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802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对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大,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有效的资源,从有效的资源中最大化的得到更多的能量,是任何领域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0003]如今的电动汽车已经流行于市场,电池的续航能力是每个电动车厂商设计的重点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电池蓄电量达行驶到最远的距离是每个厂家不断设计更新的重要部分。市场上的电动汽车一般都采用前轮驱动或是后轮驱动的方式,然后在设计中如何增强电池的续航内里或是设计车身的结构以减少车身的重量来减少电池的消耗,然而,这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成了厂商销售的障碍和消费者使用的顾虑。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解决在电池的蓄电量和车身一定的时候,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电动汽车,其包括车身,该车身的下方设有车架,车架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该车身内装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上连接有差速器,该差速器上装有电机带动差速器旋转,该差速器通过传动杆连接两个车轮驱动两个车轮旋转,其中,车轮上还设有无刷轮毂电机。
[0006]其中,电机的转速大于轮毂电机的转速。
[0007]进一步,后轮轮毂电机的转速大于前轮轮毂电机的转速。
[0008]进一步,轮毂电机的电流占10%。
[0009]进一步,轮毂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其中,定子与车架连接,转子与车轮相连。
[00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车身,该车身的下方设有车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车架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其中,车轮上还设有无刷轮毂电机。
[0011]其中,后轮轮毂电机的电流大于前轮轮毂电机的电流,使后轮的转速大于前轮的转速。
[0012]进一步,轮毂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其中,定子与车架连接,转子与车轮相连。
[0013]进一步,轮毂电机通电后,所述定子与转子分离成悬浮状态,每个车轮上的定子与转子之间为零阻力。
[0014]进一步,电机和轮毂电机上分别设有控制器控制其电流。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每个车轮上都装有一个无刷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在启动时,首先给每个轮毂电机通电,此时轮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分离,定子支撑车身悬浮在转子上,转子与车轮相接一起旋转。当电动汽车上设有差速器时,给差速器上安装一个电机驱动差速器旋转,带动与车轮连接的转子旋转一起驱动车轮行驶,因为,给每个轮毂电机通电后,轮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分离,定子支撑车身悬浮在转子上,每个车轮上的定子与转子之间没有任何的阻力,所以电机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即可驱动电动汽车行驶。当电动汽车上只有每个轮胎上装有轮毂电机时,并将前轮的轮毂电机的电流设置成小于后轮轮毂电机的电流,启动时,首先给每个轮毂电机通电,使轮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分离,定子支撑车身悬浮在转子上,此时,每个车轮上的定子与转子之间没有任何的阻力,后轮的轮毂电机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即可驱动电动汽车行驶。有效的解决了在电池的蓄电量和车身一定的时候,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四轮车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三轮车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四轮车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发明三轮车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说明:
[0021]1.电动汽车;10.车身;11.车架、12.车轮;13.差速器;14.电机;15.传动杆;16.轮毂电机;161.转子;162.定子;17.控制器;2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照图1至图2所述,本发明电动汽车1,其包括车身10,电源20,该车身10的下方设有车架11,车架11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12 ;该车身10内装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上连接有差速器13,该差速器13上装有电机14带动差速器13旋转,该差速器13通过传动杆15连接两个车轮12驱动两个车轮12旋转,其中,车轮12上还设有无刷轮毂电机16。
[0023]其中,电机14上还设有一个控制器17,每个轮毂电机16上设有一个控制器17。将电机14的转速控制为大于轮毂电机16的转速,并将后轮轮毂电机16的转速控制为大于前轮轮毂电机16的转速。通过控制器17控制轮毂电机16的电流,使其占电流输出总量的10%,或者电机14的电流量为轮毂电机16的8-10倍。
