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81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分段式液压成形副 车架。
背景技术
汽车副车架一般采用钢板沖压成形结构并焊接,见图5。国外不少 汽车公司逐步采用前横梁和两侧纵梁做成一体的液压成形副车架,见 图6。与冲压成形相比,液压成形副车架最高可以减轻重量50%以上; 材料利用率高;减少焊接工序,不用焊接副车架上下本体,提高装配 效率。
一体式液压成形副车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一体式液压成形副车 架胀形的毛坯较长,且是等壁厚圆管,材料不容易从两端流入进行补 给,造成副车架中部一些特征过度剧烈处材料减薄严重; 一体式液压 成形副车架加工设备大,加工成本较高;若车身安装硬点变动,或副 车架与底盘件干涉,副车架改动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副车架存在的上述 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本发明的分段式液压成 形副车架包含了 一体式液压成形副车架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 一体式 液压成形副车架存在的上述诸多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包括液压成形的前横 梁、液压成形的左纵梁和液压成形的右纵梁,前横梁的左端与左纵梁 紧固连接,前横梁的右端与右纵梁紧固连接。
前^^黄梁两端管径扩大,以套住左右纵梁;或左右纵梁与前4黄梁连接端管径扩大,以套住前横梁,在管径扩大处设置有开塞焊槽。
前横梁与左纵梁也可通过左连接管连接,前^f黄梁与右纵梁也可通
过右连接管连接;左右连接管两端管径扩大,以套住左右纵梁和横梁; 左右连接管两端管径扩大处设置有开塞焊槽。
本次发明将整体式液压成形管分为三段或五段独立的管件。根据 底盘强度要求,分段液压成形管材料和壁厚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 体可通过CAE强度分析进行确定。
在管件连接处,其中一管件管径扩大,可以套住另一管件,并在 管径扩大处设置开塞焊槽,此结构可以减小塞焊处载荷,改善应力集 中现象,增加接头强度,管件通过此种方式连接。焊接中需要通过专 用夹具定位。
分段式的管件较短,成形所需的吨位及设备均较小,适合小型工 厂生产。根据需要,每段管件都可以做成不同截面形状,厚度也可以 不同。若副车架生产出来后,由于设计变更需局部改变副车架结构, 可只变更其中一段,不会报废整套模具,提高改进的灵活性。


图1为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等轴:f见图; 图2为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爆炸-现图; 图3为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俯视图4为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连接管与纵梁冲荅接处局部视图5为冲压钢板副车架总成图6为整体式液压成形副车架总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车身及底盘布置,设计副车架,副车架 分为五段设计前横梁(3)、左纵梁(1)、右纵梁(5)、左连接管 (2 )和右连接管(4 )。
通过CAE分析,确定各段管件厚度及材料,使得副车架满足强度要求。
设计、加工液压胀形模具。 分别成形副车架各段管件。
左连接管(2 )和右连接管(4 )两端管径扩大,以套住前横梁(3 )、 左纵梁(1)和右纵梁(5),并在管径扩大处设置开塞焊槽(6),将 副车架管件装配,利用专用夹具固定,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将副车架 各段管件焊接在一起。
副车架与冲压成形的后横梁(7)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并将
其它连接支架烧焊在副车架管壁上,形成副车架总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成形的前横梁(3)、液压成形的左纵梁(1)和液压成形的右纵梁(5),所述前横梁(3)的左端与所述左纵梁(1)紧固连接,所述前横梁(3)的右端与所述右纵梁(1)紧固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3) 两端管径扩大,以套住所述左右纵梁。
3、 如权利要求l所迷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纵梁与所 述前横梁(3)连接端管径扩大,以套住所述前横梁(3)。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径扩大 处设置有开塞焊槽(6)。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3) 与所述左纵梁(1)通过左连接管(2)连接,所述前横梁(3)与所述 右纵梁(1)通过右连接管(4 )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连接管两 端管径扩大,以套住左右纵梁和橫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连接管两 端管径扩大处设置有开塞焊槽(6)。
全文摘要
一种分段式液压成形副车架,副车架由五段液压成形管件焊接而成。该副车架包括左纵粱(1)、左连接管(2)、前横梁(3)、右连接管(4)、右纵梁(5)。五段管件均通过液压成形,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横梁及纵梁搭接并烧焊。本发明的副车架相比较整体式液压成形副车架,其成形设备小,加工方便;成形中材料流动性好,减薄率降低;针对设计变更可只更改其中部分件及模具,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B62D21/02GK101648577SQ200910177218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7日
发明者吴泽勋, 王正中, 芮玉龙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