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及乘用车前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8040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及乘用车前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具体地涉及乘用车前部用格栅以及包括该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乘用车前部。
【背景技术】
[0002]现今,乘用车前部的设计结构多种多样,而对乘用车前部的结构设计主要集中于乘用车前部等各部件的设计。技术人员通过对乘用车前部的上述各部件进行设计实现了不同需求。
[0003]但是,在现有的乘用车前部的结构设计上,通常在乘用车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处设置整块散热器格栅,该散热器格栅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与前照灯的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邻接,或者该散热器格栅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与前照灯之间有很大的间隙。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之后,前者虽然提高了散热器格栅的通风面积,但是明显降低了乘用车前部的强度;而后者虽然提高了车用车前部的强度,但是又使得散热器格栅的通风面积显著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实现如下目的之一的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其能够在提高了乘用车前部的强度的情况下,提高该乘用车前部的格栅与乘用车内部连通的有效通风面积;其能够使得格栅具有空间上的立体结构而提高散热器格栅的通风面积;其能够在保证强度、空间布局的情况下,提高乘用车的整体的视觉效果、改善美观度以及辨识度;并且该乘用车前部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乘用车前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在乘用车前部的主视图中观察时:
[0007]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排列的且设置有格栅孔的三个格栅区域,所述三个格栅区域包括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格栅区域、位于该中央格栅区域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的左侧格栅区域以及位于该中央格栅区域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的右侧格栅区域,
[0008]所述中央格栅区域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肋,所述中央格栅区域与所述右侧格栅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二肋;并且
[0009]所述中央格栅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和所述右侧格栅区域二者的总面积,
[0010]所述中央格栅区域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和所述右侧格栅区域二者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和。
[0011]这样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既能够提高乘用车前部的强度,又能够提高该乘用车前部用格栅与乘用车内部连通的有效通风面积。另外还提高乘用车的整体的视觉效果、改善美观度以及辨识度。
[0012]优选地,在所述乘用车前部的主视图中观察时:
[0013]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上边缘和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下边缘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0014]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左边缘和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右边缘分别从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上边缘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地、向车辆高度方向下方延伸至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下边缘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0015]通过对该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整体布局进行进一步限定,能够进一步保证该格栅的通风面积,并且提高乘用车的整体的视觉效果、改善美观度以及辨识度。
[0016]优选地,在所述乘用车前部的主视图中观察时:
[0017]所述左侧格栅区域与所述右侧格栅区域的面积相等,所述左侧格栅区域的面积与所述中央格栅区域的面积的比在1:6至1:12的范围。
[0018]这样保证了中央格栅区域的通风面积,进而保证了整个格栅的通风效果。
[0019]优选地,在所述乘用车前部的主视图中观察时:
[0020]所述第一肋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二肋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右侧格栅区域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和/或
[0021]所述第一肋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与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的比在1:8至1:12之间的范围。
[0022]采用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第一肋和第二肋的强度得到保证,但是又不会影响格栅的整体通风面积。
[0023]优选地,在所述乘用车前部的主视图中观察时:
[0024]所述中央格栅区域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和/或所述右侧格栅区域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相等。
[0025]这样,有利于通风效果,也有利于制造,并且还提高了乘用车的整体的视觉效果、改善美观度以及辨识度。
[0026]优选地,在所述乘用车前部的主视图中观察时:
[0027]所述中央格栅区域的中央格栅区域上边缘和中央格栅区域下边缘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0028]所述中央格栅区域的中央格栅区域左边缘和中央格栅区域右边缘分别从所述中央格栅区域上边缘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地、向车辆高度方向下方延伸至所述中央格栅区域下边缘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0029]所述中央格栅区域左边缘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的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平行,所述中央格栅区域右边缘与所述右侧格栅区域的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边缘平行。
[0030]通过对中央格栅区域的整体布局进行进一步限定,能够进一步保证该格栅的通风面积,并且提高乘用车的整体的视觉效果、改善美观度以及辨识度。
[0031]优选地,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在所述中央格栅区域中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三肋,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在所述左侧格栅区域中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四肋,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在所述右侧格栅区域中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五肋。
[0032]优选地,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三肋将所述中央格栅区域划分成高度相等的多个区域,所述第四肋将左侧格栅区域划分成高度相等的多个区域,所述第五肋将右侧格栅区域划分成高度相等的多个区域。
[0033]通过设置上述多个肋,提高了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各个区域的强度,也能进一步改善视觉效果。
[0034]优选地,所述第三肋的数量、所述第四肋的数量和所述第五肋的数量彼此相同,和/或
[0035]所述第三肋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四肋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五肋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
[0036]这样在保证了乘用车格栅中各区域的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乘用车格栅的整体视觉效果。
[0037]优选地,所述中央格栅区域位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和所述右侧格栅区域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方。
[0038]优选地,所述左侧格栅区域和所述右侧格栅区域均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倾斜地、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延伸。
[0039]通过将乘用车前部用格栅设置成具有空间立体形状,可以通过延长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空间来增大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通风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0040]优选地,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均位于所述左侧格栅区域和所述右侧格栅区域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方。
[0041]这样提高了整个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结构强度。
[00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上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的乘用车前部,其中,所述乘用车前部用格栅作为上格栅,
[0043]所述乘用车前部还包括中间框架、前保险杠和下格栅,其中,所述中间框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处于所述上格栅和所述前保险杠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格栅设置于所述前保险杠且所述前保险杠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0044]通过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乘用车前部,可以保证乘用车前部中的各部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同时不影响乘用车前部用格栅、即上格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