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PVC管束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246发布日期:2020-03-27 13:5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用PVC管束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pvc管束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在轨道交通运输过程中需要运用许多线路,在对线路进行排布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使用管束进行布局。管束固定组件,是用于对管束进行固定的组件,使得管束进行悬挂放置,便于线路通过管束排布,通过管束进行约束。传统的管束固定组件在使用时,管束时稳定性差,管束容易在固定组件内部移动,同时固定组件固定时须要手扶,增加了工人对管束进行固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pvc管束固定组件,具有管束固定稳定,同时固定件连接便捷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pvc管束固定组件,包括上环和下环,上环和下环的两端均连接有螺栓,上环的内表面安装有内衬橡胶垫,内衬橡胶垫的上表面粘合有连接块,上环的内表面开设有连接槽,连接块粘合固定在连接槽的内部,内衬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上环和下环的端部连接有咬合环,上环和下环的端部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卡槽,且咬合环的两端均卡合在定位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上环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安装有螺杆,螺杆的下端旋合连接有螺帽。为了增加了螺杆和连接板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连接板为u字形结构,且螺杆下端旋合的螺帽设置有四个,四个螺帽位于连接板的两侧。为了便于咬合环的两端卡合在定位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上环和下环均为二分之一圆环结构,咬合环为c字形结构。为了便于内衬橡胶垫发生形变,增加了内衬橡胶垫与管束接触的牢靠性。

优选的,内衬橡胶垫的长度为上环和下环内圆周长的五分之四。为了增加了内衬橡胶垫与管束接触的牢靠性。

优选的,连接槽和连接块均为等腰梯形块状结构,且连接槽和连接块均设置有五个。为了提高了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槽内部的牢靠性。

优选的,防滑槽的深度为内衬橡胶垫厚度的二分之一,且防滑槽等间距分布在内衬橡胶垫表面。为了提高了管束与内衬橡胶垫接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上环表面安装的内衬橡胶垫,使得上环和下环对管束进行固定时,通过挤压内衬橡胶垫,提高了管束固定在上环和下环内部的稳定性,减少管束固定后的晃动,同时内衬橡胶垫表面开设的防滑槽,提高了内衬橡胶垫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了内衬橡胶垫与管束接触时的摩擦阻力,同时内衬橡胶垫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与上环连接,粘合在内衬橡胶垫表面的连接块粘合在连接槽的内部,提高了内衬橡胶垫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与上环连接的便捷性,同时上环和下环固定时通过咬合环和定位卡槽进行限位,提高了上环和下环连接的便捷性,上环和下环固定时,减少了对下环的托举。

2、螺杆的下端通过四个螺帽与连接板连接,同时螺杆穿过连接板的中部,同时螺帽与螺杆旋合连接,使得四个螺帽分别位于连接板的两侧,增加了螺杆和连接板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环;2、下环;3、内衬橡胶垫;4、连接槽;5、连接块;6、防滑槽;7、螺栓;8、咬合环;9、定位卡槽;10、连接板;11、螺杆;12、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pvc管束固定组件,包括上环1和下环2,上环1和下环2的两端均连接有螺栓7,上环1的内表面安装有内衬橡胶垫3,内衬橡胶垫3的上表面粘合有连接块5,上环1的内表面开设有连接槽4,连接块5粘合固定在连接槽4的内部,内衬橡胶垫3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6,上环1和下环2的端部连接有咬合环8,上环1和下环2的端部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卡槽9,且咬合环8的两端均卡合在定位卡槽9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环1表面安装的内衬橡胶垫3,使得上环1和下环2对管束进行固定时,通过挤压内衬橡胶垫3,提高了管束固定在上环1和下环2内部的稳定性,减少管束固定后的晃动,同时内衬橡胶垫3表面开设的防滑槽6,提高了内衬橡胶垫3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了内衬橡胶垫3与管束接触时的摩擦阻力,同时内衬橡胶垫3通过连接槽4和连接块5与上环1连接,粘合在内衬橡胶垫3表面的连接块5粘合在连接槽4的内部,提高了内衬橡胶垫3通过连接槽4和连接块5与上环1连接的便捷性,同时上环1和下环2固定时通过咬合环8和定位卡槽9进行限位,提高了上环1和下环2连接的便捷性,上环1和下环2固定时,减少了对下环2的托举。本实用新型根据附图对该固定组件进一步说明。

参阅附图1至附图3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环1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中部安装有螺杆11,螺杆11的下端旋合连接有螺帽12,连接板10为u字形结构,且螺杆11下端旋合的螺帽12设置有四个,四个螺帽12位于连接板10的两侧,螺杆11的下端通过四个螺帽12与连接板10连接,同时螺杆11穿过连接板10的中部,同时螺帽12与螺杆11旋合连接,使得四个螺帽12分别位于连接板10的两侧,增加了螺杆11和连接板10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上环1和下环2均为二分之一圆环结构,咬合环8为c字形结构,通过为c字形结构的咬合环8,便于咬合环8的两端卡合在定位卡槽9的内部,提高了均为二分之一圆环结构的上环1和下环2连接的便捷性;内衬橡胶垫3的长度为上环1和下环2内圆周长的五分之四,通过长度为上环1和下环2内圆周长的五分之四的内衬橡胶垫3,便于内衬橡胶垫3发生形变,增加了内衬橡胶垫3与管束接触的牢靠性;连接槽4和连接块5均为等腰梯形块状结构,且连接槽4和连接块5均设置有五个,均为等腰梯形块状结构的连接槽4和连接块5,提高了连接块5安装在连接槽4内部的牢靠性;防滑槽6的深度为内衬橡胶垫3厚度的二分之一,且防滑槽6等间距分布在内衬橡胶垫3表面,通过深度为内衬橡胶垫3厚度的二分之一的防滑槽6,同时防滑槽6等间距分布在内衬橡胶垫3表面,提高了管束与内衬橡胶垫3接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根据管束安装的高度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杆11,把螺杆11的上端固定后,螺杆11的下端旋合两个螺帽12并插入到连接板10的中部,同时螺杆11的下端继续旋合另外两个螺帽12,把内衬橡胶垫3安装在上环1的内表面,此时内衬橡胶垫3表面粘合的连接块5安装在连接槽4的内部,同时连接块5通过粘合与连接槽4固定连接,把管束放置在上环1的下端,同时内衬橡胶垫3与管束的外表面接触,同时下环2放置在管束的下方,此时上环1和下环2的两端接触,把咬合环8安装在上环1和下环2端部开设的定位卡槽9内部,使得上环1和下环2通过咬合环8和定位卡槽9进行初步连接,同时上环1和下环2之间通过螺栓7进行紧固。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