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31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技术领域,属于一种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它由减震垫上支架、减震垫下支架、减震簧、减震簧传动杆、上支架稳定管、上支架稳定轴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垫上支架通过上支架稳定管与上支架稳定轴与下支架上的上支架支撑板固定连接,减震簧通过减震簧传动杆发挥减震作用,减震簧置于减震垫下支架上的减震簧前档板和减震簧传动杆后稳定板之间,减震簧传动杆穿过前挡板、减震簧、后稳定板后,前端与上支架上的传动杆连接板连接,后端穿过传动杆后稳定板上的稳定孔,以防止传动杆后端晃动不稳。
减震簧传动杆前端压扁打有与传动杆连接板连接的小孔,后端套有丝扣,并设有减震簧后挡板和后挡板位置调整螺母,松紧螺母,可调整减震簧后挡板位置,从而起到压缩或放松减震簧,增减减震簧弹力的作用,以适应不同体重的儿童乘坐。
为了乘坐安全,在减震垫上支架后部设有可调节长度的座椅后档杆。
为了乘坐安全,在减震垫上支架前部设有可拆装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减震效果显著。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支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簧传动杆结构示意图减震簧传动杆4前端压扁打有与传动杆连接板连接的圆孔,后端套有丝扣,拧动丝扣上的后挡板位置调整螺母16(见图4),从而调整减震簧后挡板8的位置,压缩或放松减震簧3,调整它的弹力,以达到不更换减震簧而使不同体重的儿童都可得到良好避震的功效。
上支架前端下部设有减震簧传动杆连接板14(见图2),连接板上钻有与传动杆连接的圆孔,上支架稳定管前设有上支架倾角控制上挡杆11。
下支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上支架支撑板10,其上钻有供穿越上支架稳定轴之用的圆孔15,两个圆孔下设有上支架倾角控制下档杆12,下支架中部设有减震簧前挡板6,其上钻有供穿传动杆4的圆孔,下支架后部设有传动杆稳定板7,它上面也钻有供穿传动杆4的圆孔(见图3)。
为乘坐安全,上支架前部设有可拆装扶手(见


图1)。
为乘坐安全,上支架后部设有可调节长度的座椅后档杆21(见图2)以适应固定不同长宽座椅的要求,防止后座椅从上支架后部滑落。
减震垫上装上儿童后座椅,儿童乘坐更舒适,既安全又可消除颠簸造成的臀部疼痛,非常适合道路不平的路面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它由减震垫上支架、减震垫下支架、减震簧、减震簧传动杆、上支架稳定管、上支架稳定轴构成,其特征在于减震簧上支架通过上支架稳定管与上支架稳定轴与下支架上的上支架支撑板固定连接,减震簧置于减震垫下支架上的减震簧前档板和减震簧传动杆后稳定板之间,减震簧传动杆穿过前挡板和减震簧,再套上减震簧后挡板,拧上后挡板位置调整螺母后,传动杆后端从减震杆后稳定板中央孔伸出,传动杆前端与上支架上的传动杆连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减震簧传动杆前端设有与上支架传动杆连接板连接的连接孔,后端套有丝扣,丝扣上设有减震簧后挡板和后挡板位置调整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减震垫下支架上两片上支架支撑板之间设有上支架倾角控制下挡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其特征在于上支架稳定管前端设有上支架倾角上挡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其特征在于上支架前端设有可拆装扶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其特征在于上支架后端设有可调节长度的座椅后档杆。
专利摘要一种儿童专用自行车后座椅减震垫,它由减震垫上支架、减震垫下支架、减震簧、减震簧传动杆、上支架稳定管、上支架稳定轴构成,其所述的上支架通过上支架稳定管与上支架稳定轴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减震簧置于减震簧前挡板和减震簧传动杆后稳定板之间,减震簧传动杆穿过前挡板和减震簧,再套上减震簧后挡板,拧上后挡板位置调整螺母后,传动杆后端从传动杆后稳定板中央孔中伸出,前端与上支架上的传动杆连接板连接。将此减震垫固定在自行车后座架上,然后将儿童后座椅固定在减震垫上,既舒适安全又可消除颠簸造成的臀部疼痛,非常适合道路不平的路面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减震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B62J1/00GK2564448SQ0224391
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1日
发明者庞景义 申请人:庞景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