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盖的车顶的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016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能够向后在所述车顶之上移动到一敞开位置中。所述摆出器件具有一能沿车辆纵向方向借助于一驱动装置移动的滑块,该滑块具有第一滑槽。所述摆出器件此外具有第一控制杠杆,该第一控制杠杆能摆动地支承在盖上并且与第一滑槽耦接。所述摆出器件此外具有第二控制杠杆,该第二控制杠杆能摆动地支承在盖上并且与与车辆固定的第二滑槽和/或与车辆固定的第三滑槽耦接。此外,所述摆出器件具有一连接杠杆,所述连接杠杆分别能摆动地与所述第一控制杠杆和所述第二控制杠杆耦接并且所述连接杠杆与一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至少部分地耦接,从而使得从所述盖的所述闭合位置出发在将所述滑块沿车辆纵向方向移动时首先锁止了所述盖沿车辆纵向方向的运动。
[0027]所述盖在所述车顶之上移动意味着:盖在该盖的后棱边的区域中抬升或摆出之后在该车顶的外侧面之上移动。
[0028]所使用的位置说明或方向说明如“后”或“前”关于车辆纵向方向。车辆纵向方向也可以表示为X方向或水平方向。所述盖的摆出或抬升基本上沿竖直方向或Z方向进行。盖的后区域被理解为这样的区域,该区域从盖的中部出发面朝车辆尾部。
[0029]根据第二方面的组件设置:也可以称作后摆出器件的第一控制杠杆和也可以称作前摆出杠杆的第二控制杠杆分别位置固定地和能摆动地支承在所述盖上并且通过所述连接杠杆连接或者说耦接。如果所述盖处在闭合位置中,那么不可能的是:在不损害盖的情况下,盖沿竖直方向抬升或沿车辆纵向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第一控制杠杆和第二控制杠杆与第一滑槽或与与车辆固定的第二滑槽和/或与车辆固定的第三滑槽和附加地与所述连接杠杆耦接,该连接杠杆与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配合。如果所述滑块借助于所述驱动装置被移动,那么首先盖的沿车辆纵向方向的移动通过连接杠杆与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的机械式耦接被阻碍。这也称作X锁止。盖沿竖直方向的锁止、即Z锁止与之相反是释放的,从而使得盖竖直地在后区域中摆出。
[0030]换句话说:在滑块在第一运动区段中移动时首先控制盖在后区域中的竖直运动,而盖沿X方向的运动借助于所述连接杠杆锁止。在滑块的第二运动区段中,也就是在滑块的另一移动的情况下释放盖沿X方向的运动。
[0031]该锁止由此基本上仅借助于所述连接杠杆进行。对于X锁止仅所述连接杠杆与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的耦接是必要的,由此而尤其不必要的是其它的锁止元件例如其它杠杆或销栓并且由此节省了成本。在此,所述连接杠杆可以非常小地尺寸设定。此外需要很少的结构空间,由此,该组件可以整体上仅具有少的结构深度。此外,该组件的稳定和机械上安全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从而使得例如可以补偿在高的车辆速度例如直至250km/h的情况下的风力。
[0032]此外,在盖的闭合位置中没有通过第二控制杠杆地实现了盖或盖机构的X锁止。该第二控制杠杆一般引起非常长的并且非常大地尺寸设定的(控制)滑块,以便能够控制第一控制杠杆和第二控制杠杆,第二控制杠杆也可以被表示为前摆出杠杆。这个的前提是用于滑块的很多材料并引起高的成本。此外不能实现盖前棱边的S运动。根据第二方面的组件能够在设置第二控制杠杆的情况下实现盖前棱边的S运动的实现。
[0033]根据一设计方案,第一滑槽位置固定地布置在所述滑块上。
[0034]根据另一设计方案,所述第一控制杠杆为了与所述第一滑槽耦接而具有两个嵌入元件,这两个嵌入元件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
[0035]根据另一设计方案,在盖的闭合位置中,第一滑槽在后区域中具有这样的走向,在该走向的情况下,第一滑槽和盖之间的间距改变,并且,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在盖的闭合位置中在前区域中具有这样的走向,在该走向的情况下,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和所述盖之间的间距改变。
[0036]由此而可行的是:在移动所述滑块时,首先基本上仅盖的竖直运动借助于滑块的第一滑槽的走向被控制。接下来,盖可以沿车辆纵向方向移动并且车顶开口被打开。
[0037]根据另一设计方案,第二控制杠杆为了与所述与车辆固定的第二滑槽和/或与车辆固定的第三滑槽的机械式耦接而具有两个另外的嵌入元件,其中,至少所述与车辆固定的第二滑槽在前区域中具有这样的走向,在该走向的情况下,在盖的闭合位置中,与车辆固定的第二滑槽和盖之间的间距改变。
[0038]根据另一设计方案,与车辆固定的第二滑槽在所述盖的闭合位置中在后区域中具有这样的走向,该走向具有从盖向后变得较大的间距。由此,在移动所述滑块时尤其在盖的前区域中控制了 S运动。
[0039]根据另一设计方案,连接杠杆分别能摆动地支承在第一控制杠杆的和第二控制杠杆的一嵌入元件上。由此示出了所述控制杠杆的简单的结构设计方案。例如足够的是:在所述连接杠杆的情况下设置开口,两个控制杠杆的嵌入元件可以通过这些开口而被引导用于机械式耦接。
