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式管道交通智慧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78086发布日期:2018-07-20 19:34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的管理方法,具体的说是无人驾驶式管道交通智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基础的提升,汽车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而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人们平均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交通也成为抑制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障碍。人们急需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解决方案。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密闭管道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对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化需要越来越频繁,而且也在不断的提高轨道车辆交通车辆的时速,以便使人们能够更快的从起始站点(a点)到达目的站点(b点)。

现有的交通技术的缺陷如下:1、现有的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技术都是在单个交通工具上实现的,没有使所有车辆在统一计算环境下实现无人驾驶;2、现有交通工具大多在非封闭环境下运行,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且运行效率较低,安全性较差。3、目前的交通技术大多是有人驾驶,即使有部分无人驾驶也是单个交通工具的无人驾驶,也没有实现同一运行系统环境下交通车辆的互相连通,从而合理分配各个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和路线,避免堵车。4、现有的交通路径会在平面形成交叉点,减少了通过率,增加了用时,并且比较危险,影响行人通过,增加危险性。5、管道交通可以铺设在地下,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占地。6、安全性,很多交通事故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而我们的技术是全程无人驾驶,避免了人为失误,将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人驾驶式管道交通智慧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无人驾驶式管道交通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先在地面上搭设密闭管道,在密闭管道内设置多个站点,在每个站点上均设置车辆停放点,然后在密闭管道内放置多个轨道交通车,在每个站点均设置路线规划器,最后通过大数据控制器及计算机将密闭管道内的轨道交通车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将密闭管道内的轨道交通车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方法如下:先将密闭管道内的各个轨道交通车通过大数据控制器实现联网;然后大数据控制器对各个路段的轨道交通车的数量和运行时速进行统计;接着通过大数据控制器统计出各个站点不同时间段对于交通车的需求,并提前分配和准备交通车;最后当某个站点交通车需求过大,而该站点的预备车辆数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大数据控制器就通过附近站点向该站点调度空闲车辆;步骤二:先乘客在地图显示屏上选择目的地,设置乘车人数;然后大数据控制器根据乘客选择的目的地,以及乘车人数;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最近的目的站点,乘客根据大数据控制器计算出目的站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的站点(b),大数据控制器根据目的站点(b)的距离、乘车人数,并结合整个密闭管道中正在运行的轨道交通车的数量和时速,计算出多条符合乘客需求的合理路径和各个合理路径的预计用时,并匹配相应的交通车辆;乘客根据上述计算出的合理路径和预计用时确定自己的行车路径,匹配交通车到达乘客起点,再然后预备交通车打开车门,并再次语音提醒到达目的地及最近站点,最后由大数据控制器综合实时计算路径和用时;步骤三:先由大数据控制器计算出可以进入巡航管路的时间,再将带有乘客的轨道交通车由加速管道进入巡航管道(快速管道),然后再由巡航管道进入到减速管道,直至轨道交通车到达目的地站点,最后轨道交通车进入站台并开车门;其中,当轨道交通车在由起始站点运动到目的站点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时,此时轨道交通车自动向大数据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大数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故障信号自动调整密闭管道内各个轨道交通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路线,以免轨道交通车在密闭管道内发生碰撞及拥堵;其中,因为管道在立体空间中铺设,不会形成平面交叉点,从而减少用时,增加通过性。并且不同方向管道有平滑管道连接,不会影响变线。(两张图)大数据控制器在时刻监测交通车,各个交通车内均有各自设有多套监测系统,当某个轨道交通车发现故障时,大数据控制器根据该故障车辆的不同的故障原因启动不同的应急预案;当密闭管道内某个路段有故障轨道交通车以至于使密闭管道发生堵塞时,大数据控制器先对密闭管道内其它路段的轨道交通车的路线进行自动调整,再对密闭管道内故障路段的轨道交通车辆进行重新规划,并让故障路段的轨道交通车上的乘客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的行车方案,所述行车方案包括重新规划路线、重新选择目的地;到最近站点下车或者休息;变道回到初始站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效率高,避免交通拥堵:本发明是将轨道交通车辆放置到密闭管道内,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所有轨道交通车辆的互联,使所有轨道交通车辆组成一个整体,在计算机的计算下实现无人驾驶,可以保证轨道交通车辆在密闭管道内互不干扰,能使乘客以最优的路线和最优的速度达到目的地站点。并且密闭管道铺设在立体空间内,不会在平面形成交叉点,增加通过性,减少拥堵。

