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7317发布日期:2019-10-14 18:3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冷却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该车辆驱动装置产生用于驱动车辆的动力。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内燃机和马达作为车辆驱动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包含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为“内燃机循环回路”)的冷却装置来作为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该冷却水循环回路为了抑制内燃机的温度过高而使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配设有散热器(以下称为“内燃机散热器”)。内燃机散热器是冷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装置。

进而,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还具备下述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为“设备循环回路”),该冷却水循环回路为了抑制“马达、向该马达提供电力的电池以及控制该电池工作的功率控制单元”等混合动力设备的温度过高而使冷却混合动力设备的冷却水循环。设备循环回路中还配设有散热器(以下称为“设备散热器”)。设备散热器是冷却在设备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装置。

另外,已知有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在由内燃机散热器冷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情况下,当无法将内燃机的温度维持在所期望的温度时,将内燃机循环回路与设备循环回路连接,由此将由内燃机散热器以及设备散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水用于内燃机的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第47539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通常,散热器配设在设置于车辆前方部分的分隔室内。在该分隔室的空间大小受限的情况下,当想要将内燃机散热器和设备散热器这两者配设在分隔室内时,需要减小内燃机散热器的大小。在该情况下,由于内燃机散热器对于冷却水的冷却能力下降,所以在如内燃机输出较大时等那样内燃机的发热量较大时,存在无法充分地冷却内燃机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其在具备冷却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的散热器和冷却用于冷却混合动力设备的冷却水的散热器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冷却内燃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驱动车辆(100)而具备内燃机(110)以及至少一个马达(111、112)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以下称为“本发明装置”)具备:包含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内燃机循环回路(11);包含设备内部水路(34)的设备循环回路(31);用于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的至少三个散热器(12、32、51、52、53);以及控制冷却水的流动的控制单元(90)。

所述内燃机内部水路(14)形成于所述内燃机,为了冷却所述内燃机而被供给冷却水。所述设备内部水路(34)形成于包含所述马达的混合动力设备(180),为了冷却所述混合动力设备而被供给冷却水。

所述控制单元(90)构成为,在作为被供给到所述内燃机内部水路的冷却水即内燃机冷却水冷却所述内燃机的能力而要求的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作为被供给到所述设备内部水路的冷却水冷却所述混合动力设备的能力而要求的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由至少两个散热器(12、51、52)且数量比剩余的散热器(32、53)的数量多的散热器冷却(参照图11的步骤1140的处理以及图7)。

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单元(90)构成为,在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是”的情况),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被供给到所述设备内部水路的冷却水即设备冷却水由至少两个散热器(32、52、53)且数量比剩余散热器(12、51)的数量多的散热器冷却(参照图11的步骤1130的处理以及图6)。

内燃机在其温度被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时良好地工作。混合动力设备也在其温度被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时良好地工作。因此,为了将内燃机的温度以及混合动力设备的温度分别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优选根据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以及要求设备冷却能力,来适当变更“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和“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装置,在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比“被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多。另一方面,在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被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比“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多。

这样,根据本发明装置,具有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和要求设备冷却能力相对应的冷却能力的冷却水分别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以及设备内部水路。因此,无论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和要求设备冷却能力的大小是何种关系,都能够充分地冷却混合动力设备,并且充分地冷却内燃机。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混合动力设备的温度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并且将内燃机的温度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

在本发明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110)的运转期间且所述混合动力设备(180)的工作期间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所述设备冷却水由至少一个散热器(32、53)冷却(参照图11的步骤1140的处理以及图7)。

在该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110)的运转期间且所述混合动力设备(180)的工作期间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是”的情况),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由至少一个散热器(12、51)冷却(参照图11的步骤1130的处理以及图6)。

在混合动力设备的工作期间,混合动力设备会发热。因此,为了将混合动力设备的温度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即使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也不会将全部散热器都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而是优选将至少一个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装置,在内燃机的运转期间,即使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只要是在混合动力设备的工作期间,设备冷却水就由至少一个散热器冷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混合动力设备的温度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

同样,在内燃机的运转期间,内燃机会发热。因此,为了将内燃机的温度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即使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也不会将全部散热器都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而是优选将至少一个散热器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

根据本发明装置,在混合动力设备的工作期间,即使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只要是内燃机的运转期间,内燃机冷却水就由至少一个散热器冷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内燃机的温度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

进而,在本发明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并且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零的情况下(参照图10的步骤1005以及步骤1010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以及图11的步骤1150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所述设备冷却水由至少一个散热器(12)以外的散热器(32、51、52、53)冷却(参照图10的步骤1025的处理、图11的步骤1170的处理以及图5)。

在该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大于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并且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为零的情况下(参照图10的步骤1030以及步骤1035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以及图11的步骤1150中被判定为“是”的情况),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由至少一个散热器(32)以外的散热器(12、51、52、53)冷却(参照图10的步骤1045以及步骤1050的处理、图11的步骤1160的处理、以及图8)。

在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零的情况下,不需要由散热器冷却内燃机冷却水。因此,在该情况下,为了将具有更高冷却能力的冷却水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还存在将全部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选项。

但是,如果将全部散热器都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则将来在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大于零时,全部散热器的温度会比较高。因此,如果将某一个散热器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则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并且残留在散热器中的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于是,存在无法充分地冷却内燃机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装置,即使在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零的情况下,也由至少一个散热器以外的散热器冷却设备冷却水。因此,至少一个散热器不被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因此,在将来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大于零时,通过将未被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能够充分地冷却内燃机。

同样,在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为零的情况下,不需要由散热器冷却设备冷却水。因此,在该情况下,为了将具有更高冷却能力的冷却水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还存在将全部散热器都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选项。

但是,如果将全部散热器都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则在将来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零时,全部散热器的温度会比较高。因此,如果将某一个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则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并且残留在散热器中的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于是,存在无法充分地冷却混合动力设备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装置,即使在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为零的情况下,也由至少一个散热器以外的散热器冷却内燃机冷却水。因此,至少一个散热器不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因此,在将来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零时,通过将未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能够充分地冷却混合动力设备。

进而,在本发明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参照图12的步骤1220中被判定为“是”的情况),在从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51、52、53)不再被用于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tth)为止的期间内,不将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用于所述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参照图12的步骤1225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

在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时增加了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的情况下,存在将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可能性。

但是,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的温度比较高。因此,如果将该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则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并且残留在该散热器中的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于是,存在无法充分地冷却设备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装置,在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在从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不再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禁止将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因此,可防止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因此,能够充分地冷却设备。

进而,在本发明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即使在应该通过将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51、52、53)用于所述设备冷却水的冷却来增大被用于所述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的情况下(参照图12的步骤1222、步骤1232以及步骤1262中被判定为“是”的情况),在从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不再被用于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tth)为止的期间内,也不将在所述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用于所述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参照图12的步骤1225、步骤1235以及步骤1265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

如前所述,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的温度比较高。因此,如果将该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则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残留在该散热器中的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于是,存在无法充分地冷却混合动力设备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装置,在通过将正在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来增加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的情况下,在从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不再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禁止将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因此,可防止温度比较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因此,能够充分地冷却混合动力设备。

