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用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457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用型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型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用型材。



背景技术:

轨道车是铁路设备维修、大修、基建等施工部门执行任务的主要运输工具,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大、维护容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兼顾车体轻量化结构和刚性强度的设计要求,在轨道车车厢上使用铝合金型材的比例越来越高。

传统的轨道车型材不但刚性强度较低,而且型材之间无法直接连接,需要通过其它专用紧固部件进行连接,不但额外增加了零部件准备,增加了成本,而且提高了装配难度,降低了轨道车车厢的组装效率。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刚性强度高,具有卡合结构,便于装配的轨道车用型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车用型材,其要点在于:包括型材本体,该型材本体具有依次连接的前段、过渡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后段的宽度,所述过渡段的宽度自与前段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前段、过渡段和后段的下壁平齐,所述过渡段的上壁为斜面结构,该过渡段的上壁具有向上延伸的凸出段,在所述前段、后段和凸出段的端部均设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由型材本体向外延伸的固定座以及由该固定座向外延伸的两个相对的弹性卡合板,该弹性卡合板的外壁上具有卡槽。

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可靠,刚性强度大,用料少,符合轻量化标准,通过卡合结构使其能够与相邻的部件和型材可靠地连接,既保证了连接强度,又降低了装配难度,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凸出段的宽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该凸出段的下部向前弯折。采用以上结构,上小下大的结构保证了凸出段的刚性强度,并通过弯折对相邻部件让位。

作为优选:所述前段上壁的厚度大于其下壁的厚度。采用以上结构,以提高前段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后段的上壁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采用以上结构,配合对相邻部件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在所述型材本体的内部设有多根加强筋。采用以上结构,进一步提高型材的刚性强度,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用型材,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不但刚性强度大,而且用料少,符合轻量化标准,通过卡合结构使其能够与相邻的部件和型材可靠地连接,既保证了连接强度,又降低了装配难度,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一种轨道车用型材,通过挤压工艺而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轨道车用型材包括型材本体1,该型材本体1具有依次连接的前段11、过渡段12和后段13,所述过渡段12的上壁具有向上延伸的凸出段14,在所述前段11、后段13和凸出段14的端部均设有卡合结构15。在所述型材本体1的内部设有多根加强筋16,以进一步加大型材本体1的刚性强度。

请参见图1,前段11、过渡段12和后段13的平齐,所述前段11的宽度大于所述后段13的宽度,所述过渡段12一端的宽度与前段11的宽度相同,另一端的宽度与后段13的宽度相同,并且所述过渡段12的宽度自与前段11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即所述过渡段12的上壁为斜面结构。所述前段11上壁的厚度最大,其厚度不但大于下壁的厚度,还大于过渡段12、后段13以及凸出段14的壁厚,以提高前段的支撑强度。所述凸出段14的宽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该凸出段14的下部向前弯折,上小下大的结构保证了凸出段14的刚性强度,并通过弯折实现对相邻部件让位。

请参见图1,所述后段13的上壁具有两个限位凸起132,以对相邻的部件进行限位。

请参见图2,所述卡合结构15包括由型材本体1向外延伸的固定座151以及由该固定座151向外延伸的两个相对的弹性卡合板152,该弹性卡合板152的外壁上具有卡槽152a。通过该卡合结构15,使轨道车用型材能够与相邻的部件以及型材可靠地连接,既保证了连接强度,又降低了装配难度,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