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711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所示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侧面安全气囊具有:在膨胀展开时在与落座乘员的胸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相比靠车辆后方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后侧管气囊部,和位于与该后侧管气囊部相比靠车辆前方侧、并位于与落座乘员的胸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相比靠车辆前方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侧管气囊部。后侧管气囊部的上部被设为位于落座乘员的肩部侧方而对肩部进行约束的肩约束部,前侧管气囊的上边缘被设为,位于与肩约束部相比靠车辆前方侧并与落座乘员的腋部相比而较低的位置且承载落座乘员的上臂部的手臂支承部。
[0003]S卩,在该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通过由肩约束部来对耐性较高的落座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而使落座乘员的上臂部承载于手臂支承部上,从对上臂部介于耐性较低的落座乘员的胸部与安全气囊之间的情况进行抑制。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2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在上述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在从斜前方进行了侧面碰撞的情况下,落座乘员的上半身会向车辆前方移动而肩部会从后侧管气囊部偏离。作为其对策,考虑到使后侧管气囊部的上方部位越过肩部中心而向车辆前方侧延长的方式。然而,在单纯地使后侧管气囊部的上方部位越过肩部中心而向车辆前方侧延长了的情况下,由于在此在先技术中采用了使后侧管气囊部与前侧管气囊部通过接缝而被前后划分的结构,因此使侧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行程较长变得困难。因此,作为其对策而进一步考虑到,使用折缝来对后侧管气囊部与前侧管气囊部进行划分,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前侧管气囊部与前延长部的边界部处也配置有折缝,因而该部位会变得较厚,从而上臂部的上推性能会下降。
[0009]本发明考虑上述实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从斜前方进行了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落座乘员的肩部迅速地进行约束、并对上臂部介于落座乘员的胸部与侧面安全气囊之间的情况进行抑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侧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性能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1]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充气装置,其被设置于车辆用座椅上,并在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而产生气体;侧面安全气囊,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处,并通过使所述充气装置所产生的气体被供给到内部从而向落座乘员与车身侧部之间膨胀展开,并且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具有:对落座乘员的胸部的前部以及腹部的前部进行约束的前气囊部、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充气装置并对胸部的后部以及腹部的后部进行约束的后气囊部、从后气囊部的上端起朝向车辆前方侧延长而被配置于前气囊部的车辆上方侧并对落座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的前延部;折缝部,其被配置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中的前气囊部与后气囊部的边界部处,且对前气囊部与后气囊部进行划分,并且所述折缝部上形成有使前气囊部与后气囊部相互连通的气体供给口 ;窄幅折缝部,其被设定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中的前延部与前气囊部的边界部处,并且与对前延部和前气囊部进行划分的接缝部或所述折缝部相比宽度较窄。
[0012]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被构成为,包括:主布片,其由形成所述后气囊部以及所述前延部和所述折缝部的一片或两片组成;左右一对副布片,其相对于主布片而保留用于形成所述折缝部的折缝余量而被缝制,并且形成所述前气囊部。
[0013]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在所述后气囊部内配置有整流布,所述整流布具有使从所述充气装置喷出的气体向车辆上方侧、车辆下方侧以及车辆前方侧这三个方向流动的第一整流部、第二整流部以及第三整流部,并且,该第三整流部被朝向所述折缝部的所述气体供给口内插入。
[0014]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具有:布片连结工序,相对于主布片而在从主纵缘部向主布片的中心线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对左右一对副布片的副纵缘部进行缝制,其中,所述主布片具有用于形成对落座乘员的胸部的后部以及腹部的后部进行约束的后气囊部的后气囊部形成部、与用于形成从后气囊部形成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起向与后气囊部形成部交叉的方向延长而对落座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的前延部的前延部形成部,且所述主布片被设为左右对称形状,而且在后气囊部形成部的两侧缘处具有左右一对所述主纵缘部并且在前延部形成部的两下缘处具有左右一对主横缘部,所述副布片在一方侧缘处具有所述副纵缘部且在与一方侧缘交叉的上缘处具有副横缘部,并用于形成对落座乘员的胸部的前部以及腹部的前部进行约束的前气囊部;折缝部形成工序,对所述主布片的主纵缘部彼此进行缝制,从而形成具备气体供给口的折缝部;接缝部形成工序,将所述主布片的一对主横缘部以及所述左右一对副布片的一对副横缘部重叠而进行缝制;外周缝制工序,对所述主布片的外周部与所述副布片的外周部进行缝制。
[0015]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为,在第四方式中,在实施所述折缝部形成工序时,将整流布的第三整流部的顶端部插入所述气体供给口内并与所述主布片的主纵缘部一起进行缝制,其中,所述整流布具有被配置于所述主布片的后气囊部形成部侧且使气体向后气囊部形成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流动的第一整流部以及第二整流部、和向与第一整流部以及第二整流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使气体向延伸方向流动的第三整流部。
[0016]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为,在第四方式中,在所述左右一对主纵缘部上形成有半圆状的切除部,在所述折缝部形成工序中,通过使所述左右一对主纵缘部彼此被缝制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圆形形状的气体供给口。
[0017]第七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五方式中,通过对被裁切为T字状的两片基布的外周部进行缝制,从而使所述整流布以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分体的方式而被预先制作出,在所述折缝部形成工序中,将所述第三整流部的顶端部朝向所述气体供给口内插入并与所述主布片的所述主纵缘部一起进行缝制。
[0018]第八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为,在第五或第七方式中,在所述折缝部形成工序中,在对所述主布片的主纵缘部彼此进行缝制时,将与所述第三整流部相比靠下侧的下侧缝制线、和与所述第三整流部相比靠上侧的上侧缝制线分开而进行缝制,并且,使该下侧缝制线的上端部向所述第三整流部的顶端侧延长,且使该上侧缝制线的下端部向所述第三整流部的顶端侧延长。
[0019]根据第一方式,在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充气装置会产生气体。由于充气装置被配置于侧面安全气囊的后气囊部的内部,因此后气囊部会最先膨胀展开。由此,落座乘员的胸部的后部以及腹部的后部会被约束。并且,由于前延部从后气囊部的上端起而朝向车辆前方侧延长并被配置于前气囊部的车辆上方侧,因此从充气装置产生的气体还被供给至前延部。由此,使落座乘员的肩部被约束。并且,由于后气囊部与前气囊部通过对两者进行划分的折缝的气体供给口而被相互连通,因而被供给至后气囊部的气体的一部分会通过气体供给口而被朝向前气囊部内部供给。由此,前气囊部会晚于后气囊部而膨胀展开,并使落座乘员的胸部的前部以及腹部的前部被约束。
[0020]在此,在本方式中,由于前延部如上所述从后气囊部的上端朝向车辆前方侧延长从而被配置于前气囊部的车辆上方侧,因此即使在从斜前方进行了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也会迅速地对肩部进行约束。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后气囊部与前气囊部通过折缝而被划分,从而与两者通过接缝部而被划分的结构相比,能够确保侧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行程。并且,在本发明中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