除此以外,根据本发明装置,在存在未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情况下,通过将该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能够立即增加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因此,能够更可靠且充分地冷却混合动力设备。

本发明装置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包含第1散热器(51)、第2散热器(52)以及第3散热器(53)的可变冷却装置(50)。

所述可变冷却装置可以构成为,以内燃机冷却模式和设备冷却模式中的某一个模式工作,所述内燃机冷却模式是使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流出的冷却水通过第1散热器(51)以及第2散热器(52)之后返回到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并且使从所述设备循环回路(31)流出的冷却水通过第3散热器(53)之后返回到所述设备循环回路的模式(参照图7),所述设备冷却模式是使从所述设备循环回路流出的冷却水通过第2散热器(52)以及第3散热器(53)之后返回到所述设备循环回路,并且使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流出的冷却水通过第1散热器(51)之后返回到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的模式(参照图6)。

在该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使所述可变冷却装置以所述内燃机冷却模式进行工作(参照图11的步骤1140的处理以及图7)。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是”的情况),使所述可变冷却装置以所述设备冷却模式进行工作(参照图11的步骤1130的处理以及图6)。

或者,本发明装置可以构成为,具备包含所述至少三个散热器(12、32、51、52、53)中的至少一个散热器(51、52、53)作为共用散热器的可变冷却装置(50)。

在该情况下,所述共用散热器(51、52、53)以外的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散热器(12),为了冷却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流动的冷却水而作为内燃机散热器配设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中。

另外,所述共用散热器(51、52、53)以及所述内燃机散热器(12)以外的散热器(32),为了冷却在所述设备循环回路(31)中流动的冷却水而作为设备散热器配设在所述设备循环回路中。

所述可变冷却装置可以构成为,以内燃机冷却模式和设备冷却模式中的某一个模式工作,所述内燃机冷却模式是使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流出的冷却水通过所述共用散热器以及所述内燃机散热器之后返回到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的模式(参照图7),所述设备冷却模式是使从所述设备循环回路流出的冷却水通过所述共用散热器以及所述设备散热器之后返回到所述设备循环回路的设备冷却模式(参照图6)。

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否”的情况),使所述可变冷却装置以所述内燃机冷却模式进行工作(参照图11的步骤1140的处理以及图7)。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要求设备冷却能力大于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参照图11的步骤1120中被判定为“是”的情况),使所述可变冷却装置以所述设备冷却模式进行工作(参照图11的步骤1130的处理以及图6)。

由于本发明装置具备可变冷却装置,所以本发明装置能够使冷却水对内燃机以及混合动力设备的冷却能力根据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以及要求设备冷却能力来变更。

在上述说明中,为了帮助理解发明,对与实施方式对应的发明的构成以带括弧的方式添加了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标号,但是发明的各构成要素不限于由所述标号规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其他特征以及附带的优点,能够基于参照以下附图所记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容易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所适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的图。

图3(a)是表示执行第1模式控制时的分配阀的图,(b)是表示执行第2模式控制时的分配阀的图。

图4(a)是表示执行第3模式控制时的分配阀的图,(b)是表示执行第4模式控制时的分配阀的图。

图5是与图2同样的图,是表示执行第1模式控制时的冷却水的流动的图。

图6是与图2同样的图,是表示执行第2模式控制时的冷却水的流动的图。

图7是与图2同样的图,是表示执行第3模式控制时的冷却水的流动的图。

图8是与图2同样的图,是表示执行第4模式控制时的冷却水的流动的图。

图9是与图2同样的图,是表示执行旁通控制时的冷却水的流动的图。

图10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ecu的cpu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ecu的cpu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ecu的cpu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标号的说明

10…内燃机冷却装置;11…内燃机循环回路;12…内燃机散热器;30…设备冷却装置;31…设备循环回路;32…设备散热器;50…可变冷却装置;51…第1散热器;52…第2散热器;53…第3散热器;90…ecu;110…内燃机;180…混合动力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驱动装置的冷却装置(以下称为“实施装置”)进行说明。实施装置适用于图1所示的车辆100。车辆100搭载有内燃机110、第1马达发电机111、第2马达发电机112、电池120、功率控制单元(powercontrolunit)130以及动力分配机构140。

车辆100是由从内燃机110、第1马达发电机111(以下称为“第一mg111”)以及第2马达发电机112(以下称为“第二mg112”)输出的动力驱动的所谓混合动力车辆。

此外,实施装置所适用的车辆100也可以是能够从外部电源对电池120充电的所谓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

功率控制单元130(以下称为“pcu130”)包含变换器(inverter)190(参照图2)、升压转换器以及dc/dc转换器等。

动力分配机构140是将从内燃机110经由输出轴150输入到动力分配机构140的转矩(以下称为“内燃机转矩”)以预定比例(预定的分配特性)分配为“使动力分配机构140的输出轴旋转的转矩”和“将第一mg111作为发电机进行驱动的转矩”的机构。

进而,动力分配机构140将“内燃机转矩”以及“从第二mg112输入到动力分配机构140的转矩”经由车轮驱动轴160传递给左右前轮170(以下称为“驱动轮170”)。动力分配机构140例如是行星齿轮机构,是日本特开2013-177026号公报等记载的公知的机构。

第一mg111以及第二mg112分别是永磁体式同步电动机,经由pcu130的变换器190与电池120电连接。

第一mg111经由输入输出轴151与动力分配机构140连接。第一mg111主要作为发电机(generator)使用。在第一mg111作为发电机使用的情况下,通过经由输入输出轴151输入的车辆100的行驶能量或者内燃机转矩等外力使其旋转轴旋转而生成电力。所生成的电力经由pcu130的变换器190对电池120进行充电。

此外,第一mg111也作为马达(电动机)使用。在第一mg111作为马达使用的情况下,第一mg111通过经由pcu130的变换器190从电池120供给的电力来驱动。第一mg111的输出经由输入输出轴151输入到动力分配机构140。

第二mg112经由输入输出轴152与动力分配机构140连接。第二mg112主要作为马达(电动机)使用。在第二mg112作为马达使用的情况下,第二mg112通过经由pcu130的变换器190从电池120供给的电力来驱动。第二mg112的输出经由输入输出轴152输入到动力分配机构140。

此外,第二mg112也作为发电机(generator)使用。在第二mg112作为发电机使用的情况下,通过经由输入输出轴152输入的车辆100的行驶能量或者内燃机转矩等外力使其旋转轴旋转而生成电力。所生成的电力经由pcu130的变换器190对电池120进行充电。

如图2所示,pcu130的变换器190与ecu90连接。ecu90是电子控制单元的简称,是具有包含cpu、rom、ram、备份ram以及接口等的微计算机作为主要构成部件的电子控制电路。cpu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rom)中的指令(程序)来实现后述的各种功能。

变换器190的工作由ecu90控制。ecu90通过控制变换器190的工作,来控制第一mg111的工作以及第二mg112的工作。

(冷却装置)

