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218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陆用车辆领域自行车的制动器中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设有一控制箱,而可达到控制避震装置的功效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一般现有习用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主要是在前叉管内设有弹性体的避震结构,如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087221307号“前叉动作行程可转换的前叉避震器”(请参阅附件一所示),其结构主要是在前叉管内设有一弹性体,其中在弹性体的底部设有一浮动活塞,该浮动活塞的底部并形成设有上油室及下油室,该上、下油室是藉由一具有导槽的阻隔装置予以分隔,因此当骑乘时下油室内的液压油受震动而藉由该导槽流入上油室时,其会带动该浮动活塞而使其受弹性体的压迫进而形成一股缓冲力,如此而达到避震的结构及功效。因为上述固定式的避震器结构不具有任何调整功能,因此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就登山车而言,其为因应不同的上下坡路段,对于避震功能的要求便已非是固定式的避震结构所能因应。
因此各种可调式结构的避震器便因应而生,而纵观各种可调式结构的避震器可知,其主要可分为两种调整结构方式,其一为利用设有一开关部,而可控制液压油进出口的导槽部,使其可呈一封闭状或开启状达到调整的功效(请结合参阅本实用新型的图2所示,即本实用新型在后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避震器结构)。可调式避震器的另一种调整结构方式则如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87212108号“自行车避震器调节改良”(请参阅附件二的图7所示),其主要是利用设有一调整结构而达的可调整动作行程的功效。然而由于在上述两种调整结构方式中,使用者均需直接在避震器上作调整,因此亦不具有实用性。
再者,众所皆知,凡是避震结构其在动作时,均会因弹性体的垂直振动力而造成车体自然性的上下震动,而此种情形若是发生于半刹车时,则对使用者的影响不大,然而若此种振动力是在使用者全刹车时,则会造成对使用者已因全刹车而向前倾的身体带来某种程度的危安因素,更何况此种情况若是发生于斜坡路段时,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因此一种可实时调整避震器的结构便又因应而生,如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87212108号“自行车避震器调节改良”(请参阅附件二的图5所示),其主要是在车把手部设有一调整钮,如此而可在骑乘时直接在车把手部对避震器作一调整,达到方便使用的功效,此种结构虽可由使用者任意调整其避震结构,然而因其刹车系统与避震系统是各为单独运作的调整结构,因此并未有任何的连动结构关系,因此对于使用者的使用而言更显得相当不方便,举例而言,当使用者欲全刹车时,需先行利用该调整开关将避震器调整为无避震状态,如此方可顺利刹车,因此在使用上便又造成使用者的另一项负担,由此可知此种调整结构对于使用者而言仍有尚待改进之处。
上述结构为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前叉的避震结构所能达到的最佳结构,但是由于此种结构不仅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外,同时也会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危安事故,因此整体来讲,相当不具有实用性。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自行车避震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使现有习用的自行车避震结构在使用上可兼具有调整方便及结构完整性更佳的多项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使现有习用的自行车避震结构在骑乘时可具有安全性及实用性,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控制盒,该控制盒容设有导块及一具有活动孔和固定孔的控制体,在该导块的适当处设有一孔槽;一刹车线,其一端是连接受制于刹车把手部,刹车线的另一端则由控制盒的一端穿设入控制盒的内部,该刹车线并穿入且固定于导块所设置的孔槽内,再由该孔槽的另一端穿出,并再穿设入控制体所设置的活动孔,其中该刹车线为可任意滑移于活动孔的结构,最后再将刹车线由控制盒的另一端穿出并固定受制于刹车部,如此而使刹车线与导块形成为一连动结构关系;一控制线,其一端连接受制于开关部,控制线的一端是由控制盒的一端穿入控制盒的内部,其中该控制线是穿入且固定于控制体所设置的固定孔内,并由控制盒的另一端穿出,且固定连接于一具有可调整式结构的避震装置。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中所述的导块在其适当处设有一锁固块,该锁固块螺设于导块,形成紧固刹车线确实固定于导块的孔槽内的结构。
前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中所述的避震装置设有一滑块,其一端设有一锥面,该锥面设置为恰好抵顶于避震装置设置的滑杆,该滑杆的另一端设有一凸体,该凸体设置位于阻隔部的导槽的上部。
前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盒是由座体及盖体所组成。