[0040]根据另一设计方案,所述连接杠杆在第一控制杠杆上或第一控制杠杆在所述盖上通过一长形孔支承。由此可以平衡两个控制杠杆和连接杠杆之间相对运动。尤其基于制作公差可以产生这样的相对运动,这些相对运动必要地必须被平衡,因为否则可能出现构件之内的应力。这样的应力可以导致断裂或其它损坏,如构件磨损。
[0041]根据一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第一滑槽的后区域和/或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的前区域具有一弧形的和/或坡道形的走向。这保证了盖的无摩擦的并且与尽可能少的力相联系的移动和抬升。附加地,由此避免了噪音的产生。附加地,通过这类滑槽走向可以完成盖的抬升或摆动。这样的第一滑槽或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的几何形状能够简单制造或者说制作并且在装配中成本低廉。
[0042]根据一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第一控制杠杆的两个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配合中的嵌入元件在所述盖的闭合位置中布置在平行于所述盖的不同的平面中。
[0043]根据另一设计方案,第一滑槽的后区域具有:第一区段,该第一区段平行于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衔接该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坡道形地和/或弧形地延伸;衔接该第二区段的第三区段,该第三区段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区段与该第三区段相比具有相对所述盖的较小的间距。
[0044]根据另一设计方案,在所述盖的闭合位置中,两个与所述第一滑槽处于配合中的嵌入元件中的更靠近所述第一控制杠杆的位置固定的支承装置的那个嵌入元件处在所述第三区段中并且这两个嵌入元件中的另一个嵌入元件处在所述第一区段中。
[0045]由此而可行的是:在滑块移动时首先强制盖的竖直运动。这是因为:基于第一滑槽的该设计方案,所述两个与第一滑槽处于配合中的嵌入元件首先基本上被控制或导向到相同的平面中,其中,基于与所述第一控制杠杆配合的所述连接杠杆而锁止了盖沿X方向的移动。第一滑槽的这样简单的几何形状能够简单地制作或制造并且在装配中成本低廉。
[0046]根据另一设计方案,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的前区域具有第一区段和衔接该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以相对所述盖增加的间距延伸,所述第二区段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与车辆固定的附加滑槽的这样的几何形状能够简单制造或者说制作并且同样在装配中成本低廉。
[0047]其它设计方案在实施例的随后的、详细的描述中和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附图说明】
[0048]这些实施例借助于附图随后描述。
[0049]在这些图中:
[0050]图1示出了车顶的示意立体图;
[0051]图2示出了用于车顶的第一组件的动力学原理的示意图;
[0052]图3示出了第一组件的示意立体分解图;
[0053]图4在闭合位置中示出了第一组件的示意二维图;
[0054]图5在通风位置中示出了第一组件的示意二维图;
[0055]图6在敞开位置中示出了第一组件的示意二维图;
[0056]图7示出了用于车顶的第二组件的动力学原理的示意图;
[0057]图8示出了第二组件的示意立体分解图;
[0058]图9在闭合位置中示出了第二组件的示意二维图;
[0059]图10在通风位置中示出了第二组件的示意二维图;
[0060]图11在敞开位置中示出了第二组件的示意二维图。
[0061]相同结构或功能的元件或特征在这些附图上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已经借助附图标记描述的元件或特征不强制地在所有附图中设有附图标记。所使用的位置说明“后和前”关于车辆纵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2]图1示出了车辆F的车顶FD的示意立体图,该车顶具有与车辆固定的固定区段BA,该固定区段构造为车顶壳。与车辆固定的固定区段BA设有一车顶开口 DOE,该车顶开口借助于一能调节的、能运动的车顶元件DE选择式地关闭或至少部分能释放。所述车顶开口 DOE由构造在所述车顶FD上的车顶框架区段DRA限界。所述车顶框架区段DRA优选地具有两侧布置的导向轨FS。所述车顶元件DE与所述导向轨FS耦接地或能移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轨FS中。
[0063]所述能运动的车顶元件DE具有盖D和滑动元件,能运动的车顶元件DE借助于这些滑动元件以所述盖在所述导向轨FS中滑动式受支承。所述盖D优选构造为玻璃盖。
[0064]在车顶FD中,在导向轨FS的区域中布置有组件AO,这些组件用于如下目的,即,将闭合所述车顶FD的车顶开口 DOE的盖D从一闭合位置移动到一敞开位置中,以便因此释放所述车顶FD的车顶开口 DOE。为此,所述这些组件AO具有摆出器件。为了打开而将盖D在车顶FD的后部分上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