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487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门导槽c柱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汽车后门导槽 c柱漏水的组件。
背景技术
—般轿车车身两侧各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 (C柱)。其中"A"柱就是前挡风玻璃两边的斜柱;"B"柱就是前后车门中间的竖粱(柱); "C"柱就是汽车侧面紧挨后门往后的立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 的作用。而C柱与A柱、B柱不同的一点就是不存在视线遮挡及上下车障碍等问题,因此构 造尺寸大些也无妨,关键是C柱与车身的密封性要可靠。现有技术中对于车身侧围非整体 成型且在C柱后还设有后门角窗的汽车,其C柱前框与C柱后框的连接是通过在C柱前框 的端面与C柱后框的端面之间通过硫化成型工艺连接为一体,中间起到连接的硫化部分与 C柱前框的端面以及C柱后框的端面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供C柱插入的空腔,中间起 到连接的硫化部分上还成型有夹持槽,与C柱前框的夹持槽以及C柱后框上的夹持槽连接 且相通。C柱前框与C柱后框经过硫化整体成型后,送入整车厂生产线上进行C柱的装配, 当C柱插入空腔后,C柱前框、C柱后框以及C柱三者之间完成了最终装配,装配一体的三者 装到整车后,整车上的c柱与c柱前框、c柱后框形成的空腔之间仅是插入的关系。虽然插 入空腔内的c柱的唇边紧靠c柱前框的端面设置,但由于后门导槽c柱是一独立产品,装配 时仅仅插入空腔内并没有与空腔的各接触面进行实体连接而且c柱的唇边的截面为近似u 型,当u型的开口部分与c柱前框端面接触时,由于u型的开口部分内与c柱前框端面无实 体连接从而形成缝隙,此外,在c柱的唇边与c柱前框的唇边相交位置处,二者唇边相交处
不吻合且与玻璃贴合不严而存在缝隙,因此,在下雨天或高压洗车时,往往在这两处容易出
现漏水现象,对整车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另外c柱为一独立产品,供货后由整车厂工人单独
进行插入装配,这样的装配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后门导槽C柱与导槽顶
柱装配无法达到无缝结合而存在的漏水问题,提供一种c柱前框、后门三角窗及后门导槽c 柱硫化成型为一体的能够防止后门导槽c柱漏水的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包括设置在
汽车车顶左右两侧的c柱前框、设置在后门角窗玻璃上与所述c柱前框相交的c柱后框,以
及从所述C柱前框和C柱后框相交处向汽车下边梁延伸的C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柱前
框、所述c柱后框和所述c柱三者的端面交叉处之间硫化成型一接头将所述c柱前框、所述 c柱后框和所述c柱成型一体。 上述的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所述接头在与所述C柱前框连接的端面上成型
有一与c柱前框唇边连接的c柱前框唇边接头,与所述c柱连接的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所述c柱唇边连接的c柱唇边接头,所述接头在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与所述c柱唇边接头之间 还成型有一段过渡弧面将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以及所述c柱唇边接头连接。 上述的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所述接头上还成型有接头夹持槽,所述接头夹 持槽与所述C柱前框夹持槽以及所述C柱后框夹持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C柱 前框、C柱后框和C柱三者的端面交叉处之间硫化成型一接头将C柱前框、C柱后框和C柱 成型一体,成型一体的组件送至生产线上直接进行整车装配,这样不仅降低了由于人工装
配c柱而造成的装配误差以及装配的工作量,同时能够使c柱前框、c柱后框和c柱之间存
在很好的实体连接,能够达到防止C柱前框与C柱之间漏水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的接头上
c柱前框唇边接头、c柱唇边接头以及将c柱前框唇边接头和c柱唇边接头连接的过渡弧面 的设置,能够将c柱唇边与c柱前框唇边很好地过渡连接,不仅能够消除c柱唇边与c柱前 框唇边直接相交时因相交面不吻合而存在缝隙,而且过渡弧面的设置避免了 c柱唇边与c
柱前框端面直接接触导致的接触面不吻合而产生的缝隙,因而达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3、 接头上还成型有接头夹持槽,接头夹持槽的设置使得C柱前框夹持槽以及C柱后框夹持槽 互相连通,这样便于在C柱前框以及C柱后框上安装其它部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中C柱与C柱前框、C柱后框装配后的示意图,其中a处和 b处存在漏水;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的接头的立体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l-C柱前框、2-C柱后框、3-C柱、4-接头、5-C柱前框唇边接
