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81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婴儿承载装置,尤其是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婴儿车主要是提供婴儿乘坐并由大人推动。当婴儿乘坐于婴儿车内时,大人 通常位于婴儿车座位的后侧位置。因此,当推动婴儿车时,并无法看到婴儿的正面。另外, 当婴儿在座位上时,若可以看到自己的亲人则可增加安全感。然而,当推动婴儿车时,许多 婴儿车并无法让大人及婴儿可以相互看到。 为响应上述的需求,制造商亦推出了具有前、后双向使用状态的婴儿车,其主要将 其背靠的设计改为可向前、后侧调整。当背靠向前倾斜时,可供面向后侧的婴儿乘坐于座椅 上。当背靠向后倾斜时,则可供面向前侧的婴儿乘坐于座椅上。然而,不使用婴儿车时,往 往希望能将车体尽可能收折以减小占用体积。由于座椅背靠并非与车体连动,所以在收合 前通常需要先将背靠先进行调整至特定位置才可操作或减小收合后的体积。但是却增加了 操作上的复杂性。 鉴于此,目前的需求为一种能改善上述缺点,提供使用上具有便利性的多向使用 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其操作便利,使得 该婴儿承载装置可易于折叠收合。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婴儿承载装置包括一可折叠式的支撑架;一座椅组件, 其与该支撑架相组接;一背靠组件,其设有的背靠管可绕一枢轴相对于该座椅组件旋转; 一背靠定位机构,其包括一定位构件及一卡合构件;及一移离机构。该定位构件设置于该 座椅组件,该卡合构件则设置于该背靠管上,其中该卡合构件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 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定位构件位移;当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卡合构件与该定位构件相卡合, 以将该背靠组件锁定于一倾斜角度;当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卡合构件脱离该定位构件的
卡合。该移离机构包括一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与该支撑架连接并可相对于该定位构件活 动,其中当该支撑架折叠时,将带动该推动构件抵触该卡合构件,以促使该卡合构件由该第 一位置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藉由该移离机构,背靠组件可随婴儿车的折叠收合自动脱离背靠定位机构的卡 合,使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更简单、便利,无需额外的手动操作。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的示 意图。
图2为绘示图1中座椅组件与背靠组件的组接示意图。
图3为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构件的示意图。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推动构件的示意图。 图5及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移离机构及其操作的示意图。 图7为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座椅组件与背靠组件的组接示意图。 图8及图9为更详述图7的背靠定位机构与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10及图11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的移离机构及其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其操作便利,使得该婴儿承 载装置可易于折叠收合。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100, 其例如为婴儿车。如图1所示,婴儿承载装置100设有一支撑架102,其包含支撑管104、车 轮106、推手108、设有座椅板122的座椅组件110、及背靠组件112。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 支撑管104可以是一单一管件所构成或复数伸縮套管组成,且可藉由铰链114将支撑管104 连接至推手108,以组成折叠式支撑架102。座椅组件110的左、右两侧分别藉由吊杆116组 接至支撑架102的铰链114。铰链114内设有可将支撑管104与推手108扣锁与释锁的机 构(未示),其可经缆索或其类似元件与推手108末端设有的按钮(未示)连接。当使用者 操作该按钮使机构释锁后,支撑管104与推手108便可相对地转动使支撑架102进行折叠, 此时吊杆116可随之对铰链114进行旋转,以带动座椅组件110及背靠组件112的收折。