如图2所示,实施装置具备内燃机冷却装置10、设备冷却装置30、可变冷却装置50。

(内燃机冷却装置)

内燃机冷却装置10具备内燃机循环回路11、内燃机散热器12以及内燃机泵13。

在内燃机110运转的情况下,内燃机110会发热。内燃机110在其温度teng被维持为“高于零度的预定温度范围wteng内的温度”时良好地工作。内燃机循环回路11是为了将内燃机110的温度teng(以下称为“内燃机温度teng”)控制为预定温度范围wteng内的温度而使冷却水循环的回路。

在本例中,冷却水只要是能够进行如下热交换的热交换介质即可:与内燃机110的热交换、与内燃机散热器12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与后述的混合动力设备180的热交换、与后述的设备散热器32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以及与后述的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各自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以下,作为热交换介质,以冷却水为例对实施装置进行说明。

内燃机循环回路11由内燃机泵13的内部水路(未图示)、内燃机内部水路14、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第1内燃机水路16、第2内燃机水路17、第3内燃机水路18、以及内燃机旁通水路19形成。内燃机内部水路14是形成于内燃机110的水路。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是形成于内燃机散热器12的水路。

如图1所示,内燃机散热器12以在车辆100的行驶期间外部空气会与内燃机散热器12接触的方式配设在被设置于车辆100的前方部分的分隔室内。内燃机散热器12使通过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的冷却水的热量释放到与内燃机散热器12接触的外部空气中,由此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第1内燃机水路16是将内燃机泵13的排出口与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的入口连接的水路。第2内燃机水路17是将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的出口与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入口连接的水路。第3内燃机水路18是将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出口与内燃机泵13的吸入口连接的水路。内燃机旁通水路19是将第1内燃机水路16与第2内燃机水路17连接的水路。

在“第1内燃机水路16和内燃机旁通水路19的连接部20”与“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之间的第1内燃机水路16配设有内燃机散热器阀21。内燃机散热器阀21与ecu90电连接。内燃机散热器阀21的设定位置由ecu90控制。

在由ecu90将内燃机散热器阀21设定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能够通过内燃机散热器阀21而流动。另一方面,在由ecu90将内燃机散热器阀21设定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无法通过内燃机散热器阀21而流动。

在内燃机旁通水路19中配设有内燃机旁通阀22。内燃机旁通阀22与ecu90电连接。内燃机旁通阀22的设定位置由ecu90控制。

在由ecu90将内燃机旁通阀22设定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能够通过内燃机旁通阀22而流动。另一方面,在由ecu90将内燃机旁通阀22设定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无法通过内燃机旁通阀22而流动。

(设备冷却装置)

如图2所示,设备冷却装置30具备设备循环回路31、设备散热器32、以及设备泵33。

在包含“第一mg111、第二mg112、电池120、以及pcu130”的混合动力设备180工作的情况下,混合动力设备180(以下称为“设备180”)会发热。设备180在其温度tdev被维持为“高于零度的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时良好地工作。设备循环回路31是为了将设备180的温度tdev(以下称为“设备温度tdev”)控制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而使冷却水循环的回路。

设备循环回路31由设备泵33的内部水路(未图示)、设备内部水路34、设备散热器水路35、第1设备水路36、第2设备水路37、第3设备水路38以及设备旁通水路39形成。设备内部水路34是形成于设备180的水路。设备散热器水路35是形成于设备散热器32的水路。

如图1所示,设备散热器32以在车辆100的行驶期间外部空气会与设备散热器32接触的方式配设在被设置于车辆100的前方部分的分隔室内。设备散热器32使通过设备散热器水路35的冷却水的热量释放到与设备散热器32接触的外部空气中,由此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第1设备水路36是将设备泵33的排出口与设备散热器水路35的入口连接的水路。第2设备水路37是将设备散热器水路35的出口与设备内部水路34的入口连接的水路。第3设备水路38是将设备内部水路34的出口与设备泵33的吸入口连接的水路。设备旁通水路39是将第1设备水路36与第2设备水路37连接的水路。

在“第1设备水路36和设备旁通水路39的连接部40”与“设备散热器水路35”之间的第1设备水路36中配设有设备散热器阀41。设备散热器阀41与ecu90电连接。设备散热器阀41的设定位置由ecu90控制。

在由ecu90将设备散热器阀41设定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能够通过设备散热器阀41而流动。另一方面,在由ecu90将设备散热器阀41设定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无法通过设备散热器阀41而流动。

在设备旁通水路39中配设有设备旁通阀42。设备旁通阀42与ecu90电连接。设备旁通阀42的设定位置由ecu90控制。

在由ecu90将设备旁通阀42设定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能够通过设备旁通阀42而流动。另一方面,在由ecu90将设备旁通阀42设定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无法通过设备旁通阀42而流动。

(可变冷却装置)

如图2所示,可变冷却装置50具备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以及分配机构60。

如图1所示,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以在车辆100的行驶期间外部空气会分别与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接触的方式配设在被设置于车辆100的前方部分的分隔室内。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使通过分别形成在其内部的水路51p至53p的冷却水的热量释放到与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接触的外部空气中,由此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在本例中,在铅直方向上从上方按顺序配设内燃机散热器12、第1散热器51、第2散热器52、第3散热器53、设备散热器32,这些散热器12、51至53以及32对冷却水的冷却能力是相同的能力。当然,这些散热器12、51至53以及32的配设位置适当决定即可,另外,这些散热器12、51至53以及32对冷却水的冷却能力也可以彼此不同。

分配机构60具备内燃机入口水路61in、内燃机出口水路61out、设备入口水路62in、设备出口水路62out、上游侧分配阀63、下游侧分配阀64、第1入口水路71in、第2入口水路72in、第3入口水路73in、第1出口水路71out、第2出口水路72out、以及第3出口水路73out。

内燃机入口水路61in的一端与内燃机散热器阀21下游的第1内燃机水路16连接,内燃机入口水路61in的另一端与上游侧分配阀63的内燃机入口63eng_in(参照图3)连接。

设备入口水路62in的一端与设备散热器阀41下游的第1设备水路36连接,设备入口水路62in的另一端与上游侧分配阀63的设备入口63dev_in(参照图3)连接。

第1入口水路71in的一端与上游侧分配阀63的第1出口631out(参照图3)连接,第1入口水路71in的另一端与第1散热器51的第1散热器水路51p(即,形成于第1散热器51的内部的水路)的入口连接。

第2入口水路72in的一端与上游侧分配阀63的第2出口632out(参照图3)连接,第2入口水路72in的另一端与第2散热器52的第2散热器水路52p(即,形成于第2散热器52的内部的水路)的入口连接。

第3入口水路73in的一端与上游侧分配阀63的第3出口633out(参照图3)连接,第3入口水路73in的另一端与第3散热器53的第3散热器水路53p(即,形成于第3散热器53的内部的水路)的入口连接。

第1出口水路71out的一端与第1散热器51的第1散热器水路51p的出口连接,第1出口水路71out的另一端与下游侧分配阀64的第1入口641in(参照图3)连接。