前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中所述的开关部可固定设置于车体任一适当处形成多变性结构,而具有结构多变性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控制盒,该控制盒设有导块及一具有活动孔及固定孔的控制体,其中在导块设有一孔槽,一刹车线其一端为连接受制于刹车把手处,刹车线并穿入且固定于导块所设的孔槽内,如此再穿入控制体所设的活动孔,最后再将刹车线由控制盒的另一端穿出并连接受制于刹车部;一控制线,其一端受制于开关部,该控制线为穿入且固定于控制体所设的固定孔,再将控制线由控制盒的另一端穿出并固定于一具有可调整式的避震装置。如此可利用该控制盒,达到任意控制避震装置开启与否的功效,确实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自行车的避震结构更加稳固及多变化,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主要是由一控制盒及调整装置所构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利用设有控制块,而可达到任意调整避震器的功效,有效的改善了现有习用自行车避震结构无法任意调整的缺点,更加适于实用。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控制箱,可以达到在全刹车时可自动关闭避震装置的功效,完全改善了现有习用的自行车避震结构在全刹车时所会造成的因避震器的垂直动作而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
4、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因为其仅是对于自行车避震结构做些微的结构改变,所以结构简易,制造成本也相对减少,符合成本效益,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用实用性相比较更是物超所值,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5、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上更适于实用,更能符合使用者对于自行车避震器产品的需求,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佳的选择,而能够大幅提升其整体效益性,从而更为适于实用。
6、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确实可以达到实用上的功效,不仅使用方便,不需烦杂的手续,而且其结构成形的加工更是简便,符合成本效益,而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使用。
7、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8、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结构可更具有实用功效,且能达到稳固实用的目的,其结构确比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所可比拟,较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9、本案申请人是实际生产制造自行车的公司,发展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自行车前叉避震器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实用新型即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自行车避震结构确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使现有习用的自行车避震结构在使用上可兼具有调整方便及结构完整性更佳的多项优点,同时在骑乘时可具有安全性及实用性,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其不仅较现有的自行车前叉避震器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结构简易,适于实用,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控制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避震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控制箱实施时的状态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控制箱实施时的状态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控制箱实施时的状态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控制箱实施时的状态图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避震装置动作时的剖面图。
1----控制盒2----避震装置3----滑杆 4----阻隔部5----导槽 6----液压油7----上油室8----下油室9----凸体 10---刹车线20---控制线21---滑块211--锥面 22---弹性体23---浮动活塞30---座体31---控制体311--固定孔312--活动孔32---导块321--孔槽 322--锁固块40---盖体 