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406421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在这种车辆的后部设有相对于车体的后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尾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后部构造中有下述的构造具有尾门和作为车体中的车顶面板的侧缘部与侧面板的上部侧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条形部,将用于连接可开闭的该尾门的尾门合页夹设在这些条形部和尾门之间,而且,通过与安装在条形部上的车顶嵌条相连的合页盖来覆盖该尾门合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5195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构成中,虽然是将上述合页盖和车顶嵌条这两者的端部嵌合,将已被设置在合页盖上的安装部固定在条形部上来安装合页盖,但是,若想这样地将合页盖固定在车体上,则存在合页盖容易位移,使车顶嵌条相对于车体的组装作业性降低的问题。另外,因为希望合页盖相对于车体具有更高的安装刚性,所以人们要求对这方面进行改善。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合页盖和车顶嵌条相对于车体的安装刚性以及组装作业性提高的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

发明内容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技术方案1记载的是一种车辆(例如实施例中的车辆1)的后部构造,该后部构造具有对车体(例如实施例中的车体1a)的后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尾门(例如实施例中的尾门2),和作为上述车体中的车顶面板(例如实施例中的车顶面板5)的侧缘部与侧面板(例如实施例中的侧面板4)的上部侧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条形部(例如实施例中的条形槽6),并且使合页结构(例如实施例中的尾门合页3)夹设在上述条形部与尾门之间,上述合页结构用于连接可开闭的上述尾门,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合页结构的合页盖(例如实施例中的合页盖8),和被设置在上述条形部上的车顶嵌条(例如实施例中的车顶嵌条7),以及对上述合页盖和车顶嵌条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例如实施例中的连结部件10),上述连结部件被固定在上述条形部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二的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件具有与上述合页盖卡合的第一卡合构件(例如实施例中的后卡合部12),和与上述车顶嵌条卡合的第二卡合构件(例如实施例中的前卡合部11),以及与上述条形部卡合的第三卡合构件(例如实施例中的下卡合部13)。
本发明技术方案三的特征在于,由上述第一卡合构件对上述连结部件向车辆前方的位移进行限制,由上述第三卡合构件对上述连结部件向车辆后方的位移进行限制。
本发明技术方案四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卡合构件卡合在上述车顶嵌条的端部内侧。
本发明技术方案五是一种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该车辆后部具有对车体(例如实施例中的车体1a)的后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尾门(例如实施例中的尾门2),和作为上述车体中的车顶面板(例如实施例中的车顶面板5)的侧缘部与侧面板(例如实施例中的侧面板4)的上部侧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条形部(例如实施例中的条形槽6),并且使合页结构(例如实施例中的尾门合页3)夹设在上述条形部和尾门之间,上述合页结构用于连接上述可开闭的尾门,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合页结构的合页盖(例如实施例中的合页盖8),和被设置在上述条形部上的车顶嵌条,以及对上述合页盖和车顶嵌条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例如实施例中的连结部件10),上述连结部件具有与上述合页盖卡合的第一卡合构件(例如实施例中的后卡合部12),和与上述车顶嵌条卡合的第二卡合构件(例如实施例的前卡合部11),以及与上述条形部卡合的第三卡合构件(例如实施例中的下卡合部13),在通过上述第二卡合构件将上述连结部件安装在上述车顶嵌条上的状态下,将该车顶嵌条安装在上述条形部上,并且将上述连结部件通过上述第三卡合构件安装到上述条形部上,此后,将上述合页盖安装在上述条形部上,并且将上述连结部件通过上述第一卡合构件安装在上述合页盖上。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一所述的构造,通过将连结合页盖和车顶嵌条的连结部件固定在车体的条形部上,可以使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的安装刚性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将连结部件固定在车体上,可以抑制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在连结部产生间隙,使外观性提高。