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车辆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346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铁路车辆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运输装置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安装在转向架上的铁路车摘制动装直。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车辆的制动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在与转向架组合安装时通常需要与摇枕连接,复杂的连接结构使摇枕或制动梁受力改变,降低了可靠性,同时常常采用的制动杠杆与车辆纵向铅垂面成一定夹角的安装方式增加了闸瓦的偏磨现象,不利于制动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 ー种铁路车辆制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 决的问题是提供ー种结构紧凑,制动效果更优的制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包括闸瓦、制动杠杆、拉杆、制动梁和驱动装置,闸瓦固定在制动梁上并可与车轮贴合,其特征在于制动梁与制动杠杆中部连动结合,制动杠杆下端与拉杆铰接、上端与驱动装置铰接,所述制动杠杆中心平面与车体纵向中心铅垂面重合。所述制动杠杆由两片杠杆板并通过连接块焊接构成。上述制动杠杆中心平面是构成制动杠杆的两片杠杆板中间的平面,即安装制动装置时要求两片杠杆板中间平面与车体纵向中心铅垂面重合,这有利于在制动过程中两侧制动カ的平衡,制动杠杆采用两片杠杆板设置能较好地满足制动カ平衡要求;制动杠杆与制动梁连动结合点到制动杠杆与拉杆铰接点的长度小于制动杠杆与制动梁连动结合点到制动杠杆与驱动装置铰接点的长度,该结构采用杠杆原理放大了制动カ有利于制动效率的提闻。本实用新型有益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杠杆式制动杠杆和单侧闸瓦制动,可有效提高转向架及整车的制动效率,减少闸瓦偏磨,采用两片杠杆板设置能较好地满足制动カ平衡要求,提高制动稳定性、安全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制动装置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动杠杆结构示意图。图中,I是制动装置,11是制动梁,12是制动杠杆,13是拉杆,121是杠杆板,122是
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结合图I至图3。如图所示,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包括闸瓦10、制动杠杆12、拉杆13、制动梁11和驱动装置,闸瓦10固定在制动梁11上并可与车轮贴合,制动梁11与制动杠杆12中部连动结合,制动杠杆12下端与拉杆13铰接、上端与驱动装置铰接,所述制动杠杆12中心平面与车体纵向中心铅垂面重合。制动杠杆12由两片杠杆板121并通过连接块122焊接构成。制动杠杆12中心平面是构成制动杠杆12的两片杠杆板121中间的平面,即安装制动装置时要求两片杠杆板121中间平面与车体纵向中心铅垂面重合,这有利于在制动过程中两侧制动カ的平衡,制动杠杆12采用两片杠杆板121设置能较好地满足制动カ平衡要求;制动杠杆12与制动梁11连动结合点到制动杠杆12与拉杆13铰接点的长度小于制动杠杆12与制动梁11连动结合点到制动杠杆12与驱动装置铰接点的长度,该结构采用杠杆原通放大了制动カ有利于制动效率的提闻。如图2所示,制动梁11由一直线杆和弓形杆组合构成的近似三角形弓形结构构成,直线杆中间和弓形杆顶部有ー连接横杆;三角形弓形结构的弓形两端安装固定闸瓦10,闸瓦10可随制动梁11移动与车轮贴合或分离;直线杆中间和弓形杆顶部的连接横杆穿过制动杠杆12两片杠杆板121之间与制动杠杆12铰接连接,连接横杆被制动杠杆12驱动;一组制动装置中的两制动杠杆12下端有拉杆13铰接联接。如图3所示,制动杠杆12由两片杠杆板121通过连接块122焊接为一体构成。连接块122的目的是加强和固定两片杠杆板121,并形成两片杠杆板121之间有间隙结构以利于制动梁11的连接横杆穿过,也保证安装制动装置时两片杠杆板121中间平面与车体纵向中心铅垂面重合。
权利要求1.ー种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包括闸瓦(10 )、制动杠杆(12 )、拉杆(13 )、制动梁(11)和驱动装置,闸瓦(10)固定在制动梁(11)上并可与车轮贴合,其特征在于制动梁(11)与制动杠杆(12)中部连动结合,制动杠杆(12)下端与拉杆(13)铰接、上端与驱动装置铰接,所述制动杠杆(12)中心平面与车体纵向中心铅垂面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杠杆(12)由两片杠杆板(121)并通过连接块(I22)焊接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包括闸瓦、制动杠杆、拉杆、制动梁和驱动装置,闸瓦固定在制动梁上并可与车轮贴合,制动梁与制动杠杆中部连动结合,制动杠杆下端与拉杆铰接、上端与驱动装置铰接,所述制动杠杆中心平面与车体纵向中心铅垂面重合;制动杠杆由两片杠杆板并通过连接块焊接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杠杆式制动杠杆和单侧闸瓦制动,可有效提高转向架及整车的制动效率,减少闸瓦偏磨,采用两片杠杆板设置能较好地满足制动力平衡要求,提高制动稳定性、安全性。
文档编号B61H1/00GK202624262SQ20122025904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邓涛, 潘树平, 王爱民, 王璞, 王云贵, 李亨利, 张显锋, 周宗全 申请人: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