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27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旅客列车上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旅客列车上水作业大多仍沿用持续了数十年的作业方式——列车停车后上水工将导水管与列车注水嘴连接,随后奔走一定距离开启水阀供水;开车前将水阀关闭,然后回到车体旁将导水管与车体分离。这种作业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1.作业效率低下,既有供水管网设备的供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列车提速后相关旅客列车的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2.水资源浪费严重。
3.上水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
4.余水或溢水形成的渍水长期浸泡路基使之性能下降,并影响其它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以革除传统的上水设备及其相应作业方式的弊端,或最大限度地削减其负面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充气泵、控制装置和电磁阀控制的供水供气管道组成。其中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的上端与列车车体上的注水嘴相连,下端经上水管连接三通的一端;该三通的其它两端,一端经水管、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供水管连接水源,另一端经气管、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供气管连接充气泵(4),气管与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的气体进出通道连通,气管管体穿过上水管内水道、三通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的A口相接;控制装置由微机控制单元、无线发射机组成,操作工借助无线发射机向微机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控制整个系统工作。
本发明与传统的上水设备及其相应作业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效果其一.使旅客列车的有效上水时间显著增加,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供水管网设施的供水能力。传统的客车上水作业需经历“上管”、“开阀”、“关阀”和“拔管”四步人工操作过程,并且多数过程间操作工必须步行一定距离(数米~数十米),因而辅助上水时间漫长。当列车提速后,有效上水时间越来越短,传统的设备与上水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旅客列车的用水需求。而本发明的实施将省去上述过程中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在相同的停车时间内,理所当然地延长了有效上水时间。
其二.有效节水。本系统实施后,一方面因水阀由专人控制,一般人不能随意开阀用水;另一方面,溢水时能快速关闭水阀。由此,将使旅客列车上水时水的浪费量大大减少。
其三.有效保护路基不受渍水浸泡。
其四.可减少上水工人员数量,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上水工的劳动强度。
其五.显著提高作业工效。
在相同的停车时间内,一人可完成在传统方式下需由多人完成的作业量。
其六.炎热、寒冷地域均可使用。在寒冷地域使用时,只要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的使用使导水管中的余水排掉即可。
其七.为将上水管网设施纳入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图1是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充气泵4、控制装置和电磁阀控制的供水供气管道组成。其中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上端与列车车体上的注水嘴相连,下端经上水管10连接三通11的一端。三通11的其它两端,一端经水管13、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供水管5连接水源6,另一端经气管14、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供气管3连接微型充气泵4。气管14与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气体进出通道22连通,气管14管体穿过上水管10内水道、三通11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的A口相接。控制装置由微机控制单元1、无线发射机8组成,操作工借助无线发射机8向微机控制单元1发出指令,控制整个系统工作。
所述微机控制单元1由电缆7分别与电源2、微型充气泵4、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相连。
所述微型充气泵4,可采用例如AJK-B12A3601型号的微型充气泵。
所述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和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其结构相同但通径可以不同,均可由市场购买。例如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可选用DF23-25型电磁阀;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可选用DF23-2型电磁阀。
所述水源6是自来水管道。
本发明所采用的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专利申请号200620097772.2),其结构如图2所示由外壳18、压力胶囊17、上下紧固件(紧固螺母16、T形端头19、密封压环25、固定接头20、上紧螺母21)、导水管接头23等部分构成。胶囊、外壳、紧固件等构成一个气体压力仓24;气体进出通道22与图1中的控制气管14相接。压力胶囊17的凹形内壁与列车注水嘴套接。当从气体进出通道22输入一定压力的气流时,气流迅速充满气体压力仓24,胶囊将发生形变而环抱在列车注水嘴外壁上;当气体压力仓24内的气体从压力控制口排出时,胶囊将恢复原状而失去对水嘴的握持力。
下面结合图1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1.上水过程上水工将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与列车车体上的注水嘴相连,同时按动手中的无线发射机8,发射机即向微机控制单元1发出控制指令。微机控制单元接收到指令后首先使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得电,此时该电磁阀的P、A口导通,A、O口不通。此后,微机控制单元使微型充气泵4工作,其输出的压缩空气经供气管3、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的P、A口和气管14、三通11、上水管10进入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气体压力仓24,使压力胶囊17的囊体发生形变而紧紧环抱注水嘴。
在管接头与注水嘴良好对接后,微机控制单元1使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得电,此时该电磁阀的P、A口导通,A、O口不通。于是,水流从水源6输出,经供水管5、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的P、A口和水管13、三通11、上水管10、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供水水流通道、注水嘴流入客车水箱。
2.关水过程无线发射机8发出的指令中隐含有上水工预置的上水量信息。当上水量达到预置量时,微机控制单元1将使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失电,上水水流将关断。此时,该电磁阀的A、O口导通,P、A口不通,供水管中的余水将经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的A、O口流出(入地沟)。当该过程基本完成后,微机控制单元1将使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失电,其A、O口导通,P、A口不通,于是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气体压力仓24中的压缩空气沿气管14经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的A、O口排出,压力胶囊17的囊体恢复原状而失去对注水嘴的握力,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将立刻与注水嘴分离。
本发明中,无线发射机8与微机控制单元1上都设有安全应急控制按钮,操作它们将可随时使第一和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失电,即随时可以终止上水过程并使管接头与注水嘴分离。
权利要求
1.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主要由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微型充气泵(4)、控制装置和电磁阀控制的供水供气管道组成,其中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上端与列车车体上的注水嘴相连,下端经上水管(10)连接三通(11)的一端;三通(11)的其它两端,一端经水管(13)、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供水管(5)连接水源(6),另一端经气管(14)、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供气管(3)连接微型充气泵(4);气管(14)与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气体进出通道(22)连通,气管(14)的管体穿过上水管(10)内水道、三通(11)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的A口相接;控制装置由微机控制单元(1)、无线发射机(8)组成,操作工借助无线发射机(8)向微机控制单元(1)发出指令,控制整个系统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充气泵(4)采用AJK-B12A3601型号的微型充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是自来水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和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的结构相同但通径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采用DF23-25型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采用DF23-2型电磁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气压紧固连接式旅客列车上水自动控制系统,其结构是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9)的上端与列车车体上的注水嘴相连,下端经上水管(10)连接三通(11)的一端;该三通的其它两端,一端经水管(13)、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12)、供水管(5)连接水源(6),另一端经气管(14)、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15)、供气管(3)连接微型充气泵(4);气管(14)与气压紧固式快速管接头的气体进出通道(22)连通,该气管管体穿过上水管内水道、三通(11)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的A口相接;控制装置由微机控制单元(1)、无线发射机(8)组成。本发明具有有效上水时间长、保护路基不受渍水浸泡、节水和可显著提高作业工效等优点。
文档编号B61K11/00GK1944142SQ20061012489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彭津, 刘才兰 申请人:武汉鑫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