另外,通过在预先将连结部件安装到合页盖或车顶嵌条上的状态下进行这些部件相对于车体的安装作业,可以使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相对于车体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二所述的构造,连结部件能够与合页盖、车顶嵌条以及条形部分别卡合,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的组装工序的设定自由度提高,能够使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的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三所述的构造,因为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在连结部向车辆前方以及后方的位移可靠地受到限制,所以能够使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的安装状态更加可靠。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四所述的构造,因为能够使比较具有弹性的车顶嵌条的端部向合页盖侧延伸,使该端部与合页盖进行弹性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在连结部产生间隙。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五所述的构造和方法,由于是在将连结部件安装到比较大型的车顶嵌条上的状态下,将这些部件一起安装到车体上,然后,将比较小型的合页盖安装到车体上,同时,将该合页盖安装到连结部件上,所以,能够使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相对于车体的组装作业性提高。另外,由于将车顶嵌条和合页盖的连结部固定在车体上,所以,与将其嵌装在条形部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相对于车体的安装刚性提高,而且能够抑制车顶嵌条与合页盖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可以使外观性提高。


图1是从斜上方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车辆的车顶嵌条后端部以及合页盖前端部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上述合页盖前端部下侧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车辆1a车体2尾门3尾门合页(合页结构)4侧面板5车顶面板6条形槽(条形部)7车顶嵌条8合页盖10连结部件11前卡合部(第二卡合构件)12后卡合部(第一卡合构件)13下卡合部(第三卡合构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与车辆的方向相同。另外,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图1所示的车辆1具有将面板部件和车体骨架部件接合成一体而构成的单壳构造的车体1a,其后端部中的后方开口部通过尾门2进行开闭。尾门2是以能够使其下缘侧沿上缘侧的左、右方向的合页轴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的方式被开闭的。尾门2的上端部由左、右一对尾门合页(合页结构)3连接在上述后方开口部的上缘部上,其可相对于上述后方开口部的上缘部自由地转动。
一并参照图2,构成车体1a的左、右侧部外板的左、右侧面板4的上部被设置成通过分别向左、右方向内侧弯曲而与构成车体1a中的上部外板的车顶面板5的左、右外侧相连。这样的车顶面板5的左、右外侧缘部以及左、右侧面板4的上部内侧缘部,在分别向下方延伸后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重叠,在此状态下,通过对两面板4、5的重叠部分进行点焊等,将车顶面板5和左、右侧面板4结合成一体。在这样的两面板4、5的接合部分上形成了沿着该两面板4、5的侧缘部延伸的条形槽(条形部)6。
条形槽6被形成为向上方敞开的凹形截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后端直至上述后方开口部为止,与形成在该后方开口部周缘部的未图示的滴水部连通。这样的条形槽6的后端部被形成为向后方使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增大的形状,并且在该后端部内配设了上述尾门合页3(参照图1)。
在条形槽6上安装了车顶嵌条7,以便封闭其上部敞开部,同时,在左、右条形槽6的后端部安装着合页盖8,以便封闭其上部敞开部并且覆盖尾门合页3。
车顶嵌条7被形成为向下方敞开的截面C字形,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它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与条形槽6大致相同的宽度,并且是相对于该左右宽度而言其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较小的扁平状的部件。车顶嵌条7的内周部由形成截面C字形的板状的型芯骨7a构成,在该型芯骨7a的外周侧,例如通过挤压成型,一体地形成了由弹性材料或橡胶等构成的壁厚较大的弹性部件层7b。这样的车顶嵌条7被嵌入条形槽6的上部敞开部内而对其进行封闭。
在条形槽6的底面上,沿着它并列地立着设置多个T形大头螺栓9,T形大头螺栓9是从圆板状的头部的下表面中央延伸出直径较小的轴部而构成的,该轴部的下端通过焊接与条形槽6的底面接合。在车顶嵌条7的内侧,固定设置着与各T形大头螺栓9对应的未图示的夹持部件,上述夹持部件与各T形大头螺栓9卡合,并且借助后述的连结部件10,将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卡合在条形槽6上,由此将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车顶嵌条7以均等地嵌入在条形槽6内的状态固定在该条形槽6内。
