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侧后导流板,具体地说是一种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刚性的汽车 驾驶室侧后导流板。
背景技术:
从功能和结构角度看,现有侧后导流板存在以下问题
(1) 、现有的侧后导流板下段结构不合理,风阻大,增加了油耗,连接也不牢固;
(2) 、翼子板后端重新做了结构改进,因此与之连接的側后导流板下段也需进行重新设 计,使之在结构上与其相适应或者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 导流板,解决现有技术侧后导流板中的结构不合理,风阻大,增加了油耗,连接也不牢固的 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其结构 包括上导流板、左右侧后导流板,所述的左右侧后导流板的上端通过上导流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上导流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支架,而左右侧后导流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中支架 和下支架。
所述的左右侧后导流板的下端部为流线型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左、右侧后导流板与驾驶室本体之间通过中下支架连接;件上导流板通过上支架 与高顶后部连接,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刚性;
(2) 、件左、右侧后导流板下段与前部的驾驶室翼子板曲面光顺,整体效果好;
(3) 、该侧后导流板整套装置具有导流,减小风阻的作用,利于车辆高速行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支架;2、中支架;3、下支架;4、左侧后导流板;5、右侧后导流板;6、 上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
图1所示, 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其结构包括上导流板6、左右侧后导流板4、 5,所述的左右侧后导流板4、 5的上端通过上导流板6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上导流板6的内 侧壁上设置有上支架l,而左右侧后导流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中支架2和下支架3。左、右侧 后导流板与驾驶室本体之间通过中下支架连接;件上导流板通过上支架与高顶后部连接,有 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刚性所述的左右側后导流板的下端部为流线型设计;具有导流,减小风 阻的作用,利于车辆高速行驶。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上导流板、左右侧后导流板,所述的左右侧后导流板的上端通过上导流板连接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导流板的内 侧壁上设置有上支架,而左右侧后导流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中支架和下支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侧后 导流板的下端部为流线型设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其结构包括上导流板、左右侧后导流板,所述的左右侧后导流板的上端通过上导流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上导流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支架,而左右侧后导流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中支架和下支架。所述的左右侧后导流板的下端部为流线型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改善侧后导流板的外观及下段结构,使之造型更美观,连接更牢固、更可靠;采用新型的侧后导流板,与新造型的翼子板后段在流线型设计表面上一致;充分发挥该装置的导流作用,减小风阻,降低油耗。
文档编号B62D35/00GK201198328SQ200820021660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铮 任, 杰 孟, 康爱民, 温桂金, 王志锋, 王荣祯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