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641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用固定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具有采用无极绳循环方式运转的钢丝绳,乘人器 固定在钢丝绳上,乘人器随着钢丝绳的运转而移动,人员由乘人器运载,这就要求钢丝绳通 过的线路中无障碍物,或运行线路无转弯,但实际上,煤矿井下运行线路中往往会出现的障 碍物,比如提升绞车,给乘人器的运行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避让线路中出现的障碍物及运行线路转弯的煤 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钢梁和由固定在钢梁上的悬挂管支撑的转弯轨道,转弯轨道包括
上轨、下轨以及处于上轨和下轨之间呈间隔设置的弯管轨和直管轨,上轨与处于其后方的
弯管轨之间、下轨与处于其前方的弯管轨之间以及弯管轨与直管轨之间各由连接头连接;
所述上轨具有平行的两上轨钢板,两上轨钢板之间由前、后上轨连接板连接,前、后上轨连
接板的上部均具有对称的斜面,前、后上轨连接板的同一侧斜面之间固定有滑轨,两上轨钢
板的后端端面上固定有上轨连接管;所述下轨具有平行的两下轨钢板,两下轨钢板之间由
前、后下轨连接板连接,所述前、后下轨连接板的上部均具有对称的斜面,前、后下轨连接板
的同一侧斜面之间固定有滑轨,两下轨钢板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下轨连接管。 所述前上轨连接板和后下轨连接板均是下拱形连接板,所述后上轨连接板和前下
轨连接板均是上拱形连接板。 所述连接头包括前、后管,前管的后部管腔为喇叭形,且前部外径小于后部外径,
后管的前部为球带状且后部外径小于前部的最大外径,前管的后部外径与与后管的前部最
大外径一致,后管的球带状前部插入前管的喇叭形后部中,并由螺栓通过前管管腔内的隔
板插入后管的管腔中,由螺母固定,螺栓上且在前管管腔分隔板的前部设有蝶形弹簧、在后
管管腔内设有球状盘。 所述直管上设有竖板。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乘人器绕开障碍物或转弯,为煤矿井下的人员输送带来方便, 而且乘人器滑行平稳。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图;[0012]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上轨示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图8是下轨示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IO是直管轨示图;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图12是连接头示图;图13是乘人器挂钩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包括钢梁1和转弯轨道,钢梁1包括主钢梁1-1和垂直于 主钢梁1-1的支钢梁1-2,主钢梁1-1和支钢梁1-2上固定有悬挂管2,所述转弯轨道通过 若干通用夹9连接在悬挂管2上。转弯轨道包括上轨3、下轨7以及处于上轨3和下轨7之 间呈间隔设置的弯管轨4和直管轨5,弯管轨4和直管轨5的数量多少根据转弯轨道的长度 而决定,弯管轨4多于直管轨5 —个,上轨3与处于其后方的弯管轨4a之间、下轨与处于其 前方的弯管轨4b之间以及弯管轨4与直管轨5之间各由连接头6连接。通用夹9为通用 件。 见图3与图7,所述上轨3具有平行的两上轨钢板3-1 ,两上轨钢板3_1之间由前上 轨连接板3-2、后上轨连接板3-3连接,所述前上轨连接板3-2是下拱形连接板(见图5), 所述后上轨连接板3-3是上拱形连接板(见图6),所述前上轨连接板3-2和后上轨连接板 3-3的上部均具有对称的斜面,两斜面呈90°夹角。前上轨连接板3-2和后上轨连接板3-3 的同一侧斜面之间连接一滑轨3-4。使前上轨连接板3-2和后上轨连接板3-3之间由两滑 轨3-4连接,两上轨钢板3-1的后端端面上通过圆盘3-6固定上轨连接管3-5。 见图8与图9,所述下轨7具有平行的两下轨钢板7-l,两下轨钢板7_1之间由前 下轨连接板7-2和后下轨连接板7-3连接,所述前下轨连接板7-2为上拱形连接板(可参 见图6),后下轨连接板7-3为下拱形连接板(可参见图5)。所述前下轨连接板7-2和后下 轨连接板7-3的上部均具有对称的斜面,两斜面呈90°夹角。前下轨连接板7-2和后下轨 连接板7-3的同一侧斜面之间连接一滑轨7-4,使前下轨连接板7-2和后下轨连接板7-3之 间由两滑轨7-4连接,两下轨钢板7-1的前端端面上同样通过圆盘固定有下轨连接管7-5。 所述弯管轨4和直管轨5均为无缝管,无缝管上固定有竖板5-l,弯管轨4和直管 轨5均利用竖板5-l连接在悬挂管2上。图10与图11是直管轨5的示图。 