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滑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08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防滑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尤其是能防止汽车制动时的滑动,缩短制动距离,从而避免因碰撞、失控、侧滑等引起的汽车交通事故的制动装置。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汽车交通事故都与制动有关。绝大多数汽车事故往往是由于现有制动装置制动效果欠佳,制动距离(非安全区)过长(高速行驶时可达十几乃至几十米)而无力回天,酿成惨祸的。
再者,熟习公路交通的人都知道,因雨天路滑而发生车祸的频度则更高。下雨时,雨水在车轮与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润滑剂”,使汽车的附着系数大为降低。出现紧急情况而刹车时,制动距离会成倍增加,且极易发生侧滑,使车辆失去控制而翻进路沟或撞上其他车辆、行人、树木而车毁人亡。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每逢雨天,此类事故频繁发生,触目惊心。据资料介绍,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达三十万人,伤残近千万人,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因而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一般的介绍汽车构造的书籍资料中都可以了解到,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汽车制动装置有两种轻型汽车一般采用液压式制动,中型及重型汽车一般采用气压式制动。(真空增压式制动也属于液压式,只是起增加制动力,减轻制动踏板踏力的作用。)
液压式制动系根据“外力加在密闭的液体上的压强,能够不改变它的大小而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原理制成的。制动总泵以输出高压油的方式,将由制动踏板传来的压力传给设在车轮制动器内的制动分泵,制动分泵中的分泵活塞在高压油的推动下将制动蹄左右撑开,制动蹄片即与制动鼓紧密摩擦而产生制动作用。
气压式制动则是由汽车发动机驱动的空气压缩机产生高压气体,输入一个储气筒,一般可以达到8~9公斤/厘米2的压力,制动时,制动踏板受力后将制动阀打开,高压气即通过制动导管进入制动气室,制动气室内的皮膜在高压气的推动下,将设在皮膜前的推杆推出,使调整臂和制动凸轮转动,推开制动蹄并压向制动鼓,将车轮抱死,产生制动作用。两种方式均为轮内制动。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制动装置是有效的、可靠的。但在车速高、突发事件、雨路、险路等紧急情况下,这种制动装置则显得无能为力,它的过长的制动距离和易出现侧滑的缺陷常常是造成许多恶性事故的根源。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使制动装置更为有效,将制动距离降到最低限度,并避免出现侧滑现象呢?我们知道,所谓制动距离,一般是指车轮被抱死后在路面上的滑动距离,这个距离越大,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危险性就越小。因此,这实质上就是如何缩短制动距离,也即如何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汽车滑动的问题。很明显,由于这是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滑动,只有设置直接与路面相摩擦的制动装置,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滑制动装置,以防止汽车制动时的滑动,最大限度地缩短制动距离,从而避免因碰撞、失控、侧滑等引起的交通事故,保障汽车在雨路险路时的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实施方案在现有制动系统上增设一套直接与路面相摩擦的制动装置,此装置共4只,分别安装于汽车前、后桥(轴)靠近车轮的部位。


图1 是防滑制动装置的结构及安装构件图。
图2 是液压式防滑制动装置的制动分泵的纵剖面构造图(局部)。
图3 是气压式防滑制动装置的制动气室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4 是用于使该装置折平并稳固的提拉手柄的构造图。
