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造车厢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7303阅读:10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造车厢及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造车厢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多条长大高铁线路开通运营,部分交路的运营时间已超过8h,为了提高长大交路旅客乘坐的舒适性,目前已开通卧铺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250公里,采用16辆编组,头尾两节车厢为座车,中间车厢为餐车卧铺合造车,其余13节车厢均为软卧车,采用夕发朝至运营模式提高旅客乘坐舒适性。但由于既有卧铺动车组的定员有限,运营经济性较差,卧铺动车组仅开通部分长大交路。

在线运营的统型卧铺动车组的餐饮软卧合造车,在第一区域设置外端门、侧门(上车门)、电气柜;在中部设置5个软卧包间、厨房、吧台区;第三区域设置乘务员室、机械师室、工具柜、储物柜、电气柜。软卧包间外设置走廊、走廊两端设置内端门;靠近第一区域电气柜的2个软卧包间用于高铁快运箱的放置,靠近厨房的3个软卧用于随车乘务人员休息。乘务员室、机械师室分别用于乘务、随车机械师办公;厨房主要提供冷链快餐食品,根据旅客需求加热后出售。

在线运营的标准动车组的餐饮座席合造车,在第一区域设置外端门、侧门(上车门)、电气柜、乘务员室、机械师室、工具柜;在第二区域设置65个二等座席,客室两端设置内端门;第三区域设置厨房、储物柜。乘务员室、机械师室分别用于乘务员、随车机械师办公;厨房主要提供冷链快餐食品,根据旅客需求加热后出售。

上述两种合造车在功能区的设置上,均未布置洗漱用的洗面间和排泄用的卫生间,有洗面和排泄需求时要到相邻的车辆,造成一定的不便。餐车不设洗面间和卫生间,特别是卧铺动车组采用夕发朝至运营模式,卧铺动车组在早晨到达目的地,旅客在下车前有如厕、洗漱的需求,因此洗漱设备在早晨为使用高峰期,乘务人员不便占用旅客的洗漱资源,造成乘务人员如厕、洗漱的困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在餐饮车厢的乘务人员如厕、洗漱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造车厢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合造车厢,包括厨房和休息间,所述合造车厢还包括洗漱设施。

优选地,所述厨房和所述洗漱设施分别设置在所述休息间的两端,所述休息间为卧铺间或座席间。

优选地,所述合造车厢的两端分别为一位端和二位端,所述合造车厢包括设置在所述一位端和所述二位端之间依次相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休息间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厨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洗漱设施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还包括第一外端门、控制柜、第一储物柜和就餐区,所述第一外端门设置在所述一位端,所述控制柜和所述第一储物柜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外端门的一侧,所述就餐区设置在与所述控制柜相对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外端的中间为过道;所述厨房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内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内端的一侧为过道。

优选地,所述休息间为卧铺间,所述卧铺间包括两个内端门和5个包间,两个所述内端门分别设置在所述卧铺间的两端,5个所述包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的另一侧为过道。

优选地,所述洗漱设施包括卫生间和洗面间,所述第三区域还包括第二外端门、上车门、电气柜、乘务员室、工具柜、机械师室和第二储物柜,所述第二外端门设置在所述二位端,所述上车门设置在所述二位端的两侧,所述乘务员室和所述电气柜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的一侧,所述洗面间、所述卫生间、所述工具柜、所述机械师室和所述第二储物柜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区域的中间为过道。

优选地,所述休息间为卧铺间,所述卧铺间包括若干包间,每个所述包间包括上铺、下铺、隔板和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上铺在所述翻转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向上翻转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下铺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包间包括安装座,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气弹簧和标准锁,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隔板上,所述上铺与所述安装座枢接,所述气弹簧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上铺连接,所述标准锁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上铺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所述安装座上,在所述上铺处于向上翻转的极限位置时对所述上铺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造车厢。

由于在合造车厢中设置了洗漱设施,解决了合造车厢中的旅客或乘务员需到相邻车厢洗面或如厕的不便问题,缓解了洗漱高峰期合造车厢中的人员洗漱或如厕的困境。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一种合造车厢内部区域布局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边的示例性的一种第一区域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部的示例性的一种第二区域示意图;

图4为图1右边的示例性的一种第三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一种包间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表示为:

1一位端; 2二位端; 3过道;

10第一区域; 20第二区域; 30第三区域;

11第一外端门; 12控制柜; 13第一储物柜;