2、安全性高:由于本发明是在密封管道下的无人驾驶,人为及外界干扰更少,更加安全、速度更快。

3、节能环保:由于发明是在统一计算下的无人驾驶,不仅可以使密闭管道内的驾驶路线和驾驶速度不会相互影响,而且能够使所有轨道交通车辆以最优行驶时速和最佳路线到达目的点,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的统筹运作,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简要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无人驾驶式管道交通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在地面上搭设密闭管道,在密闭管道内设置多个站点,在每个站点上均设置车辆停放点,然后在密闭管道内放置多个轨道交通车,在每个站点均设置路线规划器,最后通过大数据控制器及计算机将密闭管道内的轨道交通车连接成一个整体;

其中,路线规划器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考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路线规划器的主要作用的规划路线,路线规划器包括显示屏和路径系统(如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均可以规划和生成路径并计算大概用时),实际工作时,作为优选方案,路线规划器上还可以设置车辆调度系统(用于合理分配各个站点的车辆),在每个站点上,车辆及站点调度系统均需要与路线规划器连接;

其中,将密闭管道内的轨道交通车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方法如下:先将密闭管道内的各个轨道交通车通过大数据控制器实现联网;然后大数据控制器对各个路段的轨道交通车的数量和运行时速进行统计;接着通过大数据控制器统计出各个站点不同时间段对于交通车的需求,并提前分配和准备交通车;最后当某个站点交通车需求过大,而该站点的预备车辆数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大数据控制器就通过附近站点向该站点调度空闲车辆;

步骤二:先乘客在地图显示屏上选择目的地,设置乘车人数;然后大数据控制器根据乘客选择的目的地,以及乘车人数;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最近的目的站点,乘客根据大数据控制器计算出目的站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的站点(b),大数据控制器根据目的站点(b)的距离、乘车人数,并结合整个密闭管道中正在运行的轨道交通车的数量和时速,计算出多条符合乘客需求的合理路径和各个合理路径的预计用时,并匹配相应的交通车辆;乘客根据上述计算出的合理路径和预计用时确定自己的行车路径,匹配交通车到达乘客起点,再然后预备交通车打开车门,并再次语音提醒到达目的地及最近站点,最后由大数据控制器综合实时计算路径和用时;

步骤三:先由大数据控制器计算出可以进入巡航管路的时间,再将带有乘客的轨道交通车由加速管道进入巡航管道(快速管道),然后再由巡航管道进入到减速管道,直至轨道交通车到达目的地站点,最后轨道交通车进入站台并开车门;

其中,当轨道交通车在由起始站点运动到目的站点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时,此时轨道交通车自动向大数据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大数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故障信号自动调整密闭管道内各个轨道交通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路线,以免轨道交通车在密闭管道内发生碰撞及拥堵;

其中,因为管道在立体空间中铺设,不会形成平面交叉点,从而减少用时,增加通过性;并且不同方向管道有平滑管道连接,不会影响变线;

大数据控制器在时刻监测交通车,各个交通车内均有各自设有多套监测系统,当某个轨道交通车发现故障时,大数据控制器根据该故障车辆的不同的故障原因启动不同的应急预案;

当密闭管道内某个路段有故障轨道交通车以至于使密闭管道发生堵塞时,大数据控制器先对密闭管道内其它路段的轨道交通车的路线进行自动调整,再对密闭管道内故障路段的轨道交通车辆进行重新规划,并让故障路段的轨道交通车上的乘客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的行车方案,所述行车方案包括重新规划路线、重新选择目的地;到最近站点下车或者休息;变道回到初始站点。

实际工作时,本发明可以带有智能识别系统和路径规划的智能识别显示装置,其中,智能识别方式为:乘坐管道交通车需要身份识别和认证,目前预计使用红膜识别,起到安检的作用。智能路径规划的方式为:如高德地图的大数据实时规划系统,需要说明,路径的生成原则和方式,最短距离,最快速度的综合计算。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