图中1、挺杆 2、制动蹄 3、制动蹄片 4、橡胶块 5、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 6、制动导管 7、回位弹簧 8、夹板 9、圆柱头螺栓 10、n形螺栓 11、固定折板 12、软索 13、固定肖 14、小活塞 15、皮碗 16、弹簧 17、推杆 18、室膜 19、扁筒 20、固定环 21、提拉手柄 22、拉杆 23、止退片。
一、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挺杆1与制动蹄2为一体或相连接,其上部安装于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5底部的套筒内。制动蹄2下面固定安装制动蹄片3,前部为一橡胶块4,用于雨路行车时擦除路面雨迹。顶部导管6在采用液压式制动时与制动总泵相通连,采用气压式制动时则与制动阀一储气筒相通连。制动蹄2与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5之间设回位弹簧7。
采用液压式制动时,该装置上部为制动分泵(5),其内部构造如图(2)所示,上部缸筒直径小于下部套筒直径,以减少对高压油的耗用。其中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带推杆的小活塞14,用以推动挺杆及制动蹄。小活塞上部为皮碗15,起密封作用。下部为小活塞回位弹簧16。此结构基本类似于现有轮内液压式制动装置中的制动分泵的构造。
采用气压式制动时,该装置上部为制动气室(5),其内部构造如图3所示,上部为室膜18,室膜下面为推杆17及回位弹簧16。此结构与现行轮内气压式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气室构造基本相同。也可以采用类似图2所示的构造,在小活塞14上增设二道活塞气环,(皮碗15去掉),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二、固定方式。为不影响汽车行驶于难行路面如乡间土路或越野时的通过能力,该装置被设计成在必要时可以折起与汽车前后桥(轴)相平行的形式。具体方案是如图1所示,此装置由①固定折板11(可与汽车钢板弹簧夹底部的夹板制成一体)、②圆柱头螺栓9、③下部留有直径与圆柱头螺栓9之螺杆相当的光孔及4个螺孔等的夹板8和④n形螺栓10四个部件固定安装于前后桥(轴)。圆柱头螺栓9穿过夹板8,紧固于该装置上部。固定折板11在相应的部位设有形状体积与圆柱头螺栓之圆柱头相当的凹槽(安装后圆柱头螺栓之圆柱头恰好嵌于该凹槽内,并稍有间隙。)及与夹板8上的螺孔相对应的螺孔4个等,夹板8与固定折板11之间用螺栓加以连接固定。这样安装以后,该装置即可左右转动。再在制动蹄2内侧接一软索12,引入驾驶室并在前后桥(轴)及汽车底盘上设固定环(20)8~10个(必要时可设滑轮),以控制、调整软索和该装置的受力方向,使之能准确、轻巧地将该装置折起。在驾驶室底座适当部位开一扁孔,如图(4)所示,在扁孔内设置一个带有两个相互垂直且形状、大小与扁孔相近的止退片(23)的提拉手柄(21),扁孔下面设有内径与扁孔相当和适当长度的扁筒19,以防止退片偏转,便于提拉。软索12连接于提拉手柄下端。这样,只需将提拉手柄拉起即可将该装置折平。
不过,这样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当汽车制动发生侧滑时,该装置会随之转动,失去防侧滑的作用。这一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如图1、图4所示,在该装置及夹板8,固定折板11上部插入一个可以进行伸缩调节的固定销13,该固定销中间设有一段弹簧,弹簧左端被固定销上伸出的爪挡住,固定销右端接有一根细软索。固定折板11上用于安装固定销的光孔(在凹槽上方)外细内粗,外孔径(右侧)恰好能装入固定销,内孔径稍大,恰好能容纳固定销和弹簧。夹板8上部用于安装固定销的光孔与此相同,其左侧孔径小,右侧孔径大。安装后固定销同时穿入该装置及夹板8、固定折板11内,该装置即被固定,不能左右转动。当拉紧固定销右端的软索时,固定销从该装置中抽出,该装置即可恢复左右转动。松开固定销上的软索时,固定销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原位,重新插入该装置。固定销上的软索另一端连接于驾驶室内的提拉手柄(21)腔内的上端带钩的拉杆22下端。同时在前后桥(轴)及底盘上设置用于控制、调整该软索及固定销受力方向的固定环或滑轮。
当汽车驶入难行路面时(相对而言,在全部行车过程中,这种情况所占比重很小),先用手指将拉杆22勾住提起,使固定销从该装置中抽出,然后将提拉手柄拉起使该装置折平,再将手柄旋转90°,下止退片(23)使手柄无法松动,即将该装置稳固。通过难行路面后,先将拉杆22勾起,使固定销抽回,再将提拉手柄旋回松开。该装置即在重力作用下恢复使用状态(垂下)。松开拉杆后,固定销重新插入该装置将其固定。手柄上止退片也将软索稳固。这样既可将该装置折叠,不致影响汽车的通过能力,又能保持其防侧滑的功能,且操作非常简便。
