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和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28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和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用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和摩托车駄舰本发明涉及用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和包括左右排气管和连接左右排气 管的连接管的摩托车,所述左右排气管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口,并发动机 的左右侧下方向后延伸。
背景技术
设置有多缸发动机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可以具有左右排气管,该左右 排气管连接到左右气缸的排气口 ,并向后延伸经过发动机左右侧的下部。 对于这种排气系统,有这样的排气系统,其中左右排气管由设置在发动机 下方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管连通,以有效地使用排气脉动(例 如,参见专利文件l)。专利文件l: JP-B-Sho 62-3028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其中左右排气管由在发动机下方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连 接管连接的传统系统的情况下会存在问题。具体地,因为连接管由于设置 连接管的结构而会容易地与底面接触,不能够确保足够的侧倾角。在此情 况下,认为减小连接管的管径来确保侧倾角。然而,这会导致因为排气的 通道面积变小而不能实现所期望的发动机输出特性这样的问题。鉴于以上不足来进行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摩托 车的排气系统和摩托车,其中在保持所需的排气通道面积的同时确保侧倾 角。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是一种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包括左排气管和右排气管,左排气管和右排气管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口 ,并在发动机的左右侧的下方向后延伸;以及连接管,其连接左排气管和右排气管;其中,连接管设置在 由左侧倾角线、右侧倾角线和发动机的底面所包围的区域中,其中左、右 侧倾角线连接当摩托车向车身宽度方向倾斜时车身的第一接地点和轮胎的 接地点,并且连接管中的与左右排气管的连接部分的附近部分与侧倾角线 大致接触。 发明效果在根据本发明的排气系统中,连通左右排气管的连接管定位在由与地 面接触的左右排气管所确定的左右侧倾角线与发动机的底面所包围的区域 中。结果,避免侧倾角因连接管而减小的问题。此外,由于连接管中的与左右排气管的左右连接部分的附近部分与侧 倾角线大致接触,确保了连接部分附近部分的横截面。具体地,发动机的 底面定位在连接部分的附近部分与侧倾角线相对的一侧上。因而,可以通 过连接部分附近部分在侧倾角线一侧上的外表面与侧倾角线接触而确保最 大的横截面。结果,通过有效地利用排气脉动来提高排气气体排放性能。 结果,在保持转向性能的同时发动机的输出特性能够得到提高。


图1示出了其中设置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排气系统的机动车 辆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其中设置了排气系统的车身框架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排气系统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排气系统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排气系统的连接管的前视图。图6示出了连接管的立体图。图7示出了连接管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连接管的横截面视图。图9示出了连接管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至图9是用于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用于摩托车的排气系统 的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诸如前、后、左和右的方向是从坐在车座上的人所 观看的方向。在附图中,参考标号1表示摩托车。摩托车1具有双梁型的车身框架 2、安装在车身框架2上的发动机3和设置在车身框架2的前后的前轮4和 后轮5。车身框架2具有位于其前端的头管6、从头管6向左右张开并沿着倾 斜向后的方向向下延伸的左右主框架2a、与主框架2a相连续并向下弯曲 延伸的左右后框架2b和从后框架2b沿着倾斜向后方向向上延伸的左右后 车座框架2c。前叉7由头管6以可向左右操作的方式摆动支撑着。前轮4在其轴位 于前叉7的下端情况下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着,并且转向手把8固定在 前叉7的上端。后臂9的前端经由枢转轴10以在垂直方向上可摆动的方式支撑在左 右后框架2b的下端,并且后轮5在其轴位于后臂9的后端的情况下以可旋 转的方式被支撑着。