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1062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轨道车辆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横截面分别为梯形的前挡板和后挡板,其中,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装置,前挡板与后挡板的顶部设有整体导风罩,整体导风罩上设有风扇,所述后挡板的上部设有膨胀水箱,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液压油散热器,第一变矩器油散热器和中冷器,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的另一侧依次第二变矩器油散热器,第二水散热器和第一水散热器;在不改变原有各散热器性能的前提下可有效节省框架制造成本和重量,且缩小占用空间;具有噪音小、节省购置风扇成本,不浪费资源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轨道车辆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动车和高铁的发展,对铁路轨道车承载能力和牵引力急剧增大,轨道车必须采用大功率的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水散热器和中冷器,而这些散热系统必须装在轨道车上,且最少需要购置四台风扇进行辅助散热,上述散热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大,噪音大和散热效果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噪音小、节省购置风扇成本,不浪费资源和散热效果好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复合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横截面分别为梯形的前挡板和后挡板,其中,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装置,前挡板与后挡板的顶部设有整体导风罩,整体导风罩上设有风扇,所述后挡板的上部设有膨胀水箱,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液压油散热器,第一变矩器油散热器和中冷器,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的另一侧依次第二变矩器油散热器,第二水散热器和第一水散热器。
[0005]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且分别开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上设有观察孔。所述膨胀水箱靠近后挡板的一侧设有液位计,膨胀水箱的顶部穿过整体导风罩设有加水口。所述前挡板上设有变矩器油进口、变矩器油出口,液压油进口和液压油出口。所述后挡板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整体导风罩的中心位置上。所述检修门为正方形,其边长为0.6m。
[0006]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在不改变原有各散热器性能的前提下可有效节省框架制造成本和重量,且缩小了占用空间;具有噪音小、节省购置风扇成本,不浪费资源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09]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10]图4为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该复合散热装置包括底座I,横截面分别为梯形的前挡板2和后挡板3,其中,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装置,前挡板2与后挡板3的顶部设有整体导风罩8,整体导风罩8上设有风扇9,所述后挡板3的上部设有膨胀水箱4,所述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液压油散热器5,第一变矩器油散热器6和中冷器7,所述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的另一侧依次第二变矩器油散热器12,第二水散热器11和第一水散热器10。所述前挡板2和后挡板3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且分别开设有检修门13,所述检修门13上设有观察孔14。所述膨胀水箱4靠近后挡板3的一侧设有液位计15,膨胀水箱4的顶部穿过整体导风罩8设有加水口 16。所述液位计15与后挡板3相应的位置上设有液位计孔,液位计15穿过液位计孔,以方便观察膨胀水箱4内的液位。所述的底座I分别与前挡板2和后挡板3固定连接。所述前挡板2上设有变矩器油进口 17、变矩器油出口 18,液压油进口 19和液压油出口 20。所述后挡板3上设有进水口 21、出水口 22,排气口 23和出气口 24。所述风扇9设置在整体导风罩8的中心位置上。所述检修门13为正方形,其边长为0.6m。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散热器装置包括液压油散热器5、第一变矩器油散热器6、中冷器7、第二变矩器油散热器12,第二水散热器11和第一水散热器10。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1、前挡板2、后挡板3、整体导风罩8、设置在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一侧的液压油散热器5,第一变矩器油散热器6和中冷器7,设置在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另一侧的第二变矩器油散热器12,第二水散热器11和第一水散热器10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六个外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散热装置包括底座(I),横截面分别为梯形的前挡板(2)和后挡板(3),其中,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散热器装置,前挡板(2)与后挡板(3)的顶部设有整体导风罩(8),整体导风罩(8)上设有风扇(9),所述后挡板(3)的上部设有膨胀水箱(4),所述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的一侧依次设有液压油散热器(5),第一变矩器油散热器(6)和中冷器(7),所述前挡板(2)与后挡板(3)之间的另一侧依次第二变矩器油散热器(12),第二水散热器(11)和第一水散热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2)和后挡板(3)的形状为 等腰梯形,且分别开设有检修门(13),所述检修门(13)上设有观察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箱(4)靠近后挡板(3)的一侧设有液位计(15),膨胀水箱(4)的顶部穿过整体导风罩(8)设有加水口(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2)上设有变矩器油进口(17)、变矩器油出口(18),液压油进口(19)和液压油出口(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3)上设有进水口(21)、出水口(22),排气口(23)和出气口(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9)设置在整体导风罩(8)的中心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轨道车辆用梯形复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门(13)为正方形,其边长为0.6m。
【文档编号】B61C17/00GK203496894SQ201320669210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宋超, 王勇强, 郝春成, 谢建勋, 董随性 申请人:新乡市鼎盛散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