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36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第二旋转元件的行星齿轮架C2、以及经由小齿轮P2而与内啮合齿轮R2啮合的作为第三旋转元件的太阳齿轮S2。
[0038]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内嗤合齿轮R1被连结于第一电动机MG1的转子20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经由离合器CL0而被连结于作为所述发动机12的输出轴的曲轴12a上。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太阳齿轮S1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太阳齿轮S2被相互连结,并且被连结于所述第二电动机MG2的转子24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行星齿轮架C2被连结于作为输出部件(输出旋转部件)的输出齿轮28上。从所述输出齿轮28被输出的驱动力例如经由未图示的差动齿轮装置以及车轴等而向未图示的左右一对驱动轮被传递。另一方面,从车辆的行驶路面对驱动轮输入的转矩经由所述差动齿轮装置以及车轴等而从所述输出齿轮28向所述驱动装置10传递(输入)。
[0039]在所述发动机12的曲轴12a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之间设置有使这些曲轴12a与行星齿轮架C1之间选择性地卡合(使曲轴12a与行星齿轮架C1之间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CL0。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与内啮合齿轮R1之间设置有使这些行星齿轮架C1与内啮合齿轮R1之间选择性地卡合(使行星齿轮架C1与内啮合齿轮R1之间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CL1。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内啮合齿轮R2之间设置有使这些行星齿轮架C1与内啮合齿轮R2之间选择性地卡合的(使行星齿轮架C1与内啮合齿轮R2之间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CL2。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内啮合齿轮R1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外壳26之间设置有使所述内啮合齿轮R1选择性地卡合(固定)于该外壳26上的制动器BK1。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内啮合齿轮R2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所述外壳26之间设置有使所述内啮合齿轮R2选择性地卡合(固定)于该外壳26上的制动器BK2。
[0040]优选为,所述离合器CLO、CL1、CL2(以下,在未进行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简单称作“离合器CL”)、以及所述制动器BK1、BK2(以下,在未进行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简单称作“制动器BK”)均为,根据从液压控制电路54供给的液压来控制卡合状态(卡合或释放)的液压式卡合装置,例如,虽然优选使用湿式多板型的液压式摩擦卡合装置等,但是也可以为啮合式的卡合装置即所谓犬牙式离合器(啮合离合器)。而且,也可以为电磁式离合器以及磁粉式离合器等的、根据从电子控制装置30供给的电指令而被控制卡合状态(卡合或释放)的离合器。
[0041]在以前文所述的方式构成的驱动装置10中,当所述离合器CL1被卡合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与内啮合齿轮R1之间将被连结。由此,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与来自所述发动机12的输入旋转一体地旋转,从而将该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中的、来自所述发动机12的输入旋转所涉及的变速比设为固定变速比。当所述制动器BK1被卡合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将与所述外壳26连结。由此,将该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中的、来自所述发动机12的输入旋转所涉及的变速比设为固定变速比。换言之,通过所述离合器CL1或所述制动器BK1的卡合,从而对来自所述发动机12的输入旋转所涉及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差动作用进行限制,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输入旋转所涉及的变速比确定为固定变速比。
[0042]在所述驱动装置10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以及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为,在所述离合器CL2被卡合的状态下构成作为整体的四个旋转元件的部件。换言之,如后文所述的图5?图11所示,在横轴方向上表示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以及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齿轮比的相对关系、在纵轴方向上表示相对转速的二维坐标的列线图中,具备:作为四个旋转元件而表示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以及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各自被连结于四个旋转元件上的发动机12、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以及输出齿轮28,所述四个旋转元件中的一个经由离合器CL2而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6的内啮合齿轮R2连结,且成为由该离合器CL2卡合的卡合对象的所述内啮合齿轮R2为,经由制动器BK2而选择性地与所述外壳26连结的部件。
[0043]在所述驱动装置10中,并非必须设置有所述离合器CLO。S卩,所述发动机12的曲轴12a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的行星齿轮架C1也可以为在不经由所述离合器CL0的条件下经由减震器而被直接或间接地连结的部件。虽然所述离合器CL0为根据应用有所述驱动装置10的车辆的行驶状态而被适当卡合或释放的部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器CL0作为始终被卡合的部件而进行以下的说明。
