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0590发布日期:2019-01-04 22:3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上通常设置有氢管理系统控制器,用于监控车辆的氢浓度,确定车辆是否有氢泄漏的情况发生。该氢管理系统控制器常常在车辆启动时开始工作。然而,若车辆发生氢泄漏,在车辆启动之前,氢管理系统控制器不会监测到氢浓度超标,而如果在车辆启动过程中由于某处正负极线路拉弧而产生电火花,泄漏的氢气会被点燃,可能造成车辆损坏,甚至威胁车上人员或车辆周边行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及车辆,以降低车辆氢泄漏所带来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器、氢管理系统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请求开启车门的信号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第一请求,以触发所述氢管理系统控制器获取所述车辆的氢浓度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用于表明所述车辆的氢浓度是否超标;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氢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氢管理系统控制器获取到的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在所述车辆的氢浓度超标时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闭锁。

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车辆的氢浓度超标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第二请求,以禁止所述车辆的上电工作单元开始工作。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提示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连接,所述提示装置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车辆的氢浓度超标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第三请求,以触发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提示装置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车辆的氢浓度超标。

可选地,所述提示装置为所述车辆的仪表显示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为仪表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提示装置为以下任意一者:声音报警器、灯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

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氢管理系统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和第一控制器中,任意二者之间经由电子电气线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氢管理系统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中,任意二者之间经由电子电气线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子电气线路至少包括CAN总线。

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车辆的氢浓度未超标时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开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用户请求开启车门时就开始进行氢浓度检测,并在检测到氢泄漏时保持车门闭锁,防止用户因进入车辆而陷入危险,同时避免用户进入车辆后启动车辆可能带来的风险,保护车辆及用户安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身控制器 20氢管理系统控制器

30整车控制器 40第一控制器

50提示装置

100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氢泄漏保护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100可以包括车身控制器10、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和整车控制器30。

其中,车身控制器10可以与整车控制器30和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连接。示例地,车身控制器10可以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30和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连接。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可以与整车控制器30连接。示例地,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可以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30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身控制器10、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和整车控制器30中,任意二者之间可以经由电子电气线路连接。其中,该电子电气线路至少可以包括CAN总线。示例地,该电子电气线路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者:硬线、I2C线、SPI线、RS232串口线、K-Line线、USB线、Link线、Internet网络线、无线通信天线。

车身控制器10可以在接收到请求开启车门的信号时向整车控制器30发送第一请求。示例地,该请求开启车门的信号可以是车辆门把手被拉动所产生的信号。再例如,该请求开启车门的信号可以是本车辆电子钥匙所发出的用于请求开启车门的电波信号。车身控制器10向整车控制器30发送第一请求,可以触发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获取车辆的氢浓度检测结果。示例地,该检测结果可以用于表明车辆的氢浓度是否超标。车身控制器10向整车控制器30发送的第一请求可以请求整车控制器30唤醒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以使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获取车辆的氢浓度检测结果。示例地,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可以控制氢管理系统对车辆的氢浓度进行检测。例如,在该氢管理系统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个氢浓度临界值,当检测到当前氢浓度大于或等于该氢浓度临界值时,可以确定车辆的氢浓度超标;当检测到当前氢浓度小于该氢浓度临界值时,可以确定车辆的氢浓度未超标。

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在获取到车辆的氢浓度检测结果后可以将该检测结果回传给整车控制器30。整车控制器30在接收到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获取的检测结果后,可以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车身控制器10,以便车身控制器10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后续的控制。

当检测结果表明车辆的氢浓度超标时,说明车辆发生氢泄漏,用户进入车辆可能会陷入危险,车身控制器10可以控制车辆的车门闭锁,使用户无法进入车辆,进而保证车辆及用户的安全。

而当检测结果表明车辆的氢浓度未超标时,说明车辆并未发生氢泄漏,车辆处于安全状态,车身控制器10可以控制车辆的车门开启,以使用户进入车辆,并正常使用车辆。

通过上述方案,在用户请求开启车门时就开始进行氢浓度检测,并在检测到发生氢泄漏时保持车门闭锁,防止用户因进入车辆而陷入危险,同时避免用户进入车辆后启动车辆可能带来的风险,保护车辆及用户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上述检测结果表明车辆的氢浓度超标,车身控制器10还可以向整车控制器30发送第二请求,以禁止车辆的上电工作单元开始工作。

若检测结果表明车辆的氢浓度超标,说明车辆发生氢泄漏,若此时车辆上电工作单元工作,因正负极线路间拉弧导致产生电火花,该火花会点燃泄漏的氢气,极易造成危险,因此,需要控制车辆的上电工作单元不得工作。车身控制器10可以向整车控制器30发送第二请求,向整车控制器30请求禁止车辆的上电单元开始工作。整车控制器30在接收到该第二请求后,即会禁止车辆的上电单元开始工作,车辆不会进行上电操作。

通过上述方案,在车辆发生氢泄漏时保证车辆的上电工作单元处于未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避免车辆上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保证车辆和用户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器40和与第一控制器40连接的提示装置50。其中,第一控制器40可以与整车控制器30连接。示例地,第一控制器40可以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30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车身控制器10、氢管理系统控制器20、整车控制器30和第一控制器40中,任意二者之间可以经由电子电气线路连接。其中,该电子电气线路至少可以包括CAN总线。示例地,该电子电气线路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者:硬线、I2C线、SPI线、RS232串口线、K-Line线、USB线、Link线、Internet网络线、无线通信天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上述检测结果表明车辆的氢浓度超标,车身控制器10还可以向整车控制器30发送第三请求,以触发第一控制器40控制提示装置50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车辆的氢浓度超标。

若上述检测结果表明车辆的氢浓度超标,说明车辆发生氢泄漏,为防止用户进入车辆,需要将车辆发生氢泄漏的信息告知用户知晓,以便用户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时,车身控制器10可以向整车控制器30发送第三请求,以向整车控制器30请求输出提示信息。整车控制器30在接收到第三请求后,可以向第一控制器40发送相应指令,以使第一控制器40控制提示装置50输出提示信息。示例地,该提示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任意一者或几者: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灯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提示装置50可以为车辆的仪表显示装置,第一控制器40可以为仪表控制器。示例地,该仪表显示装置可以显示用于表示车辆发生氢泄漏的警示性信息,以使用户知晓。再例如,该仪表显示装置还可以显示车辆当前的氢浓度信息,以便用户根据当前氢泄漏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提示装置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者:声音报警器、灯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示例地,若提示装置50为声音报警器,其提示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者或几者:蜂鸣器鸣叫、语音播报。再例如,若提示装置50为灯光报警器,可以通过灯光闪烁、特定颜色灯光亮起、灯光亮度变换等方式进行提示。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氢泄漏保护系统10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