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侧架中央方框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9840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铁路货车侧架中央方框芯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架中央方框芯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铁路货车侧架中央方框芯盒。



背景技术: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以动车为代表的铁路运输装备的飞速发展更是振奋人心,铁路货车在高速、重载的发展方向上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究其原因就是大量采用了先进的新技术,在货车重载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随着轴重、载重和速度的增加,对货车转向架重要部件上的关键件摇枕、侧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保证载重和速度要求,又要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一方面在铸件设计上采用新的型号,提高铸件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另一方面不断采用新的铸造技术,提高铸件的质量,为货车的高速、重载提供保障,这些新铸造技术涉及造型、制芯、下芯、精炼等多方面。

铁路货车转向架上关键部件侧架按其特性分为中央方框、导框、滑槽和大三角四个部分,而中央方框可以说是关键部件侧架的心脏,装配的中心,结构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其结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转向架装配和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因此,侧架中央方框结构尺寸的准确和稳定必须得到保证。生产中发现现有的侧架手工制芯用中央方框芯盒结构存在不足:①立柱面间距尺寸调整困难,调整工作量大,立柱面间距尺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造成产品尺寸不稳定或超差;同时对立柱面尺寸进行调整时,对其它尺寸也会产生影响;②制成的砂芯需要配置外用吊具吊运,效率低,不易安放,吊运平衡性差,易滑脱,造成砂芯或砂型损坏或报废;③芯盒外框座落于底板上,容易被积砂垫起而放不到位,影响外框对内部侧板等活块的卡紧,造成芯盒尺寸偏差,最终影响产品尺寸和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铁路货车侧架中央方框芯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铁路货车侧架实用新型中央方框芯盒,包括底板、座落于底板上的外框及侧板、弹簧面板、上横梁体、减砂块、浇道、固定在侧板上的立柱板等活块。外框座落于底板四角方台上;侧板、弹簧面板、上横梁体相互卡位组合,通过外框套固成一体;立柱板与侧板通过可调螺栓连接紧固;底板的中部安装有减砂块,所述减砂块包括浇道、下减砂块和上减砂块,下减砂块固定在底座上,上减砂块为活块,所述外框侧面插入立柱板插销且插销插入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芯盒底板四角设计制作了四个方台,外框座落于底板四角方台上,不与底板接触,减少了外框与底板的接角面,利于框体落到位,保证对内部活块的卡紧,同时便于内部活块放置状态的检查,保证了芯盒本体尺寸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关键部位立柱板与侧板采用分体结构,采用可调整螺栓连接,便于立柱间距尺寸的调整及立柱板的维修、更换,同时对其它尺寸不产生影响,实现立柱面间距尺寸及时、有效、稳定的控制,保证了产品尺寸稳定、准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砂块的内侧设有内置吊具上下减砂块之间设计制作预置自带砂芯吊具,砂芯吊运更加快捷、平衡、稳固,解决了砂芯吊运倾斜、不平衡、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吊芯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芯盒结构设计合理,活块卡位准确,易于检查、紧固,配合精度高,利于芯盒尺寸调整和改进,便于砂芯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侧架中央方框芯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01底板,02外框,03弹簧面板,04侧板,05立柱面板,06上横梁体,07减砂块,08内置吊具、09立柱板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铁路货车侧架中央方框芯盒,本实施例包括芯盒主体底板、外框及安放于底板和框体内的芯盒活块。弹簧面板03、侧板04置于底板01上,通过之间卡槽和定位台相互搭接配合;上横梁体06插在两侧板04间;芯盒外框02将弹簧面板03、侧板04、上横梁体06卡紧;内置吊具08安放在减砂块07内;立柱板插销09通过外框02插入侧板04上;完成芯盒组装。

立柱面板05与侧板04通过可调整螺栓连接固定,便于立柱面板05拆卸、调整。

芯盒外框02座落在底板01四角方台上,能够保证外框02落到位,将侧板04、弹簧面板03和上横梁体06卡紧,保证活块配合尺寸的准确。

为进一步提高砂芯吊运的平衡性、稳定性、安全性及吊芯效率,减砂块内设置了内置吊具08,使砂芯吊运更加快捷、平衡、稳固,解决了砂芯吊运倾斜、不平衡、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吊芯质量和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