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2080发布日期:2019-11-27 20:2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乘坐的舒适性也成为汽车研发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而座椅对乘客的舒适性感受起重要作用。传统汽车座椅舒适性已能够满足人的基本乘坐要求,但体积大,在恶劣路况下车内乘客易被颠簸甩出或掉出座椅,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用以解决现有座椅在恶劣路况下车内乘客易被颠簸甩出或掉出座椅,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座椅,包括:

底座支架,所述底座支架上设有坐垫;

靠背,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椅支架相连;

安全压杠,所述安全压杠为u型且所述安全压杠上限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安全压杠可枢转地设在所述靠背上。

其中,所述底座支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坐垫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坐垫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当所述坐垫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坐垫与所述靠背垂直;当所述坐垫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坐垫与所述靠背平行。

其中,所述底座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为l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横板和与所述横板垂直连接的竖板;

两个侧板,所述侧板为l型,一个所述侧板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且分别与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的一端垂直相连,另一个所述侧板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且分别与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的另一端垂直相连,所述转轴的一端与一个所述侧板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侧板相连。

其中,所述横板、所述竖板或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通风孔。

其中,所述靠背与所述竖板的上端相连,所述靠背在高度方向上可移动调节。

其中,所述坐垫的下侧设有t型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坐垫枢转相连,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垂直相连。

其中,所述安全压杠包括:

上横杆和与所述上横杆平行设置的下横杆,所述下横杆与所述靠背的顶部枢转相连;

两个侧架,所述侧架为u型,一个所述侧架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杠的左端相连,一个所述侧架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杆的左端相连,另一个所述侧架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杠的右端相连,另一个所述侧架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杆的右端相连。

其中,所述上横杆、所述下横杆和所述侧架上分别包覆有弹性层。

其中,还包括:

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端与所述靠背的顶部枢转相连,所述下横杆与所述连接架的上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座椅。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通过在靠背上设置安全压杠,通过安全压杠上的容纳空间来将乘客的肩部限定在容纳空间中,使得乘客保持稳定,不易甩出或掉出座椅,提高座椅的安全性,该座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的一个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的一个仰视图。

附图标记

坐垫10;转轴11;压紧弹簧12;

靠背20;竖杆21;顶杆22;横杆23;套管24;

横板31;竖板32;侧板33;通风孔34;

第一杆体41;第二杆体42;

上横杆51;下横杆52;侧架53;弹性层54;

连接架60;纵梁61;横梁62;固定销63;枢转轴64;加强筋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包括底座支架、靠背20和安全压杠。

具体而言,底座支架上设有坐垫10,靠背20与座椅支架相连,安全压杠为u型且安全压杠上限定有容纳空间,安全压杠可枢转地设在靠背20上。

也就是说,座椅主要由底座支架、靠背20和安全压杠构成,其中,底座支架上可以设有坐垫10,坐垫10可以旋转,当坐在坐垫10上时坐垫10可以处于水平状态,当无人坐在坐垫10上时坐垫10可以处于竖直状态,靠背20与座椅支架相连。靠背20的后面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支架,使座椅与汽车车身连接固定,安全压杠可以为u型,且安全压杠上可以限定有容纳空间,安全压杠可枢转地设在靠背20上,靠背20的上端与安全压杠可以通过枢转轴连接以实现安全压杠的枢转。在使用过程中,当路况较好时,不需要安全压杠时可以转动安全压杠使得安全压杠远离乘员;在路况不好时,乘员坐在坐垫10上时,可以转动安全压杠使得安全压杠靠近乘员,以使乘员的肩部可以置于容纳空间中,以便通过安全压杠来使得乘员保持稳定,不易甩出或掉出座椅,提高座椅的安全性,该座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压杠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活动,当安全压杠不使用时,可以使安全压杠处于第一状态,安全压杠整体置于靠背20的顶部位置;当安全压杠使用时,可以使安全压杠处于第二状态,安全压杠的容纳空间的开口朝向乘员的肩部,以便乘员的肩部置于容纳空间中,安全压杠可以与电控装置连接,电控装置可控制安全压杠旋转,来实现压杠的抬起和降落,并且对安全压杠进行锁定和开锁,通过电控装置可以控制安全压杠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并将安全压杠进行锁定以使得安全压杠处于稳定,便于安全压杠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支架上可以设有转轴11,转轴11上可以套设有压紧弹簧12,可以在转轴11上套设多个压紧弹簧12,比如两个,坐垫10与转轴11相连,坐垫10在无人时,可以通过压紧弹簧12的预紧力带动坐垫10处于竖直状态,使得坐垫10被收纳,当乘员坐在坐垫10上时,乘坐向坐垫10施加作用力后坐垫10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压紧弹簧12的预紧力可以实现座垫的可折叠功能,即人员离开时,压紧弹簧将座椅进行90度折回。坐垫10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当坐垫10位于第一位置时,坐垫10与靠背20垂直,比如坐垫10上有乘员坐时;当坐垫10位于第二位置时,坐垫10与靠背20平行,比如坐垫10无人时,通过坐垫10的转动能够使得坐垫10在无乘员时处于收纳状态,减小空间的占用,避免杂物污染坐垫10的表面。通过压紧弹簧12的预紧力可以实现座垫的可折叠功能,体积小,可节约乘员舱空间,并且该座椅骨架可以打破传统汽车座椅横向布置的限制,在横向布置的基础上,还可以纵向布置,使乘员舱空间更大,且成本大大低于传统汽车座椅,具有极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支架可以包括第一支架和两个侧板33,其中,第一支架整体可以为l型,第一支架可以包括横板31和与横板31垂直连接的竖板32。侧板33可以为l型,一个侧板33可以设在第一支架的一端,且一个侧板33分别与横板31和竖板32的一端垂直相连,另一个侧板33可以设在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且另一个侧板33可以分别与横板31和竖板32的另一端垂直相连,转轴11的一端可以与一个侧板33相连,转轴11的另一端可以与另一个侧板33相连,当坐垫10位于第一位置时,坐垫10与横板31平行,通过第一支架和两个侧板33构造成底座支架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横板31、竖板32或侧板3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通风孔34,每个板上的通风孔3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比如,可以在竖板32上设置一个通风孔34,在横板31上可以设置至少三个通风孔34,通风孔34可以连接空调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管道,通风孔34可以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可以通过风管将通风孔34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使得空调能够向通风孔34中通入暖气或冷气,以调节座椅上的温度,乘员乘坐舒适性大幅度提高。