跨乘式的主车座11和设置在主车座11的后侧上的跨乘式的串列车座 12安装在左右车座框架2c上。箱罩13作为外部部件设置在主车座11的 前侧上。发动机3是四冲程V型四缸发动机,其具有设置成V侧倾的形状的左 右前气缸和左右后气缸。此外,发动机3由固定在左右主框架2a上的左右 悬挂支架15和15以可悬挂的方式支撑着。发动机3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容纳曲轴19的曲轴箱20连接到形成 V侧倾的前后气缸体17和18的下接合面,前后气缸盖21和22接合到前 后气缸体17和18的上接合面,前后盖罩23和245安装到前后气缸盖21 和22。变速箱20a容纳变速器机构(未示出),并与曲轴箱20的后侧相连续地形成一个单元。变速箱20a的上壁和底壁由紧固螺栓固定在后框架2b 上。还示出了发动机动力的输出轴25。向下张开的油盘16由紧固螺栓固定到曲轴箱20的下接合面。油盘16 的下表面的高度是摩托车1最小离地间隙。放油螺栓16b以可拆卸的方式 安装到油盘16的左壁16a。发动机3的进气系统29设置有在左右侧的前后进气管26和27,其 连通到在V侧倾的前后气缸盖21和22的内壁上、左右侧的前后进气口 (未示出);连接到左右侧处的前后进气管26和27的节气门体(未示 出)和连接到每个节气门体的公共的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设置在箱罩13下方左右主框架2a之间,并且,左右侧的 前后进气管26和27设置成从V侧倾的内壁大致沿着垂直方向延伸。此 外,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发动机3的左右空气吸入导管14和14设置在箱罩 13的左右侧,并且左右空气吸入导管14连接到空气滤清器。发动机3的排气系统30具有连接到发动机3的四个排气管31、连接 到每个排气管31的一个排气室32和连接到排气室32的左右一对消音器 33和33。下面将描述其结构。排气室32设置在发动机3的变速箱20a和后轮5之间,并设置在包括 枢转轴10的后臂9的下方。前凸缘32a形成为在排气室32的前端上突 起,并安装到曲轴箱20,左右凸缘32b和32b形成在直立在上壁的左右边 缘,并且经由支架(未示出)安装到后框架2b。氧浓度检测传感器42插入并安装在排气室32的上壁在车辆宽度方向 上的内侧一端。氧浓度检测传感器42由排气室32、左右后框架2b、枢转 轴10和后臂9包围。因而,抑制了外力造成的损坏。通道面积可变阀45具有其中排气通道的通道面积能够得到调节的构 造,并设置在排气室32的氧浓度检测传感器42的下游侧。执行控制以根 据发动机的旋转速度、发动机负荷等打开或者关闭通道面积可变阀45。具 体地,执行控制以当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在低速范围中时关闭通道面积可变 阀45,当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在中速或者高速范围中时打开通道面积可变阀 45。致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通道面积可变阀45的驱动电动机设置在车座框架2c的下方的侧罩50中。左右消音器33具有连接到排气室32的尾部管51、形成包围尾部管 51的壳体52和以覆盖壳体52的后端壁的方式安装的尾部帽53。左右消音器33设置在比通过后轮5的旋转轴5a的中心的垂直线B更 向前的一侧上。此外,左右消音器33设置成其纵向方向上的中心D定位 在后轮5的前边缘5b的附近(参见图1)。左右消音器33从排气室32沿着倾斜向后的方向向上延伸,并设置成 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向外突起。安装支架52d固定在壳体52的上壁面上,并且安装支架52d经由撑杆 构件等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车座框架2c。壳体52形成为其水平横截面是椭圆形状,并且形成为随着横截面从 排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而逐渐靠近下游侧,横截面的面积变大。消音器33 设置成椭圆的主轴线大致指向垂直方向,并且沿着车辆的倾斜向后方向向 上倾斜。凹部52e和52e在纵向方向(在排气流动的方向)上延伸,并以凹入 的方式设置在壳体52的垂直方向的中心。结果,壳体52在水平横截面视图中的大致形状为通过两个圆的一部分重叠而形成的葫芦状。外罩57用于覆盖尾部管51的上游侧的露出部分,并设置在壳体52和 排气室32之间。外罩57呈随着外罩57逐渐靠近上游侧(下侧)而变窄并 与壳体52相连续的渐縮形状,并且构成壳体52的一部分。排气管31在V侧倾前气缸盖21的外壁上具有左右侧排气管(左排气 管和右排气管)34和34,,并在V侧倾后气缸盖22的外壁上具有左右纵 向排气管35和35,该左右侧排气管与外壁上的左右排气口连通,左右纵 向排气管与外壁上的左右后排气口连通。左右侧排气管34和34'具有向下倾斜的部分34a,其从前气缸盖21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突起并向下延伸;水平部分34b,其从倾斜部分 34a的下端在曲轴箱20的下部的左右侧处沿着向后的方向大致直线地延 伸;恻向弯曲部分34c,其从水平部分34b的后端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向 内延伸。左右侧向弯曲部分34c连通到排气管32的前壁。绝热罩34a'、34b'和34c'具有大致形状为半圆的水平横截面,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 向下倾斜的部分34a、水平部分34b和侧向弯曲部分34c,以覆盖车辆的宽 度方向的外侧的半部。