三、工作过程。使用时,踏下制动踏板后,高压油(气)进入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5),推动其中的小活塞11或室膜16、推杆17将挺杆及制动蹄压下,使制动蹄片(3)与路面紧密接触而产生极大摩擦力(此时轮内制动系统同时将车轮刹住)。从而有效地防止汽车滑动,大大缩短制动距离。松开制动踏板后,油(气)压力消失,回位弹簧7即使该装置回复到制动前的状态,与路面脱离接触。
由于增设该装置,对高压油(气)的耗用量增大,为保证制动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液压式制动应适当增加制动总泵的输出量(加大规格),气压式制动应适当增加储气筒的容积。
使该装置的制动蹄片(3)与路面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于轮内制动系统的调整距离(推杆或小活塞的行程),这样在一般情况下轻踩制动时,该装置就基本不起制动作用,而只是在紧急制动时才产生制动效能。避免平时制动过猛。
由于该装置系在原有轮内制动系统上增设的附加装置,并非独力承受车辆的全部惯性力,不需具备过高的强度,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采用该装置后,将可显著缩短制动距离,保障汽车在紧急情况、雨路、险路行驶、制动时的安全,使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推广使用后,将能显著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使无数生灵免遭戕害,使无数财富免受破坏,具有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制动总泵与制动导管相通连,或空气压缩机一储气筒一制动阀与制动导管相通连,其特征在于挺杆1与制动蹄2为一体或相连接,制动蹄2下面固定安装制动蹄片3,蹄片3前部有一橡胶块4;挺杆1上部安装于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5底部的套筒内,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5与制动导管6相通连,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5与制动蹄2之间设有回位弹簧7;此装置由固定折板11、夹板8、圆柱头螺栓9、n形螺栓10固定安装于汽车前后桥(轴);夹板8下部设有直径与圆柱头螺栓9之螺杆相当的光孔,上部设有左侧孔径与固定销13相当,右侧孔径能容纳固定销上的弹簧的光孔,周围有4个螺孔;固定折板11下部设有形状、体积与圆柱头螺栓9之圆柱头相当的凹槽,其上部设有右侧孔径与固定销13相当,左侧孔径能容纳固定销上的弹簧的光孔,周围有与夹板8对应的4个螺孔;制动蹄2接有一软索12,软索12连接于驾驶室内的提拉手柄21下端,在汽车前后桥(轴)及底盘上设有软索固定环20或滑轮8~10个,提拉手柄21设有相互垂直的止退片23两个,驾驶室底座开有扁孔,扁孔下面设有内径与扁孔相当的扁筒19;固定折板11、夹板8与制动分泵或制动气室5之间装有一个中间带有一段弹簧的固定销13,连接于固定销右端的软索,另一端连接在处于提拉手柄腔内的上端带钩的拉杆22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制动分泵5内设一个带推杆的小活塞14,其上为皮碗15,其下为弹簧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制动气室5内设有室膜18、推杆17、弹簧16。
4.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制动气室5中的小活塞14设有二道活塞气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汽车防滑制动装置,可以防止汽车制动时的滑动,显著缩短制动距离,从而大大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性,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可保障汽车在雨路、险路行驶时的安全,避免出现侧滑。提高运输效率。其主要特征是利用现有制动系统,增设一套直接与路面相摩擦的制动装置,安装于汽车前后桥(轴)。它制造简便,切实易行。是保障行车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该装置并具有折叠功能。
文档编号B60T1/14GK1063650SQ9210126
公开日1992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2年2月26日
发明者张宝盈 申请人:张宝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