根据一些实施例,靠背20与竖板32的上端相连,靠背20在高度方向上可移动调节,可以根据乘员的需要合理调节靠背20的高度,以便安全压杠能够适应不同的乘员。靠背20可以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杆21、一个顶杆22和多个横杆23,顶杆22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竖杆21的上端连接,每个横杆2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竖杆21连接,以使得靠背20的整体架构稳定,可以在竖板32的上端设置两个套管24,每个竖杆21的下端分别插入对应的一个套管24中,竖杆21的下端可上下移动地插入套管24中,套管24上分别设有螺孔,在螺孔中设置螺栓,可以松动螺栓后调节竖杆21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调节至合适位置时,紧固螺栓使得竖杆21牢固固定,可适应不同身高的乘员乘坐。

可选地,在坐垫10的下侧可以设有t型支撑杆,支撑杆可以包括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可以为圆柱状,第一杆体41的一端可以与坐垫10枢转相连,第一杆体41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杆体42垂直相连,第一杆体41的另一端可以部分伸出坐垫10,可以通过螺栓将第一杆体41的一端和可折叠座垫10的下部连接,比如第一杆体41的一端可以与坐垫10的安装支架连接,支撑杆可以通过手推即可实现折叠,亦可根据需要增加预紧弹簧,通过预紧弹簧实现支撑杆的自动折叠功能。t型支撑杆可以用来支撑乘员的脚部,非使用状态时可折叠置于坐垫10的下方,节约布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全压杠可以包括上横杆51和与上横杆51平行设置的下横杆52、两个侧架53,其中,下横杆52与靠背20的顶部枢转相连,侧架53为u型,一个侧架53的上端与上横杠的左端相连,一个侧架53的下端与下横杆52的左端相连,另一个侧架53的上端与上横杠的右端相连,另一个侧架53的下端与下横杆52的右端相连,通过上横杆51、下横杆52和两个侧架53的连接可以限定出容纳空间,以通过容纳空间来限定乘员,在恶劣路况可以保护车内乘客不被颠簸甩出或掉出座椅。

可选地,在上横杆51、下横杆52和侧架53上可以分别包覆有弹性层54,弹性层54可以为海绵层,具有缓冲作用,减轻乘员与安全压杠之间的碰撞,提高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座椅的靠背20和坐垫10以及座椅的其他结构骨架均可增加海绵软包,提高乘坐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座椅还可以包括连接架60,连接架60的底端与靠背20的顶部枢转相连,下横杆52可以与连接架60的上端相连,通过连接架60的底端与靠背20的顶部的枢转相连来实现安全压杠的转动。连接架60可以包括两个纵梁61和横梁62,两个纵梁61的下端与靠背20的上端连接,横梁62的两端可以与两个纵梁61连接,靠背20上可以设置枢转轴64,两个纵梁61的下端可以与枢转轴64枢转相连,连接架60上可以设有加强筋65,加强筋65可以与横梁62连接。连接架60上还可以设置有固定销63,通过固定销63来连接安全压杠和靠背,同时固定销60上有圆环,方便手持操作进行安装和维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座椅,由于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座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通过安全压杠上的容纳空间来将乘客的肩部限定在容纳空间中,使得乘客保持稳定,不易甩出或掉出座椅,提高座椅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