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372发布日期:2019-08-16 22:0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警示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日夜递增,公路上交通事故、汽车故障事件频频发生。为了防止汽车追尾与保障人身安全,在距事故现场的一定距离,应当放置警示三角架。

现有技术中,对于可移动的汽车三角警示架,当其偏移运行线路时,存在不能自动纠偏的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人工干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其能够自动纠偏,使得汽车警示架按照直线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撑部;

两个滚轮,其中一个所述滚轮可转动地与一个所述支撑部相连,另外一个所述滚轮可转动地与另外一个所述支撑部相连;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且用于驱动其中一个所述滚轮转动;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且用于驱动另外一个所述滚轮转动;

两个测距传感器,所述两个测距传感器可移动地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滚轮的滚轮罩的同一侧且用于测量所述两个测距传感器分别与路肩之间的距离;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两个测距传感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还包括: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且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滚轮的转动轴上且与之同步转动;和

第一蜗轮,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之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另外一个所述滚轮的转动轴上且与之同步转动;和

第二蜗轮,其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之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板呈U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能够自动纠偏,避免汽车警示架未按照直线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汽车警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至少安装有滚轮罩。

图标:100-支撑板;110-滑动板;120-第一电机;130-控制器;140-第二电机;150-第二支架;160-第二齿轮;170-第二蜗轮;180-第一齿轮;190-第一蜗轮;200-转动轴;210-第一支架;220-滚轮;230-滚轮罩;240-测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该可自动纠偏的汽车警示架包括支撑板100、滑动板110、滚轮220、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测距传感器240。

其中,支撑板100为板状结构,其形状优选为矩形,并将其四个顶角倒圆角。

在支撑板100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的支撑部,以图1所示的状态为例,该支撑部即设置在支撑板100的底侧。

结合图1和图2,具体地,每个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150,因此,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15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架210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支架150相对设置。

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150均为板状结构,且两个第二支架150位于两个第一支架210之间,第一支架210与支撑板100垂直,为方便安装,第二支架150则设置成L型。两个第一支架210和两个第二支架150沿同一直线方向上分布。

两个第一支架210和两个第二支架150上均设有贯通孔,以便滚轮220的转动轴200穿过,此外,在第一支架210的贯通孔内还设置有轴承,以使滚轮220的转动轴200相对第一支架210转动,而转动轴200与第二支架150的贯通孔可以为间隙配合。

这样,在两个滚轮220的作用下,支撑板100即能够前行或者后移。

本实施例中,滑动板110与支撑板100连接,其中,滑动板110与支撑板100之间可以为固定连接或者滑动连接。参阅图1,滑动板110呈U型结构。

当其为滑动连接时,具体地,可在第二支架150上开设两个条形通孔,而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开设多个通孔,通过销钉分别穿过条形通孔和通孔将滑动板110与第二支架150滑动连接,这样,在外力作用下,滑动板110则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支撑板100。

由于滑动板110呈U型,滑动板110与支撑板100之间则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即可用于汽车警示架的其他零部件。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20、第一齿轮180和第一蜗轮190。

其中,第一电机120设置在滑动板110上且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齿轮180套设在其中一个滚轮220的转动轴200上且与之同步转动,第一齿轮180和转动轴200之间可以为键连接;第一蜗轮190套设在第一电机120的输出轴上且与之同步转动,二者之间仍采用键连接,第一齿轮180与第二蜗轮170啮合。这样,通过第一电机120即可控制滚轮220转动。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40、第二齿轮160和第二蜗轮170。

其中,第二电机140与第一电机120、第二齿轮160与第一齿轮180、第二蜗轮170与第一蜗轮190互为中心对称关系,其连接关系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180和第二齿轮160同时也为轴对称关系,以使整个汽车警示架能够稳定地前行。这样,通过第二电机140,则可控制另一滚轮220转动。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30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00上且位于第一电机120和第二电机140之间,其分别与第一电机120和第二电机140电连接且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20和第二电机140工作。

控制器130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从而控制该汽车警示架前行或者后移。通过自动控制,避免由人工去放置,从而极大保证了放置者的安全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两个测距传感器240可移动地设在其中一个滚轮220的滚轮罩230的同一侧,具体可在滚轮罩400的前后方向开设一个矩形槽(图中未示出),而将两个测距传感器410嵌设在该矩形槽内,从而可以调节两个测距传感器410之间的距离,两个测距传感器240分别与控制电连接,且两个测距传感器240相对地面的高度一致,两个测距传感器240在滚轮220的前后方向上保持一定距离,即一个测距传感器240靠近滚轮罩230的前端,另一测距传感器240靠近滚轮罩230的后端,由此,测距传感器240能够准确测量出滚轮罩230的前端与后端分别与路肩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理解,当滚轮220并非按照直线移动时,两个测距传感器240测量出的距离不同。其中,以测距传感器240设置在靠近第二电机140的滚轮罩230上且滚轮罩230前端的测距传感器240测量出与路肩的距离小于滚轮罩230后端的测距传感器240测量出与路肩的距离为例,此时,整个汽车警示架将逐渐向路肩移动,也可以理解为,两个滚轮220均相对路肩成一定夹角,为将汽车警示架进行纠偏,此时,控制器130可短暂断开第一电机120,使得与第一电机120对应的滚轮220停止转动,由此,靠近第二电机140的滚轮220将逐渐修正,待靠近第二电机140的滚轮220的前后端与路肩的距离相等时,控制器130开启第一电机120,则可使该汽车警示架将沿直线运动,由此,实现了对该汽车警示架的自动纠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