第2出口水路72out的一端与第2散热器52的第2散热器水路52p的出口连接,第2出口水路72out的另一端与下游侧分配阀64的第2入口642in(参照图3)连接。

第3出口水路73out的一端与第3散热器53的第3散热器水路53p的出口连接,第3出口水路73out的另一端与下游侧分配阀64的第3入口643in(参照图3)连接。

内燃机出口水路61out的一端与下游侧分配阀64的内燃机出口64eng_out(参照图3)连接,内燃机出口水路61out的另一端与第2内燃机水路17连接。

设备出口水路62out的一端与下游侧分配阀64的设备出口64dev_out(参照图3)连接,设备出口水路62out的另一端与第2设备水路37连接。

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分别与ecu90电连接。上游侧分配阀63的阀体63v(参照图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的阀体64v(参照图3)的设定位置由ecu90控制。

(第1模式)

如图3(a)所示,当由ecu90将上游侧分配阀63的阀体63v设定在第1位置时,内燃机入口63eng_in由阀体63v封闭。因此,冷却水无法经由内燃机入口63eng_in流入上游侧分配阀63的内部空间(以下称为“上游侧分配室63c”)。另一方面,设备入口63dev_in打开,经由上游侧分配室63c与第1出口631out至第3出口633out连通。因此,经由设备入口63dev_in流入上游侧分配室63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出口631out至第3出口633out从上游侧分配室63c流出。

另一方面,如图3(a)所示,当由ecu90将下游侧分配阀64的阀体64v设定在第1位置时,内燃机出口64eng_out由阀体64v封闭。因此,冷却水无法经由内燃机出口64eng_out从下游侧分配阀64的内部空间(以下称为“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出。另一方面,设备出口64dev_out打开,经由下游侧分配室64c与第1入口641in至第3入口643in连通。因此,经由第1入口641in至第3入口643in流入下游侧分配室64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设备出口64dev_out从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出。

当内燃机泵13以及设备泵33工作、内燃机散热器阀21以及设备散热器阀41分别被设定在打开位置、并且内燃机旁通阀22以及设备旁通阀42分别被设定在关闭位置时,在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分别被设定在第1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5所示那样流动。

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冷却水经由第1内燃机水路16流入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冷却水在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冷却水在流过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之后,经由第2内燃机水路17流入内燃机内部水路14。冷却水在内燃机内部水路1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内燃机110。冷却水在流过内燃机内部水路14之后,经由第3内燃机水路18被内燃机泵13吸入。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仅由内燃机散热器12冷却。

另一方面,从设备泵33排出的一部分冷却水经由第1设备水路36以及设备入口水路62in流入上游侧分配阀63的上游侧分配室63c。该冷却水在流过上游侧分配室63c之后,分别经由第1入口水路71in至第3入口水路73in流入第1散热器水路51p至第3散热器水路53p。冷却水在第1散热器水路51p至第3散热器水路53p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

冷却水在流过第1散热器水路51p至第3散热器水路53p之后,分别经由第1出口水路71out至第3出口水路73out流入下游侧分配阀64的下游侧分配室64c。该冷却水在流过下游侧分配室64c之后,经由设备出口水路62out以及第2设备水路37流入设备内部水路34。冷却水在设备内部水路3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设备180。冷却水在流过设备内部水路34之后,经由第3设备水路38被设备泵33吸入。

从设备泵33排出的剩余冷却水经由第1设备水路36流入设备散热器水路35。该冷却水在设备散热器水路35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冷却水在流过设备散热器水路35之后,经由第2设备水路37流入设备内部水路34。该冷却水在设备内部水路3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设备180。冷却水在流过设备内部水路34之后,经由第3设备水路38被设备泵33吸入。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由设备散热器32、以及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这4个散热器冷却。

(第2模式)

如图3(b)所示,当由ecu90将上游侧分配阀63的阀体63v设定在第2位置时,内燃机入口63eng_in打开,经由上游侧分配室63c与第1出口631out连通。因此,经由内燃机入口63eng_in流入上游侧分配室63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出口631out从上游侧分配室63c流出。另一方面,设备入口63dev_in打开,经由上游侧分配室63c与第2出口632out以及第3出口633out连通。因此,经由设备入口63dev_in流入上游侧分配室63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2出口632out以及第3出口633out从上游侧分配室63c流出。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当由ecu90将下游侧分配阀64的阀体64v设定在第2位置时,内燃机出口64eng_out打开,经由下游侧分配室64c与第1入口641in连通。因此,经由第1入口641in流入下游侧分配室64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内燃机出口64eng_out从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出。另一方面,设备出口64dev_out打开,经由下游侧分配室64c与第2入口642in以及第3入口643in连通。因此,经由第2入口642in以及第3入口643in流入下游侧分配室64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设备出口64dev_out从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出。

当内燃机泵13以及设备泵33工作、内燃机散热器阀21以及设备散热器阀41分别被设定在打开位置、并且内燃机旁通阀22以及设备旁通阀42分别被设定在关闭位置时,在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分别被设定在第2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6所示那样流动。

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一部分冷却水经由第1内燃机水路16以及内燃机入口水路61in流入上游侧分配阀63的上游侧分配室63c。该冷却水在流过上游侧分配室63c之后,经由第1入口水路71in流入第1散热器水路51p。冷却水在第1散热器水路51p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

冷却水在流过第1散热器水路51p之后,经由第1出口水路71out流入下游侧分配阀64的下游侧分配室64c。该冷却水在流过下游侧分配室64c之后,经由内燃机出口水路61out以及第2内燃机水路17流入内燃机内部水路14。冷却水在内燃机内部水路1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内燃机110。冷却水在流过内燃机内部水路14之后,经由第3内燃机水路18被内燃机泵13吸入。

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剩余冷却水与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的冷却水的流动同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由内燃机散热器12以及第1散热器51这两个散热器冷却。

另一方面,从设备泵33排出的一部分冷却水经由第1设备水路36以及设备入口水路62in流入上游侧分配阀63的上游侧分配室63c。该冷却水在流过上游侧分配室63c之后,分别经由第2入口水路72in以及第3入口水路73in流入第2散热器水路52p以及第3散热器水路53p。冷却水在第2散热器水路52p以及第3散热器水路53p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

冷却水在流过第2散热器水路52p以及第3散热器水路53p之后,分别经由第2出口水路72out以及第3出口水路73out流入下游侧分配阀64的下游侧分配室64c。该冷却水在流过下游侧分配室64c之后,经由设备出口水路62out以及第2设备水路37流入设备内部水路34。该冷却水在设备内部水路3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设备180。冷却水在流过设备内部水路34之后,经由第3设备水路38被设备泵33吸入。

从设备泵33排出的剩余冷却水与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的冷却水的流动同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由设备散热器32、第2散热器52以及第3散热器53这3个散热器冷却。

(第3模式)