[0044]图2为,对为了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0的驱动而在该驱动装置10中所具备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图。该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装置30被构成为,包括CPU、ROM、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并且所述电子控制装置30为利用RAM的临时存储功能并且依照被预先存储于ROM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信号处理的所谓的微型计算机,并且执行以所述发动机12的驱动控制、以及与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以及第二电动机MG2有关的混合动力驱动控制为主的所述驱动装置10的驱动所涉及的各种控制。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控制装置30相当于所述驱动装置10的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装置30根据需要针对各种控制作为独立的控制装置而构成,如用于所述发动机12的输出控制、用于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以及第二电动机MG2的工作控制等。例如,用于对后文所述的换档切换装置58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也可以为,作为与所述发动机12的驱动控制以及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以及第二电动机MG2的动作控制用的控制装置不同的装置而设置的部件。
[0045]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控制装置30被构成为,从被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10的各个部分上的传感器以及开关等被供给有各种信号。即,通过加速器开度传感器32而获得的与驾驶员的输出要求量相对应的表示作为未图示的加速踏板的操作量的加速开度器开度Acc的信号、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34获得的表示所述发动机12的转速的发动机转速化的信号、由第一电动机转速传感器36获得的表不所述第一电动机MG1的转速^^的信号、由第二电动机转速传感器38获得的表示所述第二电动机MG2的转速NM(;2的信号、由作为车速检测部的输出转速传感器40获得的表示与车速V相对应的所述输出齿轮28的转速N-的信号、由蓄电池传感器42获得的表示蓄电池48的输出Pbt的信号、由换档位置传感器44获得的表示换档操作装置46的换档档位(换档操作位置)Ps的信号等,分别被供给至所述电子控制装置30。作为相当于所述蓄电池48的输出Pbt的值,所述蓄电池传感器42例如对所述蓄电池48的电动势进行检测。
[0046]所述电子控制装置30被构成为,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30向所述驱动装置10的各个部分输出动作指令。即,作为对所述发动机12的输出进行控制的发动机输出控制指令,而向对该发动机12的输出进行控制的发动机控制装置52输出如下的信号,即,对由燃料喷射装置实施的向进气配管等供给的燃料供给量进行控制的燃料喷射量信号、对由点火装置实施的所述发动机12的点火正时(点火时刻)进行指令的点火信号、以及为了对电子节气门的节气门开度ΘΤΗ进行操作而向节气门作动器供给的电子节气门驱动信号等。向逆变器50输出对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以及第二电动机MG2的工作进行指令的指令信号,并经由该逆变器50而从所述蓄电池48向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以及第二电动机MG2供给与该指令信号对应的电能,从而对该第一电动机MG1以及第二电动机MG2的输出(转矩)进行控制。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以及第二电动机MG2发电而获得的电能经由所述逆变器50而被供给至所述蓄电池48,并被储存于该蓄电池48中。对所述离合器CL1、CL2、制动器BK1、BK2的卡合状态进行控制的指令信号向液压控制电路54所具备的电磁控制阀被供给,通过对从该电磁控制阀所输出的液压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离合器CL1、CL2、制动器BK1、BK2的卡合状态进行控制。
[0047]图3为对所述驱动装置10所具备的换档切换装置58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所述换档切换装置58具有:轴部件64,其通过作动器60而被驱动旋转;止动部件66,其在外周边缘部处具备凸轮面68,所述凸轮面68具有用于对驻车锁止位置以及非驻车锁止位置进行定位的第一凹状槽部以及第二凹状槽部,并在所述轴部件64的预定位置处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而被固定,并且以能够围绕该轴心转动的方式而被设置;卡合部72,其向该止动部件66的凸轮面68被施力而被压接在该凸轮面68上并且选择性地被卡合在所述第一凹状槽部以及第二凹状槽部中;固定部74,其通过螺栓等的结合件78而被固定于固定部件76上;卡合部件70,其由两端部所具备的长边平板状的弹性材料而形成。在此,所述作动器60的主体以及固定部件76等被固定设置于外壳80上。所述止动部件66也被称作“止动板”、“驻车制动器操纵杆”、“止动杆”以及“节度板”等。所述卡合部件70也被称作“止动弹簧”。
[0048]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10在所述输出齿轮28与未图示的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具备副轴102。并具备与该副轴102同轴且一体固定的副从动齿轮104、末端驱动齿轮106以及驻车锁止齿轮82。优选为,该驻车锁止齿轮82被固定于所述副轴102的一方的端部上。所述副从动齿轮104与所述输出齿轮28相互啮合,并经由所述副从动齿轮104、副轴102以及末端驱动齿轮106等而将该输出齿轮28的动力向未图示的驱动轮侧传递。
[0049]返回至图3,在所述换档切换装置58中,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设置有长条状(杆状)的驻车锁止棘爪(卡合爪部件86),所述驻车锁止棘爪86在与所述驻车锁止齿轮82的外周齿轮84卡合的驻车锁止位置与非驻车锁止位置之间转动。该驻车锁止棘爪86的基端部通过销8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支承在外壳80上,并在长度方向的中央处具备用于与所述外周轮84卡合的卡合齿90,且在顶端部处具备与驻车锁止凸轮96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92,并通过未图示的回位弹簧而始终被朝向非驻车锁止位置即所述外周齿84以及卡合齿90相互不卡合的位置施力。
[0050]在基端部以能够转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