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44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当车辆遇紧急情况而采取紧急制动时,为避免或减小由于车辆相撞产生的冲击力所使用的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
目前现有的汽车技术中,在车辆前、后装有保险扛。当车辆一旦发生相撞时,由于是刚性接触,由此产生的冲击力大,对车辆的破坏性强,对车上的司乘人员伤害较重。尤其是平头式驾驶室的车辆,发生碰撞时,对驾驶室内的人员伤害更为严重。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车辆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撞或预见可能发生与其它车辆首、尾相撞时,而迅速开启使用的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它可使车辆在发生相撞时的冲击力较大程度地得到缓冲,以起到较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装置中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的外端与缓冲外罩相联,另一侧用螺丝固定在固定板上,安全气囊的内腔与气压管路相通,而固定板又通过螺栓与车体前、后相固定。当使用时,打开开启阀,储气筒中的压力气体经管路迅速进入到安全气囊的内腔中,安全气囊便克服固定板上的球锁的锁紧力将缓冲外罩迅速向外方推出。为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外罩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在气压管路中还装有泄压阀,以避免由于撞击时产生的过大压力使安全气囊损坏。当使用后需将安全气囊及缓冲外罩恢复到原位置时,可将装置中的电源开关K接通,与气压管路相连的排气泵打开,将安全气囊内腔中的压力气体排出,缓冲外罩通过球锁将其与固定板锁住。为了使此装置在排气泵因故障不能使用时也能将气体排出,在气压管路中还装有手动排气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使司机及乘坐人员更为安全,很好地解决了车辆高速行驶时发生首、尾相撞产生巨大冲击力的问题,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车辆相撞的损坏程度,而且此装置便于在现有车辆上加装,制造成本也较低。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的剖面图。后置部分与前置部分的结构相同,省略。
该装置包括安全气囊(3),缓冲外罩(1),固定板(6)及其上的球锁(4),储气筒(11)及其上的充气阀(12),气压管路中装有开启阀(10),排气泵(14)及手动排气阀(13),泄压阀(8)。
当按一定速度行驶的车辆上的司机,发现车辆极可能与前方的车辆发生相碰撞时,可在采取车辆制动的同时,将此装置中的开启阀(10)打开,储气筒(11)中的高压气体便迅速经气压管路进入到安全气囊(3)的内腔(5)中,安全气囊(3)便克服了球锁(4)的锁紧力将缓冲外罩(1)向外方推出,使缓冲外罩(1)被推至图1中虚线所示位置。当车辆发生撞击后,由于安全气囊⑶及缓冲外罩(1)的减冲击作用,使车辆所受的冲击力会较大程度地减小。当由于撞击使安全气囊(3)的内腔(5)中的压力迅速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泄压阀(8)便开启,将过高的压力泄出,以起到保护安全气囊(3)的作用。当需将安全气囊(3)及缓冲外罩(1)复位时,可将电路开关“K”接通,排气泵(14)便可将内腔(5)中的压力气体排出。之后,便可将缓冲外罩(1)通过球锁(4)与固定板(6)压合,缓冲外罩(1)与固定板(6)接触处有止推斜面。安全气囊(3)的进气管口是用螺帽(7)固定在固定板(6)上的。(9)为通向此装置后置部分的气压管路。
此装置的固定板(6)可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相固定,也可安装在保险杠的上、下方位置,或直接取代车上的保险杠。建议储气筒(11)的工作压力应在6~10公斤力/厘米2,其容量为20升,泄压阀(8)的开启压力为8公斤力/厘米2。缓冲外罩(1)的外型尺寸可根据车型的不同而采用,长可为1000~1800mm,高可为160~500mm。
权利要求
1.当车辆有可能与其它车辆前、后方向发生碰撞时而使用的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该装置有一高压储气筒(12)及开启阀(10),其特征为该装置有安全气囊(3)及缓冲外罩(1),有固定安全气囊(3)用的且与车体相联接的固定板(6),在与安全气囊内腔(5)相通的气路上装有减压阀(8)及排气泵(14)。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安全气囊(3)的内腔(5)与气压管路相通,当开启阀(10)被打开后,储气筒(11)中的压力气体经管路向内腔(5)中充气,将缓冲外罩(1)向外推出。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缓冲外罩(1)与固定板(6)是用球锁锁住而固定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汽车前、后置式安全气囊缓冲装置。该装置由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前端缓冲外罩与安全气囊后侧相联的固定板及高压储气筒、开启阀、排气泵及管路等组成。当司机认为所驾驶的车辆不可避免地或可能与其它车辆发生相撞时,将此装置打开,气体使安全气囊将缓冲外罩向外推出。相撞发生时,由于有安全气囊缓冲装置的作用,可降低车辆在前、后方向发生相碰撞时的冲击力,对车上人员更好地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同时可使车辆的损坏程度降低。
文档编号B60R19/20GK1204599SQ9811584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6日
发明者孙立明 申请人:孙立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