另一方面,合页盖8是在车顶嵌条7的后方被设置成与其相连续的部件,并且被同样地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扁平的截面C字形,例如它是通过使用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注塑成型而被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合页盖8的前端在安装到车体1a上的状态下,从后方与车顶嵌条7的后端接触。通过消除合页盖8的前端与车顶嵌条7之间的间隙,外观上的连续性得到提高。这样的合页盖8被嵌入在条形槽6的后端部的上部敞开端之间而对其进行封闭。
在合页盖8的中间部内侧,设置能够与例如尾门合页3(或车体1a)从后方卡合的未图示的夹持部件,通过使上述夹持部件与尾门合页3等从后方卡合,并且借助后述的连结部件10,使合页盖8的前端部卡合在条形槽6上,由此,合页盖8被固定在车体1a上。
合页盖8的前端部和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通过上述连结部件10相互连结在一起,并且,通过该连结部件10固定在车体1a上。
如图2所示,连结部件10是通过例如使用了ABS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一体形成的部件,具有被插入到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内而与其卡合的前卡合部(第二卡合构件)11,和被插入到合页盖8的前端部内而与其卡合的后卡合部(第一卡合构件)12,以及被插入到车体1a的条形槽6内而与其卡合的下卡合部(第三卡合构件)13。
为了能够插入到车顶嵌条7内,前卡合部11在外观上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较小的长方体状,从其后端部开始,同样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较小的夹持部件状的上述后卡合部12向后方延伸,而从其下端部开始,相对于该前卡合部11而言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较小的盒状的上述下卡合部13向下方突出。通过将此前卡合部11插入到车顶嵌条7内,来限制车顶嵌条7和连结部件10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
一并参照图3,在前卡合部11的下部两侧的棱角线部,设置了切掉其前后中间部而成的卡合凹部14。另一方面,在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内侧的下部两侧缘部上,设置了例如将型芯骨7a切起而成的嵌条侧卡合部15。这些嵌条侧卡合部15以及卡合凹部14在将前卡合部11一直插入到车顶嵌条7后端部内的规定位置时相互卡合,由此,限制连结部件10相对于车顶嵌条7而言的在插入方向以及拔出方向上的移动(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后卡合部12的前端侧(后侧)的左、右两侧部作为沿前后方向的弹性片16被进行了分支,在该左、右弹性片16的前端部设置了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爪17。各弹性片16可以向左、右方向内侧进行弹性变形。
一并参照图4,在合页盖8的前端部内侧设置了盒状的盖侧卡合部18,通过将后卡合部12从前方插入到该盖侧卡合部18内,并使两卡合爪17与盖侧卡合部18的后端卡合,对连结部件10相对于合页盖8而言的在拔出方向上的移动(向前方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盖侧卡合部18具有从合页盖8主体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侧壁,和跨在该两侧壁的下缘之间的下壁,后卡合部12可从前方插入到由这些各壁形成的空间内。在使各弹性片16向左、右方向内侧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后卡合部12被插入到盖侧卡合部18内,使其后端部向盖侧卡合部18的后方突出,并使上述弹性变形恢复原状,由此,使各卡合爪17与盖侧卡合部18的后端卡合。在此状态下,如上所述,连结部件10向前方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
在后卡合部12的上表面左、右两侧,立着设置了沿前后方向的左、右一对上导向肋19,并且,在下表面左右中央部,同样地立着设置了沿前后方向的下导向肋20。
在将后卡合部12插入到盖侧卡合部18内时,两上导向肋19的上缘与合页盖8主体下表面抵接,同时,后卡合部12的下表面与盖侧卡合部18的下壁上表面抵接,而且,后卡合部12的两侧缘与盖侧卡合部18的两侧壁内表面抵接。由此,在将后卡合部12插入到盖侧卡合部18内的状态下,合页盖8以及连结部件10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
另外,在盖侧卡合部18的下壁左右中央部,形成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21,此狭缝21可由后卡合部12的下导向肋20嵌合,在将后卡合部12向盖侧卡合部18内插入时,通过将下导向肋20嵌入狭缝21内来导向后卡合部12插入到盖侧卡合部18内。
在这里,在连结部件10被结合在车顶嵌条7以及合页盖8这两者上的状态下,即,在通过连结部件10连结了车顶嵌条7和合页盖8的状态下,合页盖8的前端从后方被推压到车顶嵌条7的后端,并与其紧密接触。此时,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稍微产生弹性变形,其后端位置相对于无合页盖8的状态下的车顶嵌条7’(图3中点划线所示)的后端位置而言,仅向前方移动了弹性变形量t。