左右纵向排气管35具有纵向弯曲部分35a和垂直部分35b,纵向弯曲 部分35a从后气缸盖22在变速箱20a的后侧上弯曲地向下延伸,垂直部分 35b与纵向弯曲部分35a相连续地沿着向下方向大致直线延伸。左右垂直 部分35b连通到排气室32的上壁,排气管34和35在排气室32中接合。左右侧排气管34和34,的水平部分34b合34b的前部被在车辆宽度方 向延伸的连接管36连通。连接管36大致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分成左右连接管36a和36b。左 右连接管36a和36b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开口 (到排气管的结合部 分)36a'和36b'通过焊接接合到水平部分34b。左右侧排气管34和34'的水平部分34b和侧向弯曲部分34c被分开。 左右水平部分34b、向下倾斜部分34a和左右连接管36a和36b —体接 合,并且左右侧向弯曲部分34c—体地接合到排气室32。此外,左右纵向 排气管35的纵向弯曲部分35a和垂直部分35b被分开,并且左右垂直部分 35b—体地接合到排气室32。左右侧排气管34和34'的水平部分34b和侧向弯曲部分34c由接合构 件70和7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并且左右纵向排气管35的纵向弯曲部分 35a和垂直部分35b由接合构件71和7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右连接部分36d具有内径,并形成在右连接管 36b的分开侧一端处,形成在左连接管36a的分开侧一端的左连接部分插 入右连接部分36d,左右连接部分36c和36d的水平横截面的形状为圆 形。左右连接部分36c和36d通过以下方式而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通 过将垫圈36i置于右连接部分36d的内面的底部和左连接部分36c的端面 之间,然后保持此状态用螺栓73b紧固接合构件来将左连接部分36c插入 到右连接部分36d中。左右连接管36a和36b具有从左右连接部分36c和36d沿着车辆宽度 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线性部分36e和36e、左倾斜部分(在连接部分的附近的部分)36fa和右倾斜部分36fb,左倾斜部分36fa和右倾斜部分36fb弯 曲形成弧状,以从线性部分36e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沿着倾斜向上方 向倾斜,或者换言之,从与排气管的接合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沿着倾 斜向下方向倾斜。左右线性部分36e和左右倾斜部分36fa和36fb大致形 成左右对称的形状。连接管36布置成经过构成发动机的最下部分的油盘16的前侧。具体 地,通过将前壁16c的下部凹入而将凹槽16d形成在油盘16的前壁16c 中,连接管36的一部分定位在形成有凹槽16d的凹入空间A (图7中阴影 区域)中。连接管36的下表面,或者具体地,接合构件73的下表面73a定位在 与油盘16的下表面16e大致相同的高度。在从车辆的一侧观察的视图中, 放油蠔桂16b设置在形成有左侧排气富34和左连接管36a的角部中(参见 图7)。此外,在从前方观察的视图中,滤油器75定位在由左右侧排气管 34和34'和连接管36所包围的部分中(参见图5)。结果,可以在不与每 个排气管干涉的情况下安装或者拆卸放油螺栓16b和滤油器75。如图5所示,在从车辆的前方观察的视图中,连接管36定位在由发 动机底面20a'(或者具体地,油盘16的凹槽16d的顶壁16d')和形成侧 倾角e的左侧倾角线ma和右侧倾角线mb所包围的区域C中。左侧倾角线ma是在摩托车1向左倾斜的情况下第一接地点。在本实 施例中,左侧倾角线ma是连接水平部分34b的绝热罩34b'的接地点h和 轮胎5的接地点mn的直线。由该直线和经过轮胎接地点的垂直线所形成的角度e是左侧倾角。另一方面,右侧倾角线mb是在摩托车1向右倾斜的情况下第一接地 点。在本实施例中,右侧倾角线mb是连接水平部分34b的绝热罩34b'的 接地点h,和轮胎5的接地点mn的直线。由该直线和和经过轮胎接地点的 垂直线(n)所形成的角度0,是右侧倾角。此外,左右连接管36a和36b的线性部分36e形成为具有形状圆形的 水平横截面,而左右倾斜部分36fa和36fb形成为具有形状为椭圆的水平 横截面。此外,椭圆的主轴36g指向车辆的纵向方向(参见图8和图9)。左右连接管36a和36b通过这样形成使与直径与线性部分36e相同 的管的左右倾斜部分36fa和36fb对应的部分在径向方向压縮变形,还使 其弯曲形成弧形形状。倾斜部分36fa和36fb通过挤压等形成,使得随着 主轴和副轴从线性部分36e逐渐靠近与排气管的接合部分,主轴36g逐渐 变长,而副轴36g'逐渐变短。此外,连接管36形成为左右倾斜部分36fa 和36fb的弯曲部分的外表面(s)与左右侧倾角线ma和mb大致接触。根据本实施例,连通左右排气管34和34'的连接管36定位在由左右 侧倾角线ma和mb和构成发动机的底面的凹槽16d的顶面16d'所包围的 区域C中。因而,因连接管36而减小侧倾角e的问题得以避免。此外,由于左右倾斜部分36fa和36fb作为连接管36的左右连接部分 的附近的部分与侧倾角线ma和mb大致接触,从而确保了倾斜部分36fa 和36fb的横截面面积。具体地,顶表面16d'作为发动机的底面具体地定 位连接管36的倾斜部分36fa和36fb与侧倾角线ma和mb相对的一侧上。 因而,倾斜部分36fa和36fb的直径可以因倾斜部分36fa和36fb的侧倾角 线ma和mb的一侧上的外表面(s)定位成与侧倾角线ma和mb接触的这 样的情况而增大。结果,可以确保最大的横截面面积。还具体地,连接管 36的左右倾斜部分36fa和36fb具有形状为椭圆的水平横截面,并且其主 轴36g指向车辆的纵向方向。