3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拉簧4受到拉伸并具有向上拉起充电接头3的趋势。

充电插头5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充电插头5左右两侧的导杆14接触并压紧横板11,在充电插头5的持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导杆14也不断的向下推动横板11,横板11向下运动带动隔尘板9向下运动,隔尘板9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铰接在一起的活动板20在导向板10的作用下,保持置于电源插台8上表面的部分始终与电源插台8相接触并实现对电源插台8的隔尘作用,被横板11带动并向下运动的活动板20沿导向板10所给定的方向脱离电源插台8的上表面,随着横板11的持续下降最终使得隔尘板9完全脱离电源插台8的上表面,当隔尘板9完全脱离电源插台8的上表面时,此时电源插台8正上方的充电插头5正好运动到接触电源插台8的位置,此时电源插台8提供的电源使得充电插头5相连通。

横板1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横板11不断挤压第二压簧13并使得第二压簧13有向上弹起的趋势,第二压簧13的上端与横板11的下底面相连接,第二压簧13的下端与固定板12的上端面相连接。

在充电插头5接触到电源插台8的这段过程中,置于充电接头3下端的卡扣18接触并挤压楔形块16,随着卡扣18的向下运动,卡扣18推动挤压楔形块16的斜面将压楔形块16挤压进入到盲孔15内,在楔形块16向盲孔15内运动的过程中楔形块16不断挤压第三压簧17并使得第三压簧17具有向外推出楔形块16的趋势,当充电插头5接触到电源插台8并实现通电的瞬间,楔形块16在第三压簧17的作用下弹出盲孔15并实现卡扣18的卡紧,实现充电接头3的定位效果。

当完成充电以后手动将楔形块16按压进入到盲孔15内,卡扣18脱离楔形块16的束缚,充电接头3在拉簧4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在充电接头3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充电插头5也向上运动并脱离电源插台8实现充电桩的断路,充电插头5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导杆14不再挤压横板11并向上运动,脱离束缚的横板11在第二压簧1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横板11向上运动带动隔尘板9向上运动,隔尘板9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在导向板10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并实现电源插台8上表面的密封隔尘作用。

通过一个高于未成年人身高的空心圆管1将充电接头3置于未成年人触碰不到的地方有效地减少了未成年人接触到充电桩带电部位的机会实现对未成年的有效保护。

通过充电接头3的上下运动带动充电插头5与电源插台8的通闭,实现了在工作状态时,电插头5才会与电源插台8想接通非工作状态保持断路。

优点: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将充电接头置于未成年人接触不到的位置实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并满足仅在工作状态下充电装才会通电,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