图2为绘示座椅组件110与背靠组件112的组接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座 椅组件110包括座椅板122、及固定于座椅板122下方的座椅管124。依本发明一实施例, 座椅板122可分为前座部位122A与后座部位122B。前座部位122A的前侧缘可设有紧固 件125。藉由紧固件125,可将座椅板122的前端连接至支撑架102的横杆126(参照图1)。 后座部位122B的左、右两侧缘则可分别藉由铆接件或其类似构件所界定的枢轴130组接至 吊杆116。 至于背靠组件112,其包括两段大约平行的背靠管132、及滑动式连接至背靠管 132顶端的调整管134,藉此组成大约呈U字形状的背靠组件112。各背靠管132的底端分 别组接至一背靠定位机构150,其用以调整并设定背靠组件112的倾斜角度。
如图2所示,背靠定位机构150包括一定位构件152、及设置于背靠管132的卡合 构件153及弹簧件154。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定位构件152可一体形成。定位构件152设 有可接纳并固定至座椅管124的沟槽156、及自沟槽156大约垂直延伸的碟盘158。其中, 沟槽156位于碟盘158的一侧158A,碟盘158在沟槽156的相对侧158B则具有内凹表面 160。内凹表面160的下缘形成有抵触凸缘162,其可为部分圆形,且包括复数设于不同角度 的径向定位槽164。定位槽164的形状可接受背靠管132上设有的卡合构件153插入,以致 背靠管132能卡合于不同倾斜角度。依此实施例,卡合构件153例如为背靠管132的末端, 且定位槽164可包括前向定位槽164A及后向定位槽164B。内凹表面160及抵触凸缘162 局部界定一容纳空间,其中可组接背靠管132的底端132A。 如图2所示,背靠管132的底端132A可设有长槽166。藉由铆接件168穿过长槽166及内凹表面160的一穿孔(未示),可将背靠管132连接于定位构件152上。藉此,背 靠管132可绕铆接件168所构成的枢轴转动,藉以调整其倾斜角度。此外,藉由铆接件168 于长槽166中的滑动式连接,背靠管132亦可沿其长轴向X方向位移,以使其卡合构件153 脱离或藉由弹簧件154的弹力作用卡合于任一定位槽164中。 另外,当婴儿承载装置100折叠收合时,亦可藉由一移离机构170促使背靠管132 的卡合构件153脱离定位槽164,让背靠管132随后可沿折叠的施力方向自动倾斜。依此实 施例,移离机构170可包括推动构件172、及将推动构件172与吊杆116相接的连接件174。
为组接推动构件172于定位构件152中,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为绘示 定位构件152的结构示意图,图4则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推动构件172的示 意图。如图3所示,定位构件152在沟槽156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槽176,抵触凸缘162则开 设有开口槽178,且开口槽178与至少一定位槽164导通。依此实施例,开口槽178至少与 前向定位槽164A导通。推动构件172为透过开口槽176、 178组接于定位构件152。
如图4所示,推动构件172可大约呈J字形状,其包括条状部182与弯曲的脚部 184。条状部182的顶端可穿设于开口槽176,且藉由铆接件168枢接于定位构件152上(参 照图5)。脚部184具有抵触表面190,且绕抵触凸缘162的外侧并穿设于开口槽178中。另 外,如图2所示,推动构件172亦透过连接件174与吊杆116相接。依本发明一实施例,连 接件174例如为连接杆,其第一端174A与条状部182枢接,连接件174的第二端174B则与 吊杆116枢接。 图5及图6为绘示移离机构170的操作示意图。其中,图5为绘示婴儿承载装置 100展开时,背靠管132受定位构件152卡合于前向定位状态的示意图,图6则为绘示婴儿 承载装置100折叠时,背靠管132脱离定位构件152的卡合的示意图。首先参照图5,背靠 管132的卡合构件153为藉由弹簧件154的弹力作用卡合于前向定位槽164A中,推动构件 172的脚部184则位于前向定位槽164A与后向定位槽164B之间的开口槽178中。