14就餐区; 15厨房; 21内端门;

22休息间; 23包间; 31第二外端门;

32上车门; 33电气柜; 34乘务员室;

35洗漱设施; 351洗面间; 352卫生间;

36工具柜; 37机械师室; 38第二储物柜;

231上铺; 232下铺; 233隔板;

234安装座; 235气弹簧; 236止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合造车厢及其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方位词“端”是指合造车厢长度方向,“侧”是指合造车厢宽度方向,合造车厢、第一区域、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各自的末端;合造车厢长度方向,第一区域或第三区域在合造车厢靠近外部的一端为“外端”,处于内部的一端为“内端”。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一种合造车厢内部区域布局示意图。合造车厢的两端分别为一位端1和二位端2,一位端1和二位端2之间的区域分为三个功能分区,分别是依次相接的第一区域10、第二区域20和第三区域30,每个区域均设置过道3。合造车厢包括厨房15、休息间22和洗漱设施35,厨房15和洗漱设施35分别设置在休息间22的两端。根据实际需求,休息间22可设置为卧铺间或坐席间。

由于轨道车辆配置上述合造车厢,极大的满足了合造车厢中的旅客和乘务员洗漱和上洗手间的需求。同时采取厨房15和洗漱设施35分离设置,即布置在休息间22的两端,巧妙的将洗漱区与厨房分开,特别是厨房的售卖吧台远离卫生间区域,避免了厨房与卫生间距离较近造成旅客的不适感。

参见图2,为图1左边的示例性的一种第一区域示意图。第一区域10包括第一外端门11、控制柜12、第一储物柜13、就餐区14和厨房15。第一外端门11设置在一位端1,控制柜12和第一储物柜13设置在靠近第一外端门11的一侧,就餐区14设置在与控制柜12相对的第一区域10的另一侧,第一区域10的外端(图2的左边区域)的中间为过道3;厨房15设置在第一区域10的内端(图2的右边区域)的另一侧,第一区域10的内端的一侧为过道3。

参见图3,为图1中部的示例性的一种第二区域示意图。第二区域20的休息间22为卧铺间,卧铺间包括两个内端门21和5个包间23,两个内端门21分别设置在卧铺间的两端,5个包间23依次设置在第二区域20的一侧,第二区域20的另一侧为过道3。

参见图4,为图1右边的示例性的一种第三区域示意图。洗漱设施35包括卫生间352和洗面间351,第三区域30还包括第二外端门31、上车门32、电气柜33、乘务员室34、工具柜36、机械师室37和第二储物柜38,第二外端门31设置在二位端2,上车门32设置在二位端2的两侧,乘务员室34和电气柜设置33在第三区域30的一侧,洗面间351、卫生间352、工具柜36、机械师室37和第二储物柜38设置在第三区域30的另一侧,第三区域30的中间为过道3。电气柜33包括CCU、空调和PIS等控制及显示信息。

上述第一区域10、第二区域20和第三区域30内各设施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动调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一种包间示意图。包间23内设置有上铺231、下铺232,包间23还包括隔板233、安装座234、气弹簧235、标准锁(未示出)和止挡件236,安装座234设置在隔板233上,上铺231与安装座234枢接,气弹簧235一端设置在安装座234上,气弹簧235的另一端与上铺231连接,标准锁安装在安装座234上,上铺231在气弹簧235的运动下能够向上翻转并用标准锁固定地设置在下铺232的上方,止挡件236设置安装座234上,在上铺231处于向上翻转的极限位置,比如设计上铺231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度时,对上铺231进行限位。气弹簧235可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知的其他翻转机构替代,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铺231向上翻转达到极限位时,翻转机构的标准锁可对上铺231在水平或翻转位置进行锁闭固定。当标准锁处于开启状态时,上铺231可通过施加向上的翻转力,上铺231可从水平位翻转到翻转位,然后进行锁闭;同理,上铺231可通过施加向下的翻转力,上铺231可从翻转位翻转到水平位,然后进行锁闭。为了确保翻转位的固定状态,在上铺231翻转到翻转极限位时,打开止档件236,如标准锁没有进行锁闭,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可确保上铺231不会突然落下,造成安全问题。将上铺231往上翻转固定,增加了下铺232的活动空间。

由于对合造车厢的内部设施重新进行了布局,提高了整车重量的平衡性能,空车与重车的重量重心位置变差变小,改善了动力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