[0024]轮毂电机16包括转子161和定子162,定子162与车架11连接,转子161与车轮12相连。每个转子161由永久磁铁组成,每个定子162上设有复数个线圈。通电后,该转子161与定子162分离,定子162与转子161为悬浮的关系,即定子162托着车身10悬浮在与车轮12固定的转子161,此时定子162与转子161之间为零阻力。
[0025]当电动汽车1位四轮时,电机14带动的差速器13安装至前轮的传动杆15上,当电动汽车1位三轮时,电机14安装在传动杆15连接的两个车轮12的传动杆15上。
[0026]另外一种实施方式:
[0027]请参照图3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1,,其包括车身10’,电源20’,该车身10’的下方设有车架11’,车架11’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12’,车架11’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12’,其中,车轮12’上还设有无刷轮毂电机16’。
[0028]其中,电机14’上还设有一个控制器17’,每个轮毂电机16’上设有一个控制器17’。控制器17’控制后轮轮毂电机16’的电流,使其大于前轮轮毂电机16’的电流,并且使后轮的转速大于前轮的转速。
[0029]轮毂电机16’包括转子161’和定子162’,定子162’与车架11’连接,转子161’与车轮12’相连。每个转子161’由永久磁铁组成,每个定子162’上设有复数个线圈。通电后,该转子161’与定子162’分离,定子162’与转子161’为悬浮的关系,即定子162’托着车身10’悬浮在与车轮1’ 2固定的转子161’,此时定子162’与转子161’之间为零阻力。
[0030]本发明的电动汽车1的每个车轮12上都装有一个无刷轮毂电机16,电动汽车1在启动时,首先给每个轮毂电机16通电,此时轮毂电机16的定子162与转子161分离,定子162支撑车身10悬浮在转子161上,转子161与车轮12相接一起旋转。当电动汽车1上设有差速器13时,给差速器13上安装一个电机14驱动差速器13旋转,带动与车轮12连接的转子161旋转一起驱动车轮12行驶,因为,给每个轮毂电机16通电后,轮毂电机16的定子162与转子161分离,定子162支撑车身10悬浮在转子161上,每个车轮12上的定子162与转子161之间没有任何的阻力,所以电机14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即可驱动电动汽车1行驶。当电动汽车1’上只有四个轮胎上装有轮毂电机16’时,并将前轮的轮毂电机16’的电流设置成小于后轮轮毂电机16’的电流,启动时,首先给每个轮毂电机16’通电,使轮毂电机16’的定子162’与转子161’分离,定子162’支撑车身10’悬浮在转子161’上,此时,四个车轮12’上的定子162’与转子161’之间没有任何的阻力,后轮的轮毂电机16’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即可驱动电动汽车1’行驶。有效的解决了在电池的蓄电量和车身10’一定的时候,增加电动汽车1’的续航能力的问题。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车身,该车身的下方设有车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该车身内装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上连接有差速器,该差速器上装有电机带动差速器旋转,该差速器通过传动杆连接两个车轮驱动两个车轮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上还设有无刷轮毂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速大于轮毂电机的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轮毂电机的转速大于前轮轮毂电机的转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的电流占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其中,定子与车架连接,转子与车轮相连。6.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车身,该车身的下方设有车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上还设有无刷轮毂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轮毂电机的电流大于前轮轮毂电机的电流,使后轮的转速大于前轮的转速。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其中,定子与车架连接,转子与车轮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通电后,所述定子与转子分离成悬浮状态,每个车轮上的定子与转子之间为零阻力。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轮毂电机上分别设有控制器控制其电流。
【专利摘要】本发明电动汽车,其包括车身,该车身的下方设有车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定位有车轮;该车身内装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上连接有差速器,该差速器上装有电机带动差速器旋转,该差速器通过传动杆连接两个车轮驱动两个车轮旋转,其中,车轮上还设有无刷轮毂电机。启动时,首先给每个轮毂电机通电,使轮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分离,定子支撑车身悬浮在转子上,此时,每个车轮上的定子与转子之间没有任何的阻力,后轮的轮毂电机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即可驱动电动汽车行驶。
【IPC分类】B60K7/00
【公开号】CN105313672
【申请号】CN201410374334
【发明人】王志林, 杨世文
【申请人】江苏金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