头、6-C柱唇边接头、7-C柱前框唇边、8-C柱唇边、9_过渡弧面、10-接头夹持槽。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包括设置在汽车车 顶左右两侧的C柱前框1、设置在后门角窗玻璃上与所述C柱前框1相交的C柱后框2,以 及从所述C柱前框1和C柱后框2相交处向汽车下边梁延伸的C柱3,包括C柱前框1、沿 所述C柱前框1延伸并与所述C柱前框1成夹角设置的C柱后框2,以及设置于所述C柱前 框1与C柱后框2夹角内并分别与所述C柱前框1与C柱后框2构成夹角的C柱3,包括C 柱前框1 、 C柱后框2和C柱3 ,三者成"T "型设置,其中所述C柱3基本垂直于所述C柱前 框1和所述C柱后框2,在所述C柱前框1、所述C柱后框2和所述C柱3三者的端面交叉 处之间硫化成型一接头4将所述C柱前框1、所述C柱后框2和所述C柱3成型一体。将 所述C柱前框1、 C柱后框2和C柱3三者的连接端面通过硫化成型为一体,使得所述C柱 前框1与C柱3之间的连接为实体连接不存在缝隙,达到C柱3与所述C柱前框1之间不 漏水的目的。所述接头4在与所述C柱前框1连接的端面上成型有一与C柱前框唇边7连 接的C柱前框唇边接头5,与所述C柱3连接的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所述C柱唇边8连接的C柱唇边接头6,所述接头4在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5与所述C柱唇边接头6之间还成型有 一段过渡弧面9将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5以及所述C柱唇边接头6连接。所述接头4上 的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5、所述C柱唇边接头6以及将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5和所述C 柱唇边接头6连接的所述过渡弧面9的设置,能够将所述C柱唇边8与所述C柱前框唇边 7很好地过渡连接,不仅能够消除所述C柱唇边8与所述C柱前框唇边7直接相交时因相 交面不吻合而存在缝隙,而且所述过渡弧面9的设置避免了所述C柱唇边8与所述C柱前 框1端面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缝隙,因而达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所述接头4上还成型有接 头夹持槽IO,所述接头夹持槽10与所述C柱前框夹持槽以及所述C柱后框夹持槽连通,这 样便于在C柱前框1以及C柱后框2上安装其它部件。所述夹持槽就是用来安装部件并对 部件起到夹持作用的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C柱漏水的组件的硫化成型过程 首先,将C柱3, C柱前框1以及C柱后框2的连接端面放入事先做好的接头模腔 内,使C柱唇边8与接头模腔的C柱唇边接头6对上,C柱前框唇边6与接头模腔的C柱前 框唇边接头5对上,C柱前框1以及C柱后框2的夹持槽与接头模腔的夹持槽10对齐; 然后,往接头模腔内注射橡胶进行挤压成型; 最后,接头4挤压成型后,将模腔去掉,此时C柱唇边8与接头的C柱唇边接头6 连接,C柱前框唇边6与接头的C柱前框唇边接头5连接,C柱前框1以及C柱后框2的夹 持槽与接头模腔的夹持槽10连通,C柱3, C柱前框1以及C柱后框2与接头4成型一体。 成型一体的组件送至生产线上进行整车装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 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 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包括设置在汽车车顶左右两侧的C柱前框(1)、设置在后门角窗玻璃上与所述C柱前框(1)相交的C柱后框(2),以及从所述C柱前框(1)和C柱后框(2)相交处向汽车下边梁延伸的C柱(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柱前框(1)、所述C柱后框(2)和所述C柱(3)三者的端面交叉处之间硫化成型一接头(4)将所述C柱前框(1)、所述C柱后框(2)和所述C柱(3)成型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4)在与所 述C柱前框(1)连接的端面上成型有一与C柱前框唇边(7)连接的C柱前框唇边接头(5), 与所述C柱(3)连接的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所述C柱唇边(8)连接的C柱唇边接头(6),所述 接头(4)在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5)与所述C柱唇边接头(6)之间还成型有一段过渡弧 面(9)将所述C柱前框唇边接头(5)以及所述C柱唇边接头(6)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4)上 还成型有接头夹持槽(IO),所述接头夹持槽(10)与所述C柱前框夹持槽以及所述C柱后框 夹持槽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汽车C柱漏水的组件,包括设置在汽车车顶左右两侧的C柱前框(1)、设置在后门角窗玻璃上与所述C柱前框(1)相交的C柱后框(2),以及从所述C柱前框(1)和C柱后框(2)相交处向汽车下边梁延伸的C柱(3),在所述C柱前框(1)、所述C柱后框(2)和所述C柱(3)三者的端面交叉处之间硫化成型一接头(4)将所述C柱前框(1)、所述C柱后框(2)和所述C柱(3)成型一体。该实用新型能够解决C柱处漏水的问题。
文档编号B62D25/04GK201457477SQ20092011069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1日
发明者宴辉, 杨超, 陈永东 申请人:北京万源瀚德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