如图4(a)所示,当由ecu90将上游侧分配阀63的阀体63v设定在第3位置时,内燃机入口63eng_in打开,经由上游侧分配室63c与第1出口631out以及第2出口632out连通。因此,经由内燃机入口63eng_in流入上游侧分配室63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出口631out以及第2出口632out从上游侧分配室63c流出。另一方面,设备入口63dev_in打开,经由上游侧分配室63c与第3出口633out连通。因此,经由设备入口63dev_in流入上游侧分配室63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3出口633out从上游侧分配室63c流出。

另一方面,如图4(a)所示,当由ecu90将下游侧分配阀64的阀体64v设定在第3位置时,内燃机出口64eng_out打开,经由下游侧分配室64c与第1入口641in以及第2入口642in连通。因此,经由第1入口641in以及第2入口642in流入下游侧分配室64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内燃机出口64eng_out从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出。另一方面,设备出口64dev_out打开,经由下游侧分配室64c与第3入口643in连通。因此,经由第3入口643in流入下游侧分配室64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设备出口64dev_out从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出。

当内燃机泵13以及设备泵33工作、内燃机散热器阀21以及设备散热器阀41分别被设定在打开位置、并且内燃机旁通阀22以及设备旁通阀42分别被设定在关闭位置时,在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分别被设定在第3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7所示那样流动。

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一部分冷却水经由第1内燃机水路16以及内燃机入口水路61in流入上游侧分配阀63的上游侧分配室63c。该冷却水在流过上游侧分配室63c之后,分别经由第1入口水路71in以及第2入口水路72in流入第1散热器水路51p以及第2散热器水路52p。冷却水在第1散热器水路51p以及第2散热器水路52p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

冷却水在流过第1散热器水路51p以及第2散热器水路52p之后,分别经由第1出口水路71out以及第2出口水路72out流入下游侧分配阀64的下游侧分配室64c。该冷却水在流过下游侧分配室64c之后,经由内燃机出口水路61out以及第2内燃机水路17流入内燃机内部水路14。冷却水在内燃机内部水路1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内燃机110。冷却水在流过内燃机内部水路14之后,经由第3内燃机水路18被内燃机泵13吸入。

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剩余冷却水与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的冷却水的流动同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由内燃机散热器12、第1散热器51以及第2散热器52这3个散热器冷却。

另一方面,从设备泵33排出的一部分冷却水经由第1设备水路36以及设备入口水路62in流入上游侧分配阀63的上游侧分配室63c。该冷却水在流过上游侧分配室63c之后,经由第3入口水路73in流入第3散热器水路53p。冷却水在第3散热器水路53p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

冷却水在流过第3散热器水路53p之后,经由第3出口水路73out流入下游侧分配阀64的下游侧分配室64c。该冷却水在流过下游侧分配室64c之后,经由设备出口水路62out以及第2设备水路37流入设备内部水路34。该冷却水在设备内部水路3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设备180。冷却水在流过设备内部水路34之后,经由第3设备水路38被设备泵33吸入。

从设备泵33排出的剩余冷却水与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的冷却水的流动同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由设备散热器32以及第3散热器53这两个散热器冷却。

(第4模式)

如图4(b)所示,当由ecu90将上游侧分配阀63的阀体63v设定在第4位置时,内燃机入口63eng_in打开,经由上游侧分配室63c与第1出口631out至第3出口633out连通。因此,经由内燃机入口63eng_in流入上游侧分配室63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出口631out至第3出口633out从上游侧分配室63c流出。另一方面,设备入口63dev_in由上游侧分配阀63的阀体63v封闭。因此,冷却水无法经由设备入口63dev_in流入上游侧分配室63c。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当由ecu90将下游侧分配阀64的阀体64v设定在第4位置时,内燃机出口64eng_out打开,经由下游侧分配室64c与第1入口641in至第3入口643in连通。因此,经由第1入口641in至第3入口643in流入下游侧分配室64c的冷却水能够经由内燃机出口64eng_out从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出。另一方面,设备出口64dev_out由下游侧分配阀64的阀体64v封闭。因此,冷却水无法经由设备出口64dev_out从下游侧分配室64c流入。

当内燃机泵13以及设备泵33工作、内燃机散热器阀21以及设备散热器阀41分别被设定在打开位置、并且内燃机旁通阀22以及设备旁通阀42分别被设定在关闭位置时,在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分别被设定在第4位置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8所示那样流动。

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一部分冷却水经由第1内燃机水路16以及内燃机入口水路61in流入上游侧分配阀63的上游侧分配室63c。该冷却水在流过上游侧分配室63c之后,分别经由第1入口水路71in至第3入口水路73in流入第1散热器水路51p至第3散热器水路53p。冷却水在第1散热器水路51p至第3散热器水路53p中流动的期间由外部空气冷却。

冷却水在流过第1散热器水路51p至第3散热器水路53p之后,分别经由第1出口水路71out至第3出口水路73out流入下游侧分配阀64的下游侧分配室64c。该冷却水在流过下游侧分配室64c之后,经由内燃机出口水路61out以及第2内燃机水路17流入内燃机内部水路14。冷却水在内燃机内部水路14中流动的期间冷却内燃机110。冷却水在流过内燃机内部水路14之后,经由第3内燃机水路18被内燃机泵13吸入。

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剩余冷却水与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的冷却水的流动同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由内燃机散热器12以及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这4个散热器冷却。

另一方面,从设备泵33排出的冷却水与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的冷却水的流动同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

在该情况下,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仅由设备散热器32冷却。

(传感器)

如图2所示,ecu90与加速器踏板操作量传感器81电连接。加速器踏板操作量传感器81检测未图示的加速器踏板的操作量ap,并将表示检测出的操作量ap的信号发送到ecu90。ecu90基于该信号来取得操作量ap。进而,ecu90基于该操作量ap来取得内燃机负荷kl(即,内燃机110的负荷)。

ecu90与曲轴转角传感器82电连接。内燃机110的未图示的曲轴每旋转预定角度(在本例中为10°),曲轴转角传感器82就向ecu90发送脉冲信号。ecu90基于从曲轴转角传感器82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等,来取得内燃机转速ne(即,内燃机110的转速)。

进而,ecu90基于内燃机负荷kl以及内燃机转速ne来取得内燃机输出peng(即,内燃机110的输出)。

ecu90与第一mg转速传感器83电连接。第一mg111每旋转预定角度,第一mg转速传感器83就向ecu90发送脉冲信号。ecu90基于该脉冲信号来取得第一mg转速nm1(即,第一mg111的转速)。

ecu90与第二mg转速传感器84电连接。第二mg112每旋转预定角度,第二mg转速传感器84就向ecu90发送脉冲信号。ecu90基于该脉冲信号,来取得第二mg转速nm2(即,第二mg112的转速)。

