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7040发布日期:2021-05-11 14:4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



背景技术:

一般为了保证车辆的舒适性通常悬架的刚度不会设置的非常大,这导致车辆在转弯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侧倾,因此通常需要设置稳定杆,在不牺牲车辆舒适性的同时使车辆拥有较大的抗侧倾能力,稳定杆一般采用实心式稳定杆,因其原材料价格低廉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汽车行业向节能减排方向的发展已日趋迫切,因此轻量化的设计要求也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实心稳定杆方案通常芯部材料在稳定杆变形时起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越靠近芯部的位置变形越小,这样就导致了同等刚度要求下的材料利用率很低,重量较大,空心稳定杆就是一种材料利用率更高,同等要求下重量更轻的一种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包括第一安装段、本体、第二安装段,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远离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上均设置有折弯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与所述本体的交接处均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起到限制所述稳定杆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本体内均为中空设置。

优选的,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段的一端设置有弯曲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固定焊接在所述本体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横截面设置为矩形和/或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段、本体、第二安装段内的中空设置为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稳定杆在工作过程中芯部变形很小,因而对刚度的贡献量很有限,如果采用实心的稳定杆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引入更大的质量,因此,采用空心的稳定杆就可以弥补实心稳定杆的不足,实现性能与轻量化的双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心稳定杆与空心稳定杆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稳定杆;11、第一安装段;12、本体;13、第二安装段;2、安装孔;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包括稳定杆1,所述稳定杆1包括第一安装段11、本体12、第二安装段13,所述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本体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增强稳定杆1整体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远离本体12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2横截面设置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便于零部件的安装,稳定杆1通过安装孔2连接至车轮上,当车辆直行时车轮同向上跳动或下跳时稳定杆1不变形,当车辆转弯时车轮将反向跳动,引起稳定杆1变形,从而起到抵抗车辆侧倾的目的,提升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上均设置有折弯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与所述本体12的交接处均设置有限位环3,所述限位环3起到限制所述稳定杆1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本体12内均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段11、本体12、第二安装段13内的中空设置为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稳定杆1在工作过程中芯部变形很小,因而对刚度的贡献量很有限,如果采用实心的稳定杆1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引入更大的质量,因此,采用空心的稳定杆1就可以弥补实心稳定杆1的不足,实现性能与轻量化的双赢;

所述本体1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段13的一端设置有弯曲结构,弯曲结构起到避让车架的作用,防至与车架干涉。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得空心稳定杆,各部件分布如图1-图2所示,使用时,稳定杆1通过安装孔2连接至车轮上,当车辆直行时车轮同向上跳动或下跳时稳定杆1不变形,当车辆转弯时车轮将反向跳动,引起稳定杆1变形,从而起到抵抗车辆侧倾的目的,提升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稳定杆1在工作过程中芯部变形很小,因而对刚度的贡献量很有限,如果采用实心的稳定杆1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引入更大的质量,因此,采用空心的稳定杆1就可以弥补实心稳定杆1的不足,实现性能与轻量化的双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1),所述稳定杆(1)包括第一安装段(11)、本体(12)、第二安装段(13),所述本体(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远离本体(12)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2),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上均设置有折弯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与所述本体(12)的交接处均设置有限位环(3),所述限位环(3)起到限制所述稳定杆(1)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本体(12)内均为中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段(13)的一端设置有弯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本体(12)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安装段(11)、第二安装段(13)固定焊接在所述本体(12)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孔(2)横截面设置为矩形和/或圆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段(11)、本体(12)、第二安装段(13)内的中空设置为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和/或矩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空心稳定杆,包括稳定杆,稳定杆包括第一安装段、本体、第二安装段,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远离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上均设置有折弯结构,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与本体的交接处均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起到限制所述稳定杆横向移动,第一安装段、第二安装段、本体内均为中空设置。本实用新型由于稳定杆在工作过程中芯部变形很小,因而对刚度的贡献量很有限,如果采用实心的稳定杆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引入更大的质量,因此,采用空心的稳定杆就可以弥补实心稳定杆的不足,实现性能与轻量化的双赢。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乐;涂永梅;张磊;李信丽;付志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