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597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对出行方面的需求增多,出行要求也日益提高。点对点(peer-to-peer)车辆共享作为交通工具的形式提供了灵活性、成本、易用性以及环境影响的良好的融合。当前的点对点车辆共享系统在考虑几个不同的共享车辆之间用户的首选设置方面有困难,其中共享单车投资少,但速度慢,载量小,受天气影响大,应用范围有限,共享汽车受停车、车型、目的地距离等限制,应用并不广泛。相比之下,轨道交通载量大,出行稳定可靠,但目前缺乏针对轨道交通的点对点共享模式,不够便利,现有常规的做法都是乘客先买票然后提前到站点候车,需要乘客单方面被动式服从,对不同的线路、站点、班次时间要无条件服从,当遇上班车晚点、尾班车后更是无奈,没有一点以人为本的主动服务内容,不但人们在等车的过程中,无法知道轨道电车的具体位置和需要等待的时间,只能盲目的等待,另外付款方式、进站方式也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包括轨道和轨道下的车厢,所述车厢设置有轨道电车自动驾驶模块,所述轨道电车自动驾驶模块包括有卫星定位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电车智能控制模块、单片机和电车系统总线,所述卫星定位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电车智能控制模块与电车系统总线网络之间桥接集成为轨道电车自动驾驶系统,所述车厢侧边设置有二维码扫码器和显示屏。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车厢下部侧边分布有水平导向轮和气动电磁体。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悬挂模块,所述悬挂模块依次包括有与驱动车架、位于驱动车架下端固定连接的纵向连接器、平面旋转摆臂和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与车厢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车厢内侧设置有操作屏。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车厢内侧壁通过转轴连接有折叠椅,所述折叠椅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折叠椅脚。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可折叠椅脚上设置有椅脚永磁铁。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车厢上前侧设置有拖车连接座,所述车厢上后侧设置有气动拖车伸缩连接器。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车厢前、后侧设置有红外激光瞄准器。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悬挂模块与车箱顶部连接部分前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险杠,所述保险杠上设置有缓冲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电车匹配空中轨道交通的需要,乘客可通过智能手机下载专用app软件,安装注册后打开使用,可搜索最近上车站点和预约电车,预约电车到达目的地站点,并显示出到站时间同车号,来到站台电梯可用手机扫码进入乘梯乘搭上站台,在约定时间内即可会合预约到站的车号电车,再用手机扫显示屏上二维码或将原预约电车手机信息生成二维码,送至车厢侧边的二维码扫码器读取,成功后即时可连接该电车的电脑系统打开车厢车门进入电车乘搭,再用手机选择目的地,乘车模式可选择共享或独享,一旦出现多人目的地不同时,智能单片机可自动计算分摊费用,并处理不同的付款方式和使用模式,发送出计费或付款结果的信息,可通过手机或车厢内的操作屏实现人机交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部件尺寸、材料成分、电路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包括轨道1和轨道1下的车厢2,所述车厢2设置有卫星定位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电车智能控制模块、单片机和电车系统总线,多个模块与系统总线网络之间的桥接,集成为“轨道电车自动驾驶系统”,系统中除以上设置的硬件外,还包含配装各类专用和通用适合的运行软件;所述车厢2侧边设置有二维码扫码器3和显示屏4,其中二维码扫码器3用于识别已经预约乘客的手机,显示屏4则用于实时显示二维码或者支付码,手机扫码即可连接电车的电脑系统实现人车对话,方便乘客上车或付款;卫星定位模块(如、北斗卫星系统或者其它卫星定位系统)获得当时的位置信息,便于乘客通过手机搜索并联系就近电车,移动通信模块用于乘客通过手机的专用app软件通过扫码网络连接电车电脑信息系统及电车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通信,并让会车时快速打开车门进入电车和乘车过程顺利使用电车,也可以在会车时将原预约电车手机信息生成二维码,并送至车厢侧边的二维码扫码器读取,成功后即时自动打开车门并能自动切换到无线网络模块,并根据实际条件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或激活蓝牙/无线个人网(bluetooth/wpan),可在移动通信(cdma)信号较弱的地区或为节省数据流量的情况下,乘客能更流畅地使用手机终端的网络通信服务,不受任何影响,电车智能控制模块用于常规的行车各项智能控制;单片机则用于分析安排线路,并实时处理乘客多种计费及付款等的计算工作,电车行驶主要以“轨道电车自动驾驶系统”按乘客在终端键入的目的地站点要求自动驾驶行车,操作方便简单,行驶安全可靠。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包括轨道1和轨道1下的车厢2,所述车厢2设置有卫星定位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电车智能控制模块、单片机和电车系统总线,多个模块与系统总线网络之间的桥接,集成为“轨道电车自动驾驶系统”,所述车厢2侧边设置有二维码扫码器3和显示屏4。所述车厢2顶部还设置有缓降逃生绳系26,便于紧急状况下供乘客逃生。应急时可按车上示图或app中的动画进行实操自救,所述车厢2内侧设置有操作屏22,方便乘客进行操作,乘客可通过手机或操作屏22操作或者人机对话,甚至与管理人员视频通话。一旦电车到达目的地外,也可以通过操作屏22或者语音广播、手机提示乘客。