接着请参照图1、图2及图6,当婴儿承载装置100折叠收合时,吊杆116的移动将 带动连接件174向前位移。藉由连接件174的推动,推动构件172将绕铆接件168所界定 的枢轴旋转,使脚部184沿开口槽178朝前向定位槽164A移动。藉此,脚部184的抵触表 面190将推动背靠管132的卡合构件153并克服弹簧件154的弹力作用,使卡合构件153脱 离前向定位槽164A的卡合,如图6所示。背靠管132的卡合构件153脱离前向定位槽164A 后不再受定位构件152的卡合,因此背靠管132可沿折叠的施力方向自动倾斜,无须额外的 手动操作。 藉由本发明所提供的移离机构,背靠管可随婴儿车的折叠收合自动脱离背靠定位 机构的卡合,进而简化收合时所需要的手动操作。除上述的实施例外,本发明的移离机构亦 适用于其它座椅组件的实施例。 图7为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座椅组件210与背靠组件212的组接 示意图。如图7所示,座椅组件210包括前座椅222、固定于前座椅222下方的前座管224、 后座椅226、及固定于后座椅226下方的后座管228。前座椅222的板面可具有一定的倾斜 角度,以供最舒适的乘坐姿势。此外,前座椅222的前缘亦可设有紧固件223,透过紧固件 223可将座椅组件210的前端固定于支撑架102的横杆126上(参照图1)。依此实施例,后 座管228可支撑后座椅226,且可绕枢轴230转动,藉以调整后座椅226的倾斜角度。背靠组件212可包括背靠管232,其用以支撑背靠板或座椅布(未示)。背靠管23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枢轴230相接,且设有一背靠定位机构250,藉以调整并设定背靠组件212的倾斜角度。前座管224与后座管228之间则设有锁定机构270,其可将前座管224与后座管228相互锁定或释锁,藉以将前座椅222与后座椅226互相锁定或释锁。另外,座椅组件210的左、右两侧亦连接有吊杆216。吊杆216可绕枢轴230转动,且其顶端216A可连接至铰链114 (参照图1)。此外,吊杆216上亦设有一移离机构310,移离机构310在婴儿承载装置收合时可与背靠定位机构250产生互作用,以便背靠组件212的收合。 图8及图9为更详述背靠定位机构250、锁定机构270的侧视图,其中图9为图8中沿剖面9-9绘示的部分侧剖面图。为更清楚绘示背靠定位机构250及锁定机构270的结构,图8及图9中并未显示吊杆216、前座椅222及后座椅226。请参照图8及图9,背靠定位机构250包括一定位构件252、卡合构件254及连接至卡合构件254的缆索256。定位构件252可为平板状,其上缘258为部分圆形,且包括复数设于不同角度的径向定位槽260。定位槽260例如包括背靠管232的前向定位槽260A及后向定位槽260B。卡合构件254可具有大约圆筒形状,其套设于背靠管232的底端上,且位于定位构件252的一外侧。卡合构件254上面向定位构件252的一侧缘上设有突起262,且卡合构件254内亦设有一弹簧件264。藉由弹簧件264的弹力作用,可促使卡合构件254的突起262紧靠定位构件252的上缘258、或依背靠管232的倾斜角度插入至对应的一定位槽260中。当使用者操作并拉动缆索256时,可抵销弹簧件264的弹力并带动卡合构件254的突起262脱离定位槽260。当卡合构件254的突起262脱离定位槽260后,使用者可藉由一施力将背靠管232绕枢轴230转动,藉以调整背靠管232(参照图7)的倾斜角度。当背靠管232达到所欲的倾斜角度后,藉由弹簧件264的弹力作用促使卡合构件254的突起262插入并卡合于对应的定位槽260,藉以锁定背靠管232的位置。 如图8及图9所示,锁定机构270可包括后座椅固定锁272、干涉构件274、拉动杆276、及弹簧件278。依本发明一实施例,固定锁272与干涉构件274可以塑胶、金属、或塑胶与金属材料的组合所组成。其中,干涉构件274可固定于背靠管232上邻近卡合构件254的末端。 固定锁272可具有第一套筒282、第二套筒284、及抵触表面286。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套筒282与第二套筒284可位于不同高度,其中位于较低高度的第一套筒282滑动地套接于后座管228,第二套筒284则对应位于较高位置的前座管224。此外,第一套筒282内可设有弹簧件278。弹簧件278的一端与后座管228固定,弹簧件278的另一端则与固定锁272连接。藉由弹簧件278的弹力作用可促使固定锁272朝向前座管224位移,使第二套筒284套上前座管224的后端224A,藉此将前座管224与后座管228相互锁定。拉动杆276可沿第一套筒282的下内缘设置,且具有弯曲端289穿过第一套筒282的孔,使拉动杆276与固定锁272相互固定。第一套筒282的一侧表面亦设有长槽292供后座管228的突起294穿过,可限制固定锁272在后座管228上移动的距离,并可藉以避免固定锁272与后座管228的相对转动。 图8及图9为绘示座椅组件210与背靠组件212的后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如图8及图9所示,藉由弹簧件278的弹力作用促使固定锁272朝向前座管224位移,使第二套筒284套上前座管224的后端224A,藉以将前座管224与后座管228相互锁定。如此固定的后座管228可例如位于大约水平方向,藉以支撑后座椅226 (参照图7)。此外,背靠管232上的卡合构件254与定位构件252的后向定位槽260B卡合,使得背靠管232与后座管228之间的夹角大于背靠管232与前座管224所形成的夹角。另外,干涉构件274的底缘296亦与固定锁272的抵触表面286接触,藉以阻挡背靠管232对于枢轴230的转动。因此,既使将卡合构件254脱离后向定位槽260B的卡合,背靠管232仍无法转动调整其倾斜角度。