进而,ecu90基于第一mg转速nm1等来取得第一mg输出pmg1(即,第一mg111的输出),并且基于第二mg转速nm2等来取得第二mg输出pmg2(即,第二mg112的输出)。除此以外,ecu90还取得第一mg输出pmg1与第二mg输出pmg2的总和作为马达输出pmotor(=pmg1+pmg2)。

ecu90与内燃机水温传感器85电连接。内燃机水温传感器85以检测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出口与内燃机泵13之间的第1内燃机水路16内的冷却水的温度tweng的方式配设。内燃机水温传感器85将表示检测出的温度tweng的信号发送到ecu90。ecu90基于该信号来取得温度tweng。以下,将温度tweng称为“内燃机水温tweng”。

ecu90与设备水温传感器86电连接。设备水温传感器86以检测设备内部水路34的出口与设备泵33之间的第1设备水路36内的冷却水的温度twdev的方式配设。设备水温传感器86将表示检测出的温度twdev的信号发送到ecu90。ecu90基于该信号来取得温度twdev。以下,将温度twdev称为“设备水温twdev”。

(实施装置的工作的概要)

接着,对实施装置的工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内燃机冷却要求)

内燃机110在其温度teng被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eng内的温度时良好地工作。而且,内燃机水温tweng是与内燃机温度teng相关的温度。因此,在内燃机110运转时内燃机水温tweng为预定温度范围wtweng的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存在冷却内燃机110的要求。

预定温度范围wtweng是与预定温度范围wteng对应的内燃机水温tweng的范围,通过实验等预先设定。以下,将预定温度范围wtweng的下限值称为“内燃机暖机水温tweng_dan”,将冷却内燃机110的要求称为“内燃机冷却要求”。

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打开内燃机散热器阀21,关闭内燃机旁通阀22,使内燃机泵13工作。由此,由内燃机散热器12等冷却的冷却水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因此内燃机110由冷却水冷却。

另一方面,在内燃机110运转时内燃机水温tweng低于内燃机暖机水温tweng_dan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没有内燃机冷却要求。

在没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关闭内燃机散热器阀21,打开内燃机旁通阀22,使内燃机泵13工作。在该情况下,冷却水如图9所示那样流动。

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冷却水经由第1内燃机水路16、内燃机旁通水路19以及第2内燃机水路17流入内燃机内部水路14。该冷却水未流经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等,因此该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流过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等的冷却水的温度。因此,经由第1内燃机水路16、内燃机旁通水路19以及第2内燃机水路17流入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对内燃机110的冷却程度低于流过内燃机散热器水路15等之后流入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对内燃机110的冷却程度。因此,内燃机温度teng更快地上升。

流过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经由第3内燃机水路18被内燃机泵13吸入。

由此,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未由内燃机散热器12等冷却,因此内燃机温度teng上升。即,内燃机110进行暖机。

(设备冷却要求)

进而,设备180在其温度tdev被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时良好地工作。而且,设备水温twdev是与设备温度tdev相关的温度。因此,在设备180工作时设备水温twdev为预定温度范围wtwdev的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存在冷却设备180的要求。

预定温度范围wtwdev是与预定温度范围wtdev对应的设备水温twdev的范围,通过实验等预先设定。以下,将预定温度范围wtwdev的下限值称为“设备暖机水温twdev_dan”,将冷却设备180的要求称为“设备冷却要求”。在本例中,设备暖机水温twdev_dan是低于内燃机暖机水温tweng_dan的温度。

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打开设备散热器阀41,关闭设备旁通阀42,使设备泵33工作。由此,由设备散热器32等冷却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因此设备180由冷却水冷却。

另一方面,在设备180工作时设备水温twdev低于设备暖机水温twdev_dan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没有设备冷却要求。

在没有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关闭设备散热器阀41,打开设备旁通阀42,使设备泵33工作。在该情况下,冷却水如图9所示那样流动。

即,从设备泵33排出的冷却水经由第1设备水路36、设备旁通水路39以及第2设备水路37流入设备内部水路34。该冷却水未流经设备散热器水路35等,因此该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流过设备散热器水路35等的冷却水的温度。因此,经由第1设备水路36、设备旁通水路39以及第2设备水路37流入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对设备180的冷却程度低于流过设备散热器水路35等之后流入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对设备180的冷却程度。因此,设备温度tdev更快地上升。

流过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经由第3设备水路38被设备泵33吸入。

由此,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未由设备散热器32等冷却,因此设备温度tdev上升。即,设备180进行暖机。

(分配阀控制)

但是,内燃机110产生的热量因内燃机110的运转状态而不同。因此,在内燃机110产生的热量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将冷却能力较高的冷却水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

因此,在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即,内燃机110的运转期间)并且处于设备工作期间(即,设备180的工作期间)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取得内燃机输出peng的值以及马达输出pmotor的值的数据。然后,在内燃机输出peng小于马达输出pmotor的情况下,作为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的控制(以下称为“分配阀控制”),实施装置进行分别将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设定在第2位置的控制(以下称为“第2模式控制”)。

当执行了该第2模式控制时,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6所示那样流动。因此,将通过了内燃机散热器12以及第1散热器51这两个散热器的冷却水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另一方面,当执行了第2模式控制时,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将通过了设备散热器32、第2散热器52以及第3散热器53这3个散热器的冷却水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

另一方面,在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并且处于设备工作期间时内燃机输出peng为马达输出pmotor以上的情况下,作为分配阀控制,实施装置进行分别将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设定在第3位置的控制(以下称为“第3模式控制”)。

当执行了该第3模式控制时,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7所示那样流动。因此,将通过了内燃机散热器12、第1散热器51以及第2散热器52这3个散热器的冷却水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另一方面,当执行了第3模式控制时,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将通过了设备散热器32以及第3散热器53这两个散热器的冷却水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

进而,在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并且没有处于设备工作期间的情况下,作为分配阀控制,实施装置进行分别将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设定在第4位置的控制(以下称为“第4模式控制”)。

当执行了该第4模式控制时,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8所示那样流动。因此,将通过了内燃机散热器12、第1散热器51、第2散热器52以及第3散热器53这4个散热器的冷却水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

另一方面,在没有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并且处于设备工作期间的情况下,作为分配阀控制,实施装置进行分别将上游侧分配阀63以及下游侧分配阀64设定在第1位置的控制(以下称为“第1模式控制”)。

当执行了该第1模式控制时,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5所示那样流动。因此,将通过了设备散热器32、第1散热器51、第2散热器52以及第3散热器53这4个散热器的冷却水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

内燃机输出peng越大,则内燃机110的发热量越大。因此,为了将内燃机温度teng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eng内的温度,要求与内燃机输出peng相对应的能力作为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对内燃机110的冷却能力(以下将该被要求的能力称为“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

同样,马达输出pmotor越大,则设备180的发热量越大。因此,为了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要求与马达输出pmotor相对应的能力作为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对设备180的冷却能力(以下将该被要求的能力称为“要求设备冷却能力”)。

因此,在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并且处于设备工作期间时,优选根据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和要求设备冷却能力,适当变更“用于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和“用于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

根据实施装置,在内燃机输出peng为马达输出pmotor以上,因此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为要求设备冷却能力以上的情况下,内燃机冷却水(即,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由数量(本例中为3个)比被用于设备冷却水(即,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本例中为两个)多的散热器冷却。

另一方面,在内燃机输出peng小于马达输出pmotor,因此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小于要求设备冷却能力的情况下,设备冷却水由数量(本例中为3个)比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本例中为两个)多的散热器冷却。