所述车厢2上前侧设置有拖车连接座23,所述车厢2上后侧设置有气动拖车伸缩连接器24,方便组车时连接各个车厢2进行整队联车。当多台电车需要组编到同一目的地站点,相关各车可通过手机或操作屏22与前后车启动“联车”功能,各前车拖车伸缩连接器24自动接入后车连接座23,连接后的各个车厢2进行类似“动车组模式”的整队行车,到达目的地进站台也可用上述相反的“解联”操作各车则迅速自动解散,各自独立出站下车。所述悬挂模块6的与车箱顶部连接部分前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险杠65,所述保险杠65上设置有缓冲胶,用于在车与车之间靠行接触时的减震,例如应急推顶故障前车作短暂的急行驶等。

一旦出现意外时,乘客可先通过手机app或者操作屏22与管理中心联系,必要时再打开缓降逃生绳系26,用安全锤打破车窗逃生。另外,也可通过两车缓冲胶接触,用正常行驶的后车顶推故障前车的方法作短暂的急行驶,再让前面正常的电车通过自带的气动拖车伸缩连接器24与车厢2的拖车连接座23连接,将故障车拖出运行轨道到应急轨道抢修,如有需要所有正常行驶的电车都可随时变换为应急救援车;另一方面,为最大程度减少故障提高在轨运行的保障,可在合理的区域设立一个电车自动综合体捡中心,当运行一个时间或里程的电车利用晚间休闲时段体检一次;电车还设置有备用电源,当遇上突然停电故障时也可确保电车安全运行一段合适的时间。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空中轨道共享电车,包括轨道1和轨道1下的车厢2,所述车厢2设置有卫星定位模块、移动通信模块、无线网络模块、电车智能控制模块、单片机和电车系统总线,多个模块与系统总线网络之间的桥接,集成为“轨道电车自动驾驶系统”,所述车厢2侧边设置有二维码扫码器3和显示屏4。

所述车厢2顶部设置有悬挂模块6,所述悬挂模块6依次包括有与驱动车架61、位于驱动车架61下端固定连接的纵向连接器62、平面旋转摆臂63和旋转架64,所述旋转架64与车厢2连接,即纵向连接器62经与平面旋转摆臂63连接后成为新的整体,这有利于车厢抗大风运行时的稳定性,特别是吊车入站台时防止摆动可能发生碰撞。这种结构的悬挂部分6可使轨道车在转弯过程中,前后的驱动车架61的偏转和相对一体的车厢2的偏转形成的偏差得到修正,因两吊臂距离由直线运行的原有的两点直线距离尺寸,转弯时改变为弧度状态的自然收缩两点不同的距离尺寸,此时会使与车厢连接部份直接产生破坏性的拉力同扭力。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架64内置有重力传感器66,当车厢2载重超标时即时触发重力传感器66传输电信号到系统电脑处理并及时发出提示或警告信息,直到解决问题后才允许电车开启,而重力传感器66设置在旋转架64内的方案,是针对旋转架64需要偏转修正误差的特点,对载重敏感度更高,更能避免可能超重造成对悬挂部分2等部件的损坏。

所述车厢2内侧壁通过转轴连接有折叠椅7,所述折叠椅7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折叠椅脚71,可根据需要打开或者收起,尤其适合带自行车或者残疾车的乘客,也方便腾出空间放置大件行李。所述可折叠椅脚71上设置有椅脚永磁铁,使打开后折叠椅7更稳固,也方便折叠椅7收起。所述车厢2内靠后侧还设置有固定座位、空气压缩机27和空调机28,其中小型空气压缩机27为车上气动部件提供压缩空气动力,空调机28负责制冷同抽湿。

所述车厢2下部侧边分布有水平导向轮5和气动电磁体21,便于电车平稳靠站,其中所述气动电磁体21包括有气动电磁阀控制的伸缩结构和电磁体。所述车厢2前、后侧设置有红外激光瞄准器25,便于车厢在行驶中入站台时对准停车位置避免发生碰撞,或在联车、两车靠近时,也可变换为“会车雷达”使用。当电车即将靠近站台时红外激光瞄准器25对站台对应位置瞄准,获得的数据通过系统指令使电车自动调整车速,使电车平稳准确停站,然后气动电磁体21自动打开并伸出,电磁体通电吸住站台对应位置,使车厢2停稳,便于乘客安全进出。电车需要出发时,气动电磁体21自动收起,水平导向轮5与站台对应位置接触,辅助电车平稳停靠或起动。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经过实践证明,这种电车安全可靠、装备制造精密,可全天候运行的空中轨道共享智能电动车,可适应人流量大的各种地方和人流量相对较小的边远地区,当站点分布最大限度满足各种需求,配合自动驾驶系统,智能电梯或自动扶梯,使乘客更方便安全到达目的地,并可享受乘坐新型空中轨道共享电车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