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724发布日期:2019-05-03 19:3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天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具有车辆用扰流板安装结构的天窗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扰流板固定部件的基座部件(以下称为扰流板固定部件)沿着形成于车顶开口两缘的轨道插入到该轨道,由于该轨道与扰流板固定部件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上卡合,从而扰流板固定部件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扰流板固定部件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上被定位。另外,扰流板固定部件具有向车辆后方伸出的挠曲部,该挠曲部下表面设置有嵌合凸部。在扰流板固定部件向轨道安装时,由于嵌合凸部与轨道的底壁抵接而导致挠曲部在以从底壁上浮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沿轨道的前后方向移动。在扰流板固定部件向车辆后方继续移动而嵌合凸部到达设置于轨道的底壁的安装孔时,嵌合凸部嵌入到该安装孔内,挠曲部弹性复原而抵接于底壁。由此,扰流板固定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即,扰流板固定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定位。通过上述结构,扰流板固定部件相对于轨道被定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4920

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

例如,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扰流板固定部件进行定位的带有嵌合凸部的挠曲部由于高温或长时间使用而向车辆上方挠曲时,会导致嵌合凸部与安装孔的嵌合脱离。而且,在扰流板固定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输入较强的负荷时或输入有振动等时,挠曲部发生挠曲,也存在上述那样的嵌合凸部与安装孔的嵌合脱离的可能性。此外,在将扰流板固定部件插入到轨道的过程中,在嵌合凸部与安装孔嵌合之前,挠曲部始终处于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负荷较大,影响安装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确保扰流板固定部件与轨道的相对固定且耐久性强的结构的天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天窗装置具有:轨道,该轨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扰流板固定部件,该扰流板固定部件从所述轨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插入于所述轨道;前横梁,该前横梁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横梁主体部和从该前横梁主体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弯折的臂部,该前横梁以所述臂部的后端面与所述轨道的前端面夹持所述扰流板固定部件的夹持部的方式从所述轨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插入于所述轨道;以及扰流板,该扰流板由所述扰流板固定部件保持成能够转动,所述夹持部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和下方中的至少一方突出,该夹持部夹持于所述轨道的所述前端面与所述臂部的所述后端面之间,所述扰流板固定部件具有从所述夹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第一壁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轨道的前端面与前横梁的臂部的后端面来夹持扰流板固定部件的夹持部,从而使扰流板固定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于轨道被定位。与以往的结构相比,由于不存在挠曲部,所以不会产生由于挠曲部挠曲导致嵌合脱离的情况。而且,在安装过程中,也不会像以往结构那样产生弹性变形,因此不会影响组装性。此外,扰流板固定部件具有从夹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第一壁部,从而能够确保扰流板固定部件的夹持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刚性,由此确保扰流板固定部件及扰流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于轨道被可靠地定位。

另外,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是,所述扰流板固定部件具有从所述夹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第二壁部,所述轨道具有与所述第二壁部卡合的缺口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扰流板固定部件具有从夹持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第二壁部,并且轨道具有与第二壁部卡合的缺口部,由此,通过第二壁部与缺口部的卡合,能够防止夹持部向车辆宽度方向移动而从前横梁的臂部的后端面与轨道的前端面之间脱离。

另外,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是,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壁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壁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另外,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是,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壁部形成为三角形,所述第二壁部形成为四边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是,所述第一壁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第二壁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是,所述扰流板固定部件具有固定部件主体部和从所述固定部件主体部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伸出的伸出部,所述夹持部设置于所述伸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窗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扰流板固定部件向轨道安装的示意图。

图3是扰流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扰流板固定部件安装完毕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A-A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B-B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轨道