为利婴儿车的折叠收合,请参照图10及图ll,其绘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移离机构310及其操作方式。移离机构310主要以推动构件312组成。推动构件312可具有平板状,其固定于吊杆216上。依此实施例,推动构件312位于卡合构件254的外侧,亦即卡合构件254位于定位构件252与推动构件312之间。推动构件312的外缘具有一第一表面314及一第二表面316。吊杆216以枢轴230为轴心进行转动时可带动推动构件312旋转,使其第一表面314与卡合构件254在定位构件252的相对侧上所设的突起318抵触,推动构件312的第二表面316则可与固定锁272抵触。 第10图为绘示婴儿承载装置展开时,座椅组件210与背靠组件212处于后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在后向使用状态时,推动构件312的第一表面314与第二表面316分别未抵触卡合构件254的突起318与固定锁272。因此,背靠定位机构250与锁定机构270皆维持如图8及图9所示的状态。 接着请参照图11,当婴儿承载装置折叠时,吊杆216将旋转并同时带动推动构件312转动。随推动构件312的旋转,其第一表面314将抵触卡合构件254的突起318,进而推动卡合构件254沿背靠管232向其上方位移,同时也可使位于卡合构件254另一侧的突起262(参照图9)脱离后向定位槽260B的卡合。此外,推动构件312的第二表面316亦抵触固定锁272,进而促使固定锁272向后座管228的后方位移,使固定锁272的抵触表面286与第二套筒284分别脱离干涉构件274的底缘296与前座管224的后端224A的卡合。因此,背靠管232不再受定位构件252与固定锁272的卡合,可沿折叠的施力方向自动倾斜,无须额外的手动操作。 此外,当背靠组件212处于前向使用状态而与一处前向定位槽260A卡合时,若将婴儿承载装置进行折叠,吊杆216也将旋转并同时带动推动构件312转动。推动构件312的第一表面314也将抵触卡合构件254的突起318,进而推动卡合构件254沿背靠管232向其上方位移,使位于卡合构件254另一侧的突起262 (参照图9)也随之脱离与定位构件252的卡合状态,此时背靠组件212便可配合婴儿承载装置的折叠动作而随之转动并收合于婴儿承载装置之中,不需额外的操作。 上述构件中,第一表面314与枢轴230之间的直线距离可比第二表面316与枢轴230之间的直线距离大,如此当背靠组件212处于前向使用状态时,当卡合构件254卡合于定位构件252时,突起262不会与第二表面316接触。 综上所述,藉由本发明所提供的移离机构,背靠组件可随婴儿车的折叠收合自动脱离背靠定位机构的卡合,使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更简单、便利,无需额外的手动操作。
以上叙述了依据本发明的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制。其他元件的变化或组合皆有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主要符号名称列表
100婴儿承载装置104支撑管108推手112 、212背靠组件
116、216 吊杆
122A.前座部位124座椅管126横杆132、232背靠管134调整管150、250背靠定位.152、252定位构件156沟槽160内凹表面164、164A、164B、260定位槽
168铆接件172、312推动构件176、178 开口槽184弯曲脚部222前座椅226后座椅256缆索270锁定机构274干涉构件282、284套筒
102支撑架106 车轮110 、210座椅组件114 铰链122座椅板122B后座部位125、223 紧固件
130 、230 枢轴132A底端
153、 254 卡合构件
154、 264、 278 弹簧件158碟盘
抵触凸缘长槽
162
>260B 166、292
170、310 移离机构174连接件182 条状部
224前座管228后座管262、294、318 突起272固定锁276 拉动杆190 、286抵触表面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折叠式的支撑架;一座椅组件,其与该支撑架相组接;一背靠组件,其包括一背靠管,该背靠管可绕一枢轴相对于该座椅组件旋转;一背靠定位机构,其包括一定位构件及一卡合构件,该定位构件设置于该座椅组件,该卡合构件则设置于该背靠管上,其中该卡合构件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定位构件位移;当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卡合构件与该定位构件相卡合,以将该背靠组件锁定于一倾斜角度;当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卡合构件脱离该定位构件的卡合;及一移离机构,其包括一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与该支撑架连接并可相对于该定位构件活动,其中当该支撑架折叠时,将带动该推动构件抵触该卡合构件,以促使该卡合构件由该第一位置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构件是藉由一弹簧作用维 