也就是说,根据实施装置,分别对内燃机内部水路14以及设备内部水路34供给具有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和要求设备冷却能力相对应的冷却能力的冷却水。因此,在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并且处于设备工作期间时,能够更可靠地将内燃机温度teng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eng内的温度并且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

进而,在内燃机运转期间且设备180未工作的情况下,不需要冷却设备180。在该情况下,根据实施装置,内燃机冷却水由最多数量(本例中为4个)的散热器冷却。因此,在内燃机运转期间,能够更可靠地将内燃机温度teng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eng内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设备工作期间且内燃机110未运转的情况下,不需要冷却内燃机110。在该情况下,根据实施装置,设备冷却水由最多数量(本例中为4个)的散热器冷却。因此,在设备工作期间,能够更可靠地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

这样,根据实施装置,能够根据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和要求设备冷却能力,来变更用于内燃机冷却水以及设备冷却水各自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内燃机110以及设备180。

(实施装置的具体的工作)

接着,对实施装置的具体的工作进行说明。实施装置的ecu90的cpu(以下简称为“cpu”)每经过预定的时间就执行由图10中流程图所示的程序。

因此,当达到预定的定时(timing)时,cpu从图10的步骤1000开始进行处理而前进至步骤1005,判定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是否为“1”。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在内燃机110运转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在内燃机110停止运转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

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05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010,判定内燃机冷却要求标志xcool_eng的值是否为“1”。内燃机冷却要求标志xcool_eng的值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在没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即存在内燃机暖机要求(即,使内燃机110的温度teng上升的要求)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

在内燃机冷却要求标志xcool_eng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10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15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030。

步骤1015:cpu打开内燃机散热器阀21,关闭内燃机旁通阀22,使内燃机泵13工作。由此,由内燃机散热器12等冷却的冷却水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因此,内燃机110被冷却。

与此相对,在内燃机冷却要求标志xcool_eng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1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2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030。

步骤1020:cpu关闭内燃机散热器阀21,打开内燃机旁通阀22,使内燃机泵13工作。由此,未由内燃机散热器12等冷却的冷却水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因此,内燃机110的温度teng上升。

另一方面,在cpu执行步骤1005的处理的时点,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05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25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030。

步骤1025:cpu使内燃机泵13停止工作。由此,冷却水不再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

cpu前进至步骤1030时,判定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是否为“1”。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在设备180工作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在设备180未工作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

在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30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035,判定设备冷却要求标志xcool_dev的值是否为“1”。设备冷却要求标志xcool_dev的值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在没有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即存在设备暖机要求(即,使设备180的温度tdev上升的要求)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

在设备冷却要求标志xcool_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35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4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0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040:cpu打开设备散热器阀41,关闭设备旁通阀42,使设备泵33工作。由此,由设备散热器32等冷却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因此,设备180被冷却。

与此相对,在设备冷却要求标志xcool_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35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45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0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045:cpu关闭设备散热器阀41,打开设备旁通阀42,使设备泵33工作。由此,未由设备散热器32等冷却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因此,设备180的温度tdev上升。

另一方面,在cpu执行步骤1030的处理的时点,在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3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5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0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050:cpu使设备泵33停止工作。由此,冷却水不再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

进而,cpu每经过预定的时间就执行由图11中流程图所示的程序。

因此,当达到预定的定时时,cpu从图11的步骤1100开始进行处理而前进至步骤1110,判定是否是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1”。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110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120,判定内燃机输出peng是否小于马达输出pmotor。

在内燃机输出peng小于马达输出pmotor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120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13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1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130:cpu执行第2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6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等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6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等中流动。

与此相对,在内燃机输出peng为马达输出pmotor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12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14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1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140:cpu执行第3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7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等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7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等中流动。

另一方面,在cpu执行步骤1110的处理的时点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0”或者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110中判定为“否”而前进至步骤1150,判定是否是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0”。

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150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16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1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160:cpu执行第4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8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等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8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流动。

与此相对,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0”或者在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15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17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1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170:cpu执行第1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5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5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等中流动。

以上是实施装置的具体的工作。通过由实施装置执行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程序,分别对内燃机内部水路14以及设备内部水路34供给具有与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以及要求设备冷却能力相对应的冷却能力的冷却水。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内燃机110以及设备180。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变形例。

(变形例)

例如,在设备工作期间从“内燃机110正在运转的状态”转换成“内燃机110停止运转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实施装置将分配阀控制从“第2模式控制至第4模式控制中的某一模式”变更为第1模式控制。由此,在分配阀控制变更以前进行了内燃机冷却(即,冷却水对内燃机110的冷却)的情况下,在内燃机的冷却中使用了的“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中的至少某一散热器(以下称为“第1散热器51等”)在分配阀控制变更以后被用于设备冷却(即,冷却水对设备180的冷却)。

在分配阀控制变更的时点,在此前已被用于内燃机冷却的第1散热器51等内残存有已被用于内燃机冷却的冷却水。通常,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高于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因此,在温度与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同等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情况下,该冷却水的温度过高,不仅无法冷却设备180,还存在使设备180的温度tdev上升的可能性。

因此,在变更了分配阀控制以使得在内燃机冷却中使用了的第1散热器51等被用于设备冷却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分配阀控制变更前已被用于内燃机冷却的第1散热器51等内残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但是该冷却水的温度对于设备冷却而言过高。

进而,还存在如下可能性:在分配阀控制变更前已被用于内燃机冷却的第1散热器51等的温度也较高,当用于设备冷却的冷却水在该第1散热器51等中流动时,冷却水的温度上升,温度过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了设备内部水路34。

另外,在没有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时从“设备180未在工作的状态”转换成“设备180已工作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实施装置开始进行第1模式控制,但是可能存在截止到第1模式控制即将开始之前还进行了内燃机冷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上述实施装置在进行内燃机冷却的期间进行第4模式控制。

因此,如果在从设备180未在工作的状态转换成设备180已工作的状态时开始第1模式控制,则在内燃机冷却中使用了的第1散热器51等中残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用于设备冷却的冷却水会通过该第1散热器51等。在该情况下,也存在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的温度对于设备冷却而言过高的可能性。

另外,在处于内燃机运转期间时从设备180未在工作的状态转换成设备180已工作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实施装置将分配阀控制从第4模式控制变更为“第2模式控制或者第3模式控制”。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内燃机冷却中使用了的第1散热器51等被用于设备冷却,所以也存在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的温度过高的可能性。

这样,在通过内燃机110的运转状态改变或者设备180的工作状态改变而将在内燃机冷却中使用了的第1散热器51等用于设备冷却的情况下,存在温度过高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可能性。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控制装置(以下称为“变形装置”)要变更分配阀控制以使被用于设备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增加时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即,正在进行内燃机冷却的情况下),不变更分配阀控制,而继续进行在当前时点所进行的分配阀控制。并且,然后,在不再有内燃机冷却要求而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情况下,在从不再有内燃机冷却要求时起经过预定时间tth后的时点,变形装置进行与上述实施装置相同的分配阀控制。