下卡合部13具有从前卡合部11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侧壁,和跨在该两侧壁的下缘之间的下壁。在上述下壁的左右中央部,形成了俯视时将其切成U字状而构成的向后方敞开的卡合槽22。卡合槽2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T型大头螺栓9的轴部直径相当,并且,上述下壁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与T型大头螺栓9的轴部长度相当。通过将T型大头螺栓9的轴部嵌入上述卡合槽22内,使该T型大头螺栓9与下卡合部13卡合,来限制相对于条形槽6(车体1a)而言的下卡合部13(连结部件10)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此时,通过使T型大头螺栓9的轴部接触到卡合槽22的前端,来限制相对于条形槽6(车体1a)而言的下卡合部13(连结部件10)向后方的相对移动。这样,通过限制连结部件10向后方的相对移动,如上所述,在通过连结部件10连结了车顶嵌条7和合页盖8的状态下,即使基于车顶嵌条7后端部的弹性变形的向车辆后方的弹性反力作用在连结部件10以及合页盖8前端部上,这些连结部件10以及合页盖8向车辆后方的位移也受到了限制,因而能够良好地保持车顶嵌条7与合页盖8之间的外观上的连续性。
接着,就将上述车顶嵌条7以及合页盖8安装到车体1a上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连结部件10安装到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这是通过将连结部件10的前卡合部11插入到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内,使卡合凹部14与嵌条侧卡合部15相互卡合来进行的。由此,相对于车顶嵌条7而言的连结部件10在各方向的位移受到限制。
接着,将处于安装了连结部件10的状态下的车顶嵌条7安装到车体1a的条形槽6内。这是通过在成为与规定的安装位置相比的前方的位置将车顶嵌条7嵌入到条形槽6内直至规定的深度,并在此状态下使车顶嵌条7整体向车辆后方移动,使车顶嵌条7内的各夹持部件卡合在相应的T型大头螺栓9上来进行的。
此时,连结部件10的下卡合部13也同样是通过在成为与规定的安装位置相比的前方的位置被插入到条形槽6内,并在此状态下连结部件10与车顶嵌条7一起向车辆后方移动,相应的T型大头螺栓9的轴部进入到卡合槽22内,由此,下卡合部13将与T型大头螺栓9卡合,因而相对于车体1a而言的连结部件10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受到限制。另外,此时通过T型大头螺栓9的轴部接触到卡合槽22的前端,来限制相对于车体1a而言的连结部件10向后方的位移。
接着,进行将尾门合页3安装到条形槽6的后端部内的作业等,然后,进行合页盖8相对于车体1a的安装。这是通过将合页盖8从车辆后方嵌入到条形槽6的后端部内,使合页盖8中央部内侧的夹持部件与尾门合页3等卡合来进行的。
此时,通过将分别与车顶嵌条7以及车体1a进行了卡合的连结部件10的后卡合部12插入到合页盖8前端部的盖侧卡合部18内,来限制合页盖8相对于连结部件10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另外,通过后卡合部12的各卡合爪17与盖侧卡合部18的后端卡合,来限制合页盖8相对于连结部件10向车辆后方的位移(连结部件10相对于合页盖8向车辆前方的位移)。另外,在后卡合部12卡合到盖侧卡合部18上的状态下,通过使合页盖8前端从后方与车顶嵌条7后端紧密接触,来限制合页盖8相对于连结部件10向车辆前方的位移。
而且,在将连结部件10安装到比较大型的车顶嵌条7上的状态下,将这些部件一起安装到车体1a上,然后,将比较小型的合页盖8安装到车体1a上,同时,将该合页盖8安装到连结部件10上,由此,可以使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相对于车体1a的组装作业性提高。另外,将车顶嵌条7后端部和合页盖8前端部的连结部固定在车体1a上,这与将其嵌装在条形槽6内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相对于车体1a的安装刚性提高,而且,能够抑制车顶嵌条7与合页盖8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外观性提高。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的车辆1的后部构造具有相对于车体1a的后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尾门2,和作为上述车体1a中的车顶面板5的侧缘部与侧面板4的上部侧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条形槽6,并且是使尾门合页3夹设在上述条形槽6和尾门2之间的构造,上述尾门合页3用于连接可开闭的上述尾门2,此车辆1的后部构造还具有覆盖上述尾门合页3的合页盖8,和被设置在上述条形槽6上的车顶嵌条7,以及对上述合页盖8和车顶嵌条7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10,上述连结部件10被固定在上述条形槽6上。
