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1427发布日期:2020-06-02 20:45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油门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门踏板。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内部构件中,油门踏板的主要功能是将驾驶者的加速意图通过机械动作转变为模拟电压信号,发送至发动机ecu,由ecu经过分析、判断后发出指令给驱动电机,并由驱动电机控制节气门的开度,以调整可燃混合气的流量,改变发动机的转速和功率,以实现驾驶者的意图。

油门踏板普遍具有kd(kickdown)结构,其作用是能够在踏板臂将要踩到底部时,对驾驶员的脚部产生阻力,以便于提醒司机踩踏的深度,给驾驶员警示作用。目前的油门踏板的kd装置对司机来说脚感不明显,无法精确及时的提醒司机踩踏的深度,警示作用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门踏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门踏板,包括基座、转轴、踏板臂、两块磁钢、霍尔传感器以及与所述踏板臂相对的kd装置,所述转轴与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且其一端轴向伸出至该基座外,所述踏板臂的后端从前侧伸入所述基座,且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该踏板臂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两块磁钢间隔布置,且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伸出端端面上,所述霍尔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其芯片伸入所述两块磁钢之间,所述kd装置包括壳体、金属块、磁性块以及可被踩下的踏板臂推动的活塞,所述壳体的上侧面具有上下方向的通道,该壳体斜向上固定于所述基座下侧,所述通道与所述踏板臂斜向相对,所述金属块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通道垂直,其上具有与所述通道同心的通孔,所述磁性块吸附于所述金属块的下表面,其与壳体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活塞的下端经所述通道伸入所述通孔中,上端露于所述通道外。

所述转轴与踏板臂一体连接。

所述基座由左壳体以及右壳体拼合构成,所述左壳体以及右壳体呈中心对称。

所述踏板臂的后端下侧以及基座内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弹簧座以及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簧座以及第二弹簧座上。

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盖板,所述后壳的前侧为敞口,所述后壳的上侧中部具有用于与前盖板拼合构成所述通道的u形缺口,该后壳内具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块的台阶,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后壳固定,所述前盖板的左右两侧垂直向后形成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基座固定。

所述后壳的上侧还具有位于所述u形缺口左右两侧的两个卡凸,所述后壳的下部具有螺孔,所述前盖板的上侧具有与所述两个卡凸卡接的卡部,所述前盖板的下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后壳的下部的螺孔固定。

所述前盖板为金属板。

所述金属块为铁块,所述磁性块为磁钢块。

所述踏板臂的下侧具有与活塞对应的凹陷部。

本方案还包括磁钢护套,所述转轴的伸出端端面上具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座体,每个座体的上下两侧均具有限位柱,所述两块磁钢分别被左右约束于上侧两个限位柱之间以及下侧两个限位柱之间,所述磁钢护套呈环状,且恰好套于所述两个座体外,其上下内壁恰好上下约束所述两块磁钢,所述磁钢护套与所述限位柱冷铆固定。

本实用新型油门踏板的kd装置通过活塞、金属块、磁性块以及第二弹簧配合,使司机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脚感变化,从而精确及时的提醒司机踩踏的深度,警示作用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与踏板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后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kd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与磁钢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油门踏板,包括基座1100、转轴1200、踏板臂1300、两块磁钢1400、磁钢护套1500、霍尔传感器1600以及与踏板臂1300相对的kd装置1700。

如图4所示,基座1100由左壳体1110以及右壳体1120拼合构成,两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左壳体1110以及右壳体1120呈中心对称,可由一套模具注塑成型,有效减少模具投入。

转轴1200与基座1100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且其一端轴向伸出至该基座1100外。

踏板臂1300的后端从前侧伸入基座1100,且与转轴1200传动连接,前端具有踩踏板,该踏板臂1300与基座110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800,踏板臂1300没有被施加踩踏力时可以通过第一弹簧1800回到原位,参见图2。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200与踏板臂1300一体连接,可有效减少两者的装配误差,较佳地,转轴1200与踏板臂1300为一体连接的注塑件。

踏板臂1300的后端下侧以及基座1100内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弹簧座1310以及第二弹簧座1130,第一弹簧1800的两端固定于第一弹簧座1310以及第二弹簧座1130上。

两块磁钢1400间隔布置,且固定在转轴1200的伸出端端面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200的伸出端端面上具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座体1210,每个座体1210的上下两侧均具有限位柱1211,两块磁钢1400分别被左右约束于上侧两个限位柱1211之间以及下侧两个限位柱1211之间,磁钢护套1500呈环状,且恰好套于两个座体1210外,其上下内壁1510恰好上下约束两块磁钢1400,磁钢护套1500与限位柱1211冷铆固定。由于磁钢易碎,这样的固定方式比较牢固,不会因为外力或者震动损坏磁钢。

霍尔传感器1600固定于基座1100上(与转轴1200的伸出端同侧),且其芯片伸入两块磁钢1400之间,随转轴1200转动时,两块磁钢1400产生的磁力线被芯片切割产生电信号,发动机ecu通过该电信号控制节气门的开度。

如图5所示,kd装置1700包括壳体1710、金属块1720、磁性块1730以及可被踩下的踏板臂1300推动的活塞1740。

其中,壳体1710的上侧面具有上下方向的通道,该壳体1710斜向上固定于基座1100下侧(即壳体1710的后侧面与基座1100接触),上述通道与踏板臂1300斜向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710包括后壳1711以及前盖板1712,后壳1711的前侧为敞口,后壳1711的上侧中部具有用于与前盖1712板拼合构成上述通道的u形缺口1711a,后壳1711内具有用于固定金属块1720的台阶1711d,前盖板1712为金属板,其与后壳1711固定,前盖板1712的左右两侧垂直向后形成折边1712a,折边1712a与基座1100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折边1712a上具有螺栓孔,左右折边1712a通过螺栓与基座1100固定,本实用新型kd装置1700安装方便,易于客户选配。

具体地,后壳1710的上侧还具有位于u形缺口1711a左右两侧的两个卡凸1711b,后壳1710的下部具有螺孔1711c,前盖板1712的上侧具有与两个卡凸1711b卡接的卡部1712b,前盖板1712的下部通过螺栓与后壳的下部的螺孔1711c固定。

金属块1720固定于壳体1710内,并与上述通道垂直,其上具有与通道同心的通孔1721,磁性块1730吸附于金属块1720的下表面,其与壳体1710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750。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块1720为铁块,磁性块1730为磁钢块。

活塞1740的下端经上述通道伸入通孔1721中,上端露于通道外。

当踏板臂1300被踩踏即将到底时,接触到活塞1740,并推动活塞1740运动,活塞1740使金属块1720与磁性块1730分离,进而压缩第二弹簧1750,在金属块1720与磁性块1730分离时会对司机脚部产生较大的阻力,而压缩第二弹簧1750时阻力则较小,故在此过程中司机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脚感变化,从而提醒司机的触发了kd功能,相比传统kd装置,本实用新型kd装置1700包可以提供明显的脚感。没有外力时,磁性块1730在第二弹簧175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原位与金属块1720吸附,进而推动活塞1740回到原位。

相应地,踏板臂1300的下侧具有与活塞1740对应的凹陷部1320。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