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104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结构强且重量轻。
背景技术
传统自行车车架是由金属材质加工制成,其结构强度佳,然重量较重,为减轻车架的重量,近年来发展出以碳纤维补强树脂为材质的车架,如图1所示,该车架1由一前车架2、一中轴3以及一后车架4分别成形后再组接而成,其中,该前车架2又可分成一上管5、一头管6以及一下管7,如图2所示,其制造方式是先将预浸树脂的纤维织布卷绕成一长管8,并于该长管8预定部位形成二开口81,再将一已成形的车首管9经由一开口81插入该长管8中,该车首管9并由另一开口81伸出该长管8,最后将该长管8与该车首管9置入一模具中加热一段时间,该前车架2即可成形。
然而,以此二次成形方式制成的前车架2其车首管9与头管6之间易生缝隙,因此结构强度不佳,且上管5、下管7的结构强度亦不足,常因承受较大的应力而发生结构破坏,若欲加强结构而使用较多量的纤维补强树脂,又会增加整体的重量,因此,如何能兼顾前车架的结构强度及重量,已成为业界亟待研发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结构强且重量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包含有一上管,由纤维补强材料所制成,该上管内部具有一容室;一下管,由纤维补强材料所制成,该下管内部具有一容室;以及一头管,由纤维补强材料所制成且由该上管的一端与该下管的一端一体地延伸而出,该上管、头管与下管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该头管具有一容室以及二开口连通该容室与外界,该头管的容室并与该上管的容室及该下管的容室连通。
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还包含有二第一内管互相邻接并排地设于该上管的容室中,该二第一内管与该上管密接而无缝隙,且该二第一内管邻接的管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上肋。
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中该二第一内管的内部与该头管的容室连通。
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中该上肋实质上平行于该平面。
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还包含有二第二内管互相邻接并排地设于该下管的容室中,该二第二内管与该下管密接而无缝隙,且该二第二内管邻接的管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下肋。
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中该二第二内管的内部与该头管的容室连通。
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中该下肋实质上平行于该平面。
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使得前车架整体的重量得以减轻,而仍能保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前车架并不具公知结构中的车首管,因此,其重量可进一步减轻,以改善公知结构的缺失,并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公知自行车车架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沿2-2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图3沿4-4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5-5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沿6-6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举以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10包含有由纤维补强树脂所制成的一上管20、二第一内管24、一下管30、二第二内管34以及一头管40,该纤维于本实施例中为碳纤维,实际制造时亦可采用硼纤维、玻璃纤维或克维拉(Kevlar)纤维,该树脂可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
如图4至图6所示,该上管20、该下管30与该头管40为一体成形制造而成,该上管20内部具有一容室22,该二第一内管24互相邻接并排地设于该容室22中,该二第一内管24与该上管20密接而无缝隙,且该二第一内管24邻接的管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上肋26;该下管30内部亦具有一容室32,该二第二内管34互相邻接并排地设于该容室32中,该二第二内管34与该下管30为密接而无缝隙,且该二第二内管34邻接的管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下肋36。
该头管40由该上管20的前端与该下管30的前端一体地延伸而出,该上管20、头管40与下管30位于同一平面P,该上管20的上肋26平行于该平面,该下管30的下肋36亦平行于该平面,该头管40具有一容室42以及二开口44连通该容室42与外界,用以供一前叉(图未示)的竖管50插设其中,该头管40的容室42并与该上管20的容室22及该下管30的容室32连通,同时,该二第一内管24内部及该二第二内管34内部亦与该头管40的容室42连通。
实际制造时,先将该二第一内管24并排在一起,并将该二第二内管34并排在一起,接着,于该二第一内管24外缠绕预浸树脂的碳纤维织布形成该上管20,并于该上管20前端卷绕该织布形成该头管40,再于该二第二内管34外缠绕该织布形成该下管30,最后,将上述组合体置入一模具(图未示)中加热,同时于该二第一内管24内部、该二第二内管34内部以及该头管40的容室42中充入高压气体,一方面使该二第一内管24(或第二内管34)紧密地与该上管20(或该下管30)接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可使该上管20、该下管30及该头管40膨胀而贴抵于该模具的内壁,如此一段时间后即可使前车架10固化成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车架10是一次加热成形,该第一内管24(或该第二内管34)与该上管20(或该下管30)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因此,结构强度可较公知结构改善;此外,由于该上管20内具有上肋26,且该下管30内具有下肋36,可大幅增加该上管20与该下管30的结构强度,因此,纤维补强树脂的用量可以减少,使得前车架10整体的重量得以减轻,而仍能保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前车架10并不具公知结构中的车首管,因此,其重量可进一步减轻,以改善公知结构的缺失,并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该前车架10的结构可有许多变化,例如该上肋26与该下肋36排列方向可依需要变更,甚至可依需要而不设,举凡此等易于思及的结构变化,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上管,由纤维补强材料所制成,该上管内部具有一容室;一下管,由纤维补强材料所制成,该下管内部具有一容室;以及一头管,由纤维补强材料所制成且由该上管的一端与该下管的一端一体地延伸而出,该上管、头管与下管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该头管具有一容室以及二开口连通该容室与外界,该头管的容室并与该上管的容室及该下管的容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二第一内管互相邻接并排地设于该上管的容室中,该二第一内管与该上管密接而无缝隙,且该二第一内管邻接的管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上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第一内管的内部与该头管的容室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肋实质上平行于该平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二第二内管互相邻接并排地设于该下管的容室中,该二第二内管与该下管密接而无缝隙,且该二第二内管邻接的管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下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第二内管的内部与该头管的容室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肋实质上平行于该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前车架,包含有由纤维补强材料所制成的一上管、一下管以及一头管,头管由上管的一端与下管的一端一体地延伸而出,头管具有一容室与上管的容室及下管的容室连通,上管内可设二内管,二内管邻接的管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上肋,用以加强上管本身的结构强度以及上管与头管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B62K19/02GK2928662SQ20062012311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7日
发明者尤国品 申请人:源民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