根据此结构,通过将连结合页盖8和车顶嵌条7的连结部件10固定在车体1a的条形槽6上,可以使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的安装刚性提高。另外,通过将连结部件10固定在车体1a上,可以抑制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在连结部产生间隙,使外观性提高。另外,通过在预先将连结部件10安装到车顶嵌条7上的状态下进行这些部件相对于车体1a的安装作业,可以使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后部构造中,由于上述连结部件10具有与上述合页盖8卡合的后卡合部12,和与上述车顶嵌条7卡合的前卡合部11,以及与上述条形槽6卡合的下卡合部13,因此,连结部件10能够与合页盖8、车顶嵌条7以及条形槽6分别卡合,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的组装工序的设定自由度提高,因而能够使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的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上述后部构造中,由于上述后卡合部12限制上述连结部件10向车辆前方的位移,上述下卡合部13限制上述连结部件10向车辆后方的位移,因此,合页盖8和车顶嵌条7之间的连结部向车辆前方以及后方的位移可靠地受到了限制,所以可以使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的安装状态成为更加可靠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后部构造中,由于上述前卡合部11被设置在与上述车顶嵌条7的后端部相比的前方,因此,能够使比较具有弹性的车顶嵌条7的弹性部件层7b的后端部向合页盖8侧延伸,使该端部与合页盖8的前端部进行弹性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合页盖8以及车顶嵌条7在连结部产生间隙。
另外,本发明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例如连接部件的材质和形状、与其他部件的卡合方法等是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情形的。另外,也可以在预先将连结部件10安装到合页盖8上的状态下,进行这些部件相对于车体1a的安装作业。
而且,上述实施例中的构成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该后部构造具有对车体的后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尾门,和作为在上述车体中的车顶面板的侧缘部与侧面板的上部侧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条形部,并且使合页结构夹设在上述条形部和尾门之间,上述合页结构用于连接上述可开闭的尾门,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合页结构的合页盖,和被设置在上述条形部上的车顶嵌条,以及连结上述合页盖和车顶嵌条的连结部件,上述连结部件被固定在上述条形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件具有与上述合页盖卡合的第一卡合构件,和与上述车顶嵌条卡合的第二卡合构件,以及与上述条形部卡合的第三卡合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第一卡合构件对上述连结部件向车辆前方的位移进行限制,由上述第三卡合构件对上述连结部件向车辆后方的位移进行限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卡合构件卡合在上述车顶嵌条的端部内侧。
5.一种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该车辆后部具有对车体的后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尾门,和作为在上述车体中的车顶面板的侧缘部与侧面板的上部侧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条形部,并且使合页结构夹设在上述条形部和尾门之间,上述合页结构用于连接上述可开闭的尾门,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合页结构的合页盖,和被设置在上述条形部上的车顶嵌条,以及对上述合页盖和车顶嵌条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上述连结部件具有与上述合页盖卡合的第一卡合构件,和与上述车顶嵌条卡合的第二卡合构件,以及与上述条形部卡合的第三卡合构件,在通过上述第二卡合构件将上述连结部件安装在上述车顶嵌条上的状态下,将该车顶嵌条安装在上述条形部上,并且将上述连结部件通过上述第三卡合构件安装到上述条形部上,此后,将上述合页盖安装在上述条形部上,并且将上述连结部件通过上述第一卡合构件安装在上述合页盖上。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合页盖以及车顶嵌条相对于车体的安装刚性以及组装作业性的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在这种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中,使尾门合页夹设在作为车顶面板(5)的侧缘部与侧面板(4)的上部侧缘部之间的接合部的条形槽(6)与尾门之间,其中,具有覆盖上述尾门合页的合页盖(8),和被设置在上述条形槽(6)上的车顶嵌条(7),以及对上述合页盖(8)和车顶嵌条(7)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10),在将连结部件(10)安装到上述车顶嵌条(7)上的状态下,将这些部件一起固定到上述条形槽(6)上,然后,将上述合页盖(8)安装到上述条形槽(6)上,并且安装到上述连结部件(10)上。
文档编号B62D25/10GK1990325SQ20061016992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7日
发明者北川明宏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