结果,确保了侧倾角,并确保了通道横截面 面积。如上所述,可以确保连接管36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因而,通过有效 地利用排气脉动而提高了排气气体排放性能。结果,在保持转向性能的同 时发动机输出特性得到提高。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6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分成左右连接管36a 和36b,并且左右连接管36a和36b通过焊接接合到左右侧排气管34和 34,,并可可拆卸的方式被接合构件73连接。因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左右 侧排气管34的组装工作。左右连接管36a和36b的左右连接部分36c和36d具有形状为圆形的 水平横截面。因而,接合构件73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 其连接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6d形成在油盘16的前壁16c中,并且连接管 36定位形成有凹槽16d的凹入区域(A)中。因而,连接管36可以设置在 更高的位置。结果,增大了最小离地间隙,并且容易确保侧倾角度。换言之,连接管36可以以与因凹槽16d引起的量相对应地设置在排 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还换言之,连接管36可以相对于排气的流动方 向更自由地定位。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包括左排气管和右排气管,所述左排气管和所述右排气管连接到发动机,并且经过所述发动机的左右侧,并向后延伸;以及连接管,其用于连接所述左排气管和所述右排气管;其中,所述连接管设置在由左侧倾角线、右侧倾角线和所述发动机的底面所包围的区域中,所述左侧倾角线连接当所述摩托车向左倾斜时车身的第一接地点和轮胎的接地点,所述右侧倾角线连接当所述摩托车向右倾斜时所述车身的第一接地点和所述轮胎的接地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管被形成使得,所述连接管的与所述左排气管的左连 接部分和与所述右排气管的右连接部分与所述左侧倾角线和所述右侧倾角 线大致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管包括左倾斜部分和右倾斜部分,所述左倾斜部分和 所述右倾斜部分从与所述左排气管和所述右排气管的连接部分沿着所述摩 托车的宽度方向向下和向内倾斜,以及所述左倾斜部分和所述右倾斜部分形成具有形状为椭圆的水平横截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系统,其中,所述左倾斜部分和所述右倾斜部分被设置成使得,所述椭圆的 主轴指向所述摩托车的纵向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中,所述左倾斜部分和所述右倾斜部分与所述左侧倾角线和所述右 侧倾角线大致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管通过焊接接合到所述左排气管和所述右排气管。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管包括大致在所述摩托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分开的左 连接管和右连接管,以及所述左连接管和所述右连接管被接合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中,所述左连接管和所述右连接管的水平横截面形成为椭圆的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 还包括在所述发动机的底部形成的油盘, 其中,所述连接管经过所述油盘的前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中,在所述油盘的前壁上形成沿着所述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 凹槽,以及所述连接管定位在所述凹槽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管被设置成使得,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与所述油盘的 下表面在大致相同的高度。
12. —种摩托车,包括 发动机;左排气管和右排气管,所述左排气管和右排气管连接到所述发动机, 并经过所述发动机的左侧和右侧,并向后延伸;以及 连接管,其连接所述左排气管和所述右排气管;其中,所述连接管设置在由左侧倾角线、右侧倾角线和所述发动机的 底面所包围的区域中,所述左侧倾角线连接当所述摩托车向左倾斜时车身 的第一接地点和轮胎的接地点,所述右侧倾角线连接当所述摩托车向右倾 斜时所述车身的第一接地点和所述轮胎的接地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排气系统,其中在保持所需的排气通道面积的同时确保侧倾角。在从车辆的纵向方向观察的视图中,连通左右排气管34和34’的连接管36设置在由发动机3的底面16d’和左右侧倾角线ma和mb所包围的区域中。
文档编号B62M7/00GK101240733SQ20081000590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西野德英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