11 缺口部

12 安装孔

15 导向部

2 扰流板固定部件

10 固定部件主体部

20 伸出部

21 第一壁部

22 第二壁部

23 夹持部

3 前横梁

31 前横梁主体部

32 臂部

4 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窗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扰流板固定部件向轨道安装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窗装置安装于未图示的车顶的开口,包括轨道1、扰流板固定部件2、前横梁3、扰流板4。轨道1分别设置在车顶的开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缘部,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扰流板固定部件2从轨道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插入于轨道1。树脂制的前横梁3俯视呈大致C字状,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横梁主体部31和从该前横梁主体部3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弯折的臂部32,该前横梁3以其臂部32的后端面与轨道1的前端面夹持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夹持部23(参见图3)的方式从轨道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插入于轨道1。扰流板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俯视呈大致C字状,扰流板4的前后方向的后端部由扰流板固定部件2保持成能够以该后端部与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连接部位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

图3是扰流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扰流板固定部件安装完毕状态下的俯视图。参照图3、4对扰流板固定部件2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扰流板固定部件2具有固定部件主体部10和从该固定部件主体部10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伸出的伸出部20。伸出部20具有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夹持部23,由此,该伸出部20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另外,伸出部20还具有从夹持部2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一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第一壁部21、以及从夹持部2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第二壁部22。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壁部21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第二壁部22形成为大致四边形,需要注意的是,该四边形也包括顶角被倒角的四边形。该三角形的第一壁部21能够作为增强夹持部23的刚性、即防止夹持部23向车辆前后方向倾倒的肋发挥作用。该四边形的第二壁部22与后述的轨道1的缺口部11卡合,由此能够防止夹持部23向车辆宽度方向移动而从前述前横梁3的臂部32的后端面与轨道1的前端面之间脱离。如图4所示,第一壁部21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第二壁部21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此外,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壁部2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二壁部2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接下来参照各附图对轨道1、扰流板固定部件2、前横梁3的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轨道1和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定成,在安装前述前横梁3之前,扰流板固定部件2能够在轨道1内沿车辆前后方向相对移动,但不能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即,扰流板固定部件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轨道1被定位。通过挤压成型的轨道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恒定的截面形状,且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在上述挤压成型的过程中得到的导向部15。该导向部15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开口的大致C字状。并且,在该导向部1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在与该C字状部分的上边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缺口部11。在扰流板固定部件2从轨道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插入于轨道1时,在上下方向上与导向部15对齐的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一部分在导向部15内移动,由此,C字状的上下边限制了扰流板固定部件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即,扰流板固定部件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轨道1被定位。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外侧壁被轨道1的内侧壁夹持,由此扰流板固定部件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轨道1被定位。

图5是沿着图4的A-A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B-B的剖视图。如图4、5所示,前横梁3以其后端面与轨道1的前端面夹持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夹持部23的方式从轨道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插入于轨道1。由此,通过前横梁3与轨道1对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夹持部23进行夹持,从而限制了扰流板固定部件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即,扰流板固定部件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于轨道1被定位。

此外,由于扰流板固定部件2具有从固定部件主体部10伸出的伸出部20,因此,如图4所示,在轨道1的底壁上,能够在前横梁3与扰流板固定部件2之间的位置设置安装孔12。轨道1能够通过使螺栓等穿过该安装孔12而将两者相对固定。即,扰流板固定部件2具有伸出部20,所以安装孔12能够设置在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靠近前横梁3的一侧。若使用没有伸出部的扰流板固定部件,则用于固定前横梁3与轨道1的安装孔需要设置在扰流板固定部件2的与前横梁3相反的一侧。相比不具有伸出部的情况,在扰流板固定部件具有伸出部的情况下,能够节省用于对前横梁3和轨道1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另外,在扰流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变化时,只需调整伸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即可,不需要调节轨道和前横梁的尺寸。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形。

例如,在上述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伸出部具有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夹持部,但不限于此,夹持部也可以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突出,此外,伸出部也可以形成为夹持部向上下方向的双方都突出的大致T字状。

另外,在上述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第二壁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壁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第二壁部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