见图12,所述连接头6包括前管6-1和后管6-2,前管6-1的后部管腔为喇叭形, 且前部外径小于后部外径,后管6-2的前部为球带状且后部外径小于前部的最大外径,前 管6-1的后部外径与与后管6-2的前部最大外径一致,后管的球带状前部插入前管状弯头的喇叭形后部中,并由螺栓6-3通过前管6-1管腔内的隔板6-1-1插入后管6-2的管腔中, 由螺母6-4固定,螺栓6-3上且在前管管腔分隔板6-1-1的前部设有蝶形弹簧6-5、在后管 6-2管腔内设有球状盘6-6。 上轨3与处于其后方的弯管轨4a的连接采取连接头6前管6_1和后管6_2分别 套在上轨3与处于其后方的弯管轨4a的相对端上,再由螺钉固定。下轨与处于其前方的弯 管轨4b连接采取连接头6的后管6-2和前管6-1分别套在下轨与处于其前方的弯管轨4b 的相对端上,再由螺钉固定。弯管轨4与直管轨5的连接同样由连接头6连接。由于前管 6-1的前部外径小于后部外径,后管6-2的前部外径小于前部的最大外径,而且前管6-1和 后管6-2之间可调连接,当连接头6将所要连接的两轨连接后,整个转弯轨道外表面顺滑, 使乘人器能平稳地通过转弯轨道。 图13是乘人器挂钩图,乘人器具有由底部不闭合的三角形挂钩9,钩挂的两边设 有滚轮9-1。 见图1和图2,牵引钢丝绳8自上而下穿过上轨3的两上轨钢板3-1之间,又自下 而上从下轨7的两下轨钢板7-1之间穿出。乘人器在牵引钢丝绳8上滑行时,利用三角形 挂钩9挂在牵引钢丝绳8上,当滑行到转弯轨道的上轨3时,两滚轮9-1滑行至上轨的滑轨 3-4上,与牵引钢丝绳9脱离,乘人器在转弯轨道的中部上滑行,最后经下轨7上后再返回到 牵引钢丝绳8上。 由于钢丝绳8自上而下穿过上轨3的两上轨钢板3-1之间,又自下而上从下轨7 的两下轨钢板7-1之间穿过。所以前上轨连接板3-2和后下方连接板7-3采用下拱形连接 板,方便钢丝绳8的穿过。
权利要求一种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1)和由固定在钢梁(1)上的悬挂管(2)支撑的转弯轨道,转弯轨道包括上轨(3)、下轨(7)以及处于上轨(3)和下轨(7)之间呈间隔设置的弯管轨(4)和直管轨(5),上轨(3)与处于其后方的弯管轨(4a)之间、下轨与处于其前方的弯管轨(4b)之间以及弯管轨(4)与直管轨(5)之间各由连接头(6)连接;所述上轨(3)具有平行的两上轨钢板(3-1),两上轨钢板(3-1)之间由前、后上轨连接板(3-2、3-3)连接,前、后上轨连接板(3-2、3-3)的上部均具有对称的斜面,前、后上轨连接板(3-2、3-3)的同一侧斜面之间连接一滑轨(3-4),两上轨钢板(3-1)的后端端面上固定有上轨连接管(3-5);所述下轨(7)具有平行的两下轨钢板(7-1),两下轨钢板(7-1)之间由前、后下轨连接板(7-2、7-3)连接,所述前、后下轨连接板(7-2、7-3)的上部均具有对称的斜面,前、后下轨连接板(7-2、7-3)的同一侧斜面之间连接一滑轨(7-4),两下轨钢板(7-1)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下轨连接管(7-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轨连 接板(3-2)和后下轨连接板(7-3)均是下拱形连接板,所述后上轨连接板(3-3)和前下轨 连接板(7-2)均是上拱形连接板。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6) 包括前、后管(6-l、6-2),前管(6-1)的后部管腔为喇叭形,且前 部外径小于后部外径,后管 (6-2)的前部为球带状且后部外径小于前部的最大外径,前管(6-1)的后部外径与与后管 (6-2)的前部最大外径一致,后管的球带状前部插入前管的喇叭形后部中,并由螺栓(6-3) 通过前管(6-1)管腔内的隔板(6-1-1)插入后管(6-2)的管腔中,由螺母(6-4)固定,螺栓 (6-3)上且在前管管腔分隔板(6-1-1)的前部设有蝶形弹簧(6-5)、在后管(6-2)管腔内设 有球状盘(6-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5) 上设有竖板(5-1)。
专利摘要一种煤矿用架空乘人绕行轨道装置,包括钢梁和转弯轨道,转弯轨道包括上轨、下轨以及处于上轨和下轨之间呈间隔设置的弯管轨和直管轨,上轨与弯管轨之间、下轨与弯管轨之间以及弯管轨与直管轨之间各由连接头连接;所述上轨具有平行的两上轨钢板,两上轨钢板之间由前、后上轨连接板连接,前、后上轨连接板的同一侧斜面之间固定有滑轨,两上轨钢板的后端端面上固定有上轨连接管;所述下轨具有平行的两下轨钢板,两下轨钢板之间由前、后下轨连接板连接,前、后下轨连接板的同一侧斜面之间固定有滑轨,两下轨钢板的前端端面上固定有下轨连接管。本实用新型可以使乘人器绕开障碍物或转弯,为煤矿井下的人员输送带来方便,而且乘人器滑行平稳。
文档编号B61B9/00GK201472375SQ20092030931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冯维钧, 李进喜, 王昕 , 赵朝国, 陈兴江 申请人: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