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的驱动桥摆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0109发布日期:2020-12-22 10:3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载机的驱动桥摆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装载机的驱动桥摆动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装载机上,为了避免装载机在通过高低不平整路面时车轮悬空,装载机的后驱动桥一般设计成摆动结构,后驱动桥通过该摆动架与后车架相连,使得后驱动桥能相对于后车架摆动一定角度,以确保装载机在行驶过程中的重心稳定性和牵引性。其中摆动架的通孔套置于后驱动桥的支撑轴上,摆动架的通孔与支撑轴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的两端开口分别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摆动架侧面开设有与环形空腔相通的注油孔,通过注油孔将润滑脂注入环形空腔中以减少摆动架与环形空腔之间的磨损;但是在加注润滑脂时,随着润滑脂充满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的空气内挤压而使得环形空腔的内部压力上升,进而会使得油封变形过度而造成润滑脂泄漏,导致润滑脂从油封变形处挤出,而外部污染物也可能从油封变形处进入摆动架环形空腔中,造成环形空腔的污染,增加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载机的驱动桥摆动架结构,其能有效避免往环形空腔中加注润滑脂时出现因环形空腔内部压力过大而导致油封变形过度,防止了润滑脂从油封变形处泄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装载机的驱动桥摆动架结构,其包括驱动桥和摆动架;所述驱动桥上设有用于与摆动架相配合的支撑轴;所述摆动架套置于支撑轴上且摆动架与支撑轴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两端开口分别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所述摆动架侧壁开设与环形空腔相通的注油孔和泄压孔,泄压孔上安装有压力阀。

所述环形空腔中设有衬套,衬套套置支撑轴且衬套侧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与注油孔和泄压孔相连通。

所述衬套外壁设有与径向通孔相通的环形油槽,环形油槽与注油孔和泄压孔相连通。

所述压力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复位弹簧;所述阀体设有与阀体内腔相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阀芯可移动的配合于阀体内腔中并活动封堵进口;所述复位弹簧配合于阀体内腔中,且复位弹簧驱使阀芯封堵进口;所述阀体安装于泄压孔上且阀体进口与环形空腔相通。

所述进口的孔径小于阀体内腔的孔径;所述阀芯的直径大于进口的孔径,且阀芯的直径小于阀芯内腔的孔径,阀芯活动抵触进口与阀体内腔的连通处。

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与阀体内腔相通的安装口,安装口与进口正对;阀体上可拆配合有安装盖,安装盖封闭安装口;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阀芯和安装盖。

所述阀体出口的孔径小于阀体进口的孔径。

所述阀体出口设置于阀体的侧壁上,且阀体出口与阀体进口垂直设置。

所述注油孔上螺接有油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通过注油孔往环形空腔中加注润滑脂时,环形空腔内部压力会先上升,当环形空腔内部压力上升到压力阀的开启阈值,压力阀开启而使得环形空腔内部压力释放,进而使得环形空腔内部压力下降,这样便能避免环形空腔内部压力过大而导致油封变形过度,防止了润滑脂从油封变形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阀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驱动桥1,支撑轴11,

摆动架2,注油孔21,泄压孔22,

油封3,

压力阀4,阀体41,进口411,出口412,安装口413,安装盖414,阀芯42,复位弹簧43,

油杯5,

衬套6,径向通孔61,环形油槽62,

环形空腔s。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装载机的驱动桥摆动架结构,其包括驱动桥1和摆动架2,其中所述驱动桥1上设有用于与摆动架2相配合的支撑轴11;所述摆动架2套置于支撑轴11上且摆动架2与支撑轴11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环形空腔s,环形空腔s两端开口分别通过油封3进行密封,油封3可嵌合于环形空腔s的两端开口中,摆动架2侧壁开设与环形空腔s相通的注油孔21,以通过注油孔21往环形空腔s中加注润滑脂,注油孔21上螺接有油杯5,以便通过油杯5往注油孔21中加注润滑脂。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所述摆动架2侧壁还开设有与环形空腔相通的泄压孔22,泄压孔22上安装有压力阀4,这样在通过注油孔21往环形空腔s中加注润滑脂时,环形空腔s内部压力上升,当环形空腔s内部压力上升到压力阀4的开启阈值时,压力阀4开启而使得环形空腔s内部压力释放,进而使得环形空腔s的内部压力下降,这样便能避免环形空腔s内部压力过大而导致油封变形过度,从而防止润滑脂从油封变形处泄漏;在压力阀4开启后,若环形空腔s内的润滑脂从泄压孔22经压力阀4流出,即可停止加注润滑脂。

配合图4所示,其中所述压力阀4包括阀体41、阀芯42和复位弹簧43;阀体41设有与阀体41内腔相通的进口411和出口412,阀芯42可移动的配合于阀体41内腔中并活动封堵进口411,复位弹簧43配合于阀体41内腔中,且复位弹簧43驱使阀芯42封堵进口411,该阀体41通过螺接的方式安装于泄压孔22上,阀体41进口411与环形空腔s相通,使得环形空腔s的内部压力会作用到阀芯42上,当环形空腔s内部压力上升到压力阀4的开启阈值,环形空腔s内部压力会驱使阀芯42移动而使得进口411开启,使得进口411与出口412连通,这样压力阀4开启而使得环形空腔s内部压力得到释放。配合图4所示,其中所述阀体41进口411的孔径小于阀体41内腔的孔径,而阀芯42的直径大于进口411的孔径而使得阀芯42能封堵住进口411,阀芯42的孔径小于阀芯41内腔的孔径而避免阀芯42堵住阀体41内腔,阀芯42活动抵触进口411与阀体42内腔的连通处而活动封堵住进口411;另外阀体41上还开设有与阀体41内腔相通的安装口413,安装口413与进口411正对,阀体41上还配合有安装盖414,安装盖414封闭安装口413,复位弹簧43的两端则分别抵靠阀芯42和安装盖413而使得复位弹簧43给阀芯42提供一个朝向进口411的力,以驱使阀芯42封堵进口411;而安装盖414与阀体41可通过螺接或卡接的方式可拆配合,以便拆开安装盖414而安装阀芯42和复位弹簧43。配合图4所示,所述阀体41出口412可设置于阀体41的侧壁上,且阀体41出口412可与阀体41进口411垂直设置,阀体41出口412的孔径可小于阀体41进口411的孔径而减少润滑脂从阀体41出口412流出的泄漏量。

进一步,配合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环形空腔s中可设有衬套6,衬套6套置支撑轴11,衬套6外壁与摆动架2内壁可紧配合,衬套6侧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61,径向通孔61与注油孔21和泄压孔22相连通,这样通过衬套6能避免摆动架2与支撑轴11出现干摩擦,而通过径向通孔61则能使得润滑脂注入衬套与支撑轴11之间的间隙,保证润滑;其中所述衬套6外壁设有与径向通孔61相通的环形油槽62,环形油槽62与注油孔21和泄压孔22相连通。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