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31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其是利用设置在竖管上的连接套与把手之间的塑性衬套,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现有常见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主要作用在于使自行车把手与竖管接合更具紧密性。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87203422号“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详见附件一即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87203422号“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的公告文本),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是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其装配外观图。由图可知,其整体结构是一种利用铰链铰接在一起的一半弧形的盖体23和半弧状的呈接体21组成的连接套,并利用一压紧块24将自行车把手与竖管连接牢固。
上述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虽可提供使用者一具有连接牢固的功效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结构中还存在有若干缺点,造成该“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而其缺点可归纳如下1、首先,这种连接装置仅具有连接牢固的功能,适用于金属材质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固定,而不适用于其他的非金属材质。当前自行车业界在材质选用上已达多样化,其中以复合材料制成的把手而言,我们知道复合材料虽具有美观、质轻、耐高温、无氧化问题...等众多优点,但却因其塑性强度不足,对于单点抗压能力差,而易造成脆裂,这种脆裂最易发生在把手与紧竖管的结合压紧处。
2、再者,业界有在连接套与复合材料把手之间增加一金属衬套来解决单点抗压能力差的问题,但金属衬套与把手之间易发生相对转动或轴向移动,带来安全隐患,故如何解决它们的相对运动又是一个问题,故不具有实用性。
上述为一般现有“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的结构,但由于此种结构不仅会容易造成把手脆裂,而且也存在会造成使用安全上的顾虑等相当大的麻烦,因此整体来讲,其可说是相当不具有实用性。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问题,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现有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适用于任何的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制成的自行车把手并且连接牢固,在使用上更具有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现有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的单点应力对复合材料的把手所造成的破坏,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竖管上的连接套和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和把手之间的塑性衬套。其中所述连接套的横断面呈“C”形环状,该“C”形环的开口处设有两个对置的具有螺纹孔的耳柄,所述螺纹孔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栓。所述塑性衬套上设有沿其纵向分布的若干长孔和至少一道环形凸起,所述把手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的环形凸起为两道,所述若干长孔均匀分布于该两个环形凸起之间。所述的塑性衬套的横断面为环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由于在连接套和把手之间增设有塑性衬套,增加了连接装置的整体塑性,减小了脆性;塑性衬套上设有与把手上设有的凹槽相配合的环形凸起,就使得塑性衬套与把手之间连接牢固,不会产生转动或轴向移动,去除了安全隐患。又由于在塑性衬套上设有若干沿其纵向分布的长孔,就将单点应力分散开,从而使把手受力均匀,避免其脆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稳固及多变化,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因为其仅是对于“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做些微的结构改变,增加一塑性衬套,所以结构简易,制造成本也相对较少,符合成本效益,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用实用性相比较更是物超所值,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2、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上更适于实用,更能符合使用者对于“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产品的需求,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佳的选择,而能够大幅提升其整体效益性,从而更为适于实用。
3、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以达到实用上的功效,不仅使用方便,不需烦杂的手续,而且结构成形的加工更是简便,符合成本效益,而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使用。
4、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比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所可比拟,较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其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较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易,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自行车手把竖管结合结构改良”的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0......竖管 20......车首管30......连接套 31......耳柄32......螺栓 40......把手41......凹槽 50......塑性垫体51......长孔 52......凸起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其主要包括竖管10和把手40。其中竖管10的一端固定在车首管20上,另一端固定有连接套30;在连接套30和把手40之间设有横断面为环形的塑性衬套50。连接套30的横断面呈“C”形环状,该“C”形环的开口处设有两个对置的具有螺纹孔的耳柄31,螺纹孔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栓32。塑性衬套50上设有两道环形凸起52,把手40上设有与凸起52相配合的凹槽41。两道环形凸起52之间的塑性衬套50上沿其纵向均匀分布有若干长孔51,长孔51的作用在于将在连接套30与把手40压紧时或者在螺栓32紧固连接套30时产生的单点应力分散开,使把手40的受力面积增大,从而起到保护把手40不致于脆断的作用。塑性衬套50及其上的若干长孔51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整体塑性功能,从而使复合材质或碳纤维材质的把手在使用上,可避免单点应力的破坏作用。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泛。
安装时,将塑性衬套50置于连接套30和把手40之间,并使把手40上的凹槽41与塑性衬套50上的环形凸起52配合好;再将螺栓32穿过两个耳柄31上的螺纹孔拧紧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竖管(10)上的连接套(30)和把手(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套(30)和把手(40)之间的塑性衬套(50),其中所述连接套(30)的横断面呈“C”形环状,该“C”形环的开口处设有两个对置的具有螺纹孔的耳柄(31),所述螺纹孔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栓(32),所述塑性衬套(50)上设有沿其纵向分布的若干长孔(51)和至少一道环形凸起(52),所述把手(40)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52)相配合的凹槽(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环形凸起(52)为两道,所述若干长孔(51)均匀分布于该两个环形凸起(5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塑性衬套(50)的横断面为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自行车把手与竖管的连接装置,其包括固定在所述竖管上的连接套和把手。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和把手之间的塑性衬套。其中连接套的横断面呈“C”形环状,该“C”形环的开口处设有两个对置的具有螺纹孔的耳柄,螺纹孔内设有与其配合的螺栓。塑性衬套上设有沿其纵向分布的若干长孔和至少一道环形凸起,把手上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由于设有塑性衬套,增加了连接装置的整体塑性,减小了脆性;塑性衬套上设有与把手上的凹槽配合的凸起,使得塑性衬套与把手之间连接牢固,不会产生转动或轴向移动,去除了安全隐患。又由于在塑性衬套上设有若干沿其纵向分布的长孔,就将单点应力分散开,从而使把手受力均匀,避免其脆断。
文档编号B62K21/12GK2567136SQ0224361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9日
发明者江承勋 申请人:江承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