50---开关部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主要包括有一控制盒(1)及一可调整式的避震装置(2),该控制盒(1)是由座体(30)及盖体(40)所组成,其中该座体(30)容设有导块(32)及一具有活动孔(312)及固定孔(311)的控制体(31),在导块(32)的适当处设有一孔槽(321);一刹车线(10),其一端是连接受制于刹车把手部(图中未示),刹车线(10)的另一端则由控制盒(1)的一端穿设入控制盒(1)的内部,该刹车线(10)并穿入且固定于导块(32)所设的孔槽(321)内,再由该孔槽(321)的另一端穿出,并再穿设入控制体(31)所设置的活动孔(312),其中该刹车线(10)是可任意滑移于活动孔(312),最后再由控制盒(1)的另一端穿出并固定于刹车部(图中末示),其中为了使刹车线(10)可确实固定于导块(32)的孔槽(321),可在导块(32)的适当处设有一锁固块(322),如此而使刹车线(10)与导块(32)为一连动结构关系;一控制线(20),其一端连接受制于开关部(50),控制线(20)的一端是由控制盒(1)的一端穿入控制盒(1)的内部,其中该控制线(20)是穿入且固定于控制体(31)所设置的固定孔(311),并由控制盒(1)的另一端穿出,并固定连接于避震装置(2)所设的滑块(21);一滑块(21),请参阅图2所示,其一端设有一锥面(211),该锥面(211)恰可抵顶于避震装置(2)所设的滑杆(3),其中该滑杆(3)的另一端设有一凸体(9),该凸体(9)是设置位于阻隔部(4)的导槽(5)的上部;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整体结构。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使用者在正常情况使用时,即避震装置(2)为一正常动作方式时,其若遇有地面崎岖不平时,其液压油(6)会受震动时的压迫而自然由阻隔部(4)所设的导槽(5)进入上油室(7),如此再藉由浮动活塞(23)及弹性体(22)达到避震及缓冲的功效;请参阅图4所示,另当本实用新型在半刹车状态时,当使用者按压刹车把手时,刹车线(10)会连动导块(32)并形成如图4所示的状态,此时避震装置(2)是仍处于一正常的使用状态;请参阅图5所示,若当使用者在全刹车时该导块(32)会受制该刹车线(10)而向前顶掣,并致使该控制体(31)连动该控制线(20),而形成如图5状,而此时的控制线(20)亦会连动滑块(21)使其向前移动,而如图7所示,该滑杆(3)为受制于滑块(21)的抵顶而自然下沉,并使滑杆(3)另一端所设的凸体(9)卡抵于阻隔部(4)的导槽(5)内,而令其下油室(8)的液压油(6)无法再藉由该导槽(5)而流入上油室(7),如此当然也就无法再利用浮动活塞(23)及弹性体(22)达到垂直动作并避震的功效,进一步而言,当使用者在全刹车时,便不会有现有习用自行车前叉避震器的结构所导致的发生使用者危安的事情;另再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可视使用者的需求,在使用前或使用中利用开关部(50),任意调整避震装置(2)的动作关系,当选择完全关闭避震装置(2)的使用时,则如图6所示,由于刹车线(10)并未受制于控制体(31)所设的活动孔(312),因此并未对刹车功能造成任何影响,使用者依然可以任意操控全刹车或半刹车的功能。
再者,当使用者若在避震装置(2)动作时,启动开关部(50),而使导槽(5)形成封闭状,而此时仍留于上油室(7)的液压油(6)并不会对其无避震的功效有任何影响,此是因为液压油(6)并不具有可压缩性,因此依然可顺利达到无避震的功能。
另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开关部(50),其可固定设置于任一适当处,如此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多变性的功效。
在此需特别述明,由上所述的避震装置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且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任一种可调整式的避震装置均可适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控制盒,该控制盒容设有导块及一具有活动孔和固定孔的控制体,在该导块的适当处设有一孔槽;一刹车线,其一端是连接受制于刹车把手部,刹车线的另一端则由控制盒的一端穿设入控制盒的内部,该刹车线并穿入且固定于导块所设置的孔槽内,再由该孔槽的另一端穿出,并再穿设入控制体所设置的活动孔,其中该刹车线为滑移于活动孔的结构,该刹车线由控制盒的另一端穿出并固定受制于刹车部,该刹车线与导块形成为一连动结构;一控制线,其一端连接受制于开关部,控制线的一端是由控制盒的一端穿入控制盒的内部,其中该控制线是穿入且固定于控制体所设置的固定孔内,并由控制盒的另一端穿出,且固定连接于一具有可调整式结构的避震装置。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的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块在适当处设有一锁固块,该锁固块螺设于导块,形成紧固刹车线确实固定于导块的孔槽内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避震装置设有一滑块,其一端设有一锥面,该锥面设置为恰好抵顶于避震装置设置的滑杆,该滑杆的另一端设有一凸体,该凸体设置位于阻隔部的导槽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控制盒是由座体及盖体所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开关部可固定设置于车体适当处形成多变性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良的自行车线控装置,主要包括一控制盒,控制盒容设有导块及一具有活动孔和固定孔的控制体,导块适当处设有一孔槽;一刹车线,一端连接受制于刹车把手部,另端由控制盒一端穿入控制盒内部,并穿入固定于导块设置的孔槽内,由孔槽另端穿出,再穿入控制体的活动孔,最后刹车线由控制盒另一端穿出并固定受制于刹车部;一控制线,一端连接受制于开关部,另端由控制盒一端穿入控制盒内部,控制线穿入且固定于控制体的固定孔内,由控制盒另端穿出,固连于一具可调整结构的避震装置。其利用控制盒可达到任意控制避震装置开启与否的功效,使避震结构在使用上兼具有调整方便及结构完整性更佳的多项优点,骑乘时更具有安全性及实用性。
文档编号B62L3/00GK2525033SQ01270560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4日
发明者白国安 申请人:白国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