在该情况下,预定时间tth是在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情况下在内燃机冷却中使用了的第1散热器51等中残存的冷却水的温度下降至对于设备冷却而言不会过高的温度并且第1散热器51等的温度下降至对于冷却用于设备冷却的冷却水而言不会过高的温度的时间,例如通过实验等被设定为适当的时间。

此外,也可以基于在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时点第1散热器51等中残存的冷却水的温度来适当设定预定时间tth,或者基于在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时点的第1散热器51等的温度来适当设定预定时间tth。在该情况下,在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时点第1散热器51等中残存的冷却水的温度越高,则将预定时间tth设定为越长的时间,在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时点的第1散热器51等的温度越高,则将预定时间tth设定为越长的时间。在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时点第1散热器51等中残存的冷却水的温度或者第1散热器51等的温度,例如能够基于在停止了内燃机冷却的时点的内燃机水温tweng来取得。

进而,在要变更分配阀控制以使得用于设备冷却的散热器的数量增加时从比当前时点提前预定时间tth的时点起至当前时点为止的期间内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即,进行了内燃机冷却的情况下),变形装置不变更分配阀控制,而继续进行在当前时点所进行的分配阀控制。然后,在从不再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时点起所经过的时间telapse达到预定时间tth的时点,变形装置进行与上述实施装置相同的分配阀控制。

另外,在要开始设备冷却时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变形装置继续进行在当前时点所进行的分配阀控制。并且,然后,在不再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在从不再有该内燃机冷却要求时起经过预定时间tth后的时点,变形装置进行与上述实施装置相同的分配阀控制。

另外,在要开始设备冷却时从比当前时点提前预定时间tth的时点起至当前时点为止的期间内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变形装置进行在最接近于当前时点的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时点所进行的分配阀控制。然后,在从不再有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最接近于当前时点的时点起所经过的时间telapse达到预定时间tth的时点,变形装置进行与上述实施装置相同的分配阀控制。

如前所述,不再有内燃机冷却要求,因此在内燃机泵13停止工作时已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即,被供给到内燃机内部水路14的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中残存的冷却水的温度比较高。因此,当该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时,存在无法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的温度也比较高,所以当由该散热器冷却的冷却水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时,存在无法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的可能性。

根据变形装置,在要将截止到比当前时点提前预定时间tth为止已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即,被供给到设备内部水路34的冷却水)的冷却的情况下,在从不再有内燃机冷却要求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tth为止的期间内,该散热器不被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

(变形装置的具体的工作)

接着,对变形装置的具体的工作进行说明。变形装置的ecu90的cpu(以下简称为“cpu”)每经过预定的时间就执行图10所示的程序。省略图10所示的程序的说明。

进而,cpu每经过预定的时间就执行由图12中流程图所示的程序,来替代图11所示的程序。

因此,当达到预定的定时时,cpu从图12的步骤1200起开始进行处理而前进至步骤1210,判定是否是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1”。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10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220,判定内燃机输出peng是否小于马达输出pmotor。

在内燃机输出peng小于马达输出pmotor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20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222,判定第3模式控制标志x3或者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是否为“1”。第3模式控制标志x3的值在执行第3模式控制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在执行第3模式控制以外的控制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在执行第4模式控制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在执行第4模式控制以外的控制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

在第3模式控制标志x3或者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22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225,判定经过时间telapse是否为预定时间tth以上。经过时间telapse是从不再进行内燃机冷却时起所经过的时间。

在经过时间telapse为预定时间tth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25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3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230:cpu执行第2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6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等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6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等中流动。

与此相对,在经过时间telapse小于预定时间tth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25中判定为“否”而直接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在该情况下,继续当前执行的第3模式控制或者第4模式控制。

另一方面,在cpu执行步骤1222的处理的时点第3模式控制标志x3以及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均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22中判定为“否”,进行上述的步骤123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在cpu执行步骤1220的处理的时点内燃机输出peng为马达输出pmotor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20中判定为“否”而前进至步骤1232,判定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是否为“1”。

在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32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235,判定经过时间telapse是否为预定时间tth以上。在经过时间telapse为预定时间tth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35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4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240:cpu执行第3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7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等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7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等中流动。

另一方面,在经过时间telapse小于预定时间tth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35中判定为“否”而直接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在该情况下,继续当前所执行的第4模式控制。

另一方面,在cpu执行步骤1232的处理的时点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32中判定为“否”,进行上述的步骤124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在cpu执行步骤1210的处理的时点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0”或者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10中判定为“否”而前进至步骤1250,判定是否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0”。

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1”并且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50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6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260:cpu执行第4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8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等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8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流动。

与此相对,在内燃机运转标志xeng的值为“0”或者设备工作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50中判定为“否”而前进至步骤1262,判定第2模式控制标志x2或者第3模式控制标志x3或者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是否为“1”。第2模式控制标志x2的值在执行第2模式控制的情况下被设定为“1”,在执行第2模式控制以外的控制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

在第2模式控制标志x2或者第3模式控制标志x3或者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62中判定为“是”而前进至步骤1265,判定经过时间telapse是否为预定时间tth以上。

在经过时间telapse为预定时间tth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65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7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步骤1270:cpu执行第1模式控制。由此,在存在内燃机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5所示那样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流动,在存在设备冷却要求的情况下,冷却水如图5所示那样在设备循环回路31等中流动。

与此相对,在经过时间telapse小于预定时间tth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65中判定为“否”而直接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在该情况下,继续当前所执行的第2模式控制或者第3模式控制或者第4模式控制。

另一方面,在cpu执行步骤1262的处理的时点第2模式控制标志x2、第3模式控制标志x3以及第4模式控制标志x4的值全都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62中判定为“否”,进行上述的步骤1270的处理。然后,cpu前进至步骤1295,使本程序暂时结束。

以上是变形装置的具体的工作。通过变形装置执行图10以及图12所示的程序,分别对内燃机内部水路14以及设备内部水路34供给具有要求内燃机冷却能力以及要求设备冷却能力的冷却水。因此,能够适当地冷却内燃机110以及设备180。

除此以外,截止到比当前时点提前预定时间tth为止已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不会被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为预定温度范围wtdev内的温度。

此外,内燃机散热器12仅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但是,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马达输出pmotor大于内燃机输出peng时根据需要将内燃机散热器12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同样,设备散热器32仅被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但是,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内燃机输出peng大于马达输出pmotor时根据需要将设备散热器32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

进而,上述实施装置具备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这3个散热器作为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和设备冷却水的冷却这双方的散热器。但是,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1个、2个或4个以上的散热器作为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和设备冷却水的冷却这双方的散热器。

进而,上述变形装置,当要将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中的某一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时,在该要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的散热器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情况下,在从该散热器不再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tth为止的期间内,禁止将该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

但是,上述变形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当要将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中的某一散热器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时,在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中的某一散热器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情况下,在从该在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中使用了的散热器不再被用于内燃机冷却水的冷却时起至经过预定时间tth为止的期间内,禁止将第1散热器51至第3散热器53用于设备冷却水的冷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