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5700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被配置在发动机与电动机的驱动传递路径上的减震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不使该减震器装置的空间增加的方式而在电动机侧设置惯性部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具有一种具备发动机与电动机且被设置在该发动机与电动机之间的驱动传递路径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的减震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所示的减震器装置即为这种减震器装置。
[0003]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技术,S卩,在减震器装置中,在所述电动机侧具备圆板状的惯性部件,并通过该惯性部件来对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电动机之间的转矩变动的传递有效地进行抑制。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2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在上述的减震器装置中,由于因在所述电动机侧追加所述惯性部件从而与该惯性部件相对应地为了对所述减震器装置进行收纳而所需的空间变大,因此具有在空间方面较为不利的问题。
[0009]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动机侧追加惯性部件以使该电动机侧的惯性增加,并且对收纳减震器装置的空间的增加进行抑制的减震器装置。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1]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主旨为一种减震器装置,(a)其具备发动机与电动机,并且被配置在该发动机与电动机的驱动传递路径上,(b)所述减震器装置包括:第一惯性部件,其与所述发动机的轴连结;第一板,其被连结在该第一惯性部件上;第二板,其被连结在所述电动机上;第三板,其经由转矩限制器而与该第二板连结,所述第二板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板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而设置;减震器弹簧,其被设置在该第三板与该第一板的驱动传递路径上,(C)在所述转矩限制器上设置有第二惯性部件,所述第二惯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惯性部件的外周侧。
[0012]发明效果
[0013]根据以此方式而构成的减震器装置,由于在所述转矩限制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惯性部件的外周侧的第二惯性部件,因此例如能够将所述第一惯性部件向所述减震器装置的内侧进行配置,并将所述第二惯性部件配置在对该第一惯性部件进行收纳的空间内。因此,能够在所述电动机侧追加所述第二惯性部件以使该电动机侧的惯性增加,并且对收纳所述减震器装置的空间的增加进行抑制。
[0014]在此,优选为,(a)所述转矩限制器包括一对护板,所述一对护板经由弹簧而对所述第二板以及所述第三板的外周部进行夹持,并且被相互连结,(b)所述第二惯性部件被设置于,在径向上与所述一对护板、所述弹簧、所述第一惯性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将所述第二惯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转矩限制器上,也能够对所述减震器装置的轴心方向上的该减震器装置的空间的增加适当地进行抑制。
[0015]此外,优选为,(a)所述第二惯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一对护板之间,(b)所述一对护板与所述第二惯性部件通过第一结合部件而被结合。因此,即使将所述第二惯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转矩限制器上,也能够对所述减震器装置的轴心方向上的该减震器装置的空间的增加适当地进行抑制。
[0016]此外,优选为,(a)在所述第二板的中心部处具备朝向所述第一板侧突出的筒状的筒部,(b)在所述筒部与所述发动机的轴之间设置有轴承。因此,由于在所述电动机侧追加所述第二惯性部件而产生的载荷经由所述第二板以及所述轴承而被所述发动机的轴承受并且被定心,因此能够在不使所述电动机侧的部件的强度提高的条件下较容易地使所述第二惯性部件的质量增加。
[0017]此外,优选为,(a)所述第一惯性部件与所述第一板通过第二结合部件而被连结,(b)所述转矩限制器对所述第二板的外周缘部和所述第三板的外周缘部进行挤压,(C)在所述第二板上设置有结合工具的插入孔,所述结合工具对所述第二结合部件进行结合。因此,通过向被形成在所述第二板上的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结合工具并对所述第二结合部件进行拆卸,从而能够将所述减震器装置从所述第一惯性部件卸下。
[0018]此外,优选为,(a)在所述一对护板的所述第一板侧具备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为板状并且与被形成于该护板的外周部处的所述第二惯性部件抵接,所述第二板部为板状并且与被形成于该护板的内周部处的所述弹簧抵接,(b)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相比向所述第二板侧弯曲形成。因此,在例如将所述第二惯性部件从所述转矩限制器卸下的情况下,能够将所述一对护板中的所述第一板侧的护板反转,并使该护板的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一对护板的所述第一板侧的相反侧的护板抵接,且能够使该第一板侧的护板的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弹簧抵接。由此,通过将所述一对护板中的所述第一板侧的护板翻转而使用,从而能够将该护板兼用于所述减震器装置的所述第二惯性部件存在的情况与所述减震器装置的所述第二惯性部件不存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对适当地应用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形式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的概要结构图。
[0020]图2为表示在图1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所具备的减震器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1]图3为表示本发明其它的实施例的减震器装置的剖视图,并且为与图2相对应的图。
[0022]图4为表示本发明其它的实施例的减震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被适当地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未必被准确地进行了描绘。
[0024]实施例1
[0025]图1为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形式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在下文中记载为动力传递装置10)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如图1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具备:发动机12、经由减震器装置16而被连结在发动机12的曲轴(轴)14上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8、与该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8连结的第一电动机(电动机)MG1、作为与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8连接的减速齿轮的第二行星齿轮装置20、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而与第二行星齿轮装置20连结的第二电动机MG2。
[0026]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8通过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而构成,并且具备太阳齿轮S1、与该太阳齿轮SI被配置在相同轴心上并经由小齿轮PI而与太阳齿轮SI啮合的内啮合齿轮R1、对小齿轮Pl以能够自转以及公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的行星齿轮架CA1。而且,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8的太阳齿轮SI与第一电动机MGl连结,行星齿轮架CAl经由减震器装置16而与发动机12连结,内啮合齿轮Rl经由输出齿轮22、减速齿轮装置24、终减速器26而致动性地与左右驱动轮28连结。
[0027]第二行星齿轮装置20通过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而构成,并且具备太阳齿轮S2、与该太阳齿轮S2被配置在相同轴心上且经由小齿轮P2而与太阳齿轮S2啮合的内啮合齿轮R2、对小齿轮P2以能够自转以及公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的行星齿轮架CA2。而且,第二行星齿轮装置20的太阳齿轮S2与第二电动机MG2连结,行星齿轮架CA2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外壳30连结,内啮合齿轮R2与内啮合齿轮Rl同样地经由输出齿轮22、减速齿轮装置24、终减速器26而致动性地与左右驱动轮28连结。
[0028]图2为用于对图1所示的减震器装置16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的剖视图。减震器装置16将轴心Cl作为中心并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被设置于发动机12与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8即发动机12与第一电动机MGl之间。
[0029]如图2所示,在减震器装置16上具备:与发动机12的曲轴14连结的圆板状的飞轮(第一惯性部件)32、通过多个减震器结合螺栓(第二结合部件)34而与该飞轮32连结的输入侧圆板(第一板)36、与被连结在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8的行星齿轮架CAl上的和变速箱连成一体的变速桥输入轴38以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而连结的轴套板(第二板)40、经由转矩限制器机构(转矩限制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