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及用于变速器的换挡控制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665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及用于变速器的换挡控制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及用于变速器的换挡控制轴。
【背景技术】
[0002]为提升整车换挡舒适性,相关技术中的MT变速器换挡控制轴总成基本都带有结构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金属实体一一配重块,用来改善换挡手感。配重块本体与换挡控制轴本体间通过刚性实体连接。此种结构配重块对改善整车静态换挡品质大有益处,但对改善动态换挡后换挡杆的高频振动贡献甚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的减振效果好。
[000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变速器的换挡控制轴。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包括:换挡控制轴、配重块、弹性减振块和换挡拨叉轴。所述配重块设在所述换挡控制轴上;所述弹性减振块分别与所述换挡控制轴和所述配重块相连,用于将所述配重块安装在所述换挡控制轴上;所述换挡拨叉轴与所述换挡控制轴相连,所述换挡拨叉轴上设有换挡拨叉。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通过弹性减振块将配重块连接到换挡控制轴上,此结构可以很好地将变速器上部件的偏摆、端面跳动以及轴向窜动等振动最大程度地转移到配重块上,从而极大地衰减振动对换挡拉索及换挡机构上的传递,提升整车的换挡舒适性,并缓解换挡杆抖动或脱档。
[000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所述换挡控制轴上设有沿垂直于所述换挡控制轴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配重块通过所述弹性减振块安装到所述连接杆上。
[0009]所述配重块呈环绕所述连接杆的环形形状。
[0010]所述弹性减振块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配重块和所述连接杆之间,且所述弹性减振块分别与所述配重块的内周面和所述连接杆的外周面相连。
[0011]所述弹性减振块为环绕所述连接杆间隔布置的多个。
[0012]多个所述弹性减振块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0013]所述弹性减振块为一个或多个。
[0014]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状,所述配重块为与所述连接杆共轴的圆筒形状,且所述配重块的内周面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面间隔开。
[0015]所述弹性减振块为橡胶块。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用于变速器的换挡控制轴,所述换挡控制轴上设有配重块和弹性减振块,所述配重块通过所述弹性减振块安装到所述换挡控制轴上。由此,可以有效的减小振动,降低噪音且提尚稳定性O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局部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局部的主视图。
[0022]附图标记:变速器100,换挡控制轴1,连接杆11,配重块2,弹性减振块3,换挡拨叉轴4,换挡拨叉5,拉索销6,换挡拨头7,同步齿套8,齿毂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100。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100,包括:换挡控制轴1、配重块2、弹性减振块3和换挡拨叉轴4。
[0030]配重块2设在换挡控制轴I上,用户缓冲变速器的振动。弹性减振块3分别与换挡控制轴I和配重块2相连,用于将配重块2安装在换挡控制轴I上;换挡拨叉轴4与换挡控制轴I相连,换挡拨叉轴4上设有换挡拨叉5。
[0031 ]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100,通过弹性减振块3将配重块2连接到换挡控制轴I上,此结构可以很好地将变速器100上部件的偏摆、端面跳动以及轴向窜动等振动最大程度地转移到配重块上,从而极大地衰减振动对换挡拉索及换挡机构上的传递,提升整车的换挡舒适性,并缓解换挡杆抖动或脱档。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挡控制轴I上设有沿垂直于换挡控制轴I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杆11,配重块2通过弹性减振块3安装到连接杆11上。通过连接杆11连接配重块2和弹性减振块3,可以使配重块2的安装方便,提高变速器100的装配效率。
[003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杆11,而直接将配重块通过弹性减振块3安装到换挡控制轴I上,还可以在换挡控制轴I上设置固定凹槽,而将配重块2通过弹性减振块3安装到凹槽内。
[0034]有利地,如图1至图4所示,配重块2呈环绕连接杆11的环形形状。换言之,配重块2为环形,且呈环形的配重块3套设在连接杆11上,从而使得配重块3与连接杆11之间连接稳定,且便于配重块3对振动的衰减。
[0035]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