持该第一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构件设有复数对应该背靠 组件不同倾斜角度的定位槽,藉由该卡合构件与任一该定位槽的卡合,可将该背靠组件锁 定于一倾斜角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构件为该背靠管的末端,其 可移离地插入任一该定位槽。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靠管的该末端位于一该定位 槽,而随该支撑架折叠时,将带动该推动构件进入该定位槽,以抵触并促使该背该末端脱离 该定位槽。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构件滑动式组接于该背靠 管上,藉由该卡合构件相对于该背靠管的移动,可脱离或卡合于任一该定位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构件是绕该背靠管的相同 枢轴可相对于该座椅组件转动,以抵触并促使该卡合构件由该第一位置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架折叠时,藉由将该座椅 组件与该支撑架相接的一吊杆带动该推动构件抵触该卡合构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吊杆枢接于该座椅组件的一侧。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椅组件更包括一前座椅、固 定于该前座椅的前座管、一后座椅、及固定于该后座椅的后座管,其中该后座椅可对于该前 座椅旋转。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锁定机构,其中该锁定 机构包括一以滑动式设于该后座椅的固定锁,该固定锁可移离地与该前座管接合,以将该 前座椅与该后座椅互相锁定。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锁是藉由一弹簧的作用 接合该前座管。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架折叠时,该推动构件 亦抵触并促使该固定锁脱离该前座管的接合。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还包括一干涉构件, 其设于该背靠管上,其中当该固定锁接合该前座管时,该干涉构件藉由其与该固定锁的互 相卡合可阻止该背靠管转动。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架折叠时,该推动构件 亦抵触并促使该固定锁脱离该干涉构件的卡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多向使用状态的婴儿承载装置。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婴儿承载装置包括一可折叠式的支撑架;一座椅组件,其与该支撑架相组接;一背靠组件,其设有的背靠管可绕一枢轴相对于该座椅组件旋转;一背靠定位机构,其包括一定位构件及一卡合构件;及一移离机构。该定位构件设置于该座椅组件,该卡合构件则设置于该背靠管上,其中该卡合构件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定位构件位移;当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卡合构件与该定位构件相卡合,以将该背靠组件锁定于一倾斜角度;当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卡合构件脱离该定位构件的卡合。该移离机构包括一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与该支撑架组接并可相对于该定位构件活动,其中当该支撑架折叠时,将带动该推动构件抵触该卡合构件,以促使该卡合构件由该第一位置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文档编号B62B7/06GK101722975SQ20091017769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3日
发明者钟知仁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